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没毛病,可天天追着人写诗就讨厌了,还乐此不疲。
王福畴、王福效、王福祚年纪都不大,最小的王福祚也就比武义大两个月,都继承了王家的优良传统,好读书。
王家在捧他,在帮他挣名声,王家子弟首当其冲,他们都以知道武义的事迹,尤其是诗作,令王家子弟羡慕不已。
;三个都去?
;嗯,家主说应该出去历练一番,到时就在泾阳书院读书,这事就靠世兄了。
;小事,小事。武义笑了笑,去就去吧,就是有点烦人。
;武义,家主叫你去书房。福畴笑眯眯的喊着,如今都比较熟悉,彼此都很随意。
;小胖子,东西准备好了吗?
;武义,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能叫胖子,要叫兄长。
武义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无所谓到:;这样显得亲近,家主有什么事?
福畴投降,叹了口气,;不知道。
书房,古时标配,文人的起点,读书作画,吟诗作对,都是最好的场所,在武义看来,书房就是一种寄托,古人常说寄情于山水,不如说寄情于书房,这是对文人来说。而对于野心家、阴谋家,这里又是密谋的最好场所,古往今来有多少大事是在书房商定的。
;准备的怎么样了?王度一副长者做派,悠然的喝着茶。
;差不多了,明日出发。
;听说泾阳印书速度很快?
;还可以,什么意思?要印书?武义暗想。
;这六本书都是家兄所著,你帮我印个几十本,我打算送人。
几十本还不够麻烦的,武义估计他是想传播,王通的大名,他这一个多月都快听出茧子了。
;多印些不好吗?
;不麻烦?王度满脸笑容,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一家人,说什么麻烦,您做的一切,晚辈都看在眼里,这些都是应该的,每本两千册如何?
;哦,好孩子,你不会是哄我开心吧?
武义躬身行礼,他可没那么无聊,;这么好的书,就应该传开,要不多可惜。
王度起身大笑,来到他身边,不停的拍着肩膀以示鼓励,;交给你了。
王通谥号文中子,后世更是把他列为;五子之一,可以和老子、庄子平起平坐的人,他的书差不了。《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六部。
一切准备停当,翌日出发,浩浩荡荡几百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什么大人物,其实就是一个小县侯。
走走停停,日落而息,快马几天的路程,一行人走了半个月。
长安我武义又回来了。
没进长安,直接拐到泾阳,主要是风尘仆仆的,看谁也不礼貌,再说也没谁值得一看,除了那个快生产的女人。
回来就是好,一到泾阳,百姓欢迎,不是欢迎光临,是欢迎回家。
武义肆意的打着招呼,也不管认不认识,看见人就挥手,好像很熟一样。
侯府门前,夹道欢迎,她们都提前收到消息。
玉珠、柳如是在,这很正常,柴哲威居然也在。
玉珠:;看来这次玩的不错。
武义笑了,给了姐姐一个拥抱,两个最熟悉的人。
;哲威,你怎么也在?
;找你呗,正好赶上你回来,就过来看看,明日去宫里看看母亲?
看着他愉悦的表情,就知道没什么大事,;姐姐最近怎么样?
柴哲威摊摊手:;应该可以,我也不太清楚,我这也才回来。
;各地怎么样?有没有饿死的情况?
;我们准备了这么长时间,要是还饿死人,那得多丢人?不过有些地方生活的确实不好。
第一次听这个大少爷感慨,人确实需要磨练,有些事只有亲眼见过,才会刻骨铭心。
;慢慢会好的,姐姐快生了吧?
柴哲威皱着眉,佯装埋怨:;你这个弟弟怎么当的,母亲白疼你了,还有一个半月。
武义也不尴尬,搂着柴哲威,;这不忙吗,明日一起去?顺便看看太子。
;不知道怎么说你好,还顺便?一看就没诚意,要是让太子知道,小心给你脸色看。
李承乾的脸色?武义就没在乎过,能去看他,已经很给他面子了,不行就在;打一架。
;聊完了没有啊?我都急死了。
武义一听就笑了,这里也就武珝敢这么说话。
柴哲威也大笑起来,;聊完了,你来吧,又向武义点点头,;我先回长安,明日见。
武珝跑过来抓着哥哥的手:;下次出去玩带着我好不好?
揉了揉她的头:;怎么了?家里不好玩?
武珝抬头望天,略加思索后,;也不是,就是老学规矩很烦,尤其是嫂子,都敢打我屁股。
哈哈哈,武义抓着她向后宅走去,;她也是为你好。
;惠姨就不打人,还会讲故事,比嫂子好。
家里的事,他都不知道,惠姨还兼职了一个;保姆角色。
;都教你什么了?
;礼仪呀,还有很多。
武义就是随便一问,也没想那么复杂,学的确实多,尤其是察言观色,还有如何隐忍等等,这些都是后来知道的。
一到后宅,好家伙,所有人都围着王清洛,如果之前两人的婚约还有什么隐患,那么现在,已成定局。
最可笑就是她们要把后宅的事也交给她,这还没成亲呢,太早了点,武义也不好意思反对,只能默默的听着。
;姐,这怎么行?
玉珠:;怎么不行,他又不管,这个家早晚是你的,现在接手怎么了?武义?你有意见吗?说完还眨眨眼。
报以微笑回应,;没意见,你们定。
柳如是:;那就这么定了,我实在是不懂,玉珠姐和嫂子都很忙,你来我就放心了。
武义一直保持微笑,武珝鸭子听雷,武顺点头附和,好像她懂一样,一帮女眷就这么定了,王清洛半推半就之下正式接手侯府,;大权在握。
痛苦的日子又要来了,武义带着武顺和武珝出府游玩,家里留给她们折腾。
一走两个月,泾阳却没什么变化,唯一不同的就是百姓都在捉蝗虫,试验场还是老样子,忙着改进和学习,训练场也一样,没事就训练,不过成果不错,效果在慢慢凸显。
场外墙上骑着几个小孩,对着训练场内指指点点,墙边是上下的梯子,看到武义过来,顺梯而下,很是熟练,可能怕的不是他而是跟着的齐取,下来还没完,梯子也没落下,扛起就跑,可能跑的急了,也可能是没人提醒,墙上还有一个,有点不合群,独自在一边观看,此时他还不知道,梯子已经没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