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46、布局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赐宴文武百官,并宣布赐假十日。

    这天晚上,景帝喝了很多酒,汪舜华服侍他躺下,看着他头上暗生的华发,有点心疼,他现在还不到二十二周岁,换成当年的自己,还是个没有不出校门的大学生;而他,却要担当起家国天下的重担。

    她不容易,他更难。

    所以,他们必须携手同心,共克时艰。

    虽然说元宵节期间百官都放假了,但景帝还是没有多少闲暇,整天忙着批阅各种奏疏。汪舜华吩咐小厨房准备了几样他喜欢的酒菜,等他回宫,陪他小酌,就算是忙里偷闲了。

    那日午后,汪舜华正躺在贵妃榻上小憩,听到夏玉莲低声呼唤,赶紧起来,景帝已经进来了,笑道,你累了,就躺着吧。

    汪舜华到底是起来了,也就是睡会儿午觉,已经醒了。圣上今天回来得早,想是公务已经处理好了?

    景帝嗯了一声,到她身边坐下,嗯,国事是永远忙不完的,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事。

    汪舜华从宫女手里接过巾帕,给他略擦了擦,外头的事,妾帮不上忙;只是请圣上注意劳逸结合,保养身子。身子才是一切的本钱。

    景帝笑,怎么说你帮不上忙,朕可等着你的金口。你每次不说则已,一说必中,尤其是关于我军胜败之道和国家用人之道,朝臣们听了也佩服。如果不是你的那番话,于先生还不肯接受爵位呢。

    汪舜华道,这是圣上英明,群臣同心,将士用民,妾不过因风吹火,如何敢居功?圣上不要嫌弃妾僭越,妄言国事就好了。

    景帝笑着拉着她的手,没说话。

    不过,眼下还真有件事,要讨圣上的恩旨。

    景帝笑,什么事,你说便是。

    汪舜华看了眼夏玉莲,玉莲已经过了二十,当年我答应到时候就放她出宫;只是去年事情多,一直没有顾上,如今想请圣上恩准,让她早日出宫择良人婚配。

    景帝并不在意,当年你许诺,朕也答应了,就这么办吧,不必知会朕;后宫的事,你做主便好了。

    夏玉莲喜出望外,连忙跪下磕头。

    景帝摆手,汪舜华敛了笑容,妾想说的,其实不只是玉莲。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燕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宫人皆良家子,幽阴深宫,徒生哀怨。宫怨诗作得再好,也不如给这些宫女们一个出路的好。

    景帝显然没有想到这一茬,皱紧了眉头。

    汪舜华接着往下说,更何况,如今国家艰难,正待修复元气,遣散部分宫女出宫,让宫里少一点怨女,让外头少一点旷夫;不仅节约了用度,也可以彰显圣上仁德爱民之心。

    景帝点头,你说的很对。

    汪舜华再接再厉,妾是想着,那些年逾二十,还没有接受宠幸的女子,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放她们出宫;有家的回家,没家的,禁军京营里想来有不少单身的,圣上可以给他们赐婚。

    景帝看了她很久,皇后,这事情就不必了,麻烦。

    汪舜华知道他不愿意,牵扯到禁军,皇帝很敏感,不过她不打算放弃;她扯住正准备离开的景帝,对王诚等人说,我陪圣上出去走走,你们不必跟着。

    已经过了元宵,外头还是很冷,雪花纷纷扬扬的。

    景帝走在前面,很不想和汪舜华搭话。

    他知道汪舜华贤能,但是没想到她的手也太长了,居然伸向了禁军!她想干什么?收买人心吗?

    有了这个念头,就不可避免的想到当年在郕王府,她就是以这一招笼络了人心,让王府所有女人都远离自己。

    现在又想故技重施,简直岂有此理!

    景帝自觉不是好色之徒,结婚前没通房丫头不说,这是国朝的规矩;结婚几年都只专宠她一人,包括她怀孕期间也没有捻三搞四,如果不是她主动去招惹王振,他也不至于纳了杭孙二人。

    如今,他做了皇帝,国事冗杂,内忧外患,绝对没有太多的心力耗费在后宫上,可她不但不体恤自己,为子嗣考虑给自己张罗嫔妃,反而把人往外推,简直岂有此理!说的那么温婉动听,表现的那么贤良淑德,还不是为了自己!

