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易寻便接管了宣城衙署,命副将赵峰接手了城防,让莫林发布公文安抚百姓,他则料理处置城中各项重要事宜。
又过两日,他找来云起,吩咐他将降兵分为若干小队,每人备注姓名登记造册。
四五日后,易寻亲自来到城外的降兵营里,看了眼厚厚的花名册,便让云起将所有人集合起来,列队排开。
易寻一身戎装站在高台,他长剑悬腰,威风凛凛,不怒自威,扫视了一圈场上的众人。
人人不知自己以后的命运将要走向何方,总之谋逆之罪即便不判斩刑也会被发配到苦寒边疆,一路艰辛亦是非死即伤,恐怕从此再也不会有亲人团聚的一天了。
有人想到家中老母,或是儿女尚幼,无不心恸,默默垂泪。
哀莫大于心死,人人面色灰败,死寂一般的眼神,只等着易荀的最后宣判。
易荀扬声道:
“我知尔等都是许安的府兵,但是你们人人食的羹米一糜一粟,你们领的军饷一分一毫,皆是国家的军饷供养。此为何来?不都是墨国百姓省下的钱粮?且里面也不乏尔等家人的供养。百姓从自己口中省下钱粮供养你们有何所盼?无非是图个天下太平,亲人团聚,丰衣足食。”
“但是如今边境外患不断,本无安宁可言,尔等不保国家安定,戍守边关无犯,却为许安这等乱臣贼子而致同袍兄弟相互厮杀,同室操戈,岂不让亲者痛,仇国快?!”
他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众人抬起那一张张木讷的面孔,面面相觑,露出了痛心、悔恨与无奈的神色。
“尔等所犯之罪为谋逆,按律当斩!但,念及当时并未拼死抵抗,且又是受许安胁迫所致,并非出自本心,故我特请皇上对尔等多加宽恕,今日特赦其死罪、亦不再发配到苦寒边疆。”
很多人以为听错了,但还是微微动了动已经麻木僵直的身子,朝前后左右看了看,见到他人亦是同样听到了这个消息,人人面上才都露出劫后余生的希望,和不可置信的欣喜神情,齐刷刷的抬头望向易荀。
“本王亦是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本无需服兵役,或是年纪已经很大,或是父兄战死已是家中独子,是许安强行征募而来,所以今日无兵役在身者,可自行离去归家耕田,其他留下的,日后重新收编,将一视同仁,不再追责!”
就在众人犹如死后重生般,庆幸的想要欢呼之时,易荀又道“不过死罪可免,活罪却不可赦。”
下面顿时鸦雀无声,眼中的惊喜也瞬间凝固。
“你们所有人本王已命人登记造册。从军者,日后若再有二心或是阵前逃跑,将罪加一等;归家种田者,若荒芜耕地,不缴税粮亦是罪加一等。日后皆会从严处置,新罪旧罪一并清算,尔等可记住了?”
若是别的士族高官如此承诺,这些长期在最底层、受到压迫和歧视的士兵,也许会感觉天下乌鸦一般黑,并不会相信。
但是这位传闻中的小王爷却不同,他归国不足半年,便安抚各地受冻灾和闹饥荒的百姓,使其不至于冻死在街边、饿死在荒野。
还派人到泰泽河堤坝薄弱处,提前加固,预防夏季雨水决堤淹没村落。
归国时间虽不长,但件件都是在为百姓们考虑,贤名已然在民间传开。
这些将士对此当然也有所耳闻,加之此次平定许安之乱时,又亲身经历他的攻城绝计与阵前威武,人人都是敬仰佩服的五体投地,恨不能都能投到他的麾下,为此感到与有荣焉。
听他说完后,众人激动感恩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人人抬起右臂,握掌成拳,举向天空,高声呐喊:“无所不遵!”
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振聋发聩!
……
易荀又在城中忙碌了几日,便将宣城暂交给了赵峰,又留下了一部分驻军,便带着莫林和云起,率领着剩下的大军一起回梁都复命了。
皇帝易晖很早就收到了快马送来的捷报,龙心大悦。
他望着朝中的文武百官,似是从没这般扬眉吐气过,一边说着朝廷日后的强盛,一边赞着易荀的能力,多年少有的爽朗笑声不断回荡在这座巍峨的金銮殿上。
梁王府内,收到这样的好消息后,更是欢声笑语,沸反盈天,家中奴仆奔走相告,与有荣焉。
秋娘知易荀平定叛乱,凯旋而归,两个儿子亦是立有战功,更是喜上眉梢,合不拢嘴。
连因不久前从秋娘那得知易荀与王允儿儿时,竟还有一段过往而有些烦闷的唐婉,此时也因易荀不日将会凯旋而归的消息开心的花颜盛开,一扫多日阴霾。
十几日后的一天,京都的城民,不惧盛夏的骄阳酷暑,从南城门外的驿道上一直排到了两三里外,就为了亲眼目睹这位载胜而归的小王爷。
……
梁王易荀率领两万大军去攻打许安十万大军的消息一经发出,便不胫而走。
起初墨国的百姓都被边境常年败仗的消息搞到麻木,特别是三四年前又被俞国打败夺去了四个重要城池后,更是对朝廷失望至极,何况此次还是以一敌五,以少战多,更是对此战不抱任何希望。
人人躲在家中、或是三五友人聚在一起时,才会说出心中的惶恐不安和对未来的迷茫忧虑。
毕竟如果朝庭战败,也许日后国将不国,定会再次陷入几十年前的那种内外混战中,那时连京城这样的庇护之所也将失去。
却不曾想梁王智计无双,到了丰城后只损了不足千人便夺下城池,从此百姓总算是看到了些能被拯救的希望,人人似打了鸡血一般每日兴奋不已,日日翘首期盼着宣城的捷报。
易荀终是没辜负百姓们的期盼,凯旋而归。
于是全城百姓在得知他要归城的这一日,自发的聚集在官道的两旁迎接。
一条长长的驿道,左右两旁乌压压一片排着二三里的长队,人头攒动,人们不断擦拭着额际的汗水,翘首以盼。
未时中刻,城门外那条打扫干净的大道上,由远及近,打马而来一个信兵,他极速的穿过城门,跑上城楼,跪报:“启禀皇上,大军已在城外十里处,不足一个时辰便可到达!”
