第二十二章

    冬日进了九以后, 生产队没什么活儿了, 天气冷,一般人家不爱出门, 凤仪村大小村民都窝在家里猫冬,唯有徐忠民骑着一辆借来的旧自行车每天都往外跑。

    徐红利和徐桂红姐弟俩每天用的面粉很多, 不光是本村,就连是邻村刘家村家里有余粮的人家, 几乎都让他给收购遍了。

    现在没办法只能往更远的村子走。

    原先徐忠民对于徐红利去卖烧饼,虽然知道政策宽松了,其实心里多少还有点顾虑, 若不是家里实在是太缺钱了, 他都未必赞同。

    但自从他代替徐家辉去县上开了一次会, 这点顾虑也打消了。

    那天他和刘家村的书记一起,骑着自行车来到县上时,正逢早上上班高峰期, 县上自然比镇上热闹多了, 而且, 徐忠民敏锐的发现到, 大街上到处都是卖早点的

    说“到处”,也许过分了。

    但他一路上至少看到了三四家

    油条烧饼豆浆炸荷包胡辣汤,要什么有什么看得他都饿了,停下自行车,和刘书记一人要了两根油条,一碗豆浆, 热乎乎的早餐下肚,那滋味甭提多舒坦了

    吃了这个定心丸,徐忠民现在收了小麦不会偷偷摸摸在自家院子里磨了,小石磨磨面太慢不说,也把徐红强累的够呛。

    每次都是大大方方去队里用大磨磨面,也不白用,每次给一毛钱。

    徐红利和张明泉一人一袋很快将五袋子面粉,半车子白菜等搬进了屋里,徐忠民坐到炉子边烤烤手,看到旁边桌子上的浓茶,有些奇怪的问,“这个时候,怎么不歇着”

    徐桂红笑笑,将五金厂让帮着做夜宵的事儿说给他了。

    徐忠民听了很高兴,但也有点压力,看来以后这面粉和豆子的用量会更多,豆子还好说,小麦是不好收了,他得往更远的村跑跑看看了。

    当天夜里,徐红利的三人准时将热腾腾的夜宵送到厂里,怕有人口重,徐桂红还特意切了一小盆咸菜丝,切得细细的,拌了麻油,不要钱。

    烧饼酥脆,里面夹着喷香的肉,菜包子一咬一口油,豆浆入口清甜,一点渣子也没有,工人们吃了这样用心做出来的夜宵反响很好。

    徐家的早点生意蒸蒸日上,却也想不到,无意间惹怒了一个人。

    赵青青觉得简直可以用朱自清的那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当然了,对于她来说,春天要改为考试。

    她没有任何时候,比这一次更加盼望月考的到来。

    周二上午,班主任李老师通知了大家周三开始月考,这次考试和以往不一样,不是学校出题,是县里所有的高三毕业生统一试卷,到时候出来成绩排名也是全县排在一起。

    徐桂芳经过这一个月的努力,自觉成绩提高的差不多了,别的不敢说,至少维持原来的水平应该问题不大。

    要知道,隔了几十年的时间,她通过两个月的时间恢复成绩,也算是很快的了。

    自从前几天三人一起做了数学卷子,徐桂芳碾压性的表现没让她有压力,赵青青多出来的三分让她压力很大。

    李娜不但照常五点半去操场晨读,晚上到了十二点还不肯睡觉,实在困极了用冷水泼泼脸,不熬到半夜不算晚。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她漂亮的丹凤眼下面挂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

    赵青青看她这么用功,自然半分也不敢懈怠,两个人比赛一样的熬夜,比赛一样的早起,搞得徐桂芳很紧张,不是紧张自己的成绩,而是担心这么弄下去,迟早会有一个人晕倒在地上。

    好在,周三考试如期进行了。

    徐桂芳除了觉得物理试卷有些难之外,别的语文,数学,化学,生物,英语,政治都做得十分顺手。

    因为卷子要拿到县里去,又是人工判卷,足足隔了一个多星期,各班级的分数才下来了。

    赵青青如她自己所愿,各科成绩都考得不错,一百二十分的题,除了物理和化学,大都考了七十五分左右,也就是说,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各科成绩都提高了十分,这进步幅度很让人惊讶了。

