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三头一掌

小说:我的平常人生 作者:Leigongcao
    我生长在山村,就像被上海人叫作“乡兀佬”那样,也被城里人叫作“乡里囜”,并边追边骂:

    “乡里囜,吩见过大南门。乡里老笨,猪勺舀粪。”

    这事发生在1968年,我们后溪小学全体学生,跟着老师徒步40里到城里参观“收租院”,在经过大南门时,就有几个城里小鬼,一路追着我们,朝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这样喊着。

    当时,我就想:你们城里小鬼威风,说我没见过大南门,现在,我不仅见到大南门,还进了大南门了!

    大南门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后来,我还听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明代,衢州府大南门边的一个棚户里,住着一个又驼又聋的奶奶,还有她的一个孙子,每天吃得不好,但吃得很香。

    为孙的每天都辗转于富豪家,帮富人杀兔子宰鸭子剖鱼,为的是得到那些丢弃货,归来后总是身上溅了点点血迹,还有一袋三头一掌。

    奶奶,每年春天都会沿南城墙种下十三香草和朝天辣,每年秋天都能收获十三香和朝天辣。她就是用这些香草和辣料,将孙子每天拎回的三头一掌烹出了妙不可言的美味。

    某天,有个贵人路过衢州府大南门边的这棚户,闻得这奇香异味,由不得自己垂涎三尺,就弯下自己高贵的身段,钻进棚里对老奶奶作揖垂问:

    “奶奶,你这烧的是什么山珍海味呀?真馋死我了!”

    老奶奶很好客,忙满面笑容迎向贵客:

    “贵人笑话我啦!你看我这破棚里,怎么可能存在山珍海味?无非是一些富人丢弃的三头一掌而已!”

    贵人垂涎不止,又给老奶奶作揖道:

    “那,您老是否可赐我一口尝尝味道?”

    老奶奶立刻掀开了锅盖,用蓝边碗盛了满满一大碗三头一掌端上桌,并倒了一碗三白酒,对贵人说:

    “贵客若不嫌弃,就请上坐慢慢品尝!我去城墙下有点事,去去就回。”

    当老奶奶从城墙下回家来时,贵客已远去,只见破桌上一锭大大的银子压着一墨宝。她挪开银锭,将墨宝藏于囊中。

    当她孙子又拎着满满一袋三头一掌回归时,老奶奶心情复杂地跟孙儿说:

    “孙啊,今天出怪事了!家里来了一贵人,他不过尝了我们家一碗三头一掌,却给我们家这么大一锭银子,这怎么消受得起啊?!”

    她孙子沉思片刻,问奶奶:

    “贵客如此慷慨,必定是有缘故的!他还跟你说了什么?”

    老奶奶连忙从贴身囊中掏出墨宝给孙儿看:

    “我出去转转,他尝完三头一掌就走掉了,还不及跟我说什么呢,只留下这一黑宝。上头都说些啥呀?”

    孙子慌忙打开墨宝,只见上面写道:

    “谨谢奶奶:吾此生能在贵棚尝得如此美味,实乃三生有幸!区区银两,不成敬意!希望能助您家美味店开张,将美味惠及天下。当贵棚成贵店,生意兴隆达三江时,吾定会再前来拜访荣当坐上客。”

    于是,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的第一爿“三头一掌美味店”就这样悄悄开张了,香飘四季,食客纷至沓来,名扬四海。

    老奶奶和其孙满心是对贵人的深深感恩,若是没他慷慨解囊的那大大银锭,哪来今日的店,哪来今日的火红生意?祖孙俩盼只盼贵人的二度光临!

    盼星星盼月亮,老奶奶和其孙总算盼来了这位贵人!

    你猜,他是谁呢?你没猜错,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旅游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先生!

    据说,徐霞客先生品尝了三头一掌后,曾有过这样的评说:

    “食之贵,不在其材而在其味!”

    也不知这一传说真乎?假乎?但关于美味是什么,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衢州的三头一掌,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进城,在城里的边沿正遇上一城里小鬼骂一进城挑粪的农民:

    “乡里囜,吩见过大南门。乡里老笨,猪勺舀粪。”

    这是个不容人侮辱的农民,立刻发怒了,把粪担往路边一搁,抽出扁担来就要教训那骂他的城里小鬼。

    那城里小鬼见情势不妙,就朝那冲他而来的农民喊:

    “停!你抄着家伙,我也得抄个家伙,这样对打才公平!你稍微歇歇,等我去找个木棒来,我们再开战!”

