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吗?”“来了来了!先看我家的!”“别挤别挤!都会要的!”
眼下, 东塘庄园在豫章郡各县都设有‘收购站点’,几乎每一个‘收购站点’都是热火朝天的不行。只不过这里收购的不是生丝,而是还没有经过处理的鲜蚕茧!
东塘庄园收购生丝是败给了胡氏没错, 那些族长、士绅也带头和东塘庄园解除了‘生丝定金’的契约。但是, 最开始和‘生丝定金’契约一起说好的鲜蚕茧收购约定,却是没有人毁约的。
反正东塘庄园没说这不算数, 上头的族长士绅也好, 下面的养蚕户也罢,就当这个约定要照常继续了——这确实脸皮厚了一些,趋利避害之下生丝卖给了胡氏, 但鲜蚕茧胡氏没说要收购,他们就继续和东塘庄园做生意。
但比起实际的利益, 脸皮又算得了什么?
对于养蚕户和织室来说, 处理鲜蚕茧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决定了他们无法养殖超过能力范围的蚕宝宝。但这不代表他们只能养殖现有的规模!别看光是现在的养蚕规模已经足够让养蚕户起早贪黑了, 实际上再养一些也是没问题的!
虽然不至于真的‘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但增加一些养殖规模, 对于养蚕户来说确实在承受能力内。
眼下东塘庄园要收购鲜蚕茧, 他们虽然意外于东塘庄园对鲜蚕茧的处理能力,觉得此举十分新鲜,但他们也并没有过于好奇(主要是想不到东塘庄园有了‘烘茧法’这样的黑科技)。对于这些养蚕户来说, 他们只知道其中的利益!
他们可以多养一些蚕,到时将自己无力处理的蚕茧卖给东塘庄园。虽然养蚕的时候会更辛苦,但对于这些勤劳肯干的人来说,辛苦从来不是重点,只要有收益就行!
许盈并没有因为养蚕户毁约, 就跟着背弃约定,不去收购鲜蚕茧了。虽然这一招背刺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但从实际利益出发,放弃收购鲜蚕茧固然可以损害养蚕户的利益(之前多养的蚕就白费功夫了),报一箭之仇,但自身也讨不了好!
更何况,许盈可是视收购鲜蚕茧为翻盘机会的!
从豫章郡各处乡里收购而来的鲜蚕
茧通通装船,只要一只船装的差不多了就出发,目的地自然是东塘庄园。豫章郡内水运相当发达,船只往来的速度很快,不多时满船的蚕茧搬到东塘庄园的炕房中。
经过炕床处理,这些蚕茧中的蚕宝宝被杀死,并且没有污染到蚕茧...之后,这些蚕茧还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东塘庄园的织室可以慢慢消耗这些蚕茧,不用担心日后缺蚕丝用了。
鲜蚕茧收购大作战动作迅速,主要是蚕茧的处理也是讲究时机的,就算不指望能得到最优质的生丝了,至少也要过得去。要是蚕茧处理的时间太迟,不说蚕宝宝要化蛹成蛾,对蚕茧的质量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都用心些,纵使是忙碌,也就是这几日了!”在炕房内外,做事的人忙忙碌碌,小组长们纷纷给下面的人鼓劲打气,同时也是一种警告。
这时一年到头也就是养那么几批蚕,虽然养蚕户各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同批次的蚕不可能真的同期结茧,陆陆续续结茧的蚕出现在两批蚕之间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总的来说,还是有相对繁忙的时期的。
至于平常,虽然也有活干,却是轻松惬意了不少。
等到几日之后,这一次的鲜蚕茧收购大作战完满结束,经过处理的蚕茧一筐一筐堆满了适宜存储的库房。对于做事的人来说,还远不到休息的时候,因为这些蚕茧还得缫丝呢!而这是整年都要做的活儿。
但相较于这些日子的争分夺秒,劳动的紧张程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样品了?”许盈拿起一本‘书’仔细看了看。
自从上次雕版印刷经过了试印,已经确定可以开始做印刷品了。至于说还有缺陷、还不熟练的部分,就在真正的印刷中慢慢修改、调整就好了。
至于印刷的第一本书,自然就是许盈的《战国论》,毕竟本来就是因为《战国论》,这才有了雕版印刷术的念头的。
即使是在古代,只要肯不惜工本,也能搞出让现代人瞠目结舌的作品来。所谓现代人难以理解的‘黑科技’‘工艺’,其实不过是古人不考虑盈利,纯粹用财力、人力、物力去堆而已!