    李娜考得也还不错,和她之前的成绩比,分数差别不大,有两科成绩略微有些提高,六科总分比赵青青少了二十分左右。

    最让人吃惊的还是徐桂芳,她的数学和化学,还有英语都是满分,语文,政治,物理,生物也都在一百零五分以上。

    不说别人,李老师看到了简直合不拢嘴,就凭这成绩,一个重点大学是跑不了的。

    徐桂芳高中时期最好的成绩就是高一时全县摸底考试,她排在了全县第五十六名,听着名次似乎不太靠前,但是别忘了,这是全县排名啊,高一没分科,全县高三上千人呢。

    县上的排榜是又隔了一个星期才出来的,因为文理分科,有两个榜单,徐桂芳排在了理科第十九名,她前面的学生都是县中的,后面也几乎都是县中的,一直到了第一百零五名,才又出现了他们班长孙建军,再往下一百一十名,是二班的马国华。

    马国华本来对自己这次考试的成绩挺满意的,总成绩比她以前提高了三十分左右,但一看到徐桂芳高高在上的名字,她满腔的喜悦都化成了憋屈。

    马国华紧紧攥着拳头,发誓要超过徐桂芳,否则她誓不为人

    徐桂芳并不知道马国华做人做腻了,她考了好成绩,自然是很开心过的,但最开心的,还是学校再有两周就差不多放寒假了。

    学校的生活虽然充实,却也清苦,而且周围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子,她这个前世活了一大把年纪的阿姨努力适应,说一点不累是假的。

    特别是李娜和赵青青,最近比赛似的对她好,搞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赵青青对她好她可以理解,俩人关系一直都很好,这次赵青青考得好,最主要的还是她本人的努力,但赵青青本人不这么认为,别的同学一问她怎么提高成绩的,她就会跟人家讲,是按照徐桂芳的学习方法提高的。

    这些个半大孩子其实都单纯的很,徐桂芳高一高二在班里都不太爱交际,给人感觉有些高冷,这些同学便缠着赵青青问来问去。

    李娜是徐桂芳的前桌,有天然的优势,赵青青很忙,她和徐桂芳在学习上的沟通就多了一些,大多时候是讨论题目,偶尔讨论学习方法。

    其实徐桂芳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专心用心。

    李娜不光是高一一班的班花,还是个小吃货,每天各种各样的零嘴儿不离身,她自觉受益良多,对徐桂芳的感谢方式就是送吃的。

    不仅限于以前的小饼干,烤馍片或者是奶糖了,比之前高了一个档次,市面上看不到的话梅干,猪肉脯,花生芝麻糖,她这里轻轻松松就带来了,不但分给她,还分给赵青青一些。

    赵青青为此也有点紧张,她家条件虽然不算差,但跟李娜家里是不能比的,好多吃食别说拿不出来,都是第一次吃呢,她也有她的办法,赵青青有一只暖水瓶,早上她打一壶水放在徐桂芳床前,这样徐桂芳一起床,就可以用温水洗脸洗手了。

    徐桂芳觉得,受了别人的好处,就要为别人做一些事儿。

    她从李老师那里要了最近两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本校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花了整个午休的时间仔细研究透了,下了个结论以李娜和赵青青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再提高五十分能过大专线,再提高八十分能过本科线。

    当然,这都是她估计出来的。

    当然了,具体还要看高考试题的难度,以及其他学生发挥的怎么样,毕竟高考是按人头从成绩高位到低位逐次录取。

    李娜听了很有压力,她现在已经不在学校住宿了,寝室条件太差,她觉得再住下去自己都得冻病了,而且那几天学得太狠了,实在是累得够呛。

    赵青却是难掩激动。

    不怕有差距,就怕不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她和大学本科之间,差了八十分,那和重点大学,估计差了一百多分。

    高考还有整整一个学期呢,她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也要提高这一百多分

    谁都不知道,普通生赵青青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上省重点大学。

    赵青青最喜欢的动物是只活在神话里的凤凰,她也希望自己像一只凤凰展翅高飞,飞出这穷山窝,再也不回来。

    徐桂芳这一手儿很有用,赵青青比以前高更用功了,班里同学谁和她说话超过两分钟,她就自动给屏蔽了。

    李娜倒没有那么夸张,但她让父亲托人找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专门给她补习数学和化学。

    生活总算恢复了正常的轨道,徐桂芳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有条不紊的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因为班里一部分同学在赵青青和马玉国的带动下,学习格外认真刻苦。

