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修改)

    刘凤仙摇摇头, 喜滋滋的说道, “不用了,大哥, 红利和桂红在镇上卖吃食挣钱不少,今年把饥荒都能还上了要是明年有余钱, 就把院子翻盖一下,给红利说一门亲”

    徐家的屋子盖了二十多年了, 当年盖得急,钱又不凑手,屋顶是一半瓦片一半茅草, 用茅草的那两间下雨天漏雨, 冬天冷风一吹就透, 能冻死个人。

    不过翻盖屋子可不是小事儿,没有一千块别想动工。

    刘凤仙的口气这么大,看来的确是挣下钱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刘银环突然问道, “大姑, 俺红利哥在镇上卖烧饼, 一天能挣多少钱啊”

    张明泉的老娘得知儿媳徐桂红一天能挣三四块, 高兴得不得了,本来她是个嘴严的老太太,却忍不住告诉了小女儿张明兰,张明兰比刘银环大几岁,但俩人关系不错,张明兰心里盛不住事儿, 忍不住悄悄告诉了刘银环。

    刘银环承认,表姐徐桂红是很能能干,但一天挣三四块,一个月都百十块了,这不是唬人吗

    要是外人问,刘凤仙十断然不肯说实话的,但一则这是自己哥哥家,二则也想在哥哥嫂子面前找回点面子,她笑了笑,说道,“也不算太多,你红利哥一天能挣十来块吧”

    其实这也是少说了的,后来加上了肉烧饼,还有五金厂的订单,徐红利一天能挣二十。

    但她的回答已经让刘镇水一家震惊不已了。

    还是刘镇水先回过神来,说道,“那真是不错,凤仙,红利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儿,卖东西可不是谁都会卖的你家院子是该修修了,那屋顶院墙都塌了,等我帮外甥寻摸寻摸,看看谁家有好闺女”

    村子里和徐红利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一般都成家了,即使没结婚,也都订亲了,以前刘凤仙也跟哥哥说过这话,但刘镇水不敢应。

    徐家这么穷,徐红利虽然是高中生,还不是在家务农,再说了,腿还不好,这样的人家儿,谁家闺女肯嫁过去受罪

    刘银环又插嘴道,“大姑,红利哥打烧饼这么赚钱,过了年我也去学行不行”

    她今年十七岁,小学毕业就回家务农了,人倒不笨,只是不爱干下死力的农活儿,嫌弃日头把她晒黑了,是个十分爱俏的姑娘。

    但她没文化,想招工去镇上,就是临时工人家也不要。

    刘凤仙没想到侄女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她犹豫了一下,马氏忍不住说道,“凤仙,银环如今也不小了,咱们这一辈儿熬在村子里,孩子们能出去还是出去比较好,就让她去吧,这孩子你也知道,什么活儿一学就会”

    刘凤仙点点头,说道,“好,等红利回来我就跟他说”

    得到了痛快话,马氏也很高兴,从灶间端出来一盘子热腾腾的炸丸子,说道,“凤仙,才出锅的,快尝尝吧”

    刘凤仙和哥哥嫂子又说了些闲话,后半响才高高兴兴的从娘家回家了。

    年二十八,卖完早上这一顿,徐桂红两口子和徐红利挑着担子回到胡家村,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过年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在徐桂芳看来,姐姐徐桂红多少有点强迫症,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规定的地方,用完了立即放回原处,不光自己这样,对其他人也是这么要求的。因此,不管什么时候,房间里总是十分整齐。

    这院子正房四间,东边两间是套间,徐红利住在里间,外间放了吊炉用来打烧饼,西边两间一间是堂屋,另一间住了徐桂红两口子,面粉也放在他们屋子里。

    徐桂芳住在东厢房,东厢房还有一间,专门用来存放大白菜,西厢房是灶间,一间用来蒸包子,一间用来磨豆浆。

    因为提前打算好了,肉菜面粉都用完了,徐桂红吩咐弟弟将吊炉架子拆了,磨豆浆的物件儿也都归置在了一起。她自己则是拿着扫把抹布把每个屋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将灶间上了锁,院门也落了锁,带着徐桂芳从黑市买的两斤糖去胡四徳家里拜了个早年,三个人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当然,回家之前,先要置办些年货。

    最近这两年,因为上头政策管得严,副食农产品都不允许私下买卖,自然也就取消了集市,最近几个月虽然有所松动,但都是小规模,甚至是有点偷偷摸摸的行为。

    比如徐桂芳去的那个黑市。

    但过年又不一样,这种情况下,镇上的年集突然又出现了,竟也真没人管,大家买得高兴,卖的也高兴。

    年集一般到天黑才散场,三人赶到的时候集上正热闹着,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真是卖什么的都有。

