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舌尖上的人生

小说:我的平常人生 作者:Leigongcao
    踩踏着小弄的鹅卵石路面,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们一个个汇集到了鹅卵石上,走出小镇,挺立着一棵百年老樟树,再往前百来米就是乡镇小学了。

    每经过百年老樟树时,我发现树后天天有个美丽的小女孩,偷偷地看着我们一群群路过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

    当我回头看向她时,她就一下躲到了老樟树的后面;当我不再看她时,她又看向离她而向前走着小学生们,两眼亮晶晶地闪动着羡慕。

    我们一满八岁,就都背上书包去上学了。她为什么不上学呢?这想法一直萦绕在我幼小心灵。

    有一天,我特意早早地去上学,美丽的小女孩也早早地在老樟树下候着了。

    我看向她时,她机灵地躲到了老樟树后面。

    我说,别躲了,我看见你了!

    她就忽地从树后闪了出来:“不躲就不躲!你想干啥?”

    我说,我就想问问你: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去读书呢?

    她闪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说:“我好想好想像你们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能像你们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就这样,我和她算是认识了,她叫“山花”。

    又有一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经过老樟树时,山花忽然从老樟树后面闪了出来,对着我喊:“喂,你过来一下!”

    我听得她喊我,就走到了她的面前问:“你叫我干嘛?”

    她说:“你先眼睛闭上,我给你变个戏法!”

    我就按她说的做了,乖乖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忽地抓起了我的一只手,把一包东西塞到了我的手里。

    当我张开眼来时,她已跑出很远,又回过头来对我喊:“等你饿了的时候吃,很好吃的!”

    她给我的是一种非常奇特的食品:说黑不黑,说红不红,说黄不黄,糯糯的很有嚼头,嚼着嚼着就满口生香。真是太好吃了!这食品叫什么?

    山花自从给了我第一次吃的东西后,就常常会在我上学的路上忽然出现,给我一块江山糕或是一块米焦、几片蕃薯片、一把炒黄豆什么的。

    我常常吃到她给的食品,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就对她说:“我又没东西给你吃,老吃你的东西,我拿什么还你?”

    山花说:“你家是居民户口,你将来一定会去城里工作的!到那时,你可以从城里带点什么好吃的给我尝尝呀!”

    因为山花常常给我一些吃的让同学们发现了,同学们就说我和山花是“老公老婆”!

    后来,乡镇民兵连从山花家抄出她爸过去当国民党军官时的服装、皮靴什么的,我才似乎明白了她为什么没跟我们一起上学。

    后来,我母亲跟当地人学会了做种种特色食品,这才知道山茶当时给我吃的那奇特食品叫“香柚皮豆豉”。

    这是用香柚皮、南瓜干等食材调味后,用糯米粉粘合在一起蒸熟,再晒干保存的食品。

    后来,我真的像山花预料的那样进城工作了,为了当年的那“青梅竹马”,为了当年的承诺,我带了一包包城里的糕点,去找山花,想报答报答她。

    可村人告诉我:山花得了产后抑郁症自杀了!

    村人感叹:山花是个多聪明的姑娘啊!她做的鞋垫、鞋子,村里没一个姑娘能与她比!可她为什么想不通,走了不该走的路?真是可惜啊!

    我是个喜欢用文字画画的人,为了美丽聪明的山花,更为了一道不能忘却的乡村美食,我画了这则故事!

    民以食为天。我小时候,食只与饿与不饿相关,而现在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了,食与山珍海味有关。

    我小时候很少见大肚腩的,人们都嫌自己太瘦了,若是谁肚子很大,那肯定是黄胖病是生血吸虫的缘故。而现在的人都嫌自己太胖了,到处都能听到我要减肥的声音。

    我在工作期间,也曾有过公款旅游的福分,住在烟台的海边,天天都是大吃大喝,然后去蓬莱呀天尽头呀这呀那呀游览风光,结果就吃了终生不愈的痛风。

    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做人吃差点不要紧,最多营养不良,可吃得太好就麻烦多了,什么三高啦中风啦这病呀那病呀的,不仅麻烦,简直是要人命。

    比之山珍海味,我更怀念舌尖上的我。接着我一样样的分享于您:

    第一道:外婆做的蛋乳

    后来我参加工作的那单位建厂初期,百废待业,创业正酣,我妻子的小弟出生不久就送去乡下人家寄养了。因为父母都是国家干部,不可能不顾工作把精力投在哺乳幼子上,而必须及早回到热火朝天的工地建设中去。