    相比较而言,徐桂芳似乎没什么变化。渐渐地,大家又都认为,徐桂芳还是和以前一样,她是天生的聪明学生,学啥一学就会,根本不需要用功。

    他们不知道的是,徐桂芳看书速度快,刷题速度也快,实际上学习的量一点都不少,比一般的同学都要多得多。

    到了高三,所有的课本都学完了,各科老师上课都是带着大家将所学的支持融合贯通,前后串联起来。

    下课后让学生们练习的办法也不再是留作业,而是做卷子。

    不管什么年代的高考,题海战术都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有效的。

    学校弄来了县中的测试卷子,用棕色的草纸印刷了,现在各科老师一上课,开讲之前都是先发一套卷子再说。

    不但如此,各科老师也开始了抢时间大赛,白天不能拖堂,就开始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了,下午的自习课被占用了,那么还有晚自习。

    这种情况下,还每天一套卷子,很多学生根本完不成。

    徐桂芳也觉得时间紧张,她早上开始六点钟起床了,比之前提前了半个小时,先在寝室把昨天学到的自己当时觉得有点模糊的知识点在脑子里过一遍,通常十来分钟就够了,然后洗漱完去教室参加早读,这个时候,教室里通常已经坐满人了。

    再也不肯为了一口好吃的去大哥徐红利那里,现在他们赁的院子在胡家村,比之前的木屋离学校远得多,一个来回整个午休的时间都浪费掉了。

    她都是在教室吃完饭,一分也不敢耽误的开始刷题。

    但也许是她帮助赵青青提高成绩的事情留给别人的印象太过深刻了,徐桂芳发现,班里的同学比起以前来,更加主动的跟她打招呼了。

    她也不像以前那么高冷,若有同学请教,也是会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耐心讲解的。

    在同学们看来,徐桂芳的状态很好,不用太费力气,成绩就碾压式的遥遥领先,看来人家就是天生的聪明。

    无意间恢复人设的徐桂芳擦了一把冷汗,继续埋头刷题。

    不知不觉中日子过得飞快,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学校正式放寒假了。

    徐桂芳将自己的铺盖卷装进编织袋,用绳子捆好背在肩上,手里还提着一个圆鼓鼓的手提袋,里面是换洗的衣服,书本,和学校发下来的一大摞卷子。

    赵青青和她差不多,背着铺盖卷,提着大包,另外一只手还提着空暖水瓶。

    学校放假,暖水瓶放在寝室不安全。

    徐桂芳和赵青青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胡家村。

    自从徐红利搬来这里,徐桂芳只在搬来的当天来过一次。

    此刻是中午十二点半,想必徐红利应该在家,徐桂芳上前推开门,一进院子就喊道,“哥,姐,我放假了”

    徐桂红从屋子里出来了,笑着说道,“桂芳,大姐猜你这两天好放假了快,青青也进来,你俩还没吃饭了吧,马上就好啊”

    早上的肉馅还剩下一些,徐桂红飞快地和了面,搓成小剂子开始包饺子,没一会儿功夫,半盖帘儿饺子就包出来了。

    徐桂芳看到一尖碗白胖胖的饺子,口水都快下来了,这些天在学校吃饭,白面馒头管够,咸菜管够,荤腥是半点没有的。

    她夹起来一个塞到嘴巴里,肉馅里只放了大葱,那叫一个香啊

    赵青青拿起筷子有点不好意思,徐桂红冲她笑笑,说道,“青青别客气,今儿小年,按理就得吃饺子桂芳以前说过,你们俩结伴上学,她多得你照顾,咱们本来就是一个村的,出来就和一家人是一样的,你快吃啊,尝尝我做的味道怎么样”

    青青笑着点了点头。

    很快,两个人都把饺子吃得一个不剩,还一人喝了一大碗饺子汤。

    她俩吃饺子的功夫,徐桂红又剁了些白菜掺到肉馅了,继续包饺子。

    包完满满一盖帘饺子,徐红利从隔壁走过来了,他是早上回来歇了一觉,这是才起床。

    看到妹妹,徐红利很高兴,上次太匆忙,徐桂芳都没仔细看看这院子就走了,徐红利拉着妹妹去了东厢房,说道,“桂芳你看,这屋子收拾的真好,有桌子也有床,咱们是赁的整个院子,空闲着也是浪费,你放假了倒不如在这里住着,我回头给你弄个炭盆,又暖和又清静,特别适合学习不用你帮着干一点活儿”

    徐桂芳自然是同意了,她笑着说道,“好啊,大哥还想不想吃烤猪蹄了”

