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的人都拿了个手机不放,不仅看视屏,连看新闻、文章也都习惯捧个手机在痴痴地看,我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也不好意思再看报纸看书了,生怕被人笑话。于是,我跟我老婆说:
“我要买个手机!”
我老婆觉得我向她提出这要求有点奇怪,就问我:
“你要买手机干啥?”
老婆的这一问,真把我给问住了!的确,我只是看到别人在玩手机也想玩而已,至于手机买来干啥用?我还真没想过!
“这……这……”面对老婆的提问,我嗫嚅了:“反正,现在手机普及了,人家都有手机,为什么我不可以有啊?”
“为什么人家有,我们就非得要有?”老婆据理力争道:“你说,看电影看电视剧,我们有电视机;打电话,我们家已有电话机;看消息看报道,我们家订了早报晚报;看书,我们家书架上装得满满的,要找书你可上图书馆去……”
我承认,我的口才实在不行,被老婆这一顿说,我就没再坚持非得买个手机装脸面了,悄悄离去,打开自家的邮箱,取当日的报纸。
当我打开报纸,有篇文章赫然在目:《耄耋老人完成两部志书的编撰》。
这位老人叫老冀,我家所在小区虽然不能与他家所在小区相比,但彼此相隔很近。我所在小区闲人多,就听到了许多有关老冀的闲话。
老冀20多年前就从局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一直没闲着,先是参加“关心下一代协会”,下乡义务教孩子书法。他的书法造诣相当深厚,尤其是小楷临贴王羲之《黄庭经》的作品已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准。
接着,老冀被在职的一位局长领导反聘到局里工作,继续上着班。每天,老冀上班去了,他的老婆就跟一帮牌友炒麻将。
有一天,老冀老婆跟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说:
“我对老冀上班有些不放心!”
她朋友问:“怎么呢?”
她说:“我听到一些老冀上班的事,他经常带着一个女同事到处跑。”
老冀老婆说得没错,我在《耄耋老人完成两部志书的编撰》一文中,的确读到了老冀常常往外跑的内容。
他会经常雇上一轮三轮车跑遍整个老城区,查看到底有多少个古井,以及它的来历和名称。
他会经常雇上一轮三轮车跑遍一个个地区的道路,一条条地实地查看,搞清其路名、长度以及建路时间什么的。
他还会经常去邻县,再雇上一轮三轮车查看一座古桥,究竟是尚存或是已圮。
他就这样,经常雇上一轮三轮车跑这跑那的,就古建筑就够他查看的:住宅有普通民居、宅第、名人故居、私家花园,公共建筑有祠堂、书院、会馆照壁钟楼、店铺、粮仓,宗教设施有佛教、道教、伊斯教、天主教、基督教,防御交通有古城垣、关隘、驿道、古桥,其它古建有牌坊、古墓、名胜……
老冀在编撰第一部志书期间,右膝关节跑坏了,去医院做了关节置换手术,住院三个多月,能一拐一跛了,立刻又回到办公室上班了,有时实在拐不动跛不动了,他就把志稿带回家修改。就这样历时大约四年,他编撰的第一本98万字的志书出版面世了。
他编撰第二部志书期间,老冀摊上了两次大病。
第一次是人祸。他的老婆整天整天的打麻将打出了毛病,老冀除了编撰志书,还要服侍病中的妻子。
也许是老冀走在路上也想着编撰志,或是他太累了,在给病中老伴送饭,从医院返回家的途中遭遇了车祸,造成了严重的脑震荡,昏迷三个多小时才醒过来,他的左关节也受伤了。
当老冀拖着左右关节都不好的两腿又出现在办公室的时候,同事们都惊呆了,纷纷劝说:
“老冀啊,你的身体状况都成这样了,保重身体要紧啊!不要再编撰志书了,谁都不会怪你的!”
他看到大家如此关心自己的身体,感动得落泪了,然后咬着牙表示:
“我不能半路停下当逃兵!不然我怎能吃下睡得着?只要我还能动,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志书编撰工作完成!”
老冀第二次大病更是吓人,他在体检中查出了肺癌。
癌,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病啊!这在从前,可是一种不治之症啊!别说是他这样一个都快90的老人,就算是原本身体棒棒的壮年,一听说自己是癌被活活吓死的有多多少少啊!
局里的领导和同事,一听说老冀得了“不治之症”都非常紧张,都纷纷赶到医院又劝他:
“老冀啊,保重身体要紧啊!不要再编撰志书了,谁都不会怪你的!”
他看感受来自领导和同事的温暖,又感激地落泪了,可他依然表示:
“我都这把年纪了,生个病正常不过,我哪能半路停下志书的编撰?!不然我怎能吃下睡得着?只要我还能动,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志书编撰工作完成!”
老冀在肺癌动手术后,依然心系志书的编撰,躺在病床上就修改起志稿来。
他就这样拖着病体编撰志书,在书稿的校对中,老冀摸索出了一套逐字逐句与专题、专项相结合的校对程序和方法,用“吹开浮土找裂璺”的精神搞好校对,反反复复校对了七遍。
老冀在第四遍校对书稿,当翻到975页时,“满洲”(应为衢州)二字猛然进入眼帘,顿时惊喜和悲痛一并喷发:为找错纠错而喜,为日军侵华历史而悲痛。
1935年,老冀出生在“伪满洲国”,今长春市,1945年日本投降,他的父母才敢告诉11岁的儿子:
“我们是中国人!”
老冀编撰第二部志书,历经五年半的艰辛,168万字的巨著终于出版面世了!
168万字的巨著,分成了上下厚厚两册,并排平放在一起,形成一双俯瞰大地的天眼,瞳仁中映出江湖、城楼和现代建筑群,蓝天白云里有大雁展翅翱翔,告诉人们: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
这耄耋老人完成两部志书的编撰后,仍未闲下来,他现在虽然再不能雇上一轮三轮车跑这跑那的了,再不能一拐一跛乘上公交车去办公室上班了,但天天仍坚持着伏案写字,用他那非常漂亮的小楷记录着自己的人生。
我想,等老冀的这本自传出版后,一定要买上几本,除了自己学习外,还可当作礼物送给我想送的人!因为他写的自传,不仅仅是他这辈人的人生经历,还是一本可以临贴学书法的小楷字贴哦!
《耄耋老人完成两部志书的编撰》一文的记者曾问老冀:
“你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可你总是那么拼,这是为了什么呢?”
老冀说:“我只想在自己百年后,为后人留下一点什么,实现我人生的这一最后心愿。”
记者听了耄耋老人的话很感动,紧紧握着他的手说:
“我衷心地祝福您老,健康长寿!”
人生苦短,安康长寿是人生最大的美好心愿!
那么,是否有一座《康寿桥》,让人生抵达这一美好的彼岸呢?!
(注:本章节素材来自报道:《耄耋老人完成两部志书的编撰》一文发表于2020.1.9《建筑时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