    将近二十个月过去,工厂已初具规模,没想到小弟倒没见长大,反而瘦得剩下了一层皮,臀部褥疮已烂得依稀可见白骨,他妈妈难过得成了一泪人,心想小弟没救了。恰在这时,远在杭州的外婆来家,看到小弟奄奄一息的样儿,她满心慈爱地把他抱在怀里再也不肯放下,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毅然把自己的小外孙带到了杭州哺养。

    外婆哺养小弟的主食便是蛋乳。那时蛋和肉一样都是凭票供应的,为把小外孙养大,外婆年迈体衰却舍不得吃一只自己平时最爱吃的鸡蛋,全部都喂给嗷嗷待哺的外孙儿。

    每天清晨,她蹒跚着把稠稠的粥汤滗出来,然后打进一只蛋,再用筷子打匀,再加进白糖放到文火上边搅动边煮,一待沸腾蛋乳即成了。做好的蛋乳黄生生不见半丝蛋丝,与粥汤亲合得水乳交融,但闻一股沁人肺腑的自然香气。外婆把蛋乳灌进奶瓶,一碰小外孙的小嘴,他就迫不及待地捧紧奶瓶,吸得“吱吱”有声,幸福地不断踢动他的小脚丫。外婆一旁静静看着就有满心的欣慰,沧桑满脸的皱纹也随之一条条地舒展开来。

    小弟在外婆的精心调理下,渐渐长大长白长胖了,臀部疮面很快愈合了。外婆日见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只得带着小弟离开杭州来到乡下,和我岳母家同住同吃,一起哺养小弟。

    我们感恩外婆的伟大慈爱,更惊叹蛋乳养育生命的奇效。有一天,“呀呀”学语的小弟终于学会了第一个词组:“阿婆”!外婆听到这一声亲切的呼唤,立刻泪流满面,带着满脸幸福的安详慢慢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爱她的家人。

    第二道:嫩 食

    哪的小吃让我念念不忘?其实最美的小吃来自大自然,来自田间地头!

    油菜花盛开的时候,那田埂上的蚕豆、豌豆也已初长成形,这个时候豆荚还没成熟,嫩得仿佛能滴成水似的,水灵灵地晶莹剔透,其实它们是不上市的水果,水水的甜甜的,那味道是一般人(特别是城里人)没口福尝到的,那是我们乡野孩子特有的美食。

    结茶子的茶树,在春天会长出一种耳朵似的叶片,厚厚的水水的,也是一般人(特别是城里人)没口福尝到的,那是我们乡野孩子特有的美食。

    映山红开得满山遍野时,那花儿也是一般人(特别是城里人)没口福尝到的,那是我们乡野孩子特有的美食,微微的酸味夹带着浓浓的甜,真是神仙吃的东西。

    嫩辣椒一点都不辣,采上一大把,用开水一泡,再调味食之,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食呢!

    在大自然,在田间地头,还有很多很多的天然小吃,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怕你馋得掉口水,而身边又恰巧没纸巾哦!嘻嘻!

    第三道:霉干菜

    我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早参加工作,赚钱给爸爸妈妈用。可那时没有私营企业,就连小小的供销社也是国有的,任何一个正式工作是国家分配的,不是想找就可找的,不是想有就有的。

    在父亲退休两年后,我高中毕业了,不仅没有工作分配,就连上山下乡也被耽搁着。我怎能闲在家靠啃父亲那点很有限的退休工资活着呢?于是,我到处找小工做,哪有小工就去哪做,能做一天算一天,起码做到能自己养活自己。我在外做小工时,每逢星期天就回家带上满满一大缸母亲为我烧好的霉干菜炒肉。

    那年月的冬天特别冷,年迈的母亲佝偻的身躯拎着满满一大篮芥菜,蹒跚着走出家门,路上积水结了冰,踩在上面,发出“嚓,嚓,嚓”的炸裂声,水塘也积着冰,母亲到了塘边,把芥菜倒在地上,然后蹲下用石头把冰砸出一个窟窿来,开始掰着一片片的菜叶洗着,洗好一棵放一棵到篮里。

    母亲的白发一缕一缕在炊烟袅袅地飘着,寒风吹起母亲的后摆把恶冷一针一针地扎进去,又从鼻端一串串地窜出来,剌骨的塘水很快把母亲的手冻出透明红萝卜的颜色。

    芥菜洗净晾干后,再用盐揉过放到缸里腌过,然后切碎晾干蒸熟,再放到阳光下晒干,香喷喷的霉干菜就做成了。每星期,母亲都会用猪肉炒霉干菜,用大大的搪瓷罐装的满满的,等我从做小工的地方回来再带走;等我从上山下乡的地方回来再带走。

