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

    当唐僧是可能的,但是当一个被女妖精们围在一起的唐僧,就纯粹是做梦了。

    小侯哥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自己就算当了唐僧,也不会得到洛桥的待遇,这么一想,不禁仰头沉默,只觉得自己这个悟空万分的悲情。

    直到佛系耗子精准备带着唐僧妹妹回家,小侯哥都还有些恍惚,一颗刚萌动几下的少男心,咔嚓碎裂。

    “哥哥姐姐,我们先回家了。”太阳快下山了,林思路准备带洛桥回家了,挥手和其他大孩子告别。

    洛桥从哥哥身后探出来,也笑眯眯的挥手,她喜欢这群哥哥姐姐,尤其是玩的游戏,深得她意。

    不聊学习成语,她便晴天安好。

    连队里大部分家庭都有两个孩子,父母忙的时候都是大的孩子带着小的孩子,但这不代表每个小孩子都会得到大家的喜欢,洛桥这种讲道理、不会乱发脾气或是捣乱的小朋友就很好,所以挥手离开的时候,她还得到了下一次来一起玩的邀请。

    两个小孩子往家里走,橙黄色的夕阳把影子拉长,洛桥不忘问东问西,对看到的一切都好奇,“路路,为什么刚才的奶奶说话不一样,有的我听不懂?”

    正是傍晚回家的时候,路上走了不少人,遇到认识的长辈,林思路就会停下来打招呼问好,洛桥也跟着学,学着学着就发现不对劲了,连队里三个年龄段的人里,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说的话她都可以听懂,但是,爷爷奶奶们就不一定了,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们说的是方言。”这个问题,林思路是问过父母的,正好可以给洛桥解释,“连队里的老人们,都是四十多年前来西疆的兵,他们来戍边开垦,乡音难改,所以说的还是家乡话,而从我们爸爸妈妈这一辈,开始学普通话,到我们小孩子的时候,就说的都是普通话了。”

    林思路这一代孩子,算是兵团第三代子女,为了沟通和教育考虑,早就普及了普通话。

    “那我们来自哪里呀?”林国栋没讲过这个故事,让洛桥觉得很不可思议,大家都是生活在西疆的外省人?

    一提到知识点,林思路就有点快乐,“洛桥你知道吗?我们来自米奇省,是自古以来的中原地区,因为省份地图的模样像个米奇头,所以叫米奇省。”

    听到路路说起“洛桥你知道吗”这个开端,洛桥就觉得有点不妙。

    果然,接下来的一路,哥哥小讲堂开始了。

    现在兵团基本有三代,除了一些近年陆陆续续来疆的外省人,第一代就是最早援疆的部队,扛过枪打过仗,开垦建设的真正元老,基本都七八十岁了,如果老人还在世,逢年过节还会专门有领导来慰问红色革.命老兵,送米送面关心老人健康。

    第二代则是林国栋江嘉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只不过这一批人的年纪差拉的比较大,有刚满三十的,也有快五十岁的,毕竟,这和父母那辈的年代背景,鼓励生育一家有六七个孩子有关,像林家的小夫妻两个,就是这一辈家里最小的,和大哥大姐的孩子可能都差不了几岁。

    第三代就是林思路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了,大部分也都在读初中高中,林家是因为年纪整体偏小,所以才造成容易差辈,反正林思路按照辈分来算,是连队里好几个高中生的叔叔。

    这个情况,江嘉之前在家已经给洛桥普及过了。

    林思路小讲堂说的则是,第一代的老兵们都来自哪些省份。

    虽然林思路也没有出过疆,可是林国栋出过啊,他小的时候还住在米奇省一段时间,后来当兵转业回来,也走了不少省份,给林思路仔细讲过的。

    “内地大部分省都和西疆不同,是很多人住在一起的,也经常下雨,米奇省是我们的老家,爸爸说户口本上,我们的籍贯写的就是米奇,米奇是个可爱的老鼠先生,我给你画一下,长这样。”

    “隔壁周敏阿姨,是热干面省的,但他们比较爱吃米饭,所以周敏阿姨经常蒸米饭,很香的。”

    “我们刚才认识的杨丽姐姐,来自锅包肉省,杨奶奶每年冬天都会做猪肉炖粉条,特别好吃,而且锅包肉省附近有两个兄弟省,他们可以种出一种很好吃的大米,嗯对,是黑土地种出的大米。”

    “小侯哥是东坡肉省的,就是之前和我们说话,声音很好听的那个奶奶,她还会绣花,很漂亮的。”

    ……

    小孩子的记忆力经过锻炼,也是很可怕的,本来五分钟的回家路,硬是被林思路说成了二十分钟,光说不过瘾,还捡了一个小树枝,在旁边的地上比划,毕竟洛桥还没见过米奇,也不知道热干面和东坡肉是什么,只知道听起来是个吃的。

    虽然他也没见过没吃过,但是林国栋给他描述过,听起来都很好吃,所以林思路又原模原样的复述给洛桥。

    听的洛桥默默咽了口口水,突然之间心中充满着爱国之情,“可是哥哥,为什么这么多省的名字都是吃的?”

