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工程从江南造船厂扩充开始就已经融入到了江南造船厂的骨子里面单独对一艘船来说并行工程提升的并不多可能一艘船建造所需要的时间不但没少反而还增加了可是对于整个船厂的效率而言却是极大的提升8个万吨船坞一年12-13艘船这已经是大部分船厂的生产效率了可是对于并行工程而言却是可以生产27艘几乎提升了一倍以上在生产这些的同时还生产了大量的小船这也是江南造船厂效率惊人的根本原因。
差不多437万吨的船坞总额年生产能力爆发到极限的话效率几乎达到了船坞的45倍也就是说每年造船能力全开的话几乎是200万吨这样的商船生产能力在全世界的船坞之中也算是难得的佼佼者。
目前就这些小型船坞一方面是作为并行工程对于大型船坞的补充另外一方面就是实行渔民海军的战略相对于江南造船厂的盈利能力渔船的生产更加被杨元钊看重。
从上海下船确定渔船设计之后杨元钊这已经知会技术人员在并行设计之中兼顾生产速度的∠同时让渔船的生产效率提升到最佳的程度故而在年产27艘万吨级货轮的可怕效率之下小船坞的利用率更高几乎达到了7倍这还是船坞大部分生产小船的前提之下没有最大效果使用的结果。
三龙渔船在之前就已经确定定型这段时间。累计生产出2500吨和1000吨以上的远洋渔船800吨近海脱网渔船。陆陆续续的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这样小型的。不超过1000吨的渔船全部采用焊接的技术特别是300吨以下的甚至可以不用或者少用船坞架起来就可以施工了只要人员够生产起来速度快多了。
从年前开始江南造船厂累计生产。1000吨以上的渔船17艘800吨拖网式渔船32艘500吨125艘300吨以下的343艘生产速度极为惊人几乎平均下来一天都好几艘。
庞大的生产能力在小渔船上面尽显无疑可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迟迟不见有人领走全部资料和加工费都是由西北银行负责的原料直接从西北运来。需要多少就运来多少工钱也是由西北银行拨付的。从来都不见减少这么多船堆在这里。总不是一个办法。
在1913年的正月刚过3月多的时候。西北银行终于有了动静一直都静静的放在泊位之上的快600艘船被一次性的提走了甚至为了开走这些船江南造船厂还临时的聘请了一部分的船老大帮忙这其中还有部分的外国人。
拖网式渔船基本上都是机帆船依靠机器运作经过了西北的改进使用的都是燃油要开行他很简单可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上来就可以的上海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是整个东方的大都会了会开汽船的还是少数。
跟随这些船只一起的是西北银行的一个经理名叫郑伯勤百万渔民十万渔船的计划他是负责人之一敏锐的感觉到是应该培养一批的渔船司机否则的话空有渔船却没有司机驾驶渔船也是白给。
只是郑伯勤的一个突发奇想却真的在接下来实行了当这个报告报道了西北银行之后被银行行长重视接下来西北银行在全国进行选择的从渔民之中从一些十八九岁的青年之中培养人员的造就了接下来渔民的辉煌百万渔民十万渔船的计划进展的顺利不但完成了一期还接下来逐步完成了二期和三期。
600艘船大部分只是小船可是浩浩荡荡的从江南造船厂出来在上海引发了轰动江南造船厂扩大之后从原来一个小小的船厂到可以生产千吨级甚至是万吨级的巨轮不过时间尚浅陆续交货的可能就十几艘吧还是陆陆续续交工。
这个时代千吨级以上的船对于任何的航运公司来说都不是小船一旦建成都会立刻交货不会放在船坞之中等待的因为他们可以立刻创造效益类似这样几百艘大大小小的船一起交付真的是上海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轰鸣的马达声音想起一艘接着一艘鱼贯的出了上海港看热闹的人群一直都络绎不绝。
船队在出了上海之后在崇明岛附近转向一直都是沿着海边走船队之中有1000吨以上的远洋渔船也有对风浪抵挡能力比较强的500吨到800吨的渔船可是更多的则是200吨以下的小型渔船正值初春海上的风浪不大可是谁也不敢保证进入到深海之中风浪还不会很大。
