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省试原先比较松散,考的场数不定,有时候七八场,有时候几十场一句话,弄不死你算我输。
范仲淹秉政时,发现这种考试的方式太过随意,就干脆定了规矩,从此省试就只考三场。
三场考试,第一就是策。
马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他抬头看看左右,看到了两名太学的同窗。
三人微微颔首,此刻今科知贡举范镇已经弄完了那些礼仪,近前说道“科举乃伦才之道,三场策、论、诗赋,皆为你等所学。当今官家仁慈,求才若渴,于是开科举,重人才今日之省试,过了即是官员,你等勉力。”
以前殿试还会黜落考生,到了仁宗中后期时,省试一过,就算是彻底的过关了,殿试只是排个名次而已。
所以范镇这话一出,考生们都兴奋了起来,传来些嗡嗡嗡的声音。
“开始吧。”
范镇微微点头,有人开始报题,同时还写在纸板上到处传示。
瞬间,太学的考生们都呆住了。
马英也呆住了。
这题怎么这么熟悉呢
一篇文章顷刻间就在脑子里成型了,速度之快,大抵能吓尿那些所谓的天才。
马英不是天才,速度那么快是因为这道题他做过。
这一刻他想起了以往在太学学习时,教授们出的题目。
这是运气吧
马英觉得多半如此,但依旧是欢喜不胜。
他看看左右,那两个同窗也是在欢喜。
考场内,太学的考生们都在欢喜
他们疯了
其他考生见状只是冷笑,有人还干咳一声,引得监考的人过来查看。
“不许交头接耳,否则算作弊。”
范镇满意的看着秩序再次回归。
他回到帘后,和几个同僚说话。
“太学的考生看着整齐划一,这是沈安北这几年的成果。”
“那些学生每日闻鸡起舞,行武人之事,恬不知耻”
“只是强身健体罢了,何必这般刻薄。”
“刻薄什么你不知道他们不但是跑步,还要操练长枪和长刀,这不是行武人之事是什么”
“他们又不上战阵,行什么武事”
“罢了罢了。”
范镇皱眉压下了他们之间的争执,有人说道“沈安在太学不但行武事,还弄了那个什么题海之术,引得天下效仿,有识之士皆斥其媚俗,然其势已成奈何”
“哎题海之术已然成了气候,压是压不住了,不过可以压住太学”
众人交换个眼色,都微笑起来。
范镇知道他们的意思,却也乐见其成。
太学沈安
他的眸色渐渐多了沉郁。
近几年的学风不大对劲,必须要扭转这个势头,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科举考试中体现出来。
比如说坚持传统学习方式的考生在省试中胜出,这是不是证明
范镇想起本科的那几个人才,不禁微微含笑。
考试在继续,当第二场的题目出来时,考场里再度响起了低喝声。
“噤声”
“安静”
又一次镇压成功,范镇心情更不错了。
可太学的考生们却有些懵逼。
这个题目怎么还是眼熟呢
马英想起了相似的一个题目,那是去年年中做过的,虽然不一样,但却类似,可以引申许多。
卧槽
他有些懵逼了。
他看看左右,发现其他考生都是愁眉不展,或是冥思苦想,显然并未做过类似的题目。
他再看看左右的两个同窗,他们的眼中同样是充斥着不敢相信。
这特么谁弄的题目
竟然连续两道题都蒙对了
我的神啊
贡院外重新挤满了人,沈安也在其中。
一群太学考生的家长围在他的身边,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小子的勤奋,大抵有考不上的担忧,想给沈安留个好印象。
若是考不上省试,那多半还得继续读书,还得在这位待诏的手下,所以先讨好没错。
而作为相对的,周围的那些人却离得远远的。
汴梁本地的考生家长们来了,他们成群的聚在一起,大声说笑。
“有了题海之术,考科举再也不是难事,沈待诏功莫大焉。”
“是啊这是他的功劳,不过如今四处都传遍了,太学再无优势。”
“就像是流星闪烁了一瞬,看似漂亮,可也只是那么一次罢了。”
“但还是要多谢他。”
众人冲着沈安拱手微笑,沈安颔首回应。
感恩的人还是有的,这个发现让沈安很欣慰。
“他看着风度不错,并没有沮丧。”