特意登上南城门来迎接胜利大军的皇帝易晖,此时春风满面,点点头,笑着捋了下青须,坐在龙椅上望着远方。
日头渐渐西斜,远处的驿道上,渐渐行来一大队人马,来时竟比去时还要多上数倍,迤逦前行,几面大纛迎风飘展,气势赳赳。
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高坐于悬光背上的梁王易荀,他穿着银盔铠甲,英气逼人,一脸肃穆,眼视前方。
他的身后是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副将,亦是铠甲鲜明,英武不凡,副将身后的士兵个个军容规整,精神抖擞,威武的徒步而来。
两旁的民众见此无不激动,纷纷高声欢呼,争先恐后的想挤到前面来细睹这位小王爷的英姿。
路边维持秩序的官兵手持长矛丝毫不敢松懈,唯恐自己格挡的人群冲出来惊扰到了王爷。
一同随易荀出战的禁卫军,因长年只守卫着都城,从未真正像戍守边疆的军士那般上过战场杀过敌军,所以一直被他人诟病瞧不上,何时这般扬眉吐气被百姓欢呼过,人人都感到骄傲无比,无不挺直脊梁,昂首阔步,注视着前方带给他们如此荣光的易荀,内心充满了崇敬和感激。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易荀骑马带领着一行人来到城门外,下马对着城门上的皇帝行跪拜之礼,高声道:“臣弟易荀幸不辱命,凯旋而归,在此向吾皇奏报!”
众人亦是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易晖注视着城下向自己跪拜的大军,听着他们口呼万岁,内心一阵激动。
缓缓站起身走下城门,行至易荀面前,单手扶起他,又命众人平身。
含笑对将士们说了些褒奖的话,又与易荀寒暄了一番,最后下旨犒劳全军,让大军驻扎在城外休息,最后和易荀一道回了宫。
……
皇帝先去换了套衣裳,随后便来到了紫宸殿,此时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
易荀还是一身戎装,高大威武,他迈步至殿中央,向易晖行叩拜之礼。
易晖的心情真是前所未有的舒畅,每个毛孔都似在笑说着心中的惬意欣喜。
他对着易荀哈哈一笑,赶忙命他平身,问了他一些战事中的详情,又嘉奖一番,最后加封他为大将军衔。其他将领和立有战功的人也都皆论功行赏。
易荀出征前临时擢的辅国大将军本为虚衔,战后便照例解除,交出兵权官复原职。
但是大将军衔却是不同,这是实打实的可掌兵的军衔,所以易晖话一出口,殿上众人便又一次的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要说易荀回国第一次接受的封赏,那是因为他天然的皇子身份,众人对他的加封虽不置可否,但不服者众多,甚至有很多人都等着看这位小王爷处理政事出丑的笑话。
即使后来他处理起国事来游刃有余,显示出很高的文治能力,让那些人开始另眼相看,但是他们对此次的对战仍不抱有多少希望。
知皇帝易晖此次也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却不想易荀竟能将此战打的如此出人意料,所伤兵士不足几千,便俘虏了近八万人。
如此战绩在本朝开朝以来还从未有过,不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季荺和许庭之听到众人的议论声脸色都开始变的不太好看了。
王旭之站在一旁却有些若有所思。
这两个月易荀虽不在府中,他的小妹王允儿却时常寻着各种理由往王府跑,他也并非完全不知。不但如此,他还知她去王府主要是想去笼络易荀的奶娘。他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她折腾,就是想着若是联姻能成,除小妹打小的心愿可了,对自己实力的壮大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且他还在自己的皇后妹妹王敏儿面前也提过联姻这事,敏儿也婉转的请示过皇帝,似是也未被拒绝,只是说等易荀回后再议。
如此一来,他便觉此事能成的面就非常大了,故对易荀此次凯旋而归的加封也没像其他二人那般郁闷忧虑了。
易荀对场上的议论之声似是充耳未闻,对他人投来的各色目光亦毫不在意,只是一直微笑的看着皇帝,听他说完最后的封赏后,行叩拜之礼,以谢皇恩。
皇帝封赏完所有人后,还是在上次的倾云殿里为易荀、莫林等人摆宴庆功。
又亲自赐酒肉给城外的将士们,让他们今夜尽管欢饮,酒肉不限。
殿堂之上,载歌载舞,美人翩跹,推杯换盏,觥光交错。
只是易荀却有些心不在焉,他这两三个月未见唐婉,对她几乎思之噬骨。
他本想一进城便回去看她一眼,怎奈又被皇帝先拉进了宫里,就在他思绪飞扬,飞出宫殿想着那小娘时,连易晖都看出他有些魂不守舍了,只是不知具体原因罢了。
他想起皇后前几日提起的信阳与易荀那段儿时往事,心头一沉,眉便微不可察的蹙了蹙。
想到易荀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是该好好做一番打算了,绝不能让有心之人早乘了先机。
易晖转脸觑了他一眼,想了想,准备这两日就将这事与他提一提,早早定下来,也好让自己早点安心。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