    徐红利笑笑,看到徐桂芳似乎挺高兴的,小心的问道,“你这次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

    上次月考,徐桂芳考砸了,因为她挨了李老师的批评,同学们也议论纷纷,尤其像马国华那样的,就差出言嘲笑了。

    即便她是重生的,说一点压力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更坦然一些,没有受到更多的影响。

    当然,一点情绪没有是不可能的,她当时就忍不住跟徐红利提了一两句。

    当时徐红利循循诱导,甭提多耐心了,从不同的角度开解她,过程中倒了一碗又一碗的鸡汤。

    直到徐桂芳再三保证会努力会考好才算结束。

    徐桂芳笑笑,说道,“考得挺好的呀,第十九名”

    徐红利一愣,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这十九名还算好

    徐桂芳又扑哧一笑,说道,“大哥,不好意思我刚才忘了说了,是全县第十九名”

    徐红利没想到被二妹耍弄了,板着脸不肯理她了。

    过了小年,镇上街道的过年气息很浓了,街面上的行人骤然多了起来,副食店天天有肉菜到货,每天都排着很长时间的队。

    五金厂要到腊月二十八才放假,徐红利他们决定也等到二十八才回家,反正回去地里也没什么营生,能多挣一天钱也是好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是好事儿,有平时吃不上的好东西,有新衣服穿,就连父母脸上的笑容也要多一些。

    然而对于成年人,过年的意义远不止这些,俗话说的好,饥荒不过年,一般欠债的都要赶在年底把账清一清。

    徐家一共有三百多块的饥荒,光是数次借徐桂芳大舅舅家的钱累计也有一百二十多块了,这笔账好几年了,今年必须还上了,若是还了他,那欠徐家辉家的一百块钱,是大前年的事儿了,肯定也得还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账。

    徐忠民做事儿总是走一步看三步,他担心过了年青黄不接,到时候收粮食就更难了,趁着手里有钱跑到隔壁乡镇买粮食,只要有人肯卖他就买,陆陆续续收了四五千斤,当然这么多粮食不敢拉回凤仪村,更不敢放到胡家村赁来的院子里,他都是用牛车送到镇上的面粉厂,直接将麦子换成面粉。

    这样徐红利他们用起来也方便,没面粉了直接凭票去面粉厂拉面就行。

    总而言之,现在刘凤仙手里的现钱不算太多,她数了三遍,一共是三百八十块,也就是说,还上了账,她手里只剩下十来块。

    不过,这已经让刘凤仙特别高兴了,这些年家里欠下的债,一少半是因为供孩子上学,一大半却是因为她的病。

    这些债务压得她抬不起头喘不上气,特别是年初二回娘家,父母早就不在了,回的是哥哥家,娘家嫂子因为借的这些钱,从来不给她好脸子,出言就是讽刺。

    而且这个娘家嫂子还是个长舌妇,到处跟人说他们家如何如何穷,连三合面馍馍都吃不饱。小姑子家的事儿事无巨细,只要是她知道的,很快就能嚷嚷的全村人都知道了。

    这让她一进村就感觉十分难为情,除了清明和过年不得不回去,平时从来不去,她娘家嫂子为此也不高兴,嫌弃她没事儿不来,来要么就是借钱。

    刘凤仙将还哥哥的钱包起来,小心的放在了内衣口袋里。

    趁着中午阳光还不错,她烧热水洗了洗头,又换上一身儿干净的衣服,提上二十个鸡蛋,走着去刘家村了。

    刘凤仙的哥哥刘镇水是个十分壮实的汉子,他勤快能干,农闲的时候总是去砖厂干活儿,一张脸晒得黝黑发亮,今天已经腊月二十五了,他没再去打砖坯,正在院子里劈柴。

    从灶间传来一股诱人的香味儿,刘镇水的老婆马氏正在炸萝卜丝丸子,她看到刘凤仙过来,原本挂着笑容的一张脸立马变得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这大年下的来是要干什么难不成还要借钱不是听说红利去镇上卖烧饼了桂红也去帮他了,难道没挣下钱

    刘凤仙冲哥嫂笑笑,说道,“马上过年了,我来把往年的账清一清”

    马氏一愣,这是要还钱了

    刘凤仙将一卷钱递给刘镇水,有些歉意的说道,“大哥,这都拖了好几年的账了,到现在才还真是过意不去”

    刘镇水还不肯收,说道,“我这里不等着急用,你要是花钱紧,先不急着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