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小说:约重来 作者:尔瞻
    宋皇城中的隆佑宫,是向太后的居处。

    向太后乃是宋神宗赵顼皇后,自神宗过时后,她便每日在隆佑宫中或读经、插花,或调香、问道,盖不涉于朝政,只是颐养天年而已。

    但虽这向太后无心涉政,她身后还得向氏一族撑腰。

    向太后的曾祖父乃是太宗朝的宰相向敏中,向氏一族繁衍至今,也算是树大根深。

    又因这向太后为人处世正派公允,故在后宫中论断事纠错,首推的,便是她了。

    二月二十这日,向太后本自殿中焚香冥想,忽心有所动,疑似上天降意。

    向太后遂设坛卜卦,所得竟是乾卦第五爻,爻辞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向太后观此卦象,不由心中一惊。

    原因天子身子不爽利,已近月余未曾临朝。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虽然宋时的天子并不需要大小事务一一过问,国家诸事,一般由左右宰相携三省六部相商,天子只需要做决断即可。

    可如今赵煦沉沦病榻,总也有章惇不能处理的事务出现。

    故向太后近来已陆陆续续代赵煦处理了不少政务。

    昨日,向太后曾至福宁宫看望过一回赵煦,见赵煦面灰如土、双眼凹陷,已是风中残烛一般。

    向太后怎会看不出赵煦即将归西?

    只是偏生这个时候,却算出这么个卦象来。

    “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您莫非是在昭示弟子?”

    向太后对着祭坛,喃喃自语。

    此时有侍女来报:“娘娘,睦王爷求见。”

    “睦王爷?”

    向太后眸子一阖,心中暗道:这睦王,平日里并不在我这隆佑宫里走动,偏生这个时候来......是何居心?

    向太后随后让侍女将睦王请去偏殿候着,自己则是不紧不慢的将占卦器物一一收好,又装整了一番仪容才往偏殿去,进偏殿时又故意放轻了脚步,意欲看看赵偲是何表现。

    只见赵偲正坐在炭盆前面,气定神闲的搓手烤火,丝毫没有愠怒之意。

    向太后见赵偲如此,面上难得抿出个笑来,心中暗道:倒是个好心性儿的。

    随后向太后迈进殿来。

    赵偲听到声响,赶忙起身行礼。

    向太后笑着让赵偲坐下,不必见外,又唤侍女奉上甜汤来,道是:“天寒霜重,有什么话也先等暖了身子再说。”

    赵偲从善如流,向太妃要她做什么,她便做什么,无不依的。

    吃甜汤的时,赵偲还说了许多民间的趣事与向太后听,把向太后逗得眉开眼笑,才算罢了。

    之后待向太后用绸帕子拭了拭嘴角,又有侍女奉上茶水、漱盂,漱过口后,这甜汤才算用毕。

    向太后此时已对赵偲的来意愈发好奇。

    反观赵偲,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向太后心中不禁又道:如此看来,反倒是我坐不住了。

    于是向太后转了转腕上的金钏笑道:“今日来老身这隆佑宫,可是有事?”

    赵偲笑靠在椅靠上,又从怀中掏出个玉把件来拈了一回才道:“哪里来的什么事,不过是找娘娘您来讨碗甜汤喝罢了。”

    向太后闻言不免以帕掩口失笑一回,而后道:“就会说好话哄老身开心,你天天在宫外边儿待着,难不成还能少了这点口福?”

    赵偲笑道:“娘娘知我是个福薄之人,故从不敢做过多的奢想。譬如那甜汤,我只在这隆佑宫中,方敢一饮。”

    赵偲这一番话,说得转转绕绕,倒是让向太后听出了恻隐之心。

    若说睦王福薄,倒是确有此事。

    毕竟这一出生便被送出宫外,连那亲生父亲的面都未曾见得。

    好不容易长大回宫,又偏逢母亲薨逝。

    向太后再看赵偲略显苍白的脸庞和单薄的身子,心中叹道:哎,难为这个孩子了。

    原来向太后一生无子。

    虽曾有过一个女儿,也在十二岁时不幸病逝。

    这后宫中,向来是母凭子贵。

    若不是向太后背后有着枝繁叶茂的向氏一族撑腰,恐怕她这皇后之位在当时能不能保住,也未可知。

    再说她好不容易熬到神宗去世,新君继位,她也随之升格为太后。

    可这后宫凄冷,她又无子女承欢膝下,内心怎会不孤寂落寞。

    幸而有端王赵佶,时不时到隆佑宫中与她玩笑一回,又是点茶、又是送鲜花、绫罗及各色道经孤本。

    这向太后才算在这深宫之中是得了一点安慰。

    说起来向太后也知端王与睦王极亲近的,现下看来,这睦王也是个好孩子。

    故向太后爱屋及乌道:“日后得了闲儿就多来隆佑宫走动走动,你若是喜欢喝甜汤,莫说是这一碗,就是十碗八碗,老身也供得起。”

    赵偲俯身恭敬回道:“一直以来仰着娘娘您的庇护,十四方才能舒心至今,今日能得一碗甜汤已是铭感五内,怎还敢多做叨扰。”

    向太后笑道:“你们既都是先帝的孩儿,自然也是老身的孩儿,哪里来的叨扰?日后莫要再如此说,教人听去了笑话。”

    赵偲闻言遂面含浅笑道:“娘娘待十四如此好,十四也合该投桃报李,否则岂非枉费了娘娘您这番情谊?”