    我从做小工到上山下乡考上大学,经历了将近十个春秋,都是吃着母亲给我做的霉干菜走过来的。菜香味美的霉干菜,不仅是我吃苦受累时体力上的支撑力,更是我精神上的支柱。

    那时的公路坑坑洼洼地在田间蜿蜒,三三两两的汽车扬起尘龙染黄了庄稼村寨,细砂铺就的轨道护着泥石铺的公路,解放牌卡车奔驰出遮天蔽日的黄色烟云。我在那做小工,就是把汽车奔过散开去的护路细砂,再一扫把一扫把的扫成两道轨道护着泥石公路;就是把汽车奔出的坑坑洼洼用黄泥碎石填平。这是极耗体力的劳作,每当我扫完十多公里的细砂,每当我用黄泥石填平一个个坑洼,就会累得身体摇摇晃晃的,可当嚼着蒸饭吃着香喷喷猪肉炒霉干菜,精神就又回来了,体力一点点地恢复了。

    我曾经是个手拉平车手,它能负重千斤但没有前行的动力,靠着我趴在它车柄上紧握它的拉手死拽,它才肯慢慢地随着我挪动。遇到陡坡,它更是会要我命来拽着它往上冲,几乎须耗尽我的最后气力,才能冲过艰难的坎坷求得平坦。曾经,我是只趴在生活上的蚂蚁,用生命拉着沉重板车缓缓爬行。当我累得几乎趴下时,嚼着蒸饭吃着香喷喷猪肉炒霉干菜,精神就又回来了,体力一点点地恢复了。

    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深深陷入烂泥里插秧,让烈炎烤着躬身后退后退后退,直至月亮升起;我站在希望的田野割稻,以向太阳鞠躬的姿势,向前向前向前。我打着赤脚总和山地亲密无间,深知大地的坚硬,深知它夏的滚烫,终成踩在大地上的一对宽大石块。我就是吃着母亲为我烹制的香喷喷猪肉炒霉干菜,走完上山下乡之路的。

    母亲为我烹制的香喷喷猪肉炒霉干菜,是我这一辈子的最美味,是我乡愁。

    母亲,好想再吃到您做的霉干菜,真的好想好想!

    第四道:八 宝 菜

    作为一个农家,贫穷时很难,比如春耕还没开始,米却吃完了怎么办?再比如,身上穿的衣服补得不能再补了,想做新衣裳却没有钱扯布怎么办?

    同样地,作为一个农家,富裕时也很难,比如萝卜白菜多得新鲜吃,吃不完,虽然萝卜白菜多得吃不完并不能算富裕,但起码在萝卜白菜方面很富有啊!

    好在古人在对付贫穷方面没有什么好对策,但在对付富有方面还是很有些办法的。缸在这方面就起了很好的作用。

    白菜多得吃不完了,农家就会把它们摊到石块上,先将其晒瘪了,然后将其一颗颗整整齐齐地码一层晒些盐,再码一层再晒些盐,如此一层层地码在缸里醃了,就像现在人把钱存进银行那样,把吃不完的白菜都存了起来,美其名曰“冬菜”。

    萝卜多得吃不完了,农家除了做醃萝卜外,还将其刨成丝,晒干了保存。

    这“冬菜”和萝卜丝就成了“八宝菜”的主要食材,对于一般农家来说烹制“八宝菜”是一种奢侈,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只有待过年了,才会难得奢侈一次。

    农家留着过年吃的,还有鸡鸭鱼肉、年糕、冻米糖、“冬笋”、荸荠、豆芽、千张、油豆腐,家境越好的人家,年货越丰富。

    年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

    整个村漫溢着糯香,“噗咚,嗨呺”的砸年糕声阵阵响起,年糕年糕年年高,年糕是家家户户必须得有的。

    整个村又被甜甜的香气环绕,家家户户除了砸年糕,再就是做冻米糖了,接着炒瓜子炒番薯片,炒这炒那,炸这炸那的,家境越好,花色品种越多。

    家家户户,将猪头、全鸡全鸭全鱼摆上桌了,祭天祈年,拜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

    家家户户,不管家境好与不好,菜色品种多与不多,但都少不了“八宝菜”:

    农家把“冬菜”切成丝,再与红白萝卜丝、“冬笋”丝、荸荠片、豆芽、千张、油豆腐混杂到一起,炒上满满的一锅,色香味俱全,堪称是过年的一味大菜。

    无论是鸡鸭鱼还是别的什么葷菜,人们吃着吃着就腻了怕油了,特别现代人都喊着要减肥,谁敢多吃油腻食品?

