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蟹吃黄,公蟹吃膏。秋天的蟹为了过冬,一个个都养得膘肥体壮,正是吃的好时候。
叶芷清心里有了成算,便也不再耽误,她给了魏紫一笔银子让魏紫去办件事,转身又把她们所在的房屋周围的地全都买了下来,雇了渔村里的村民来帮忙挖地窖。
从地窖里挖上来的泥土则在周围糊成院墙,在房屋周围圈出一后院来。
冬日里为了存菜,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地窖,只是大小不一。叶芷清此举,也不算太过引人注意。
不过几天的功夫,地窖挖好了,而院墙就更快了,芦草树枝糊着泥,搭了个一人高,被海风一吹,一晚上就干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院墙,最主要的是遮挡视线用,其他实用性就暂且不提,叶芷清想的是应付完今年就成。
“大姑娘,我回来了。”魏紫赶着马车,踢嗒踢嗒从远处行来。马车上,几麻袋的东西被随意的放着,虽然引人注意,但大多数人也就只随便看了一眼。
越是光明正大出现在人眼前的东西,越不容易引起猜想。
叶芷清正在门口向村里的人买海鲜,见她来了,随意道:“来了,姚黄,帮她开个门。”说完她继续挑选着海鲜。
她的神色如常,外人自然也不多想。
选了新鲜的螃蟹和海虾、生蚝还有一些贝类,叶芷清爽快地付了钱,并且询问了一句明天能不能送个五十斤的新鲜母蟹来,那村民一听,当即拍着胸脯保证明天一定送来。
原因无它,这位管大姑娘给的价格很好,比码头那边收海货的要贵上三成。一次五十斤的海货,他也能小赚上一点。
把海鲜拎进院子,姚黄魏紫已经将马车上的麻袋给搬了下来,叶芷清打开麻袋一看,里面的泥土有些白霜一样的东西。
“大姑娘是这个吗?”魏紫问。虽然在来的时候,大姑娘经过那块时曾做过标记,但她还是有些担心自己弄错了。毕竟花了这么几天时间就只送回来几麻袋石头,她实在有些想不通大姑娘的用意是什么。
“就是这个。”叶芷清笑道,“先吃饭,吃完饭我给你们变个魔术。”
院子里另外两人相视一眼,有些新奇。
……
吃叶芷清做的饭是一种享受,无论是味觉还是视觉,都令人愉悦。
今天的海味比较多,再加上下午还有事要做,叶芷清直接给整了一锅小型的海鲜大咖,所有的海味被汇聚在一个锅里,就着海鲜汤锅,四个人围在桌子前,单单是就着海鲜汤拌饭都能一人吃上两碗。
饭后,叶芷清让魏紫把麻袋里的石头砸碎了,开始用锅煮石——至少在其他三人眼里是这么认为的。
这其实就是制硝。
这些硝石矿是叶芷清在来的途中发现的小型硝石矿,因为沿海,此类的小型矿数量还挺多。等回头风头过去了,叶芷清肯定要将这些都矿地都买下来。
现在硝石制冰的法子还没出现,也许已经出现了,但并没有大规模扩散出来。就她所知道的,富贵人家中的冰都是冬天储藏好,夏天再拿出来用,导致这个时代还有一个卖冰、挖冰的行业。
如果她能掌握这些硝石矿,那她在这里立足的根本也就有了。
要将魏紫带来的矿石全部处理好,得要花很久的时间。好在叶芷清现在别的不多,就是时间充裕。只有手里在做着事,她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一直到晚上,煮出来的石水被用大大小小的盆和桶装着,放在通风的地方晾着。本来烘也行,不过眼下条件不够,叶芷清直接选择简单点的法子。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们从最浅的水盆里得到了几捧白色粉末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硝石了。
“去端盆水来。”叶芷清说着,自己去端了碗清水。
在魏紫把水盆端过来后,她将白色的粉末倒进了水盆里,然后把碗放入盆中,再继续朝着盆里加水。
半晌左右,林明珠等人惊奇地发现,碗里的清水结成了冰块。
“你是会法术吗?”林明珠和姚黄端着碗细看,嘴里啧啧称奇。旁边一向稳重的魏紫也瞪大了眼睛,伸手碰了碰碗,“真的是冰。”
“是那个白色的粉对不对?”林明珠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那白色的粉是什么东西?你要弄的就是冰?”
对于这些,叶芷清没什么好否认的。她一一给三人大概解释了一下后,具体原理她现在说不清楚,只说这石头里有这东西,让这另外三人一起帮着快点把冰窖弄出来。
她新挖的地窖位置比一般的深上许多,保温效果更好一些。硝石制出来的冰得要保存,放在冰窖里不说能保持丁点不化,但至少保鲜问题不大。
后院在提炼着硝石,前面送海鲜的村民已经到了。叶芷清一个人出了门,先检验了一下母蟹的新鲜程度,然后十分爽快的付了银子。
“等一下,刘叔刘婶,”这送海鲜来的是夫妻两个,“是这样的,这海鲜数量太多,腥味又重。你们有没有认识的手脚利落的人,帮忙把这些母蟹的蟹黄蟹肉帮着分开?”
