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每当我看着母亲被艰难生活压得驼驼的背,就不由为母亲担忧的事情,突然就在一个黑色早晨发生了。
母亲病得如此之重,但我们做儿女孙子的全然不知,与父母大人隔山隔水的,各自照样做着各自的事,难道长大后,父母就成了别人?
所幸的是,当初我把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写在了一个卡片上交给了爸爸,要他夹在退休证里随身带着,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就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不然的话,父母在这危紧关头向谁求救啊!
父亲搀着母亲,一步一挪跌跌撞撞地走进了铁路卫生所。医生对母亲进行诊断后,神情凝重地问父亲:
“你有几个儿女?都在哪工作?”
父亲想来想去,半天回答不清,最后,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儿抖抖索索地从贴身口袋拿出退休证来,那里头夹着人我给他的电话号码卡片。医生接过卡片,立刻就给我打了电话。
我一听是铁路卫生所打过来的电话,心里就重重地“咯噔”了一下,当下意识到母亲出大事了,一定病得很重,不然,父亲是不会让医生打这电话的。
我的父母是极其体贴儿女的,总认为工作重要,再苦再难也自己默默扛着,从未向儿女们要求过什么提出过什么。
一接到这令人沉重的电话后,我不敢片刻耽搁,急速打电话通报了三哥。
三哥把事情看得有点简单,以为去铁路卫生所看望一下就可回头了。我跟他说:
“姆妈一定病得很重,我俩这一去,恐怕一二天是回不来的,得做好长时间陪在姆妈身边护理,直到她病好出院的准备。”
三哥听了我的话,又回家去做了些准备,我兄弟俩就十万火急赶往铁路卫生所了。
我和三哥赶到铁路卫生所,看到爸爸妈妈正束手无策地坐在病房里,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着我俩呢!
我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母亲早在那千年古樟等着了,满脸灿烂的笑容,远远地就喊开了我的小名:
“土土!”
可这次,我和三哥从厂里赶到卫生所,走向母亲时,母亲没有叫唤我。我是多么地想听到母亲喊我的声音啊!
“姆妈,姆妈!快叫,叫一声土土!”看到母亲病成这样,我的心一酸声音哽咽了。平时,我最喜欢听母亲叫我“土土”了,此时此刻我多么想听到母亲说“土土,你来了”!
然而,这时的母亲已没有了我熟悉的往日表情,眼光凝滞,嘴向一边歪着,不能发出一点点声音,只伸过一只手来想从凳上站起,可险些摔倒,幸好被我一把扶稳,母亲就将手伸进我带着的拎包,在里头试着摸索着什么。
“你妈和我都还没吃饭,她饿了!”父亲神情有些疲惫地对我说道。
“我这就上街去买!爸爸妈妈,稍微再等等。”
我即刻一路小跑去街上买了肉包,还有母亲最爱吃的香蕉。
母亲真的很饿很饿了,大口大口地咬起香蕉,吃得有些儿急,可没料到吃进的香蕉又都从嘴角漏了出来。我就掏出手帕,不停地揩拭母亲歪斜着的嘴角,每揩一下,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一阵生痛的抽搐。
母亲病成这样,是去县城人民医院呢,还是再乘二小时的火车去铁路中心医院?三哥和我急着问母亲:
“我们兄弟俩马上带你去人民医院!”母亲听了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大约铁路上的人只认铁路医院。
三哥和我又问:“姆妈相信中心医院,要去铁路医院?”
母亲这才点了点头,我看着危病中的母亲,紧紧握着她的手,以此传导着我的心里话:
“姆妈,别怕!我和三哥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直至你身体康复!”
我母亲的求医之路多艰难啊,先在家门口等寮车停靠,等不到寮车停靠,又去公路旁等公交车,现在总算到铁路卫生所了,又得等去金华的绿皮快车。
由此,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若是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晚年需要去大医院看病,该怎样越过那一座座大山,从万阜乡蒲州村抵达县城呢?