    徐桂红看到现杀的猪肉挺新鲜的,价格也合适,买了一整个猪腿,一共花了十块钱,这上面的肉不少,割下来一半送给娘家,剩下的自家用。

    因为买了一整个猪腿,人家送了一副猪下水。

    徐桂芳则是满集上乱看,专捡零碎的东西买,买了炒瓜子,水果糖,花生,生芝麻,干蘑菇,干木耳,干辣椒,还有一大包花椒大料等等,都是她在前头买,徐红利在后头付钱。

    看到有卖地瓜粉条的她也买上一大把,徐红利不是很想买,这东西他吃得够够的了,往年家里过年包饺子,刘凤仙就是包萝卜粉条的,半天找不到一点肉星子。

    不过看到妹妹的笑脸,徐红利还是乖乖付了账。

    很快大包小包都装满了。

    三人脚程很快,走到家才刚下午两点。

    刘凤仙做了手擀面煮了三大碗,每个碗里都窝着一个荷包蛋。

    徐桂香和徐红强一人抓了一把瓜子,还抓了一把花生糖,开开心心的又嚼又吃。

    不过看到他们身上明显短一截的外衣,以及自己身上的旧衣服,徐桂芳还是有点遗憾,集市上东西很多,几乎卖什么的都有,但就是没有卖衣服的。

    别说成衣了,就连好点的布料都没有,有的就是农村自己织的土布,这种布做袄子还成,做外衣太难看了。

    可见现在布料供应是多么紧张了。

    其实过年就是吃吃喝喝,刘凤仙炖了肉,杀了两只鸡,还炸了丸子,徐家辉家送来了几节白生生的藕,也被切成藕夹裹上肉炸成了藕合。

    当然,大肉包子和肉饺子是必不可少的。

    徐桂芳自己也鼓捣出不少好吃的,芝麻花生糖,糖醋木耳,麻辣鸡丝,麻辣地瓜粉,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徐红强和徐桂红都觉得太好吃了,徐红利和徐桂香吃不了太辣,但也觉得好吃,徐忠民和刘凤仙吃不惯,觉得二女儿有点糟蹋东西。

    日子很快混到了年初五,徐桂芳觉得,该收收心了,毕竟还有一大摞卷子等着她呢。

    相比徐桂芳的松弛,赵青青算是很紧张了,一刻钟都不舍得浪费,即便是年三十,也是吃了晚饭立马就钻到屋子里刷题去了。

    赵青青的父亲赵奎亮对女儿这态度十分不满。

    但是赵青青毕竟长大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不好再动手了,一腔怒气都发在了老婆刘洪琴身上。

    刘洪琴正低着头包饺子呢,她婆婆是个难缠的,今天一直让她过去干着干那,自己家的饺子包少了。

    她年年除夕都要熬夜,蒸几锅包子,再包上几盖帘饺子。

    赵奎亮冲上去就是一巴掌,刘洪琴的左脸立马红肿一片,赵奎亮还不解恨,朝右边又扇了一下,再抬脚使劲踹了老婆后腰,才觉得心里舒坦了。

    赵青青的大哥在县上过年工作也忙,只让人捎来了不少年货,人没回来,二哥二嫂就在本村,但向来和父母来往很少,她三哥赵子涛年前也成婚了,小两口不住这儿,住在新盖的院子里,新婚夫妻恨不得整日黏在一起,夫妻俩来送了两碗饺子,两斤蜜三刀,打了个照面就回去了。

    赵青青躲在里屋里大气儿都不敢出。

    小时候母亲挨打,她吓得只哭,大点了母亲挨打她会跟着一块儿挨打,如今她长大成人了,母亲还是挨打,她却连劝都不敢劝了,因为只要她过去,母亲会被打得更厉害。

    赵青青擦了擦泪,狠下心肠继续做题。

    早晚有一天她会离开这里的,彻彻底底的离开

    年初六,赵青青揣着一包水果糖和一张卷子过来串门,她棉袄外面穿的是一件漂亮的粉色格子外套,这衣服料子是托她大嫂买的残次品,赵青青的母亲手巧,仔细剪裁了,一点看不出跳色的地方。

    徐桂芳和徐桂香都被这衣服吸引住了,赵青青一低头,眉毛上的刘海动了动,露出一道显眼的伤口,足有一寸多长。

    刘凤仙眼尖看到了,心里叹息了一声,转身去了灶间。

    赵青青很紧张,就怕别人看到她的伤,赶紧伸出手将刘海拨弄了一下,徐桂芳一开始根本没注意到,两个人摊开卷子,在讨论一道数学题。

    说是讨论,其实是徐桂芳一审题就理出了解题思路,而赵青青是自己在家里憋了半天也没做出来。

    这道题目讲完,徐桂芳察觉到了赵青青似乎有点不自然,以前的时候,俩人都是头碰头挨的很近,现在赵青青规规矩矩的坐在她对面,而且还用一只手捂着刘海儿。更主要的是,以前徐桂芳讲解的题目,她都是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来,这次光顾着捂头发了。连笔都没拿出来。

