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

小说:麒麟儿 作者:三春景
    ‘三礼五经’是如今儒生们的课业, 类似于‘主修’,而作为一个世家大族的嫡支子弟,往往要求会更高。若有余力的话, 兼修其他也很正常。

    比如说,如今常见儒道并举,家里就算是经学传家、世代儒生的,在这个崇尚玄学的时代研究一番老庄, 《道德经》《庄子》背的和《论语》一样流利, 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又比如说, ‘经史’常常并列来说, 学经的人,就算不深入钻研史家之言, 学习学习, 当作文化常识一样进行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时候有所谓‘七业’的说法,说的就是‘五经’,再加上《太史公》和《汉书》。

    《太史公》就是后世所说的《史记》。

    真正说起来, 这个时候的儒生门槛还是很高的, 这么多的内容, 即使只是泛泛而学, 然后拣择一两门精深研究, 那也不简单了。不过话说回来,也有一些儒生没有达到标准, 什么时候都不缺浑水摸鱼的。

    许盈在读书这件事上是很认真的, 一方面他对国学有着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现实情况摆在眼前——他定下了志向,将来要做名满天下的名师,那学问上自然不能差!这属于吃饭的本事呢。

    所以他一点儿浑水摸鱼的意思都没有, 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安排了详细的读书计划。

    在学习上,许盈从上辈子就很推崇曾国藩,这辈子真的以国学为业了,自然照搬的是曾国藩的法子。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就有提到过,读书要‘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辍。看就是阅览,有些书譬如史书,要求博览,最好日日细看。读则是高声诵读,这适合‘五经三礼’这些‘本业’。写则是练字的功夫,作说的是写诗、作文之类。

    许盈也以此要求自己,每天四样俱全。

    此时‘自习’是允许诵读的,许盈干脆展开《诗经》,站起身来大声朗读。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明亮愉快,读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沉郁,读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时沧桑,读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时直指人心......

    越是带着感情与理

    解去读,越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之前都没有体会到的真意。

    真的认认真真读一遍下来,其实是很费精神的,不会比写一篇文章轻松多少。

    快到午间时,睡了一觉的裴庆这才醒来,踱步到了教室外,在一众拉拉杂杂的读书声中一下听到了许盈的声音,实在是许盈在其中太突出了。

    听了一会儿,等到午休时间,书童们都散了,裴庆这才走进来道:“如今已经在读《诗经》?读的如何?”

    “只是诵读而已。”许盈站起身来回话。他这话也不是假的,现阶段才刚刚在《诗经》上下功夫,就算要做别的也做不到!在他看来,无论要怎么学,这些国学上的东西,第一步都该是反复诵读,直到能够流利背诵,如此才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再进行学习也能事半功倍。

    当然,这是古代以此为本的做法,如果是在现代,对于国学只是爱好,那自然不必如此下‘笨功夫’。事实上许盈上辈子就是如此,所以才需要如今重新用功。

    裴庆瞟了一眼许盈摊在书案上的诗经,发现许盈给一些文字标了音,显然这些都是‘生僻字’。他一开始不会读,是查了书之后给标上的。

    这个时候没有拼音,但也有给生僻字注音的工具,只不过不如后世推广的拼音简洁易懂罢了。这也是古代读书门槛高的原因之一,复杂的拼音、繁复的字体,这些都让学习难度上升,即使是入门都显得十分困难。

    不过许盈这方面有着很深的底子,他可是汝南许氏的子弟,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就是他家的。

    从小学习这些文字上的知识是他家子弟的日常,许盈也不例外。

    虽然古代的‘拼音’既难又不好用,他也掌握在了手中。

    “如此也罢了,只是不可误了习读《论语》,不过我料想玉郎也不会。”这种时候裴庆就没有再故意开玩笑了,而是相当实事求是。

    许盈的性格认真又自律,类似‘一书尚未读尽,不可另读一书’的说法不用抬出来...他既然如此,自然就是平衡好其中的干系了的。

    事实也是如此,许盈知道自己有上辈子的记忆是拣了大便宜了,起点就要比其他人不知道高出多少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松自己,因为他很清楚,以他的出身和起点,佷容易就能过上轻松的生活。这种情况下,他一旦放松,很有可能就会沉溺于轻松舒适的日子。

    绝不能开这个头!