    过年时,在丰盛的餐桌上,大人若问小孩:“宝宝,你要吃什么菜?我给你夹菜。”

    那宝宝保管会喊着:“我要吃八宝菜!”

    第五道:神秘燃料烤地瓜

    跳跳糖、麦丽素、咪咪虾条、大大卷、AD钙奶、雪人冰糕、小洋人棒棒冰,辣条、大白兔奶糖、无花果……这些舌尖上的快乐,到现在我只是听说过,从没见识过。

    我这样说,并不代表我在童年零食上会输给你,恰恰相反,我没吃过上面那些个东东完全是个例,而你们没吃过用神秘燃料烤的特味地瓜,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哦!

    我们乡童的零食有炒黄豆、野山果、桑椹、醅糕……我说的不是这些一般的零食,而是一种得小伙伴们亲自制作的天然美食!

    我小时候的生存环境可美了,稍微炫炫!村前,先是一片紫云英飘香的海洋,沿着小溪流向前就是一面面山坡了,抬头望见的那峻峭山岩间藏有一个仙人洞,可好玩了。

    在放牛的日子里,我会跟着牧童,骑在牛背上,去山上玩耍。

    到了山脚后,牛儿去了山坡,慢悠悠地吃着草。我们则沿着牛儿走过的路线,满山坡找干柴枝和那干燥的一坨坨神秘燃料。

    然后,我们小伙伴就找个避风的山坳,围在一起架起柴枝,堆起神秘燃料,把地瓜藏于其间。接着,一边每人轮着讲故事,一边等着地瓜飘香。

    渐渐,火堆飘出香味来了,越来越浓,小伙伴们开始一口一口地咽起涌上来的口水,终于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扒开已燃烧成灰的火堆,把一个个黑乎乎香喷喷的地瓜捡出来,不待冷却,就一口一口“嘶,嘶”啃起来,一边大口朵颐,一边跳着喊着:“烫!烫!”

    如今,你在街头的某个地方,也许能碰上卖烤地瓜的小摊,他一边烤着一边卖,根本用不着吆喝,地瓜香会把远处的吃货拉过来。这烤地瓜,你吃过吗?

    假如,你买过吃过这烤地瓜,那么我就可以告诉你了:

    你在街上买的烤地瓜若有一分香一分好吃,那么我们小伙伴自烤的地瓜起码有十分的香十分的好吃!

    第六道:山野天然补品和开胃神菜

    这是浙西的一个小乡村,座落于四面环山的盆地中,有一种“衢桔”个小皮薄蜜甜,它的皮可珍贵了,在农家最苦最累,累得连饭都吃不下的双抢日子里,可烹制出一道开胃神菜。

    站在小乡村前,一眼望去,远处是层层叠叠无尽头的高山,近处尽是方方块块的田地,春耕前紫云英一望无边,夏来稻浪滚滚,金灿灿地与阳光共辉煌。

    早稻收割后,犁过耙过耘过的水田,仿佛一扇扇巨大的玻璃窗镶嵌在大地上,在夏天的烈日下光芒万丈。

    夜来了,村庄广阔的水田上,飘着星星点点的一盏又一盏煤油灯,持灯人正趟在方方块块的水田中,借着灯光用竹钳,将一条条乘凉的鱼鳅钳进绑在腰间的鱼篓里。

    小乡村的水田和水沟里,盛产野生的鱼鳅,白天在炽热的阳光照射下,它们都钻在软软的湿泥里,晚间又都从泥中纷纷出来,傻傻地躺在泥上纳凉。

    捉泥鳅,不仅可在乘鱼鳅晚间纳凉时,持煤油灯用竹钳支一条条的捡拾,也可在白天从湿泥中把它们一条条翻出来。

    田与田之间都有着一条引水的小沟,在日正当午的时候,捉泥鳅人会选上小沟中一段,用泥筑堤,然后用脸盆把堤内水泼干,再用双掌插进泥中往前翻开湿泥,就翻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鳅来了。

    盛夏双抢季节里,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大桶从田里沟里捉来的鱼鳅。

    泥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A、烟酸、钙、磷、铁,营养极其丰富,是上天赐给乡民的天然补品。

    那么,乡民们是如何将泥鳅烹制成一道美味的呢?