    徐桂芳伸出手拍了一下她的头,开玩笑道,“你怎么了头受伤了,脑震荡了”

    赵青青一下子吃痛,手一松,刘海间的伤口就露出来了。

    徐桂芳很惊讶,问道,“哟,这怎么弄得碰桌子角了”

    赵青青一愣,脸上的表情有点不自然,她轻轻点了点头。

    徐桂芳还真当是磕破的,笑着说道,”没想到你这么仔细的人儿也有今天幸亏是额头上,这要是在脸上,大过年的,多难看啊“

    此刻,赵青青的母亲刘红琴就是盯着一张肿胀难看的脸,回到了娘家。

    她这个样子不是一天了,越是过节她脸上越是挂彩,一开始娘家父母还担心,后来看到女儿往家拿的节礼也不少,女婿每次替他们家办事都特别积极,也就不往心里去了,反正都是皮肉伤,不用特意养也能很快好了。

    赵青青从徐桂芳手里抢过卷子,说道,“家里还有事儿,我先走了”

    看到她几乎是夺路而逃的样子,徐桂芳有点纳闷,努力想了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赵青青是长得很漂亮,但她本人更在意的似乎是分数,不过是额头上的一点点伤,过几天就能好了,至于紧张成这个样子吗

    难不成是被人打的

    说实话,前世她和赵青青的关系没那么密切,虽然也一起上下学,也是同桌,但在学习上交流不多,赵青青不爱串门,她也不爱串门,两家住的不远,却基本上没啥走动。后来她落榜嫁人,赵青青托关系去了县中复读,两个人基本再无交集。

    后来听说她得了病,眼睛瞎了,但那时候她刚生了三胞胎,奶水不够,三个孩子整日饿得嗷嗷直哭,自顾不暇,没精力操心别人的事情。

    再后来她回娘家,听说赵家把赵青青嫁到了很远的地方。

    徐桂凤埋下头开始刷题,刘凤仙从灶间提了一壶热水将她的搪瓷缸子倒满了,说道,“桂芳,以后青青家的事儿,你少打听啊”

    刘凤仙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你想知道什么快来问我。

    徐桂芳放下手中的钢笔,问道,“娘,青青额头上的伤,难道不是桌子角碰的”

    刘凤仙撇撇嘴,觉得女儿太过天真了,说道,“青青不是三岁的娃娃,还能被桌子碰着那八成是她妈打的”

    什么

    徐桂芳一脸震惊,她对赵青青的母亲印象不深,但记得是个很和气的女人,而且比一般的村妇生得好看,又因为常年不下地,皮肤很白,显得特别年轻。

    赵青青长得这么好看就是随了她母亲。

    她竟然会打人

    徐桂芳还有些不相信,说道,“不会吧,青青这么听话,为啥要打人啊”

    刘凤仙对女儿的反应很满意,又撇撇嘴开始说道,“你以为天下父母都像我和你爸那么讲理啊当父母的打孩子还需要理由啊九成是因为被青青他爸打了呗,心里窝囊,只能拿孩子出气“

    因为青青妈妈挨了丈夫的打,所以就要打孩子出气

    这两口子都心理变态。

    徐桂芳气愤的说道,“他们怎么能这样青青也太可怜了吧”

    刘凤仙拿起水壶出了门,嘴上没说,心里很不以为然,赵青青有啥可怜的父母虽然偶尔犯浑,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很宠小女儿的,三个哥哥更是疼惜妹妹,放眼整个凤仪村,像赵青青这样换季过年就有新衣服,平常也不断零花钱,在家连烧水都不用做的,除了她还有谁

    还有青青的妈,虽然挨打,但赵奎亮就是脾气不好,其实也是个疼老婆的,平时都不舍得青青妈下地干活儿的。

    哪里像她,拖着病也得挣工分儿。

    徐桂芳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所有的卷子都刷完了,每天还坚持用英文写一篇短文。这天正月十四,正月十六学校就开学了,她去了赵青青家。

    赵家的院子是前几年才翻盖过的,大门修得很气派,徐桂芳敲了敲门,好半天里面才传出一个声音,“是谁啊”

    徐桂芳高声回答,“婶子,我是徐桂芳,青青在家吗”

    里头突然没有了动静,也不知道是没听见还是怎么回事儿。

    徐桂芳站在紧闭的漆黑大门外头,手里提着一包花生糖,略有点茫然,她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人家了。

    正要掉头回去,大门忽然开了。

    赵青青的母亲刘洪琴冲她歉意的笑了笑,说道,“是桂芳啊,快进来吧”

