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国企经营科当预算员期间,曾有幸随科室负责人一起派往了烟台海边那化工部培训中心学习。
单位交了一笔费用,我就随经营负责人踏上了山东大地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了。
每天早餐,十个以上的糕点加鸡蛋,牛奶、咖啡随便喝。中晚餐更是丰盛,大大的对虾还是我头次看到,感叹天下的虾竟有这么大的。
喝足吃饱后,就乘上大巴,然后就蓬莱岛、日照岛、天尽头地到处玩。
我想,我不是来学习培训的吗?怎么都没看到有什么《学习资料》发下来?就忍不住问了那个一天到晚带着我们玩的人。那人“噗嗤”一笑:
“什么资料的,你们每天吃喝哪来的钱?”
就这样,我在烟台海边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了一个月回到巨化,像变了个人似的,又白又胖,往台称上一站,发现自己的体重猛增了许多。
我是个在绿水青山中长大的乡巴佬,在后溪街的外大溪学会了过硬的游泳本领,参加工作后,我的再生家庭就座落在乌溪江边,每当夏天,我就会浪里白条,畅游乌溪江,充分展现我的蛙游自由游等各种优美的姿势。
我从烟台大吃大喝回来后,正是又一个迷人的夏天。
这天傍晚,我畅游了乌溪江后,踩着鹅卵石上岸时,感觉脚脖子扭了一下。
回到家,我在感觉扭到的脚脖子处揉了又揉,然后贴上了伤湿止痛膏。可是,我可怜的脚脖子的不适感,不仅没有毫无好转的迹象,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又红又肿,痛不可挡,第一次感到了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我由一个好好的人,变成了瘸腿,一拐一拐地去了医院。
经验血后,医生告诉我:
“你这是痛风病。”
痛风来时如风,突然发作、疼痛难忍、苦不堪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痛风也从过去的“帝王将相府”“刮”到了“寻常百姓家”。
据初步调查,在45岁以上的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2%左右。痛风多发生于40―60岁的男性,他们生活富裕、大腹便便、胖大威风、事业有成、疲于应酬,美酒佳肴、吃喝玩乐之后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据有关报道,近15年来,我国城市医院住院的痛风及痛风肾病人数正在直线上升,而且南方的上升趋势比北方更为明显,已成国内(尤其是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痛风而伴有肾损害者占41%,25%死于肾功能衰竭,痛风肾是痛风致死的首要原因。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变的今天,要高度重视痛风的防治,以防生活改善、痛风缠身,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天哪,看来小康也是有风险的,我不就游山玩水白吃白喝了一个来月吗?竟然遭到老天如此的惩罚!难道,我就命该吃粗茶淡饭吗?连吃上一个月的大鱼大肉也不行?
丰盛的宴席,成了我人生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是对我一生最大的考验。
我在容器厂跟在俞头身后,跑东跑西满世界找米下锅的日子里,不管是俞头盛宴招待客户,还是用户好客招待俞头,我都面临着一次又一次来自宴席的人生风险。
好比人来车往的大马路充满了交通事故风险,我们只能遵守交通规则,一停二看三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刻刻都得注意安全。
在面对一桌桌丰盛的菜肴时,人家的筷子总是伸向山珍海味,而我却必须得绕开所有好吃的美味,把筷子伸向萝卜白菜。
有客户看见我这个样子,以为我太客气,就批评我:
“你别老捡素的吃,来来来,吃晕的好的!”
我说:“我也想吃晕的,可我的命只能吃素的!”
客户听我这样说,大度地朝我笑笑,也就不再坚持非得让吃什么了。
我在宴席上,调动自己的筷子还是有相当的自主权的,但在喝酒问题上,客户总是对我不依不饶的,仿佛喝酒是个原则问题。
我说:“我有痛风病,不能喝酒的,敬请多多谅解!”
可客户说:“你这不是理由,你痛风,我还肝硬化呢!你若是不喝酒,那就是表示对我不欢迎!”
客户如此上纲上线,我又能怎么办呢?也只有舍命陪君子了。
有一次,厂里来了一群味精厂的客户,俞头逼我向每位贵宾敬酒一杯,我足足喝下了八大杯啤酒,肚子胀得像气球是小事,啤酒可是酒中嘌呤最高的饮料,是痛风者碰都不能碰的高压线。
痛风者喝啤酒,其严重后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结果,我的痛风病当晚就严重发作了,脚脖子肿胀得比腿还粗大,我不仅得忍受着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痛,还得每天一瘸一拐地坚持上班。
痛风病除了忌酒,更得忌豆制品,所以啤酒和豆类是我人生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
可我连喝牛奶和吃米糕也引发痛风发作了,大约豆的价格便宜,商家在牛奶和米糕里掺进了豆粉。说是牛奶,其实是豆奶;说是米糕,其实是豆粉糕。
我的人生体会着,凡坏事兴许能变好事,而凡好事就得十分警惕了,比如美食比如高利比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大学毕业将近四十年时,有同学建了个同学会微信群,然后成立了同学会筹备组,发了群通知,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同学会。
毕竟四十年彼此未见面,大家都报了名参加,只剩我一人未报名,我因怕被同学们逼着喝酒引发痛风,就在群里亮出六字:不扎堆,不聚集!
这引起了同学们的群愤:
“你也太绝情了,性格孤僻也不能孤僻成这样啊!难道你舍不得交那三百元钱?”
没有我参加的同学会,如期在某大酒店举办了,大摆宴席大吃大喝,还请了专业摄影师来拍照,出了同学会影集。
同学会过后不足三个月,小区封了,拉出了大红横幅:不扎堆,不聚集。
有同学就在微信群发了这大红横幅的照片,并加了评语:我们班有个同学是怎么知道这标语的?难道他是神仙,能掐会算?!
可实际上,我是个没什么值得同学们当回事的,也的确没哪同学把我当回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独处。
就这样,我顺利独处着,每天在小区的江边拍拍照,国庆那晚我拍了中秋圆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酒》,对我来说,是个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可李白为什么对酒情有独钟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