    “嗯?”林思路哪知道,反正这是林国栋一本正经给他教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神农后人,神农知道吗,他可以尝百草,所以我们为了纪念他,省份都是按照吃的来写的。”

    这样鸭?!听起来也太好吃了吧~

    “那米奇省有好吃的吗?”林洛桥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从老一辈的方言,转移到各省市的美食了。

    “我想想,有一个,西疆之前没有荆芥这种植物的,是米奇省的老兵离乡的时候,掐了荆芥苗别在背包上带到西疆的,现在菜市场很难买到荆芥,但是去米奇省的老人家里,就可以从菜地里掐一小把走。”

    兵团老兵们离开家乡,奔赴祖国边疆的时候带来了很多东西,荆芥只是其中一个,因为一碗汤面条,快出锅的时候放几片荆芥,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林思路和林洛桥都还不太能理解,老一辈的人为什么千里迢迢带来这些东西,但不妨碍他们流口水,跑着回家等江嘉开饭。

    “路路,你好厉害,可以记住这么多东西。”两个小孩子洗干净手,坐在餐桌旁的时候,洛桥认真的夸了哥哥。

    “嗯?”难道不是听一遍,然后记住吗?林思路没反应过来,但是妹妹夸自己,接受就好,他还知道很多很多东西的,到时候都讲给洛桥听。

    江嘉晚上做的是揪汤片,这是和当地民族老乡学的,自家再改良的版本,牛肉炖出清汤之后透明如水,但是自带香味,留着做汤底,家里两个小孩喜欢吃菌菇,那就多撕一些蘑菇,和豆腐、青菜一起做辅材,酸甜的番茄烩锅,加入切好的牛肉,煮出汤之后往里面揪面片。

    面剂子用手捏扁抻长,快速的揪成面片丢入煮沸的锅中,然后加调料调味。

    清淡健康又足够美味,两个小孩子都可以吃一大碗。

    江嘉不喜欢过重的调料和油腻的口感,就专门琢磨有营养,足够提现食物本味的饭菜。

    筷子不好夹面片,就拿勺子吃,江嘉看两个小朋友吃的呼噜呼噜的,把凉拌萝卜丝的盘子往前推了推,让他们也尝尝凉拌菜,顺便问问他们今天的活动,“今天去玩的什么?”

    “过家家,路路是灯油旁边的小耗子精,我是唐僧。”不知道是不是江嘉的错觉,自从洛桥出现后,她和路路的饭量都多了不少,往常只能吃一小碗的江嘉,这次都多盛了半碗,边吃边听洛桥说话。

    林家没有什么食不语的习惯,她也喜欢听孩子们说话,还会主动丢出一些问题,听路路和洛桥说,所以家里吃晚饭的时间都特别长,吃饱了还会坐在桌边说很长时间的话。

    聊着聊着,就自然说到了老一辈来自不同省份的事情,江嘉听着洛桥跟着路路重复什么米奇省、热干面省的时候,还愣了好久,等等,这是同一个祖国吗?

    一听这个胡说八道的风格,就是林国栋的。

    但她也没有打断报菜名一样报省份的路路,还笑眯眯帮忙补充,给他们讲了讲连队里还有哪些省份的人。

    别看连队小,但差不多集齐了国内三分之二省份的人,仔细观察一下,大家的语言、饮食习惯都是有差异的。

    西疆这一点就特别有趣,如果他们去了外省,自我介绍都是西疆人,来自军垦兵团,但是在西疆,他们就会解释一下父辈来自哪里,偶尔还能用个家乡话沟通,只是不同民族、不同省份的人融合在一起生活,新一代的孩子都很少学方言而已。

    江嘉也是知道内地是什么样的,除了让两个小孩子流口水的省份名,她还说了很多其他省份的气候、文化之类的东西。

    林家住的地方,位于西疆北部,夏天最热可以到四十度,冬天最冷也能到零下四十度,全年降水全靠冬天下大雪,周围以高山、戈壁和沙漠为主,连队以及周围的民族乡,就像是一片苍茫上的小小绿洲,围着冰雪融水流下的小河扎根生活。

    但其他省份不是这样的,有的靠江靠海,还有梅雨季,有的地处偏远,一个村的人口都能抵西疆一个团的,有的土地肥沃,一点点地都能种出好多东西,江嘉伸手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脸,“等过年了,妈妈带你们去姥姥家,再去看看疆外的内地长什么样好不好?”