    徐桂芳看到她高高肿起的左脸,以及右边乌青的眼皮,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刘洪琴本来已经习惯了这么个面目见人,但被一个小姑娘用可怜的眼神盯着看,让她很不自在,也十分生气。

    刘洪琴的语气没那么好了,说道,“你不是要找青青吗她在家”说完扭头先往里走了。

    徐桂芳跟在她身后进去了。

    赵青青这个年过得很压抑,一方面她爸爸徐奎亮不知道又犯了什么神经,这正月里已经打了母亲三次了,她因为没吃完碗里的米粥,也挨了母亲的打,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才最让她心焦,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每天早上她都会头痛不已,虽然时间不长,一个多钟头就好了,但这样她早上没法温书了呀。

    徐桂芳能主动找她,赵青青很高兴,拿出自己没舍得吃的猪肉脯,这东西是他三哥进城在黑市买的,一斤两块多呢。

    徐桂芳挑了一块儿麻辣味的放进嘴里。

    赵青青问她,“桂芳,你卷子都做完了吗”

    徐桂芳点点头,说道,“都做完了你呢”

    赵青青从放假第一天就没松懈,日常作息除了早上略起晚了点,其余和学校没啥两样,卷子时早就做完了。

    她点点头,说道,“你听没听说,咱们高三要重新分班”

    这事儿放假前就有很好学生议论,徐桂芳也听李娜说过一句,她又拿起一块猪肉脯,指着自己带来的花生糖,说道,“这是自家熬得麦芽糖,特别好吃,你尝尝”

    前世徐桂芳做过很多小吃,核桃糖顺带也卖过的,成本不超过二十块的东西,能卖到六七十块一斤,利润比一般的食品要高得多,里面的糖,用的就是麦芽糖。但她自己是不会熬麦芽糖的,这次做的花生糖,麦芽糖是刘凤仙熬的,熬好了,她再加了熟花生熟芝麻切成型的。

    全家人都说好吃,本来做了是要送亲戚串门的,徐忠民吃了一块儿后果断决定不送了。

    本来糖就是个金贵的东西,虽然是自家熬的,但里面还放了芝麻和花生,这两样儿可都不便宜,最关键的是,味道这么好,比商店卖的还好,统共就做了那么几斤,还是自家留着吃吧

    赵青青从小不缺糖吃,不过她还是拿起来一块儿,同时又不无担忧的说道,“要是按成绩分班,估计咱们不能在一个班了”

    徐桂芳记得前世学校也闹过分班,他们高三理科现在有两个班,总体成绩相当,一班略强,重新分班则是按照成绩分,这样一班就成了重点班,二班就是普通班了。不光是学生有意见,后来没分成,也是因为老师们公然闹了起来。

    本来一班的班主任是李老师,他从教学能力,资历各方面都当之无愧,然而二班的班主任邢老师也不弱,让他当一个差班的班主任他是不干的。

    于是班并没分成,不但如此,这位邢老师据说上头有人,不知道动用什么手段,将李老师挤走了。

    李老师被下调到千山镇初中。

    徐桂芳笑笑,说道,“未必能分吧,都习惯了再说,若是按照成绩,你应该还和我一个班吧”

    其实赵青青要的就是她这句话,按照最近一次考试的排名,她的确是能进重点班的,虽然可能是吊在了尾巴上。

    徐桂芳又不经意的说道,“青青,我最近早上又有些头痛了,疼得时候简直什么都不想干”

    前世等她后来状况好了一些之后,特意查过关于良性脑瘤的信息,这个病潜伏期很长,头疼通常是最早的症状,以后随着瘤体越长越大,会压迫人的视神经。

    赵青青眼瞎了还能生了三个孩子,说明她的脑瘤肯定是良性的。她本来打算资助她的,可惜赵青青跟着她丈夫打工,居无定所,没能联系上本人。

    徐桂芳重生后,虽然遇到的困难不少,但一直记着赵青青得病这件事儿,隔上十几天就说自己头痛,顺便再问问她,这次也是随口一说。

    以前赵青青都是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儿的。

    没想到这次赵青青犹豫了几秒钟,皱着眉头说道,“好奇怪,我也开始头痛了就是早上起来也不知道怎么了,其实放假之前就疼,还以为是考试熬夜太累了,现在放假在家我都是七点钟才起床,夜里十一点,最多不超过十二点就睡了,按说,不应该累吧”

    这还不叫累,很累了好吧

    徐桂芳立马低声说道,“青青,你别和别人讲,我年前放假不是晚回来了几天吗,已经偷偷去镇医院问过了,那里的大夫说,可能是脑子里长了个瘤子,叫我去县上看”

    赵青青吓了一大跳,说道,“真的”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感谢霜染染同学的支持

    作者君受宠若惊,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