现在许盈到不了那个地步,但新印刷的《战国论》
确实没有考虑过赚钱的问题,许盈只是让印刷的工匠不要吝惜花费,尽可能做的精细一些。
装帧上使用了一种厚皮纸为封面,颜色是浅黄色的,上面还有印刷的七国形势图,然后再右上角的长方形小框中用魏碑字体写着‘战国论’三个大字。
魏碑这种字体兼有汉隶的气势古朴,又下承后世术法的端正秀丽。虽然和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的碑刻很有关系,但真正成熟是很晚的事情了。许盈练的是褚体和瘦金体没错,但打基础的时候练过好些帖子。
他的魏碑固然不值一提,连游戏之作也称不上,但在此时却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了。
这种字体与先秦战国时代相结合,给人的感觉就十分不同。
翻开书页之后,里面按照许盈的安排,有目录、有书页...现在的书籍是没有这些的,这对于读书的人来说就有一些不方便了。不过这个时候读书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事,他们认为‘书’本来就是这样,倒也不觉得不方便。
《战国论》分为上下两册,二十多万字在此时也不是小打小闹了。
印刷版用的纸张是最好的,印刷的字迹清晰、精美,对比此时的‘手抄本’图书,居然还要好不少!
“这是自然的。”发现许盈竟然为此惊讶,吴轲扬了扬手中的《战国论》:“抄经之人都是书法优异者,但手抄经文劳心费神,案牍劳形之下,总不能一以贯之,雕版印刷则不同,是真能字字如一的!”
抄书抄的再好,也很难化身人肉打印机...或许有些人能做到,但这种绝对是极少数。这样一来,书籍就显得不那么‘整齐’了。
更麻烦的是,手抄经文还有可能涂抹修改...现代人可能用涂改液,古代人就可以用雌黄。现代人可能直接画一道杠,古人也同样如此。看看《兰亭集序》就知道了,书圣大大在其中亦有信手涂抹的痕迹。
抄写经文之人不可能有太多修改,但偶尔一两处修改,也不可能因为这么点儿错处就废弃重写,那样就太浪费精力了——读书时候有的同学有强迫症,写坏了一个地方就一整页撕掉重写,但大多数都是修改一下就算了。
相比之下,雕版印刷出来的《战国论》就不同了,
在刻好雕版之前,文本是经过校阅的,而雕刻之后雕版亦有检察,几乎不可能出错。印刷出来也是极其整齐漂亮,虽然少了手写的‘神韵’,但说实在的,一般的抄经人书法,其实也够不上‘神韵’两个字。
书中还配有一些简单的插图,比如当时七国的战争局部图,又比如一些人物故事图,‘赵氏孤儿’‘商鞅变法’什么的。线条相对简单,但并不因此简陋,风格基本上是二十世纪连环画的样子。
既有审美,又在雕版印刷术的能力范围内。
“不错。”许盈对于手中的样品十分满意,询问吴轲:“印了多少册了?”
吴轲伸了个懒腰:“雕版已制成了,印刷起来自然迅速,头一批印了一千部,上下两册就是两千册。若是还有需要随时能够加印,不过如今还没装订完好,只是先订好了一部,立刻就给郎君送来了。”
线钉还是胶钉,许盈没有犹豫,直接让人用线绳钉好书籍。此时胶漆都是很贵的,而真要用一般的胶,说不定还得担心脱胶的问题。相比之下线钉就便宜又实用了,对于装订书籍的雇工来说操作也更简单。
许盈对这个数量是满意的,打算一部分送到汝南去,请长辈帮忙送出去。汝南许氏的名头还是管用的,到时候几个此时的大V说几句好话,名气就打出来了。有了名气,剩下的《战国论》再放到市场上,自然会有许多读书人抢购。
到时候剩下的这些书可能还不够用呢!
真是那样,还得加印...虽然有了大V的点赞,一时之间名气肯定会得到极大提高,但真的要站稳脚跟,形成‘大势’,还是得走‘群众路线’——到时候读自己书的人多了、认可自己观念的人多了,就能有所谓的‘大势’。
这样的名望,可不是几个大V点赞带来的虚浮泡沫能比的!
这种差别类似于影坛实力常青树和选秀流量。
正在许盈和吴轲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关春来了。和前几日的眉头紧蹙不同,最近的关春虽然忙忙碌碌。连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精气神十分好,整个人透露出一种精明强干、游刃有余。
朝许盈施礼,又向吴轲打了招呼,他这才道:“郎君,不辱使命,蚕茧已处置完毕!接下来令人加紧缫丝即可。”
许盈听到这儿却摇了摇头:“缫丝不用急,安排别人去做即可。接下来...你应该去收生丝才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