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007:肤白为美

小说:兰陵风流 作者:君朝西
    书房内,茶香袅袅。

    萧琮啜了口沈清猗为他特配的润肺茶,茶入喉滚下腹,热意氤氲开去,肺腑竟似熨贴一般。

    他不由舒了舒眉,盏不落的饮尽,将茶盏递给端砚,身子往后靠了靠,倚在沈清猗塞过来的隐囊上,抬眸看向她,温润的声音说道:“清猗当是奇怪,阿琰既是我弟弟,因何未在见亲礼上出现?”

    沈清猗颔首,说道:“是。”

    萧琮轻叹说道:“休说你奇怪,就是国公府中,也大有人不知道府中还有位十七郎君的。以前的老人儿即使知道,但还记得商娘子、十七弟的,也没多少人。当年,景苑被父亲封闭,已有十年之久,自是不会有人关心、记得。”

    沈清猗清眸了然。

    世情人走茶凉,能住“景苑”这种一听就是园苑的院居,当年必是极得梁国公宠爱,早各院争奉热茶的红人,而一旦被梁国公“厌弃”,那就连凉茶都没人奉了,十年过去,恐怕连记忆边角都不存在此人了。

    沈清猗说道:“但四郎一直记得。”

    “这是我和十七弟的缘分。”

    纵是兄弟姊妹,也未必能相亲相爱。而十七一眼就合了他的眼缘。萧琮温温笑着,眉目柔和,清俊的脸庞溢着暖色,说道:“阿琰是景苑清宁院商娘子所出。听说商娘子性情淡静,不喜喧闹,当年父亲就在府中东南角很僻静的地方建了一座园苑。”

    他轻叹,“后来商娘子触怒了父亲,父亲就下令封了景苑,府中人不许进,苑内人也不得出,只每月常例送到门口,由苑中人自取。阿琰那时还小,才一岁多吧,一直在苑中长大,幼时禁不住好奇,翻出景苑,正好遇到了我。当年还那么小——”他伸手比了下,煦煦笑起来,“一晃眼,就这么高了。”

    人长高长大了,心却未变,还是当年那个让他一眼就合缘的纯质孩子。

    萧琮说着笑容又一敛,“因父亲禁令在前,除了承和院,十七也不宜往他处去。十七弟的事,阿沈心中有数就好。”

    这是要她约束侍婢下人,守口“清静”。

    “好。”沈清猗点头应下,眸子微敛。

    萧琮的话中必有隐情未言。

    商娘子因何触怒梁国公?身为甲姓世家的家主,应不是心胸狭窄之辈,观梁国公气度雄远,亦是宏阔,商娘子得犯怎样的过,竟让梁国公封禁十年都不解?

    再观萧十七的人品气度,绝不是失宠幽闭,心怀愤郁不甘或颓丧的妇人教得出。反而,观其子知其母,那商娘子更可能是宠辱不惊、心性淡定的女子,兼有能生出萧十七那般的倾世容色,岂会轻易遭梁国公厌弃?虽说世事无绝对,但细思商娘子之事总有古怪处。

    其三,即使商娘子有过,但十年前,萧十七才一岁多,梁国公何以要迁怒幼子?按道理,萧氏子嗣应该抱出来择人养育,纵然安平公主不乐意养庶子,府中还有三位妾室,难道不能养?就算梁国公当时迁怒,这都十年了,还在迁怒?

    沈清猗自认冷心冷情,见到萧琰还不由生出好感,梁国公连跋扈的萧十四和狠戾的萧十九此二子都容得下,何以不喜欢萧十七这个儿子?这十年来就真的抛诸脑后,没有去看过一眼?就算不踏足景苑,难道会没有监控景苑,不清楚这个幼子长得如何了?……沈清猗是不信的。

    再观萧十七的衣饰,样样贵而精致,纵然有萧琮关照,但“受人接济”和“自己丰裕”,这却是不同的,前者难免带着一些小心和拘谨,但观萧十七行立起坐却视同寻常,和从小衣着就精细的世家郎君一样,眼中无贵。萧琮书房的器物摆设每样都精致,无一不珍贵,萧十七也是视同寻常,有好奇而无欣羡。还有那些点心,虽是她调整的方子,却是承和院膳上做的,口味精美比沈府的都更胜一筹,想是梁国公夫妇关爱病弱的嫡长子,厨子都是挑的最好的,然萧十七吃着却只有喜欢而无欣羡之类。

    这说明什么?说明萧十七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锦绣堆中。

    ——景苑被幽禁,国公府也没短了一应供给,而且还是精贵的上等。

    如果这是梁国公的意思,与商娘子之间就更奇怪了,一直幽禁不放出来,却精贵养着,梁国公这是无情多情?