也许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大山深处,有仙草仙药的护佑,就不需要去医院看病了?而我母亲远离了青田深山,也只有靠医院了,小医院看不了病,就去大医院。
父亲在一旁,见我和三哥跟母亲商量去哪座大医院,就赶紧告诉我和三哥:
“卫生所跟金华铁路中心医院联系好了,乘下午一点的快车去,那边有救护车停在站台等着急救。你兄弟俩等会帮着把你们妈妈扶上车就好回去上班了。”
我的母亲都病成这个样了,我的父亲似乎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不知道我母亲的病情有多危急!
“说得轻巧,我妈妈病成这样,你一人能行?”三哥和我都觉得父亲体贴我们也未免太体贴过头了,同时满心是深深的内疚感。
卫生所到车站月台尚有不短的一段路,我和三哥左一个右一个搀扶着母亲去了火车站,又这样搀扶着母亲上下火车和救护车高高的踏步,时间又过去了二个多小时,在夕阳慢慢西下时分,母亲总算上了金华铁路中心医院派来的救护车。
我姐姐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也火速赶到金华铁路中心医院来了。
我姐姐虽然没有工作,但一生都在关健时刻挑起服侍人的重担。她服侍过许多老人,最先是服侍上海大嫂病中的母亲,接着是她的公公、婆婆,现在服侍我病重母亲的担子,开始重重落在了她肩上了。
我姐姐去上海服侍大嫂的病重母亲时,她还是个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也许是缺乏护理病人的经验,她辛辛苦苦服侍着大嫂的病重母亲,不仅导致她错过初中毕业考试,还挨了上海大嫂的辱骂。
我姐姐出嫁,不如说是姐夫家招了她这个保姆,去了就担起了服侍俩年迈老人的重担。我姐夫是个面无笑容的人,有点冷血动物的样子。我姐姐辛辛苦苦服侍着他的老父老母,他还常常责怪我姐姐服侍不周。
我姐姐刚服侍完公公婆婆,相继送俩老人上山后,总以为可松口气了,不料我母亲又病重了。
姐姐帮母亲揩身更衣时,才惊心发现母亲手臂到胳肢窝下青一块紫一块的。
想当时,我和三哥有多笨啊,竟然全然没意识到母亲的双脚根本就不堪支撑自身了,每挪出的一步有多艰难啊!其实,我和三哥俩是夹持着母亲往前走的。
当时我和三哥怎么就不知道向卫生所借个担架抬着母亲呢?呜呼!
母亲由救命车接进铁路中心医院,天已墨黑墨黑了。母亲躺在急救室那白色的世界里,不知是她终于感到放心了,还是医生用上了什么药,完全失去了知觉,输液瓶、氧气瓶连接着她的生命。
医生和护士们着实忙上了,一会量血压一会量体温一会抽血,白色的身影在我们眼前晃过来又晃过去。接下去,我和三哥该做些什么?
这时,在本市铁路上工作的二哥出现了,我想,大哥不在了,在这关健时刻,他就是我们家的主心骨啊!
我万万没料到,在这危难的时刻,一家人好不容易会到一起,二哥竟有些不高兴,说了一句让人想都想不到的话:
“怎么送到这里来了?!”
那意思好象是我们故意要把重病的母亲推给他似的,当后来我稍稍对中风有所了解后,才明白二哥这话是对的,是一种好心的表达,他在我们家是最懂医的,中风病人抢救越及时越利于医治,拖延了最佳救治时机,就会大大增加医治的难度。
我还明白了二哥那话里的潜台词:“家里现在不是有钱了吗?干嘛不就近送人民医院抢救呢?”
他是对家里没把那笔“巨款”分掉而耿耿于怀!
母亲重病前的某一日,突然收到邮递员送来的一张2000元的汇票,吓到我那穷了一辈子的爸爸妈妈了!