    向太后听赵偲如此说,心中咯噔一声,随后饶有兴趣的笑问道:“哦?你待要如何投桃报李?”

    赵偲只抬首环视一圈,并不作答。

    向太后于是抬手一挥,登时殿中诸人皆欠着身退出殿内。

    之后向太后未有言语,只是含笑看着赵偲。

    赵偲此时与向太后乃是隔着一张桃木雕花小方桌侧对而坐。

    只见赵偲将玉把件收入怀中,而后低声道:“前日我从翰林医官院过,听到几个医官窃窃私语,道是朱娘娘近来往福宁宫去的极勤......”

    向太后闻言,面上未有丝毫波动,仍是疏眉含笑道:“朱娘娘乃是六哥儿的生身娘亲,如今六哥儿病重,纵是朱娘娘多去探看几次,亦在情理之中。”

    赵偲会如此说,只因那朱太妃早也看出赵煦将不久于人世,故她近来殷勤非常,只为说服赵煦立遗诏传位与简王赵似。

    这赵似与赵煦乃是一母同胞,若是赵似能够顺利继位,那朱太妃等于所育两子皆是九五之尊。

    如此,朱氏一族或可永保荣华。

    但若是这事情真能如朱太妃所想,则是犯了向太后的大忌。

    一来向太后极其反感结党营私,朱太妃与宰相章惇暗中勾结,她不是不知道。

    二来向太后无子,若是让朱太妃二子皆登帝位,那向太后在后宫中处境便会十分尴尬。

    故赵偲今日来这一趟,便是想知会向太后一声。

    朱太妃与章惇已经开始有所行动,若是向太后不想落于被动,便要早些做安排。

    可向太后方才打的那一套太极,等于是把赵偲的好意直推了回来,颇有装聋作哑之意。

    但赵偲今日目的已经达成,她此行为的便是在向太后心中种下个疑心的种子。

    既然向太后要装聋作哑,她便也点到为止。

    毕竟说多了,就烦了。

    于是赵偲不再接向太妃的话茬子,反而是转移话题道:“十四听说,娘娘您极谙周易八卦之术?

    向太后观赵偲是个聪明人,便接了她的话道:“不过是闲来读过几卷书,算不得懂。”

    赵偲却似未曾听到向太后的言语,自顾自的从怀中掏出一折好的纸条儿来继续道:“前些日子,官家曾遣人往泰州的天庆观问卦,可所得签文竟无人能识。我前几日去看望官家时,官家将签文与我一观。但是我愚钝至极,怎能解得这些个深奥东西,官家于是嘱我将这签文与娘娘一视,或可点纸成金,也未可知的。”

    向太后极好周易之学,听赵偲如此说,自然来了兴致。

    “哦?既是九哥儿如此说,那便拿来与我一观。”

    赵偲便含笑将纸条递与向太后,却在向太后伸出手来接时忽地一顿,随后将纸条按在桌上道:“解签这等事情,须仔细、仔细。今日十四便先回去了,待娘娘解得此签时,十四自当上门来,再与娘娘讨上一碗甜汤。”

    说罢赵偲恭敬地起身作揖,而后径直离开了隆佑宫。

    向太后维持着方才的坐姿,目送着赵偲离去。

    待见不得赵偲的身影时,她方才将桌上的纸条儿打开来细视一番,只见纸条儿上写着:吉人。

    之后不待向太后思忖一晌,又有侍女来报,说是睦王离宫前还留下了许多珍玩、绸锦,说是孝敬娘娘的。

    向太后遂将纸条儿折好攥在手中,又行至殿门口笑道一声:有趣。

    再说赵偲出了隆佑宫,一路上健步如飞、走路生风,面上还有着她先前从未有过的自信与从容。

    以前赵偲只想在这大宋山河里有个苟且安生地,三亩薄药林。

    能活下去便足矣。

    现在赵偲不仅想活下去、想好好活下去。

    她还想和她那人儿携手看遍风风韵韵、艳艳夭夭、雨雨云云。

    所以,她不再胆怯。

    所以,她不再逃避。

    既然有路,那就用这双腿走出一个未来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