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盈想的很好, 《字源》才是学术专著,相比起之前《战国论》那样的‘策论集’来,更能提高学术地位才是。至于《十二平均律》, 就当是买一送一了——如果这个东西真能引起了不得的反响,那知名度就不会那样低了!
在许盈的印象中, 如果不是他从小学习琵琶, 又对民乐相关知识很在意,他也不会知道这个。历史教科书上提到历朝历代的发明创造、学术成果,似乎也没有提到这个啊!
但当《字源》和《十二平均律》真的出版了, 却不是那样的!倒不是说《字源》反响不强, 而是《字源》的反响需要时间发酵, 这年头读书人本来就少,能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考究远古文字的人就更少了!
《十二平均律》则不同,黄钟还原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和乐、礼牢牢绑定的大问题!这不是数学难题,而是和礼制相关!完成这个问题就类似于完成泰山封禅、拿到传国玉玺、九鼎失而复得...没有这些东西,该建立的王朝还是要建立,有这些东西, 该完蛋的王朝也会完蛋,但是谁又能说这些东西不重要呢?
许盈说自己真正解决了黄钟还原的问题,还将方法发表在了《十二平均律》这册书中,立刻就惊动了学术界、政界。很多原本不关心黄钟还原问题的人也会知道这个,这个问题是佷容易破圈的!
相比起前人只是不断接近原黄钟,又或者凑活着取巧个大概, 许盈这次是真的解决了黄钟还原的问题!一时之间,他的名字甚至频繁出现在朝堂上——毕竟,完成黄钟还原这种事与其说是学术成果之类,还不如说是政治成果。
虽然, 按照后人的分类,更喜欢将其分类到‘古代数学成果’就是了......
朝堂上对此多有褒奖,这看起来就像是个‘祥瑞’,还不是下面人弄的各种白化动物呢!特别是在南渡小朝廷偏安一隅的现在,越是需要一些东西证明其正统性!如今在南渡小朝廷治下,许盈解决了黄钟还原问题,使得乐律中原达到‘完美’,这岂不是说明‘天命所归’?
若不是上天嘉许,哪里能有这样的成果!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天人感应之说,直到汉武帝时这一传统得以巩固,如今已经成为常识一样的存在。
许盈因此还得了嘉奖,去了太初宫觐见,得了一些‘财货’奖赏...当然,嘉奖的东西完全是空头支票,是见不到实物的。
如今的周皇室虽然不再是两三年前初渡江时那样窘迫,但要说多宽裕也是没有的。平常赐给臣下的东西多是写在圣旨上,真的去找相应部门领东西,人家就会告诉你,库里空空,您再等等,总之就是‘下次一定’。
这其中也有一个说法,不是皇家骗人,而是现在手头没有东西,大家排队等着罢了!
这就和王朝强盛时期,宗室权贵都会挖皇家墙角一样,皇家一些部门不知道挂了多少账——那也不是大家占皇家的便宜,只是眼下不凑手,先欠着罢了!
皇室硬气不起来不是没原因的,钱都没有,靠什么笼络住人呢?如今也就是靠着一个名头聚拢了众多势族而已,而势族手中有资源,能够在这名头下得好处...如果不是有胡人政权的威胁,其实他们宁愿一直是这样孱弱的皇室。
对于许盈来说,那些列在圣旨上的奖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因此获得的名望。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本《十二平均律》堪称是‘王炸’!
这和《战国论》还不太一样,《战国论》喜欢的人归喜欢,但很多人其实并不太放在心上,那它做一介书生纸上谈兵!《十二平均律》就不同了,虽然不能引起思潮、启发他人,但大家认它啊!
毕竟这本书确实解决了黄钟还原的问题,这是看得见的、实打实的,不能否认的东西!
将来许盈也是要定品的,光只是一本《十二平均律》在手,定品的官员就得极力抬高他!
“其实《字源》才是我最费心的,如今却不如《十二平均律》名气大。”这几日邀请许盈的宴会越发多了,还有不少人来求书。《字源》和《十二平均律》第一版并没有印太多,主要是许盈这边催的急,东塘庄园那边积了几百册就一股脑送到建邺了,这导致如今四处都‘缺货’。
此时读书人有限,七弯八绕地找到许盈认识的人求书并不难,而这些人就会再找到许盈。
现下来找许盈的是和延,许盈微微苦笑,命人拿了一册《十二平均律》给和延:“家中也不剩几册了,只是没有令日升空手而归的道理。”
和延令僮儿收起这册《十二平均律》,道:“我等自然能看出《字源》乃是若冲心血?其中考据功夫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若冲不堕祖先之名啊!先有《说文》,今有《字源》,实不让前人专美于前!”