    简直令人作呕!

    汪舜华不知道自己在景帝心中,已经成为两面三刀皮里阳秋的小人,但她能看出来皇帝的不高兴,其实这也在她的意料之中。毕竟有机会成为小老婆的漂亮姑娘被撵出门去,是个人都会不高兴;她也毫不否认,确实有那么一点小心思在里头——汪舜华自然是美人,但那也要看和谁比,在宫外还算出色,但放进美女如云的后宫,只能勉强说还过得去,毕竟这些人是真正千挑万选的;虽然说承恩不在貌,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景帝也不能例外。就算不能把所有情敌都赶走,趁机解决几个特别出色的,总还是能的,但这不是重点。

    看着后面没人,汪舜华拉住景帝,圣上可是不愿意?

    景帝的声音有点冷,皇后要做好事,朕敢不准?

    当时前后左右都是人,估计过不了一会儿,六宫都会知道这件事,都会认为皇后贤德;自己要是硬着来,反而成了罪人——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自己够不着,还不让人去找!

    听听!

    汪舜华语音放得很轻,妾知道圣上不高兴,这六宫如花似玉的,妾看着都喜欢,何况圣上?只是,妾此举,不单是为了自己落个好名声,更是为了圣上,能尽快在宫里立住脚跟。

    怎么说?

    景帝马上来兴趣了。

    汪舜华道,如今瓦剌虽然退兵,但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光复元朝的企图;而朝廷,没有了外患,自己内部会不会斗起来?如果有一天,也先提出无条件送太上皇回来,圣上是接还是不接?

    景帝几乎是脱口而出的,不可能,也先不可能这样做!

    汪舜华语气也很坚定:为什么不可能?也先捉住太上皇,是想以此为王牌,长驱直入,至少逼迫朝廷退步;但是现在圣上继位了,这张牌就废了,他留着有什么用?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他放回来,由着你们兄弟去争斗,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呢!

    景帝怔了一下,汪舜华又开口,就算太上皇一时不能回来,不还有太子吗?现在太子年幼,以后他长大了,出阁读书了,而圣上又有了自己的儿子,你说,朝臣是该支持谁?

    景帝显然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不敢面对。他脑子有点乱,梓童,别说了。

    汪舜华语气很坚定,我不说,就能当事情没有吗?

    她放轻了语气,我知道,圣上和太上皇骨肉情深,我不该说这些;只是圣上如今正位这么久,也该知道太上皇是个什么人。土木之变,绝对不是一时的意外,自从当年喜宁欺辱英国公开始,祸根就已经种下;从被王振撺掇着出征开始,就走上了不归路。也别说王振喜宁等奸臣误国,去年城下叩关,又是谁劝他去的?他真的不知道守将开关的后果吗?——所以,你觉得他会痛改前非吗?

    景帝闭了眼睛,不想说话。

    他不想承认,自己不希望哥哥回来,甚至希望哥哥早点死。

    要干掉太上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历史上的景帝不会犹豫那么些年;除了似有若无的兄弟感情,舆论也是景帝必须考虑的因素;而今,即便加上杀子之仇,汪舜华也不敢指望景帝态度大转弯,更不敢指望群臣众志成城。

    在这个信奉君君臣臣的明朝,一个君臣的名分,就足够把人压死。

    要对付左护法这种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奇葩,不要指望群臣,包括于谦,只会让人家为难;景帝同样指望不上,在政治上太幼稚、太单纯。比起他那个集蠢阴坏于一身还赢得个“好人”名声的哥哥,他的宫斗手段之简单粗暴,简直拙劣到可笑。

    她也不能阻止太上皇回朝,无他,关乎明朝的面子。也先如果要逼迫明朝签订城下之盟,这才同意送回太上皇,不用景帝开口,满朝文武就会把也先喷死;然而,如果也先要无条件送太上皇回来,景帝要敢不答应,这舆论的压力也顶不住。