    那农民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将扁担截在地上说:

    “你快去快来,我等着跟你搞一嗟!”

    有热闹看了!路上就有很多人盼着看乡里人与城里小鬼的战斗,我也把自行车停在路边锁了,等着观战。

    可是,我们陪在手握扁担的老农边上,左等右等,等上了老半天,就是再不见了那骂“乡里囜”的小鬼。

    等待观战的人们终于等得失去了耐性,一个个很失意地渐渐离去,我也等不牢了,打开自行车锁,准备离去。

    这时,我不经意间看到路边挂着的一块白底黑字的厂名牌:

    “衢州冷冻厂。”

    我骑上车,没多远就闻到一股让我口水直淌的香味,看到一大妈守着一个飘来香味的摊子,摊前挂一牌子,上写:

    “香辣兔头。”

    我不得不下车了,化去3分钱,从大妈的“香辣兔头”摊买了一只兔头。那香那味那衢州味道令我至今都没忘却,当时我在心里喊了一句:

    “天哪,世上竟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

    大妈告诉我:“这兔头鸭头就来自前面那冷冻厂,是那厂里丢弃的东西,其实烧得好就成好东西了!”

    后来,我浙西分校大专毕业,就留在了巨化工作。

    如今,这有一家叫北大荒的小吃店,一个叫“荒嫂”的老板娘烧出的兔头、鸭头,我吃到了正宗 “衢州的味道”。这得益于荒嫂母亲的独家秘方——用10种中药材熬制的鸭头兔头。

    荒嫂的老家在衢江区乡下,她的妈妈空闲时在门前的小溪放养不少鸭子。一到宰杀鸭子的时候,荒嫂就闹着叫妈妈卤鸭头。

    这卤鸭头有嚼劲、有味道,荒嫂自小喜爱吃卤鸭头,一番敲骨吸髓那个味道是真唇齿留香。

    荒嫂说:

    “这10味草药在衢州的山间极为常见,而鸭头用大个的,质量上好的,将它们配在一起,加在汤汁里一起卤,散发出一股奇异的药香。更重要的是,好吃不上火,妈妈的爱成就了一味秘方,更成就了荒嫂鸭头兔头的特色。现在,荒嫂一天要卤鸭头兔头五六百个,还供不应求,配送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张国良是个下岗职工,家住衢州市区,他从摆夜市开始,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独创出“国良鸭头”美味小吃。

    1991年,张国良从衢州前程实业公司下岗,为了生计,夫妻俩就在市区新桥街摆起小吃摊。每天下午5点钟,张国良拉着一辆三轮车,来到新桥街的热闹地段,摆放好小桌子、椅子,夫妻俩就开始替客人烧馄饨、水饺、炒粉干,还加工兔头、鸭头,一直要忙碌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收摊。

    张国良说,以前一些开出租车的师傅经常来吃鸭头。摆夜市时,张国良经常问前来品尝鸭头的出租车司机,这鸭头是带汤的好吃还是干的好吃?由于他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国良鸭头”开始名扬衢城,那时一个晚上要卖100多只鸭头。后来,搬到马站底,小吃生意红红火火。2007年,“国良鸭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2009年3月,他在柯城区万田乡炉头村找到一所闲置小学,装潢好生产车间、化验室,购进杀菌锅、真空包装机等设备,共投入400多万元创办了衢州国良阿头食品有限公司。为确保食品安全,他严把生产关,公司生产的真空包装产品要经过121℃高温杀菌。

    2009年9月,“国良鸭头”顺利通过QS认证。目前,“国良鸭头”已销往金华、义乌、东阳等城市,还远销南京、上海等地。而“三头一掌”的老大占金根,他办的衢州一粒志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网络销售已经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还远销韩国、日本、英国等国家。

    由“三头一掌”的香名远扬海内外,我联想到了也曾经《吃香的衢化》。

    (注:本部本章节小说有些创作素材和资料来自全网。)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