    或许是安平公主的意思?

    也不无可能。毕竟,高宗皇帝立《平婚契》后,大唐公主很少嫁,多是平婚,更不会嫁给世家主,否则就要容忍家主为嫡支繁衍承嗣之责而纳妾;但萧氏是一个例外,世宗皇帝定下公主嫁入萧氏之策,带有监视之意,公主和梁国公的夫妻关系,相当微妙,不能以正室嫉妒的常情,来揣测安平公主和后宅妾室的关系。出于某种目的,安平公主要“保”商娘子,也不是没这种可能。

    沈清猗心里闪过这些思量,又按下去。哪个世家府里没有秘密?景苑的事水很深,不是她能触及的。何况,于她而言,唯一需要关心的,是萧琮的病。

    ……

    萧琮吩咐大管事萧荣,“十七郎君来这的事,不许有半点口风透出去!”

    “喏!”萧荣当即回道,“郎君放心,谁敢多半句嘴,立即撵出国公府!”

    如果是一百几十年前的萧府大管事,一定会说“打杀了事!”;然世事更易,大唐已经取消了死契,所有仆婢都是活契雇工,是要纳人丁税的帝国国民,世家杀仆婢违法而且一定会被官府严格追究。

    纵然抛出下人顶锅,也会有损世家声望,如果杀仆事多出个几例,每十年的《士族谱》评核时就会在“德道”上失分,位次下移甚至降等乙姓都不是没可能。

    越是大世家越是爱惜羽毛,否则一旦跌下去,就会被其他世家倾轧瓜分利益。

    当然若仆婢真的犯了世家忌讳,世家要想弄死一个下人,有的是隐秘的办法。但世家更清楚,如果让子弟养出“随意打杀仆婢也不会有事”的心性习惯,对世家的传承就是致命的,在大唐帝国这样的世家走不远。

    所以萧荣只说“记过撵出”,但按大唐雇工律法,这对仆婢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若哪个仆婢被世家“记过撵出”,声名就全毁了,一家子人在街坊都抬不起头。更糟的是个人身历和身档都会被世家记录“对主家不忠不信,犯大过,逐”之类,身档还会送回官府抄录记档,终身带着污点,不可考功名,不得任公职。私人雇工也不会用,因不止会得罪世家,这种品行也没人敢雇用啊。除非成为“黑工”,那前途也就黑暗无亮了。

    萧琮点了下头。

    没有哪个仆婢会冒着毁灭前程的风险去做“多嘴多舌”的事,被收买也不可能。若真个被收买叛主,罪就加一等,萧氏能让其一家在大唐无立足之地。在世家为仆婢的,首先会被教导背主的后果,不会有人想去尝试这个后果。

    ……

    萧琰回到清宁院就去了书房,向母亲喜滋滋的禀报她的承和院之行,头回去这么远的地方,她兴奋得像林中飞往天空的小鸟,连抱怨都叽叽喳喳,很是欢快,说萧府太大,她走了好半天都没碰上一个人,好不容易遇上个小婢女——商清淡淡一句“那是你人小腿短”,噎得她卡住了。

    商清一袭素裙,斜倚榻上,显得纤细修长,萧琰比了比自己身高,又看了看自己的腿,觉得和母亲比还差好多。她握了握拳,仿佛下定决心般说道:“从明日起,我加喝一碗牛,不,羊乳!”

    商清看着书卷头也未抬,“不怕生出羊味了?”

