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沈氏

小说:重生之明珠 作者:茉依夭喵
    泰康二十五年九月,大梁国君因病退位,世称“泰康帝”。六皇子卫承钊得继大统,于次年改元“永兴”,成为大梁新一任的统治者。

    新皇继位,当即尊皇父为太上皇帝。

    嫡母沈氏及生母朱氏,尊皇太后。诸位庶母晋太妃、太嫔。除已幽禁北宫的废王外,其余兄弟姐妹均各有封赏。

    禅位之后,太上皇并太后沈氏,迁居至德献太后曾经的寝宫——寿康宫;太后朱氏则携众位太妃、太嫔,搬离原住所,居于梁宫西侧的永福宫。

    至于那些尚居梁宫的皇弟、皇妹们,虽在身份上晋了一级,但因实在年幼,离不得亲长教养。便仍依照旧制——或随母同住,或于勤朝苑习武读书,待其长成之后,再行分封,出宫立府。

    潜邸侧妃石氏,册封贤妃,赐居褀安宫。侍妾严氏、邢氏封婕妤,金氏、王氏则为贵人。

    因着新皇登极之前,还未及冠,太上皇当政时,未予其指婚,册立正妃。潜邸之中,只一侧妃暂理内宅事务。大封后宫之时,中宫之位便只得暂时空悬。

    永兴元年二月,梁帝为嫡母沈氏上徽号“诚元”,生母朱氏上徽号“诚显”。同年三月,经沈太后举荐,迎承恩公世子之女沈氏入宫,册贵妃,赐居祥宁宫,与之前入宫的贤妃石氏,一同统理后宫。

    ……

    听朱太后的意思,显然是不愿放他走,路大夫心里一慌,情急之下便要起身推辞。

    里间的朱太后,虽隔着一道纱帘,对路大夫的神情看得并不是十分清楚,却好似早就料到了他要说什么一般,不等对方开口,直接出言制止道:“你先别着急回绝我,听我把话说完了,再做决定。”

    “其实……那日在紫宸殿,我与另外那二位说了些什么,你于殿外候着的时候,多少也该听到了一些。寿康宫那位,当初心里最想扶持的——可是宋氏母子!”

    “若不是我突然引了你进来,直接当着她的面,把二皇子的事情挑开来。使得那二人的同盟关系,彻底破裂掉。她又何必放着现成的发霉开裂的榆木傀儡不用,而改与我这么个长满青苔的顽石合作。”

    朱太后一面浅笑嫣然,娓娓细说着,一面拿过一旁花盆中的银剪,擦掉泥土,放在手心静静把玩了起来……

    六皇子继位,当年的淑妃娘娘母凭子贵,现已是太后之尊。

    但因着早些年泰康帝与宋氏的关系,这位朱太后——无论是名声,亦或是人缘,在前朝、后宫都算不得太好。尤其是与那占了正统名分,死死压在她头上,素来只有贤德美名的沈太后相比,更是被远远甩了一大截。

    朱氏升任太后之后,日子过得憋屈不说,行事也开始谨小慎微起来,还不如她做妾妃时那般威风、张扬呢。

    只可惜……任凭朱太后再如何低头服软,之前在她身上,狠狠跌过一跤的太后沈氏,都不可能再对着她,平心静气起来了。待她也早已由原先的不喜,转变成了深深的戒备和忌惮。

    一则,梁帝是朱氏十月怀胎,精心抚养成人的小儿子,母子感情深厚;二则,朝中文臣武将俱与朱氏沾亲,其身世背景不容小视;三则,朱氏拥有非同一般的心机和远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连太上皇和沈太后都被她一连唬了二十多年。

    更不用说,这朱氏手里还握有大梁皇室——独属于女性掌权者的朱雀影卫。

    这般的实力与资本,让与她同为皇太后的沈氏,如何不恼火,如何不忌惮?!

    也就是梁帝初登大宝,在朝中根基尚浅,很多事情,都要仰仗与宗室、老臣关系和睦的沈太后从中调和。才使得这母子二人,虽已身处高位,但在对上有名有实的沈太后时,腰杆虽依旧笔挺,但内里却微微泛着虚,不得不先行退让。

    这做儿子的,前脚才刚刚让步,纳了沈家女进宫,并赐其仅次于皇后之位的贵妃之尊,还允她代管凤印。

    做母亲的朱太后,便让沈氏姑侄俩挤兑地在梁宫里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避其锋芒,打着“到佛寺清修”的名号,灰溜溜地躲了出去。

    然而,朱氏已经退让到了这个地步,沈太后却依旧步步紧逼,竟在朱氏临走之前,又恶心了她一把,将一个不容拒绝的大麻烦抛了过去。

    命她在去慈恩寺时,带上那身份尊贵,却又毫无用处,还得时刻盯着、护着,以免让人借此生事的太上皇。请那位刚刚游历归来的皇寺方丈——苦了大师,为已成枯木朽株的太上皇,好好调养身子……