    他以极其刻苦的方式来读书,没有一天放松!正是因为在《论语》上自身的努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值,他才转而读《诗经》的,就当是一种预习了。等到真的讲《诗经》的时候,心里有了底,学习效果也能更好。

    《诗经》三百零五首是孔子选的,到了如今又因为学派不同有理解上的差异,许盈读的是《毛诗》,这也是如今比较普及的一派。

    《诗经》虽然和其他‘四经’一样都是经典,但它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因为本身就是歌谣,所以最为适合的就是不断诵读。特别是风雅颂中的‘风’,更是活泼明快,和其他经典相比,就像是一个邻家少女之于老先生。

    许盈上辈子就很喜欢《诗经》了,其中能够背诵的篇目也有几十篇(有一些是语文课本上有收录,但大多数是许盈自己喜欢,读的次数多了背下来的)。此时不分篇目,一篇一篇背下来倒是比想象中简单。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他这辈子的头脑要好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的问题,这辈子背书确实比上辈子要容易。达不到过目成诵的地步,但朗朗上口的文章大声诵读三四遍,也就能勉勉强强背诵了。

    虽然想要背的流利、事后不会很快忘记,还需要一遍一遍地重复诵读,但相比起上辈子的普通人水平,这已经好很多了。

    许盈非常喜欢诵读《诗经》,真正觉得越读越有收获,越读越能解其中真味...当然,前提是忽略《毛诗》中此时学者对《诗经》的解读——此时对《诗经》的解读实在倒胃口!一帮儒家门徒们搞错了孔夫子‘诗三百,思无邪’的思想,纷纷对《诗经》做出了自己认为的解读。

    或许,有些儒家门徒是真心觉得该这样解读的。

    按照这些人的想法,‘思无邪’几乎等于‘灭人欲’,人欲没有了,自然思想端正。

    比如《关雎》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明摆着的求爱,但按照这些人的解释,愣是

    能够理解为‘后妃之德’!

    正常人谁能这么理解?

    这群儒家学徒们之所以如此,那也是‘被逼的’!毕竟他们先确定了‘思无邪’的总体框架,连《野有死麇》这样赤.裸.裸的偷情诗都可以说是男子无礼,女子贞烈拒绝,歌颂了诗歌中女主人的操行品格......

    他们已经定下了这样的基调,总不能在《诗经》开篇第一首的《关雎》上就拉胯,说这是求爱,讲的是男女情爱——这就是自打脸了!

    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找解释,事实上一开始还真没让他们找到‘正确的理解’,毕竟这需要很大的脑洞。相比起《诗经》中其他早早找到‘正确解读’的篇目,《关雎》作为开篇,却是很迟才有了公认的解释。

    这种脑洞比后世的语文阅读理解还厉害,阅读理解好歹还讲点儿基本法。这个的话,完全就是按照定下的框架生拉硬拽。

    对于这个问题,许盈向裴庆抱怨过多次了:“这是哪位大家解的?还说是儒生呢!孔夫子知道,该教训这欺师灭祖的弟子了!”

    许盈在读《诗经》之余,自然也没有忘记如今正在专攻的本业《论语》。

    他读书时有一个上辈子就开始的习惯,那就是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他现在听裴庆讲《论语》,旁边就放着一沓钉好的册子,这不是用来记听课笔记的,听课笔记许盈都是直接用朱砂小笔记在书本上,这个本子是用来记一些延伸内容的。

    也来不及将裴庆说的都记下来,许盈往往只会记下出处,回头再找到那本书,然后工工整整誊抄下来。

    这样读书,一本书会越读越厚,牵涉越来越多。但随着了解越来越多,至于融会贯通,这些东西就不必再翻阅了,而是能够在脑子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点到一个点,立刻就能牵连到其他,也不需要提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样读书,一开始会很难,因为实在是太繁琐了!但是只要度过一开始的‘畏难期’,后面逐渐上手就好了。特别是到了最后面,读书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自己掌握到了东西,非常有成就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