    萧琰又噎了。

    世家有饮牛羊乳的习惯,萧氏也不例外,只是商清不喜,萧琰便也不吃,觉得有味道母亲更不会抱自己了,也不能扑母亲怀里蹭蹭了。后来还是绮娘劝她说,喝牛乳不会有味道,又说习武不能太瘦弱了,每日一碗牛乳身体才健壮,萧琰这才又用了牛乳,但羊乳却是怎么也不碰的。

    等她大一点,就知道了绮娘是哄她:他们唐人又不是吐蕃人,以牛羊肉食为主,少食蔬果,身上怎会有那种腥膻体味儿?但她知道时,已经有心理偏好了,觉着羊乳就是比牛乳膻味大,说喝了有羊味,绮娘常打趣她。

    这会被母亲揶揄,她一下苦了脸。

    为了以后身高腿长,她,她拼了……

    商清叫进绮娘,“晚食起,萧无念加一碗羊乳。”

    “……”她说的是明天起。

    绮娘忍笑向她递个同情眼神,行礼退出。

    “说,遇上一个小婢女——”商清闲闲看书卷,“继续。”

    萧琰嘴角抽了下。

    好在她已习惯了母亲这风格,自我调节的本事极强,眨眼就将“今晚就要喝羊乳”的郁闷抛开了,又喜滋滋接回原话题,眉飞色舞的说起路遇的“四喜丸子”,笑得哈哈哈的,说人家脸红得像萘果,还是祭祖涂朱砂的那种。

    她在景苑长大,没见过同龄人——欺负她的萧琤不算,四哥虽然待她极好,但年龄相差太大,如今见着个和她差不多大,长得秀气又很可爱的小婢女,就觉得有意思极了。

    她说到了萧琮:“唉,阿兄太瘦了,都见着骨头了……”蹙着细眉毛,很是忧心的模样。

    又说到了沈清猗:“新四嫂,哦不,是新嫂子,四嫂,她长得有点像您……嗯,也不是长得像,是气质。”萧琰眼眸睁大说,“气质清华,这点像您;不过,还是您最好看。”

    商清斜了她一眼,“你知道什么是‘气质清华’?”

    “那当然。”萧琰很不满意母亲看低她的文学素养,抑扬顿挫的吟起四言赋诗,“气清岳秀,濯濯霜秋。恣高寒兮,玉质冰幽……”

    商清扬了下眉毛,“看来你对新四嫂的印象很好嘛。”

    萧琰咳了一声,“不是新四嫂,是四嫂。”说的好像四哥又娶了个新妻子似的。

    “这不是你叫的么。”

    萧琰:“……”

    她眨了下眼,哈哈一声,又说道:“不过四嫂太冷了,寒气逼人呀,差点让我拔刀——亏得没带刀。不然初次见面新婚贺礼铿然拔刀,这可太失礼了。”她一脸庆幸。

    又瞪大眼睛道:“当时我嚇一跳,以为四嫂是高手。但细一感知,四嫂身上并没有内家气息。商七说过,要高出两个大境界,才会感知不到。但这不可能!”

    “四嫂才多大,比我大几岁吧,四岁还是五岁,我都是天资卓绝——商七说的——”萧琰一脸认真表示不是自夸,“若四嫂真比我高出两大境界,那可真是,绝世天才,吴兴沈氏能舍得让她嫁到萧氏?不可能呀!肯定是当族中之宝,以后成为宗师,然后再大宗师……哎四哥就得另娶一个四嫂了。”

    萧琰自己都说乐了,笑两声,又佩服道:“四嫂没习武,却能逼得我拔刀,这气势,也真厉害了。”说着,她脸上神色变幻,忽然拍了下腿,“四哥肯定是被压的那方。”

    一脸扼腕的表情。

    商清:“……”她能说这孩子想得太多了么。

    商清浅浅淡淡一句,“又不是你被压。”

    萧琰:“……”

    眼一眨,她细如刀的眉斜飞起,笑得一脸骄傲,“我当然是压人的那个。”

    商清淡淡的,“哦,你知道怎么压?”

    “……”

    十一岁的少女认真思考,然后问母亲:“阿母,我什么时候接受春宫教育?”

