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启迪民智从小角落开始

    黄家的书童一职竞争激烈,能给黄老爷和黄少爷当书童的几个更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即便现在有了人多事儿少吃得饱的李园做对比,黄举人家依然是青山县人最向往的地方。黄举人家人口简单,主子们也和气,跟着黄举人还能读书识字。若是得他点拨,也算是半个徒弟,将来赎身了,隐瞒下当奴仆的经历,也是可以科举的。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在人物门第上不免就松弛些许,只要主家和奴仆家不主动翻搅出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就默许了。

    这样的好去处,又是在文风鼎盛的江南,当然会有很多人去竞争,最后脱颖而出的多半就是个好孩子。

    被李咎点来教平头百姓认字儿的书童正是如此,又灵巧又认真。

    他自己也学了这几天拼音,知道直接教拼音,只怕是要赶客的,于是道:“老说书叫我来给大家念念这文稿,实不相瞒,我也不曾见过这个,我便一字一字念来,大家一字字听来,如何?”

    众人道:“你快念,倒是念哪!”

    那书童就几个字儿几个字儿地断句念着,一边念一边拿个小竹竿将念到的字指出来:“《三国演义》,第一章,上,‘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念完第一段,他又笑道:“方才我在辨识这些字儿呢,自己都看得不大明白。现在我知道第一段什么意思了,再念一次,大家也听个连贯。若有不明白的,你们问,我来说。”

    最打头的一个少年道:“你这么念法,念到明年去呢!”

    书童也不恼,只道:“我还要伺候老爷读书的,又不能一天到晚站在这。不教你们读会了,你们再自己看下去看不懂,岂不是又要找我来念?我呢辛苦些,你们呢耐心点儿,读明白了,等后来的人找来打听,你们还能现学现教,岂不更好!”

    说罢,书童将竹竿指到了书名上:“这三个字是‘三国演义’,是说这个故事就是汉末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故事。看到旁边这几个注音字了么,这是咱们李家老爷发明的,专门给咱们这种不认识几个字的人用来拼字学字儿。这三个音,s、a、n,合起来就是个‘三’字儿……这个y、i合起来就是个义字儿。大家往后面看,‘yi’注音还有这几个字‘议’‘意’‘翼’,这几个字都念‘yi’……”

    有些人觉得这事莫名其妙,有的人却为了看故事留了下来,磕磕巴巴地学着拼音。

    因为开场叙述实在简单,书名好记,章目名字也好记,“天下大势”也是朗朗上口,众人不多时就牢牢记住了这几句话,甚至有记得快的,自己去后文里找那些有相同注音的字,连蒙带猜,竟然能猜出些故事。

    书童将前两千字反复再三教了几遍,那些灵巧的人于是至少将情节记得差不离。再结合上每人都多少背下了几个拼音,若有忘了的,就大家互相问问,也就能想起来。

    书童直教到黄昏时,才推说要回家做事先行回去,留下学会的没学会的人继续围着看板讨论上面的故事。

    学会了拼音的人被后来的人围在中间询问上面的字儿是什么意思,忘记了拼音的人绞尽脑汁想把上面的拼音记下来,这样下次再刊出新故事就好第一个来看。而且,而且被其他人追着请教这个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的感觉,真是飘飘欲仙,不舍得失去呢!

    第二天,李咎让初三等人将几张拼音表也贴在外面棚子底下,说是“李老爷听说大家想自己学看《三国》,特命将这个注音法儿公示给大家自学”。

    特意赶来听故事的人,就跟着第一天学会了些许拼音的人一五一十地学起来。这时说书先生又来了,说的还是头一日的故事。听众于是一边听故事,一边将故事和文字对照,只觉学得更快更舒坦。

    说书先生一个段落要说三四遍,直到听众们快腻歪了,再往下说下一个故事。他每次都断在最要紧的关头,每次都留了大约五百来字张贴出来的部分不说,由此引导着大家自己去看故事。

    再后来,那些常来听说书的人自己就能把张贴再看板上的文章看完,甚至还打趣说书的:“今儿您说到哪里呢?可别又留个尾巴不说了!早晚掀了你的摊子,换我来讲书!”

    说书先生倒不怕被人掀摊子,说书要有这么容易那还能混饭吃?那书上写的也不像他说的这么天花乱坠嘛!

    又过了几日,李咎在棚子的另一侧又设了个棚子,中间隔着门两两相对。这棚子里的看板上却不写故事了,写的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既有科普李园的耕种方法的,明明白白写着李老爷家如何制作肥料,如何预处理土地,又准备种些什么新鲜玩意儿;也有失物招领,或是新鲜新闻的,东家丢了鸡西家丢了猪,去哪哪哪儿的路上落了大石头,近来暴雨哪哪哪儿的山坡有了缝隙可能会有滑坡山崩等等;还有李园招短工的启示,李园有时候会有些活计忙不过来,招长工不划算,那便招短工临时做做,或者招人将活计领回家去做完了再送回来等等。

    没多久,住得近的,或是会路过李园附近的人,都养成了特意看看那个展板的习惯。不知不觉间,他们就算不看拼音也能认字儿了。起初他们也没觉得,直到他们看书信、看布告、看契书不再需要识字的人帮忙念,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懂得了认字,再过些时候学会了写字,就算不得是睁眼瞎。

    第二个棚子里的看板上,李咎特意留了一块空白的。其他人有想写的可以自己写了贴上来,李咎管这块板子叫“公开墙”。

    “公开墙”空着的时间很长,直到农忙时才出现了第一个帖子。

    这个帖子是幺娘和三九写的:“木子衣铺(还要用花花草草的圈儿圈起来这四个字以显得是个店铺名),诚招女红短工。需得会裁剪缝纫。擅绣者尤佳。工钱计件,大件二十文,次件八文,小件八文十件,小件可带回家做。有意者往李园西角门找吴婶儿。”

    这个帖子的字迹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初学者写就,只堪堪能说字字分明,容易辨认,加上每个字都注了音,很好看懂。

    围观的人们里头有好几个早就对这块“公开墙”垂涎三尺,只是羞于张贴,现在见了这么丑的字都敢放出来招摇,他们也不甘落后,也写了帖子贴上去。

    有商家打广告的“得月楼每日未时讲《三国演义》一折,茶水三文,大座儿十八文”,也有和幺娘她们一样招工的,有卖货的“鸡鸭仔三文一只,健壮,往XXXX处王婶儿买卖”,也有买货的“福茶庄收秋茶”……更有些在李咎看来违法的买卖例如买卖人口妻妾等等,这些不靠谱的都被李咎撕了,只留下认真生活的信息。

    看消息的、听说书的、暗中苦练认字的,每天都把两个棚子周围挤得水泄不通。

    每天这些信息都在更新,也不乏竞争对手互相撕对方的帖子,甚至有机伶鬼儿把茶水点心摊子支过来。围观群众看饿了看渴了,不得要茶要点心哦?最机灵的是对面几个小户人家,门前卖自家做的点心饭菜,门后做茅厕生意——尤其那些住得远的,有三急问题难道还回家解决?当然就在附近找人家借茅厕。

    人多了还免不了有兜售货品的,有人卖货就有人买货,来来去去的又添一层人,总之这些天过去,李园这方地儿,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荣。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