刘叔和刘婶没想到叶芷清这也要让人来做,不过她们一看这姑娘身边还带着丫头,顿时也释然了。
“有的有的,这我娘就能帮忙,我去叫她过来。”刘叔相对机灵些,毕竟家里的海货都是他去出面卖的,嘴皮子也利索很多。
“我这里没有蒸笼,不如就去你们家吧。”叶芷清笑道,“我跟着一起便是。”
“那也行。”
三人重新回到刘家,刘叔和刘婶因为要继续去卖货,她们只大概把这事给母亲说了一遍后,就先走了,留下叶芷清和刘老太以及家里大大小小四五个孩子。
刘老太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她当即就吆喝起家里的小萝卜头帮着洗螃蟹,自己则去外面取了一捆稻草进来,用稻草绑螃蟹。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老太太别看年纪有些大了,但是手脚却特别利索。比如眼下这绑螃蟹的速度,叶芷清都比不过她。
不过老太太见到叶芷清手法不像生疏的模样,不免惊疑了一句:“你会这个?”
村里人都知道,村东头新搬来的是有钱人家的娇小姐,那身上穿着的布料一匹都能顶的上他们一家几个月的嚼用,更别说头上的珠钗那些了。
现在这娇小姐竟然也会做粗活,着实让人意外。
“我也不是生来就富贵的。”叶芷清和气道,“我小时候家里也种田,后来弟弟读书,考中了科举,家里才渐渐有些发迹了。这人吃的是五谷杂粮,我们不能兜里有了点银子,就彻底忘了本不是。”
“是这个道理。”老太太直点头,对这姑娘好感也增了不少,“这穷人还是得读书啊。读了书出来,以后日子就好过了,这要是读不出书来,一辈子也就是个泥腿子的命。”
接着,老太太又详细了问了遍读书的事,叶芷清也没啥好隐瞒的,只说弟弟读书比较晚,上了十岁才进的书院。同时也修改一下弟弟的成绩,改成考中了举人。
对于一般人来说,举人就已经是文曲星下凡了。
老太太听到最后,在知道叶芷清也会认字时,对她的神色都变得肃然起敬起来。
“姑娘要不这样吧,今天我帮你拆螃蟹我不收钱,你就教我家这几个皮猴认字行不行?不管多少,这会认字和不会认字到底是不同的。”
老太太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那五个孩子全都齐刷刷地看向叶芷清。那眼神里与其说是渴望,倒不如说是好奇更多一些。
几十只的螃蟹,叶芷清也看到了,这些孩子都做的很利落。对于这种乖巧懂事的花朵,她不介意帮点小忙。
“好啊。”叶芷清爽快答应道,“这说不定刘叔家以后也能出些个读书人呢。”
这句话说得老太太眼睛都笑没了,在帮忙拆螃蟹的时候,拆得格外起劲。不仅仅是她,孩子也都在帮忙将蟹肉蟹黄分离,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喜气。
叶芷清见到这幕,心里莫名有些感动。
这感动来源于最朴实的百姓对知识的崇拜与渴望。
最后,五十斤螃蟹,大概拆出了一汤盘的蟹肉和一白瓷碗的蟹黄,以及篓子里几十块蟹壳。
“这蟹壳也要?”
“要的,这东西磨成粉可以制药。以后您家有,也可以卖给我,我那里都收。”叶芷清道。
“好嘞。”
“那我就先回了,至于孩子读书认字,”叶芷清想了想,“那就放在每天下午吧。笔墨纸砚呢,您看着准备,不用太好,能写字就行。”
“好的好的。”老太太全都记了下来。
等到中午,卖完海货的刘氏夫妻回来,老太太把这事给他们说了,而且态度极其强势,“你们要是舍不得掏钱,那这钱就从我的棺材本里出。”
“不是,娘,”刘叔有些哭笑不得,“这哪能您出钱呢,只是读书这事,我就怕孩子学不了长久。我们这里十里八乡的也没个私塾什么的,等回头管姑娘走了,这学不是白学了?”
“怎么会白学?会认字就行了。我的孙子会认字,那我的重孙就能是读书人。你们这些眼皮子浅的东西,就只知道算计眼前的小惠小利。人管姑娘家里从前也穷,家里出了个文曲星,现在全家都跟着得道升天。我们家哪怕将来哪怕是出个秀才,这辈子也一样能吃喝不愁。话别多说,明天就去给孩子们买,不然错过了这村还知道有没有这个店。”
老太太一番话说得下面夫妻两个不敢违抗,不过再一想,会认字也是他们的好处,旋即心里就又接受了。
“至少以后不用□□联了。”刘叔对妻子调侃道。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