    绮娘说,世家子少年时就要看春宫图,接受教育,省得不知人事,乱来损身,还会在洞房时闹笑话。

    萧琰觉得应该学的就早学。

    商清看了眼她的胸,“长长再说。”

    长……长……

    ……

    转眼过了半月,当然萧琰的胸是没怎么长的。

    这日是四月二十五,逢“五”的日子。

    萧琰上次送新婚贺礼后,并未按萧琮说的“逢五过来”——四月十五的时候,萧承忠去景苑,却孤身一人回来,禀报说“十七郎君不能来”,萧琮很是失望。

    如今又一个“逢五”,萧琮一早叮嘱萧承忠,莫忘了去景苑接十七郎君。

    萧承忠应诺。

    到了近午时分,萧琮又叫进萧承忠,让他记得去景苑接十七郎君。

    萧承忠默了下,木着脸应,“喏。”

    端砚垂下头憋笑。

    沈清猗盯着医书的眸子一凝,萧琮对他这十七弟还真是上心。

    夫妻二人用了午食,萧琮有午后小憩的习惯,今日却了无睡意,沈清猗便拿了医书坐他榻前,陪他说话。

    未时二刻,萧琰竟然过来了。

    “阿兄,阿嫂。”

    “阿琰,快过来坐。”萧琮整个眉眼都笑开了。

    萧琰今日穿了身圆领窄袖袍,沈清猗见她服色仍是素淡,暗纹也是素调,不像世家少年郎多着明丽鲜衫,倒与萧琮类似,但萧琮温雅清和,萧十七却是飞扬的少年郎,或许是清宁院的风格?却见她脸上多了一逼银色面具,只露出眼睛鼻底嘴巴。

    沈清猗一怔。

    听说萧氏子弟行军打仗的时候,都会在脸上覆面具,以保证肤色白皙——但这会在家戴什么面具?

    萧琮已经惊讶的笑起来,“阿琰怎的戴了面具?”

    萧琰木着脸坐榻前,“前日父亲让人拿来的,说出了景苑都得戴着。哼,我见不得人么!”语气里愤愤不平。

    萧琮咳了一声,伸手在她冰凉的薄银面具上抚了下,微笑道:“阿琰怎会见不得人?是人见不得你啊!这般美质无双的少年郎,只怕人见了,走路都要撞柱子呢。”

    “哪有阿兄说的那么夸张?”萧琰脸红了。

    萧琮正色,“一点都不夸张。阿沈,你说是不是?”

    沈清猗微笑说道:“十七若揭面出游,要坐五马大车方妥。”

    萧琰呆呆的,“为何要坐五马大车?”五马车辂是公侯品级才能坐的吧。

    萧琮咳了声,道:“萧郎出游,车不大,焉能装下果?”

    西晋潘郎出游,妙有姿容,百姓掷果盈车;

    大唐王郎出游,风姿特秀,百姓掷果盈车。

    书房内的侍人都知道这典故,低头闷笑。

    萧琰连耳根子都红了,“阿兄阿嫂一道取笑我!”

    她知道自己生得很好看,但在清宁院没人赞她“美姿容”,好似她这般容貌很正常,久之萧琰也不将自己美貌当回事了,故一时没反应过来——自己亦是能让人“掷果盈车”的美郎君。

    她这羞赧倒有七分是觉得自己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笨了一回。

    萧琮哈哈大笑,沈清猗起身将茶案上的润肺茶汤端给他,“别笑急了。”

    萧琮笑得高兴,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说:“不妨事,这般笑真个畅意。”萧琰赶紧道:“阿兄先用茶别说话,用完再说。”萧琮笑着将茶饮尽了,回盏递给沈清猗,接过萧琰递上的巾帕拭了唇,看眼她的面具,才又笑说道:“阿琰休要气恼,你可知道,咱们兰陵萧氏首位河西大都督,就是让曾经的西域六胡和燕周人闻风丧胆的‘金面温侯’!”

    “……金面温侯?”萧琰诧异。

    “温侯”她是知道的,方天戟、赤兔马、温侯吕布,大汉帝国末年群雄割据中武艺最高强的将军,关羽、张飞、刘备三人联手都没战胜他,是名副其实的勇冠三军。她看过商七收藏的话本,其中就有写三国的《群英传》,商七曾说,吕布很可能是渐臻宗师的高手。

    难道萧氏河西先祖也是武道接近宗师的高手?

    萧琰心中好奇,但她记着商七说的,他的话不能外传,便将好奇压下,心忖能跟温侯吕布并提,那位“河西先祖”的武道必然也很高了,只不知“金面”又是什么意思?