    两个小朋友连连点头,尤其是洛桥,毕竟对于她来说,连队里的生活就已经足够精彩了,没想到听路路和妈妈一说,家里住的居然属于气候比较恶劣,人口稀少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和家里不一样,到时候可以去看看。

    不愧是省名听起来好吃又有趣的内地呢!

    这导致第二天两个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洛桥对哥哥姐姐们失去兴趣,留林思路给大家想剧情,自己乐颠乐颠的跑去找爷爷奶奶们。

    开春前后风大,为了避免小光头吹风头冷,出门的时候,江嘉给她戴了一个顶上有毛球球的帽子,走路的时候头顶的毛球还一颤一颤的,特别可爱,尤其是笑眯眯年画娃娃一样的模样,深得老人家喜欢。

    连队里以农业为主,除了寒冬大雪的这段时间清闲,其他时候都有忙的活儿,西疆开垦的田地并不肥沃,大部分都是贫瘠或是不利于耕种的盐碱地,所以挖排碱渠、埋滴灌带和种护林带保持水土,这些都是活儿,比其他省份的农户要累很多。

    所以留在家里的,差不多都是老人孩子,院子门打开,几个老人凑在一起说个话,手上再做点活儿,偶尔还有几个怀着孕大肚子的媳妇,也跟在旁边打个毛衣或是做点别的,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很少往这边凑,所以洛桥一过来就特别的显眼。

    “这是林家的小丫头子,刚从口里接回来。”杨丽的奶奶也在,昨天见过洛桥,给其他人介绍了一下,老一辈称呼内地为口里,西疆本地又喜欢在一些词后面加“子”,丫头子,巴郎子,皮牙子之类的,再加上一些乡音,杨奶奶这句话可以说很有混搭风格了。

    笑眯眯的打招呼,洛桥也不怕生,找个了小板凳坐在老人们旁边,“我可以帮忙剥这个!”

    除了对老一辈人的好奇,洛桥也想帮帮别人赚亮度值,在家里江嘉最多就让她拿个碗筷,扫扫院子,其他活儿都不让做的,说会累着她,所以洛桥就跑出来,看看有没有别人需要帮助。

    这个亮度值和小光头的闪亮没有什么关系,反而和洛桥的举动相关,尤其是帮助别人,就能获得一些亮度值,然后换苹果番茄来吃。

    江嘉不让洛桥花光亮度值,有什么想吃的她来买,自己攒着亮度值就行,但没有阻止她去帮点小忙,毕竟教一个孩子善良,没有错,保护孩子的这份善良,才是成年人应该做的。

    杨丽奶奶她们很少见到孩子愿意过来,还有点吃惊,毕竟坐在这里聊天做活,对孩子们来说有些坐不住,而且老一辈说话还带着乡音,聊起来更是听着头晕,所以都跑去找其他孩子玩了。

    洛桥自己跑过来,还真有一种勇闯盘丝洞唐僧的既视感。

    划掉这个乱七八糟的比喻,杨丽奶奶指了指面前的袋子,“这是棉花桃子,你的手太嫩了,给你捡捡花生好不好?”

    她扭头,让旁边的老姐妹匀出一些花生装在盘子里,然后放在洛桥面前,“看,这是晒好的花生,里面有一些破皮坏掉的,把它扔掉就行。”

    “好的。”把盘子放在腿上,洛桥开始捡花生。

    “这孩子叫洛桥?”提供花生的奶奶姓白,本来是想逗逗小孩子,看洛桥认真的样子有点好笑,“这花生很甜的,抓两颗尝一尝。”

    晒好的花生变成了红皮,不算是特别大,但是味道特别好,晒好之后都能闻到一股香味,几个老人看洛桥捏了一颗吃掉,好吃的眯起眼睛的样子都乐了,准备等会儿孩子回家的时候,给她装一点带回去。