    泥鳅喜欢钻在湿泥中,乡民就想出了一种“泥鳅钻豆腐”的烧法。

    养在桶里的泥鳅,换过一道又一道的水,已吐尽了腹内所有的脏物,这时就可用来“泥鳅钻豆腐”了:

    先将自家做的一块大大的嫩豆腐置于铁锅的中央,慢慢地灌凉水至淹没嫩豆腐,再一条条放入泥鳅,泥鳅以为这是一团湿泥,就会抖动着身子使劲钻入嫩豆腐中,这时就可点燃灶里的干柴,温水煮泥鳅了;就可放入盐、姜、酒、辣椒等进行调味了。等泥鳅煮烂了,再洒上一层葱花,一道营养极佳、味道鲜美的农家美食就可起锅上桌了。

    农家盛夏双抢日子里的餐桌上,还有一道菜不得不说一下,那就是“桔皮辣椒酱”:

    调制前,先将桔皮浸渍的水份挤干,剁成碎末。待锅中油沸倒入翻炒,然后加入肉末和辣椒粉,最后加豆瓣酱和肉汤。用文火焖上五分钟再加入少量味精,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桔皮辣椒酱”便跃然眼前了。

    有了滋补的“泥鳅钻豆腐”,有了开胃神菜“桔皮辣椒酱”,乡民就可有足够的体力,精神饱满地耕耘、插秧、割稻,度过一年中最艰难、最劳苦的农忙季节了。

    第七道:十八般糯艺

    我发现一个道道:美食只能品尝,不能当饭吃,不然美食就腻了。

    比如美酒,再好的酒不能当水喝,你只能适量品尝饮用,否则就醉了,精神就失控了。

    同理,糯米只为美食而来,它不能当成大米顿顿吃,只能把我们的饮食生活装点更加丰富美好。

    乡村水田种的基本上都是适宜顿顿吃的大米,只适当地种些糯米。

    糯米虽然量少,但一点也不妨碍它在村民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物以稀为贵,大大丰富了村民的饮食文化,糯米除了用作砸年糕外,还有林林总总各色各样的吃法精彩纷呈。

    它可团着吃:蒸熟的糯米饭包上油条捏紧,就成了糯米团早餐。喜欢甜食的可将任何一种甜品捏紧在糯米团中。

    它可裹着吃:把泡胀的糯米调味后,用粽叶裹紧了,它就成了粽子。糯米中裹着肉的是肉粽,裹着芋艿和精肉的是芋艿粽,裹着红枣的是红枣粽,你想它是什么粽就可把它包成什么粽。

    它可冻着吃:把糯米蒸熟后,让冬天的严寒将其冻成一粒粒,再在一天天的太阳底下晒干,它就成冻米了。把冻米或炒或油炸,再用溶化的糖溶液调匀压实,切成一片片,它就是米焦,又脆又香又甜。

    它可炸着吃:将它发酵后的糯米粉面做成圆球滚上香芝蔴,放进沸油里一炸,它就成芝蔴球了,再加豆浆,就是美美的早餐了。

    它可煮着吃:将调成团的糯米粉面裹以芝蔴做成小圆球,它就成了汤圆,放入煮沸的甜酒釀中,它是带着酒香的“甜酒釀汤团”;把它放入煮沸的桂圆汤中,它是补人的“桂圆汤团”; 把它放入煮沸的鸡蛋汤中,它是营养的“鸡蛋汤团” ……你喜欢什么口味大可让它煮成什么口味的汤团。

    它可滚着吃:把糯米蒸熟后,再把它捣成面状,再蒸水蒸软,放进芝蔴糖中滚过,它就是一团团蔴糍了。

    它可与地瓜、南瓜等食材组合着吃:

    煮熟的地瓜捣烂后,冲入适量糯米粉调匀后,就可碾成片状,可做毛耳朵、麻花状,在阳光下晒干后,就可或炒或油炸成脆脆香香的甜点来。

    煮熟的南瓜捣烂后,冲入适量糯米粉调匀后,就可做成南瓜饼,油锅里一炸就成金灿灿糯糯香香的甜点了。

    乡村人家平日里只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的过着,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会去包粽、做汤团、捣蔴糍,晒干的毛耳朵、麻花、冻米也只有在过年时做成甜点。

    所以,在乡村也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让糯米上台,充分展示十八般糥艺。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白天都是门开着的,谁家做了好吃的,就会一碗碗地分给左邻右舍有福共享。接着我就讲讲《左邻右舍的故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