    萧琮清朗声音说道:“咱们河西先祖萧公名讳铖,当年被高宗皇帝授印河西大都督的时候,安西大都护府还没有设立,西域仍是突厥、铁勒、吐谷浑、回纥、吐蕃、鲜卑六胡横行的蛮胡之地,胡人侵唐,河西就是首犯之地;还有宇文氏燕周被逐出中原心怀不甘,时不时放马南下,河西也是首犯之地。先祖每上战场,必覆黄金面具,骑一匹赤骝战马,臂使七尺陌刀,神勇如温侯再世,打出威名后,胡虏见得金面将军便纷纷走避,口称‘金面将’,河西军儿郎骄傲的称先祖为‘金面温侯’,以衬其勇。”

    萧琰听得眉眼飞扬,想象当年萧氏铖公陌刀挥折,挡者披靡的战场神姿,忽地叹惋道:“应该叫‘七尺陌刀金温侯’,这才威风凛凛。”

    萧琮噗一笑,说道:“你当是话本。”

    萧琰嘻嘻一笑。

    萧琮继续道:“说起先祖铖公这称号,当年还有一段佳话。”

    “咦?”

    “你读过《通史》,当知大唐之前有南梁朝,即我们兰陵萧氏所立,后被大唐南下覆灭。但世族的规矩,灭国不灭族,我们萧氏仍是大唐世族,只是风光远不及前,被大唐开国的关陇世族和山东世族压在下面;至太宗皇帝时南方的世家也被重用,唯我们萧氏只任‘清贵’之职,不进要地,不掌实权。

    “但至高宗皇帝时期,我们兰陵萧氏再度崛起,甚至掌了兵权,朝野就有很多毁谤之言,御史台、靖安司紧盯萧氏,警戒萧氏有复国之心,至先祖铖公世袭河西大都督,掌十万河西兵马,更引起其他世家和朝臣的忌惮,对先祖的猜忌之心也日盛。

    “吕布其人,三姓家奴,先祖的称号传出后,长安就有流言,说先祖据藩一地,兵权在握,恐生吕温之心。遂弹章纷出,据说高宗皇帝一日收到的弹章就在御案上堆了尺高。

    “三日后,弹章出尽。高宗在御史大夫的弹章上朱笔批道:温侯之勇梁可追,都督忠信吕莫及。都督系公,温侯系侯,梁公降爵委屈了。”

    “啊?”

    萧琰呆了下,然后眼眸睁大,跟着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高宗皇帝批得妙啊。”一双眼睛亮圆圆的,更显得曈如乌金曜石,纯黑莹透。

    沈清猗心中一动。

    想起那日初见萧琰,事后便想起那双眼似高宗皇帝,也是纯黑眼仁;但这也没什么讶异的,唐人纯黑眼瞳虽少,却也不是没有。

    只这会提到高宗皇帝,她冷清的性子难得生出促狭,心道萧氏世代与帝国公主联姻,说起来嫡系子孙都有高宗血统,这会出个纯黑眼仁的,说不得就是“返祖”,最接近高宗血统……偏是个庶出。

    估计梁国公心情复杂,而安平公主待见这孩子的可能性,也挺小。

    萧琮已经说道:“高宗皇帝朱批传出后,河西军上下便称先祖为‘金面梁公’,说陛下说得对,梁国公就是比温侯爵位高嘛。”

    “哈哈哈!”萧琰又笑起来,然后又奇怪道,“阿兄,我记得这段没记在‘高宗本纪’中。”

    至去年腊月她终于读完了每部都厚如砖头的《帝国纪史》十二辑,其中《高宗纪史》的帝王本纪她读过好几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但没有四哥说的这段“佳话”。

    萧琮说道:“这段是记载在《高宗实录》里。读史要贯通,需读国史,读史要详尽,得看实录,国史也就比通史详细些,和实录相比,还是简要多了。”

    “哦,我还没开始读实录。长辈说,由简入繁,先读通史,再读国史,至于实录不急,以后择感兴趣的读。”

    她说的“长辈”,自然是商清。

    沈清猗想到萧琰上回是以“清宁院”称商娘子,这回又成“长辈”了,心中暗生思量。

    萧琮呵呵说道:“读史是这个理。”并不点破萧琰这点心思,有些事要难得糊涂,究个清楚反而伤人。他略过此节,直接说到面具:“当年先祖铖公金面下貌相英武,不是北齐兰陵王的‘貌柔美’,覆面具不是掩面,而是护面。”