    但是接回来怎么安顿,怎么应对,汪舜华想了很多。

    这种局面,只有两个选择:留则敬之以礼,否则祭之以鬼;否则既不敬,又不祭,那是自取其祸,老天爷没法救你。

    下毒之类的不是不行,只是太过下作,只怕自己说了,景帝就该认为自己是毒妇了;况且,太上皇还有三个儿子,你要全部弄死,这动静未免也太大了。

    汪舜华自认不是圣母,但还没有到草菅人命的地步,这种事,她无论如何做不出来。

    那怎么办?

    正面刚!

    她和景帝不是没有优势:首先,景帝已经上位,而且做得不错,就算太上皇回来,他也只能老实呆着,维持现状,谁要是主动出击,道义上就不占优势。只要景帝有了儿子,最好是自己有了儿子,下面自然有会看风向的趁机搞事情,太上皇自己也会不安,到那时候浑水摸鱼,不是什么难事;其次,经历了土木之变,尤其是太上皇叩关,群臣对这位不靠谱的天子已经很不满意,只是囿于君臣名分,不好说而已,就算太上皇回来,大家也不愿意他再复位,最多挺他儿子而已——历史上,大臣们争论的是复立太子还是迎立襄王,可没他什么事,只是一帮投机客把他推出来而已。

    汪舜华对自己觊觎太和殿——现在还叫奉天殿那把龙椅的企图毫不羞愧,毕竟太上皇自己作死在先;而自己不管是作为曾经得罪他的郕王妃,还是现在母仪天下的皇后,都注定骑虎难下,没有退路。

    别说什么深明大义高风亮节。论贤惠,谁比得上长孙皇后?她老公造反的时候,她阻止过吗?没有!直接跟到了玄武门,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司马迁那么不喜欢卫霍,也得承认卫子夫“嘉夫德若斯”,儿子造反的时候,她可曾说过“君要臣死,父要子亡”?没有!不仅拿出皇后印玺让儿子调动宫廷卫队、取出武库兵器,还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与皇帝派出的军队在长安巷战,失败之后,自杀明志;明朝最贤惠的就是马皇后和徐皇后吧?□□落难的时候,马皇后背着养父偷偷去照顾他;太宗造反的时候,徐皇后镇守北京,甚至亲自到城楼上督战!这两人可曾说过退让不争之类的话?

    何况,还有杀子之仇。

    问题和目标很明确,那么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补上中间环节:

    她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领袖的那句教诲:政治是什么?就是把你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对方的人搞得少少的!

    戒急用忍,行稳致远。阴谋诡计不是不行,只是终究走不长远;要想办大事,还是要走大路、扯大旗、占据道德制高点。

    何况她是皇后,不是皇帝;不仅要帮助皇帝成就功业,还要考虑皇帝功成名就之后该如何看待已经人老珠黄、红颜不再又一肚子坏水可能没有儿子或者还有个正值盛年儿子的黄脸婆。

    贤惠,这在后代的论坛上常常是一个贬义词,往往意味着傻蛋、怨妇;而现在,却是她的立身之本。

    夫妻一体,皇后贤德,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废黜,否则便是昏君。

    她想到了清朝乾清宫里悬着的那块匾:正大光明。

    首先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队伍——笼络人心,为我所用,谁都知道,但是怎么说,怎么做,就有问题了。前朝的事情她不能说得太多,否则皇帝该怀疑她了,不过一个选人用人就够了,现在于谦等四人被封了爵位,自然是要大肆宣传的;再加上以前曾受王振欺压的,大力启用,被杀害的,大张旗鼓的平反昭雪,王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太上皇也别想落到什么好名声;以后太上皇回来,可以在他面前好好宣传一下,不单是为了羞辱他,更是为了让群臣认清这位天子的真面目,让所有参加北京保卫战的官员勋贵认清形势,别以为改朝换代有你们的好日子过!你们曾经不顾太上皇的生死,一旦他反攻倒算,你们能逃得了!想要过好日子,就必须安安心心地跟着圣上!