这个船队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跟上海隔海相望的宁波因为这些船其中200艘左右会进入到设立在宁波的宁波渔政公司之前的日子里面西北银行一直都没有闲着的小型的渔船好说可以用小额贷款的方法推动渔民购买可是大型渔船就不能按照这个方法来了比如1000吨以上远洋渔船要想成功的操作他没有二三十个人根本不行更大2500吨的渔船操纵人数更是提升到八九十人这不是一家一户能够推动的。
这就必须要成立渔政公司来推动海洋捕捞相对于1000吨以下的近海渔船远洋渔船的船舱巨大可以装载的渔获更多的只要寻找到渔场的捕鱼的数量非常的惊人在这个时代海洋捕捞还没有到后世那种枯竭的程度海洋的污染还没有怎么开始的时候远洋捕捞是一个不错投资。
不过这一项投资西北没有打算抓在手里他选择跟别人合作特别是沿海的这些港口城市西北可能只是占据一点点的股份剩下的大部分让利给对方这样保证足够的利润率推动这个渔政公司逐步的发展。
本以为是一番好意却没想到这个公司的意向并没有得到追捧打听一圈才知道原来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渔民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即便是渔民公司也不是上台面的再加上海上有危险在这个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没有雷达之类的监测海上的风浪的情况之下去海里面打渔还是相对比较危险的。
杨元钊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正在为难的时候宁波的张謇出现了张謇作为中国著名的学者实业家早在西北出现之前就投资实业的一手建立了纱厂后来也算的上是南方最早的一批靠拢西北到西北购买机器设备开办工厂的人他在西北那里得到了甜头知道西北的机器都是物美价廉。
这一次西北成立渔政公司规模比较大动静比较大的几乎沿海的通商口岸大型一点的城市都涉及到了这让张謇看到了机会拖网式渔船本就是他最先引入到国内的只不过生不逢时当时的渔船的可靠性太低价格又比较贵现在几年过去了又是江南造船厂的新产品应该值得信赖。
张謇的到来让西北很高兴银行直接给了较高的待遇因为这个渔政公司可以作为全国的样板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个宁波渔政公司运作的好赚到了钱而且是大钱的话对于渔政公司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宣传不用多说什么自然有人过来加入中国从来都不缺这样后知后觉的聪明人这比西北强行的推广强的多。
简单的介绍了远洋渔船之后张謇就心里有数了依靠着张家在宁波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这个渔政公司并且找来了30家左右的豪强作为合作伙伴这些豪强实力在宁波这个地方算是比较强的可跟张家比起来就远远不如更别说是西北和杨元钊了不过地主豪强是本地土著这些人又是张謇亲自挑选出来的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历史悠久最少的也在宁波200年以上的长的几乎是600年。
600年哪怕孤身一人开枝散叶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姻亲之类的都众多的张家找到他们也就是看中的了他们的人脉果然在筹备之中西北银行没有怎么的出手宁波的地方商人从渔民和家丁之中聚集了差不多3000人左右进行的初步的培训使用的居然是张家曾经从国外进口的那种拖网式渔船。
现在远洋渔船都生产出来了正好接着公司成立的档口把船交付给他们300吨以上的渔船基本上都拨付给了宁波渔政公司一共是200艘左右还有一小部分的渔船都是200吨以下的数量不多就是三四十艘的样子主要是当地的地主买给族里的也算是一件善事。
宁波渔政公司就这么的就成立了总股本大概是1500万元购买了75万吨的渔船共计200多艘在成立之初会在近海进行尝试当熟悉了之后会转向远洋甚至是世界级渔场进行远洋的捕捞作业。
船队在宁波稍作停留200艘左右被放在了哪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较为小型的300吨以下的数量却不少差不多要350艘了第二天一大早船队转道南下他们的目标正是千里之外福建。(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