    “护面?……哦对,以前北朝军中都是戴面甲的——嗯,我看北齐北周史就有写:将士具铁网面甲,挡刀剑。”萧琰补充后又恍然说道,“戴面具是比铁网面甲的防护力强,还可挡弓箭。”

    “不是这个‘护面’。”萧琮有些好笑,说道,“阿琰你忘了,大唐世家多是魏晋时期的膏梁士族,以肤白为贵。军中栉风沐雨的,若不覆面具,不出几年就是脸面粗黑,风仪大减。”

    萧琰“噗哧”一声,立即想起《世说新语》中的“容止篇”,提到容、肤都是说白,如玉或如脂。

    但她又想起唐人仿《世说新语》的后传——《大唐新语》中的“容止篇”,说人好相貌,也有肤如麦色、英气俊朗的,便笑道:“阿兄,不是我忘了;我以为,大唐不再只以肤白为美了,原来世家还是这样吗?”

    “世家也不是了。”

    萧琮笑着说道:“先祖铖公那时距现在已有将近两百年了,大唐变化大,很多崇尚的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那时寒门受教育还没这么广,士族依然延续了对寒门的高傲,‘黑粗、无礼’就是对寒门的习惯印象。咱们萧氏迁河西后,大半子弟都从军,长期在军中风吹日晒雨淋的,难免皮肤粗皮,若不仔细保养,回到士族宴席上就会被嘲笑‘与黑粗莽夫无异’‘举目望去萧氏尽黑子’之类的讥语了。

    “后来,高宗皇帝视河西,在河西英魂碑前对河西军将士说:天下士人谁最美,唯我帝国之军士。三军将士皆感,高呼:陛下万岁!帝国万岁!声音将落时便有前军阵中一校尉高呼:‘陛下最美!’‘帝国最美!’全军雷动,高呼:‘陛下最美!’高宗大笑,说:‘朕与帝国将士共美之。’先祖热泪夺眶,立即举目望天,回军中后即对左右说:此后,再无‘金面’梁公。遂将黄金面搁置再不用,行军统战,皆无遮挡。”

    萧琰听得心驰。

    她记得这段,本纪有载:大业三十五年,帝视河西军,上曰:天下孰美甚,唯吾帝国之将士。三军呼:陛下美甚,帝国美甚。上曰:朕与帝国将士共美之。

    她唉一声道:“还是阿兄说得好。正史也太简笔了,激动人心的都没了。”

    萧琰不满的抱怨,为什么大家都爱看野史传奇话本,就是因为正史太“素”了,这白描描得,就跟母亲书房里挂的那幅淡墨山水一样,着墨少,意韵你自个想。

    萧琮笑说道:“这段在实录里写得详些。但铖祖那段,只记在萧氏的《伯器录》中。伯器,是铖祖的字。”他解释道。

    萧琰“哦”一声,心道《伯器录》她是看不到了,里面必定记着河西先祖的很多秘事,岂是她能看的。

    萧琮又说道:“虽说,如今世家不像以前那般讲究肤白为贵,不过,还是有不少人以肤白为美。譬如咱们萧氏子弟在军中领军,也是有不少覆面具的,像咱们七姑母统领静南军,行军打仗都要戴面具。”

    说着又笑,“也有怎么都晒不黑的白面将军,譬如父亲和八叔都是,倒是省了戴面具了。十九叔曾经戏唱:敌将搭手且一观,见旗纛儿下一白脸——嘿,甚么气势都没了,劝君覆上黄金面,好赖威武有三分。堂上伯叔们跌笑不已,直说十九叔促狭……”

    萧琰也听得哈哈笑,一脸津津有味的表情,没有人给她讲萧氏族中这些轶事,商七和绮娘会说世家的习惯礼仪等等,但这种轶事就很少说,母亲是从不说这些的,至于梁国公,院门都没登过,萧琰心中是不承认这位父亲的,当然没想过言笑洽洽,听梁国公说轶事她宁愿看史书。

    但四哥说的“不少人还是以白为美”她心里了挺以为然,就像小时候,如果她习武前或沐浴后忘了擦面脂手霜之类的,绮娘铁定会叨叨她——“皮黑肤糙的,以后怎么找美貌郎君!”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