    听了朱太后的话,路大夫沉眸细思。待理清这个中的关系,一时之间,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先前跟过的旧主宋氏,可是害死沈太后亲子的元凶,宋氏当时为害人,所用的不少处理药物的方法,便是由他亲自所授。而他也在一早就知道,二皇子之死与宋氏有关,最后却还是为求自保,选择了隐瞒不报。

    若不是当年二皇子被宋氏暗害,这梁宫之中,哪还能再多出一位“朱太后”,来与寿康宫那位争权夺利呀。

    就算二皇子殇逝之事,因时间久远,沈太后早已看淡,不会迁怒到他的身上。可他先前为报仇,出面指认宋氏的罪行,却实实在在坏了她的计划。

    更何况,引他入宫的这位朱太后,可与寿康宫那位素来不睦。他与朱太后虽算不得主仆,却也是互利互帮的旧识了,沈太后动不了同为太后的朱氏,还能动不得他——这样一个蝼蚁一般的小小郎中吗?

    想到这里,路大夫苦笑着站起身,朝着里间的朱太后,恭恭敬敬行了个礼,道:“太后娘娘,老头子我老糊涂了,这事儿……是我拿大了。能得您的赏识,这是老朽几世修来的福分。您对我的大恩大德……”

    “快给我打住吧。”朱太后把手中银剪往桌上一扔,不耐地挥了挥手,直接出言打断了他。

    态度虽有些冲,但眼底的笑意却分毫未减,“你我虽在一起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也早早就互有耳闻了,既然算是旧识,就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了。”

    “直接点儿,一句话,做不做本宫的随行御医?”

    见朱太后态度十分直接,路大夫一愣,随后也很是干脆地行了个揖礼,道:“臣,愿意随娘娘同往。”他一面说着,一面缓缓直起身,不仅称谓改了,原本老迈,又带着丝犹豫的语气,现在竟听出了几分铿锵有力:“以后老臣若要有什么做的不好的,还请太后娘娘多多担待了。”

    朱太后闻言,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本宫就让人安排去了。不过……你最初的那个身份,恐怕是用不成,我会为你重新换一个的。”

    “干脆就换成……”

    说着,她又将剪刀寻了回来,拿在手里“咔嚓、咔嚓”空剪了两下,“就换成‘原信国公府的府医’,由石贤妃‘举荐’入宫,你说如何呀?”

    说话时,朱太后的眼睛一瞬不瞬,直盯着那泛着寒光的刀尖,似乎整个人的注意力,完全被手中的利器所吸引。

    “太后娘娘这般安排,很是稳妥。老臣出身乡野,粗识一些歧黄之术,幸得国公府石老夫人抬爱,这才在信国公府做了府医。后来府上二姑娘进宫成了贤妃,因担心太后娘娘离宫后,身边没有得用人伺候,便将老臣——这个知根知底的,引荐给了太后。”

    路大夫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咽了口唾沫,面上虽仍挂着笑,眼角却流露出些许无可奈何来。

    这位朱太后,手段实在是了得。

    不愧是骗过太上皇,扳倒逆王母子,让寿康宫那位栽了跟头,就连身为女中尧舜的德献太后,都对她青眼有加的厉害人物。

    这般安排,既敲打、震慑了路大夫,让他明白朱太后手中的势力不一般,早就将他的底摸了个一清二楚,他除了乖乖听招呼之外,最好什么小心思都别动;同时还将态度摇摆不定的信国公府,直接强推到承恩公府的对立面,让寿康宫那位因着一个搅局的路御医,以为石家与朱太后早就结了盟。

    让石家及沈家,为着中宫之位及权力归属,先行斗起来吧。

    双方都是聪明人,各自想表达的意思,对方很快便能明白。

    朱太后见该说的也说了,该敲打的也都敲打了,不着痕迹地将手中银剪悄悄收进袖笼中,轻笑出了声来:“哈哈哈哈哈哈——路御医,您干嘛这么紧张呀?站着回话多累,赶紧找椅子坐吧!”

    “这石家与朱家本就是姻亲,石贤妃又是跟了钊儿多年的枕边人,是本宫的儿媳妇。肯割爱、举荐自家用了几十年的老大夫,这是孝顺,是忠义!本宫欢喜还来不及呢,定会承这份情的。”

    见路大夫回到了座位上,表情也渐渐舒展了开来,朱太后从傍边的花盆中,顺手掐了一朵开得正旺的黄|菊,捻着枝干,在手中随意地转了转,“哎呀——这跟聪明人说话呀,就是畅快。一点就透,省了不少事儿呢。”

    “你帮本宫省下了功夫,本宫便给你个恩赏……”一面说着,一面从袖中掏出了一个信封来。

    取出信笺,朱太后对着上面的内容略扫了几眼,继而接着道:“你当初为了报仇,不得不与亲人分离了整整一十八载。现在大仇得报,却还要因为为本宫办差,再次耽误了与亲人相聚的时间。本宫这心里很是不落忍……”

    话音落下,她微微挑眉,眼神平和地望向路大夫。目光落在他那明显紧绷的额角,朱太后弯了弯嘴角,缓缓站起了身来。

    “本宫便允你一个月的时间,派人送你回春临村,将你那妻妹和两个新认的干孙女儿,一起带到慈恩寺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