这是解放前逃往台湾的五叔转由香港寄过来的。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像我父母这样的普通家庭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当地邮电所没有能力支付,叫我父亲搭乘公交车去上一级大邮局去取。
我五叔和我三叔一样都是得到上垟华氏宗祠资助,离开万阜乡蒲州村,沿着红枫古道外出求学,从一个山乡娃娃成为一名普通军官的。只可惜他和三叔都是个国民党军官,否则他就不会逃亡到台湾去了。
上垟华氏宗祠:坐落于万阜乡蒲州村上垟自然村村口,坐东朝西,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79平方米。上垟华氏宗祠月梁、牛腿、窗枋等构件雕刻精美,具有浙西南山区建筑风格。
华氏宗祠,祖祖辈辈都信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华氏宗祠规定,祠堂每年收取的田租一律不准挪作它用,悉数用于华氏人家后代的求学开销上,读书越广博就能获取越多的资助。
我爷爷曾对我父亲说过:“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所以,我父亲在国民党抓壮丁时,拼了命逃出了万阜乡蒲州村,经老乡介绍下成了一名铁路养路工。
那么,我的三叔、五叔读了那么多书,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当个国民党普通军官呢?
我的三叔在国民党溃败逃亡中,他的所有财产都被他的勤务兵抢走了,全国解放后,他经思想改造后,被政府安排进一个塑料厂当工人,自食其力。
我三叔为了不让自己不好的政治面貌影响到家人,就主动与家人划清了界限,一个人孤伶伶地住在厂里。即使到了他重病在床,快去世时,我三叔仍坚持不让家人靠近自己。
我三叔,是那样的热爱生命,在他重病晚期吃不进东西了,他仍顽强地起床为自己熬药、煮米汤,然后用鼻饲把药汁、米汤一滴一滴地自己为自己打针那样,打进自己的身体。
我五叔逃亡到台湾后,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联系上我父亲家的。他曾先后三次写信来说,要回老家看看。他给老家寄过多少钱,我不知道,只知道他给我家寄过这次钱。
这是母亲平时见过的最大一笔钞票,面对“巨款”没了主意,心思很重地问父亲怎么办?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陪着母亲又乘火车又乘公交车地到了三哥家,跟三哥商量:
“这笔钱你们兄弟几个分掉算了?”
这时,三嫂开始干涉我们家财政了,她是单位里的财务科长,对理财当然就有一套了。她说:
“现在你把钱分了,大家当然高兴,但日后家里有急需钱的时候要大家分摊,就不见得会爽快了。等以后五叔从台湾回来看看,家里总得用钱?还有家里有个什么其它急事也需要用钱?这笔钱就先存进银行!”
我和三哥对此意见都表示赞同,但没有充分发扬民主,在尚未征得二哥同意的情况下就由三哥代办,将这笔“巨款”存进了银行。从现在二哥的态度看,他对此事是有保留意见的。
由此看来,钱在某些时候还真不是个好东西,它会毁了友情、爱情,甚至于亲情。我怀疑母亲得病也与这钱有直接的关系,她生来就从没见过那么一叠钱,心理上承受不了这“巨款”之重。
母亲住进金华铁路中心医院后,就一直昏迷不醒,我和三哥就一直日日夜夜守在母亲的病床边。
母亲住院一个月,我和三哥俩几乎就熬了一个月的夜,只在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在医院走廊的条凳上躺上一会眯个眼。可是怎么也睡不着,母亲病重像地石头压在我们儿女的心上。
长期熬夜,对人的身体损伤程度是很大的。母亲中风是一场罕见的雪,飞飞扬扬落在了我的头上,从此,我头发就雪白雪白的了,就连眉毛也是雪白的。
在服侍母亲住院的日子里,我虚脱地脱肛了,是吃了二哥给我配的补益中气丸才收了肛。
在母亲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时候,我就坐在病床边沿,握着母亲的手,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呼唤:
《妈妈,再叫一声土土》!你一定要醒来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