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更是要借此机会,替章贵妃、楚王过去被太傅告下的罪行平反。
嘉文帝焦头烂额,苏太傅的为人,他也是相信的,这才多次委以重任,谁知会出这档子事儿?可证据确凿,抵赖不得……
“陛下——”
嘉文帝怒道:“又有什么不好了?”
福公公道:“是章相大人,说有要事急禀。”
能有什么要事?不就是苏太傅的事儿吗?
嘉文帝捏了捏额角,“宣。”
章相很快进来了,他亦是老臣,与苏太傅同朝为官多年,身上气势逼人,但在皇帝面前收敛了不少,先行礼问安。
嘉文帝:“好了,章相有何事要禀报的?”
“陛下,臣得了证据,是苏太傅与已废鲁王勾结的证据,苏太傅似乎一直在与废王暗中联系,助其东山再起——”
“拿来!”
福公公肩膀抖了抖,连忙接了奏折,奉给皇帝。
嘉文帝打开了折子,越看脸色越黑。
章相又拿出了一沓文书:“这都是苏太傅与废王勾连的证据,请陛下圣裁!”
嘉文帝真是怒火中烧,枉费他还在替苏谷担忧,没想到这老贼竟早就跟那逆子勾连上了,这是想谋反呐!
天子大怒,下旨抄了苏府,苏太傅三日后处斩!
朝野惊骇,说苏太傅以公谋私已是荒谬至极,更别说谋反了!
嘉文帝将一沓文书掷了下去:“铁证如山,还能如何冤枉了他!好个朕信任的纯直之臣!”
容慎之忍不住想站出来,被容尚书瞪了眼。
“陛下!证据可能是伪造,太傅兢兢业业为我朝鞠躬尽瘁几十年,功勋不凡,如今年近古稀,切不可因一时不察,让老臣死不瞑目啊!”
朝堂哗然,章相冷嗤:“武安伯,你这是说本官伪造证据诬告太傅?这文书都是苏太傅的字迹,甚至有废王和太傅的印章!你是指责陛下失察吗!”
武安伯:“章相何必急着给我扣黑帽?!我只是希望再谨慎些,以免错判!”
喻宏朗走出列队,“武安伯言之有理,太傅为官数十载,怎么可能轻忽至此,留下如此错漏?在勾结书信上印私章,那不是明晃晃将自己的后路堵死了吗?”
“呵,他们是什么身份,若不用私章,如何取信于对方?”章相拱手:“苏太傅与废王勾连,至陛下与何地!其心可诛!”
嘉文帝听得脸色黑如锅底。
容慎之亦是忍不住了,跪下叩首:“陛下,苏太傅政绩我等有目共睹,求陛下网开一面!”
跟着,喻宏朗、雍国公府、容尚书也下跪附和。
几息功夫,满朝三分之一的官员都一同求情。
“够了!苏谷勾结逆王,结党营私,着三日后流放三千里,家产充公,男丁充军,女眷发落教坊司,不得再议!”
嘉文帝拂袖而去。
百官恭送皇帝走后,纷纷起身,往殿外走。
“小喻大人倒是急性啊。”章相冷呵。
喻宏朗:“年轻气盛,见笑了。”
已经不年轻了的章相嘲讽道:“毛还没长齐呢,就想如何?本官奉劝你一句,当心脚下!”
喻宏朗:“谢章相关心。”
章相冷笑两声走去。
容尚书走过来,给这两个小子递去恼火的眼神。
容慎之:“父亲,你不是说,为官须得有傲骨吗?”
容尚书头疼。
“哈,没想到小喻大人也是这般性情中人,我还当你们这些书生一个个都是迂腐胆怯的呢!”
武安伯朝喻宏朗走过来,有些赞许地说。
书生容家父子、喻宏朗:“……”
容尚书:“此间事怕是只能如此了了,陛下不让再提,可惜了苏氏满门……”
特别是女眷,发落教坊司,从此官眷沦为官妓,何等羞辱?
喻宏朗道:“既是不让提,那便提他事,将水搅浑,围魏救赵。”
几人纷纷看向他。
-
陛下口谕传下后,大理寺牢狱,苏谷身着囚衣,立于牢房内。
隔着牢门,章相语气洋洋得意:“苏太傅,近来可好啊?”
苏谷没有搭理他,章相也不需要他的回应:“呵,你一草芥,在朝中不过孤身一人,也敢不可一世,挑衅我章家?如今便是你的报应,虽说没能处死你,但也好,让你流放,今后本官会好好关照于你,也会让人关照你的亲眷后辈,告诉你,那些发落到军营做杂役、到教坊司的人,过得怎么样了!千人骑万人跨……”
他讥笑着离开牢房。
苏谷似是毫无所觉,脊背笔直,傲然挺立。
这一夜,有人彻夜未眠,有人肆意欢喜。
第二日,狱卒查房,发现苏谷撞墙自尽,墙上赫然满面血书。
他割了腕,手指为笔,以血为墨,自陈冤情,痛斥章氏一派玩弄权术,蒙蔽陛下,只手遮天,危害朝堂。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①
望己之一死,警醒吾皇,勿受蒙蔽。
苏太傅这些年来是个纯臣孤臣,虽无交好党羽,但不少书生文官钦佩于他,苏太傅自尽陈情,刚烈如此,满朝震惊。
甚至有书生将《外戚箴》改为唱词。②
“赫赫外戚,华宠煌煌。
爰暨末叶,渐已颓亏。
贯鱼不叙,九御差池。
惟家之索,牝鸡之晨。
专权檀爱,拒谏自孤。
蝠蛇其心,从毒不辜。”
不少大臣跪于殿外,求陛下替苏太傅平反,恩其后嗣。
朝堂紧张,京城气氛亦是如此,凌夭夭从喻宏朗的状态便知道严峻性。
她很是佩服那位苏谷太傅,他是真正的正直之人,为朝廷,为百姓,死而后已,然则奸臣当道,事与愿违,他亦是慷慨赴死。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是为了自己的清白吗?
不是,他谆谆爱国之心,都在那血书里。
他一个字都没有提及家人,却是以自己身躯傲然挡在最前。
他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官员,令人尊敬的家主。
“下定决心了吗?”凌夭夭声音微叹。
“是。”
-
苏太傅的血书被誊抄传播,字字句句义正词严,气贯长虹。
恰逢学子进京备考,闻之纷纷肃穆,年轻人意气风发,热血沸腾,正是一腔抱负为朝廷效力之时,当即联名上书,替太傅鸣不平。
法不责众,古而有之。
而朝堂不少官员亦是在为其平反。
嘉文帝头疼欲裂,正在此时,有一女子敲击登闻鼓。
①引用于谦《石灰吟》②节选于《外戚箴》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