    这花生是自家种在地旁边的,也不多就家里吃吃,分洛桥一些纯粹是看小孩讨喜,以及多照顾林家几分的心思。

    洛桥不知道自己已经达成了“装一些美味花生带走”的成就,看什么好奇就问什么,很快和几个奶奶聊在一起。

    老一辈人其实挺别扭的,习惯了在子女面前威严和沉默,等年老之后想找人说个话,也不知道该怎么沟通,要表达一些对子女的依赖或是需要,实在太难。

    对孙辈是宠爱亲昵,能表达更多的情感,可小孩子们在家呆不住,想跑出去找小伙伴玩,也很少有耐心听老人们说话。

    所以,她们才会经常找老姐妹一起聚,聊天说话,家里的老伴则喜欢凑在一起下个象棋或是看个牌。

    现在洛桥凑过来说话,简直是合适到了老人家心坎上,别提多喜欢,耐心温柔的陪着说话。

    “为什么棉花可以和桃子在一起?”洛桥捏了一个棉花桃子,用手摁了摁,还凑近闻了闻,并没有闻到桃子的味道,反而有点痒,让她皱着脸抓了抓鼻尖。

    “这不是吃的桃子,而是去年地里还没有开的棉花,长得和桃子很像,天气太冷了要把棉花打杆,但这些还没有开就摘回来,放在家里剥开,所以叫棉花桃子。”商品棉要保证一定的干燥度,棉花桃子里剥出的棉花湿度太大,都会在冬天烘一烘再买,也是一笔收入,可不能浪费在地里。

    洛桥摸的这个棉花桃子没有绽开,左看右看,没找到怎么把它弄开的缝。

    “这个壳很硬,你太小了,剥了会划手,来,你可以上去踩踩它们,奶奶们就好剥了。”花生很好捡,都是剥好的花生米,几下就捡完了坏的,奶奶们看洛桥试图去剥棉花桃子,害怕划到她的手,就让她过来,在地上放着的棉花桃子上踩一踩,方便踩出缝儿好剥。

    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洛桥觉得自己是有力气捏开棉花桃子的,但奶奶们不让她剥,那就老老实实去踩好了,别说,踩棉花桃子还挺好玩的,小孩子体重轻,踩来踩去也只能裂个小口,奶奶们还夸个不行,感觉洛桥不是踩了个棉花桃子,而是补了个天。

    离洛桥最近的奶奶,一手捏桃子,一手空出来护着洛桥,免得她没踩稳摔倒,看洛桥低着头认真踩的样子,也乐的不行,年纪大了,她们就更喜欢看小孩子围在身边的感觉了。

    但她家孙辈里,最小的都上初中了,不像以前那么常来奶奶家了。

    还是有一点点落寞的。

    突然,她干枯粗糙的手,被一只软软小小的手拉住,“谢谢奶奶,我给你们找有缝儿的桃子,这样不会扎手。”

    是洛桥,棉花桃子堆得厚的地方很好踩,但边缘地区都只有一层,椭圆形的,踩不稳就容易滑倒,她转头一看,发现一只护着自己的手臂,就拉上道了谢,蹲下来去翻绽开的桃子,好剥。

    和她的小手不一样,老人的手很硬,有点皱巴巴的,手指无法伸直有一定的弯度,手背上还有一些暗色的斑,是做惯了农活,操劳一辈子的痕迹,但是摸着热热的,洛桥摸上之后,还用手心蹭了蹭,略硬的茧弄得她有点痒。

    “洛桥。”被握手的老人愣了愣,突然喊了她的名字,让洛桥疑惑的抬头,帽子上的毛球球也歪到了一边。

    老人笑了笑,“明天来奶奶家吃饭好不好,奶奶给你做手擀面。”

    “秀珍,你不是好几年都没有做这个了吗?”旁边的奶奶打趣,看洛桥去拉秀珍手的模样,顿了顿,突然补充,“洛桥,喜不喜欢吃醋鱼,后天来奶奶家,给你做醋鱼吃。”

    “先去吃手擀面!”醋鱼有什么好吃的,你都七八年没做过醋鱼了,哪有我的手擀面好吃。

    对面的奶奶毫不示弱,她的醋鱼可是当年连队里红白大事摆宴必请的一道,含金量绝对比手擀面高。

    杨丽奶奶趁老姐妹不注意,把洛桥拉过来,看小孩两只手拉着她的手掌,眼睛水汪汪的样子,“要不要吃锅包肉,奶奶给你做。”

    呵,持家这么几十年,谁还没有个压箱底的拿手菜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