    太监队伍能做的也是在有限。这个群体很特别,和朝臣不一样,他们如影随形,无孔不入,能够笼络他们的手段也不多;但是就她所知,宫里没有权势的太监,死后都是被火化的,这在讲究入土为安的明朝,是有文章可以做的。而且他们一般也不会主动惹事,毕竟是依附于皇帝生存的,所以要尽量避免和他们冲突,当然如果有机会,还是要把忠于太上皇的太监打包扔给他。

    后宫的事情她可以做的就很多了,不仅名正言顺,而且理由都是高大上,景帝绝没有拒绝的道理;当然,废除殉葬其实也是重要的手段,但她并不打算现在提,毕竟收获巨大,却没有了成本,大家只会一拥而上。

    她还不想给自己找太多的情敌。

    所以,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毕竟是个女人,有这点小心眼。

    汪舜华看着景帝,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景帝一怔。

    汪舜华循循善诱,圣上和太上皇兄弟情深,妾自然深有体会。倘若将来,圣上要以天下之力奉养太上皇,妾绝无二话;但如果以天下归还太上皇,妾绝不赞同。

    景帝一呆,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汪舜华声音不大,就算圣上不考虑这些,也应该想想自己怎么在宫里立足。太上皇毕竟君临天下十五年,宫里宫外,都认他,这是圣上无法改变的事实;尤其宫女内宦,都是他一手提拔任用的,鸟恋故林,心念故主,这是人之常情。

    景帝的嘴耷拉下来,不说话。

    汪舜华继续说,现在把老宫女放出去,自然也就把那些忠心于太上皇的给放了出去,解决了怨女旷夫的问题,圣上得了爱民的名声,以后再进人,就是自己人,用起来也放心,也顺手;那些剩下的,有了出宫甚至高嫁的盼头,自然知道谁才是皇宫乃至天下的主宰,也就知道该效忠于谁。

    景帝的脸色马上变了,连连点头,梓童说的很对,朕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汪舜华笑,圣上日理万机,怎么会关注到这个问题?只是妾不能不为圣上筹划。这宫里看似花团锦簇,其实也是遍地荆棘;看似守卫森严,其实又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阴私?

    景帝看着她,梓童,你费心了。这件事,你尽管去做,放手去做。

    汪舜华一笑,谢谢圣上。那妾就让尚宫局统计,再传谕六宫,凡年满二十,或者入宫十年以上,愿意回家者,皆给银两回家,任由婚嫁;愿留者,依据其品貌资历,给与职务。以后也这样,或一二年,或三年五年,遣放一次。

    景帝点头,你想的很周全,这很好。

    汪舜华又道,宫中规定,宫嫔以下,即便患病,也不能招太医入宫医治。妾并不敢违背祖制,只是尚存一点不忍之心,想在内宫设个医馆,让内宦和女医学成之后,到馆里为患病宫人诊病。

    景帝看着她,眼光很是柔和:梓童,你真是贤惠,朕有幸,得妻如你啊。

    汪舜华低着头,没说话。

    景帝想了想,这些都是要紧事,只是要管理六宫,你身边那几个丫头怕是不够,朕就让人把六局一司兴起来,这是祖制,料想也没人敢说不是。

    汪舜华点头,只是这样一来,怕是内宦们要不安了。

    景帝皱了皱眉,不用管这些。

    汪舜华扯住他,还是要管的。妾是想,不能招惹太多,否则只怕众人惊疑。

    景帝看着她,那你说,怎么办?

    汪舜华想了想,妾是想,现在国家多故,凡事都要先紧着朝廷,至于六宫,能省就省,当然,两宫太后和太上皇后妃那里,是绝不能节省的;此外,内宦宫女死后不能入土为安,实在可悯,北京郊外有不少山丘,想请圣上降恩,或赐一地,或买些薄田,让他们死后,也能有个归处。

    景帝果然聪明,马上就明白过来,梓童,你真是聪慧过人,就按你说的办!

    景帝高高兴兴的拉着汪舜华进殿商量,只是汪舜华没来由的想到那首诗: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