“太学如今他很少去了,所以沮丧什么考得好就好,考不好他就说自己早就没管了。”
“那他今日还来作甚”
“做样子呗”
“开门了”
有人喊了一嗓子,顿时所有人都往前涌去。
“哎哎哎别挤啊”
沈安被人簇拥着过去,奋力挣扎了许久才脱身出来。
贡院的大门打开,考生们涌了出来。
“大郎,这里,为父在这里”
“二哥,二哥,我在这”
“”
外面顿时一阵兵荒马乱。
祝青也出来了,几个江南东路的考生围在他的身边,不时说着自己的文章。
这大抵就是复盘。
“祝兄,你的如何”
“还好。”
祝青很是谦逊。
“祝兄乃是我等之中最出色之人,此科当出人头地。”
“”
祝青没有理会这些吹捧,他在默默回想着自己的文章和诗赋,觉得还行,心情就好了起来。
等结果吧,结果出来,某定然不让苏轼专美于前。
“太学的出来了”
祝青回身看去,就见太学的学生们在大门外重新集结,然后走向了自己的父母家人。
他们的家人含笑看着,沈安自觉的走到了边上,周围空无一人。
祝青看到沈安此刻的境遇,不知怎地就想起了自己隔壁家的那条老狗,孤独而可怜。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场操演。
太学的学生们整齐的站在沈安的身前,一如每日早操时的场景。
“他们要做什么”
“不知道,兴许沈安还要说话吧。”
“看着很整齐啊”
“对,行武事搞出来的整齐,让人看着难受。”
太学的学生们齐齐躬身下去,依旧整齐划一。
“多谢待诏。”
所有人都停住了,纷纷看了过来。
这里是贡院大门外,无数考生和家人都在看着这一幕。
看着太学的学生们弯腰,然后高喊。
“多谢待诏”
整齐的声音震动着贡院内外。
这是什么意思
祝青觉得太学的规矩太多了些,让人有些不舒服。
随后散去的太学考生们把原因也散到了各处。
“考得好吗”
“好,爹爹,孩儿觉得有把握。”
“真的”
“真的,孩儿此次定然能过了省试。”
“别说大话,小心被人取笑。”
“爹爹,孩儿真的有把握。”
“”
太学的考生们都喜笑颜开,只是记得规矩,没把考题被猜中的消息放出去。
这让别人有些不齿。
“他们太骄傲了,上一科的成功让他们忘乎所以。”
“是的,所以这一科就该给他们当头一棒”
许多人都是这般想,随着人流散去,今日贡院门外发生的一切都在散播。
韩琦得知后只是摇头,对欧阳修说道“你不是找沈安来敲打过了吗为何太学还这般得意”
欧阳修茫然道“说了是说了,不过年轻人,总是要吃亏才知道教训。”
韩琦点头,“是了,他的路太过顺畅,此次该摔一跤才好。”
“叫上枢密院,咱们去见官家。”
赵祯卧床不起,但宰辅们每日都会去寝宫外问候。
等到了福宁殿的西阁外时,韩琦先问了病情。
御医王翔说道“官家在不断恢复之中,某有把握”
他很是自信自己的医术,韩琦闻言含笑道“若是如此,某保举你的大功。”
王翔退后,韩琦带着宰辅们在外面行礼。
“诸卿辛苦了。”
双方都没见面,赵祯在里面听着他们的汇报,或是简单说几句,或是默然。
说完政事后,韩琦觉得气氛太严肃不好,就笑道“官家,今日省试结束,太学的学生们很是自信,在贡院外就说必中。”
赵祯靠在床头,闻言也笑了笑“年轻人嘛,沈安不也经常自信满满的吗这是言传身教。本来朕该说他们轻浮,可想着朕年轻时也曾经这样过,所以有些向往啊”
韩琦在外面说道“如此臣等告退。”
赵祯在里面应了,等他们一走,这才喘息了几下。
“帝王之道首在威严,威严而不可测,于是臣下忠心不变,你可懂了”
“是,孩儿懂了。”
边上坐着的赫然是赵曙。
赵祯干咳了一声,赵曙就拿了温水给他喝。
喝了一口温水,赵祯看了他一眼,笑道“宰辅要稳重,否则今日一个主意,明日一个主意,帝王头痛不堪。”
赵曙点头,“从前孩儿曾以为宰辅们太过暮气沉沉,可如今看来,这不是暮气,而是稳重。大宋很大,不可轻忽。”
“对,就是这个道理。”
赵祯的眼中多了回忆之色“可听到太学的学生们朝气蓬勃,我也不禁为之精神一振,可见帝王之道在于平衡。”
第三更送上,晚安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