“不过《字源》虽好,却不是人人都有心力钻研的。如今寒门庶族子弟,许多三礼五经尚且无力兼修,更休提其他了...至于世家大族,并不缺名师授业,也能供养子弟,但许多子弟又怠惰了下来...”说起这些,和延也是有很多感慨。
此时很多寒门庶族子弟其实是很认真,很求上进的,只是很多资源被势族高门把持,有心无力啊!他们读书很多时候并不是做学问,而是寻找各种捷径,以此做进身之阶而已。读书时就有很多不求甚解,只求快速对三礼五经这一类书籍有一个了解,是典型的‘应试思维’。
高门大族子弟则不同,为了三礼五经读通,会大量旁征博引,光只是面就不是同一个层面上!
这既是因为二者资源不同,也是因为心态不同...庶族寒门若是不能学而优则仕,是很难有出路的!士族高门就不同了,家族能大量供养‘闲人’,一辈子只是做学问不止不是问题,有的时候还是佳话呢!
和延又翻开旁边一册《字源》,见上面印字清晰、墨迹精光照人,忍不住感叹:“如今亦有人求书不得,转而抄书,只是抄书却是不如若冲你这印书了。”
手抄版与印刷版是无法比较的,许盈认为印刷版更有前途才点亮这一科技树。不过,就此时常见的抄本来说,确实还比不上东塘庄园出品的印本。这既是因为抄书者不会是真正的书法大家,难以做到印本那样整齐,也是因为东塘庄园的印本都是精品。
古代印刷术下生产的书籍,一向以宋本为最,因为人家各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后来者,虽然也有精品,总体质量的滑坡却是无法避免的——好处是,价格变得非常便宜了,即使是市井小民也能买市井来读。
对比现在的手抄本,印本就算是精益求精一些,那依旧是便宜的,根本没必要追求更便宜的价格...追求更便宜的价格也没意义,这个时候又没有市民阶层,能读书的大多是有钱人。即使有一些穷读书人,那也不是真正的‘底层’!
读书的大群体是不差钱的,反而是对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些人眼里,书籍本来就是‘奢侈品’,许盈如果将奢侈品变为日用品,怕是既无法扩大市场,也无法讨好现有客户。
正是由于抄本反而不如印本,才会有那么多人来求书!不然的话,想要书就去抄写好了。以前没有印刷术,大家不都是抄书的么?难到这个时候就忘了老本行了?
普通人、没门路的人,‘将就’着抄书也就是了,但还有很多人并不想‘将就’!
“再过几日,江州便有新书送到了。”许盈也不是很发愁,东塘庄园那边已经在加班加点印书了,因为优先供给建邺这边,‘缺货’也就是眼下几日而已。
这一次印书坊又赚了不少...虽然许盈不太在意印书坊的这点儿赚头,相比起东塘庄园其他进项,印书坊的利润还是低的。但印书坊不只是赚钱的工具,它还有很多别的用处,这又是普通生意所不具备的。
许盈现在考虑的是,要不要在建邺附近也开一个印书坊。
别看现在的读书人不多,但绝对人数还是有一些的,而且印书坊还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只是专开一家印书坊供应建邺、三吴、东南,那也是完全可行的。
就在许盈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时,和延和许盈又闲谈到了别的事上:“说来,渡江而来的江北子弟都很羡慕若冲啊!”
许盈各方面都很令人羡慕,但他不知道为什么和延会忽然说起这个,面色上有一点点不解。
见他这样,和延解释了一句:“这是不群兄前几日偶然提到...不群兄算是我等之中第一潇洒肆意之人了,却还是有此感慨——不群兄素来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日日享乐而已,他所羡者,其实是若冲你不用为财货俗物所扰啊!”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0-11 20:44:18~2020-10-12 16:00: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王者不信佛 36瓶;然后 24瓶;舞琅琊 20瓶;zzzz□□□□、sandy 10瓶;明月光 5瓶;梦想一夜暴富的咸鱼社 4瓶;养猫的小鱼干、东景(发哥)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