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妙水桥上

    妙水桥上好生热闹,船才至妙水桥,桥上的两帮人就已经打起来了。那两个身着锦衣之人应该就是这次的麻烦人物——相爷公子和候府公子!拳脚功夫还不错!两人旗鼓相当,看来谁都伤不了谁,于是让船家把船往后退了退,选了可以随时跃上桥去的距离停下,静观其变。不出人命就行,随他们闹去。

    “冯师爷,怎么今天如此雅性,着女装出门呐?”自幼陪我长大的梅竹问道。

    “梅竹,你忘了,今早冯师爷已请辞离开,妙州府衙已不再有冯师爷这号人了!以后只有近日从江南外祖家回府待嫁的冯小姐,没有冯师爷。”我淡然提醒道。

    三年前,我从江南外祖家回到刚接任妙州知府一职的父样身边,准备出嫁!那时的妙州府并不太平,事端频出,隐隐然与宫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一阵换了几任师爷,长则一两月,短则十来天,却都匆匆请辞,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师爷一职一直空缺,无人前来应职。父亲曾派人去兆廷乡间寻他,本想着一来他乡间已无田舍,谋生不易,二来可以让兆廷入衙协助于他,读书习政,兆廷是读书人,终究要入仕为官,接回妙州,不但可免兆廷孤苦,还可解府衙之困。可去的人无功而返,只带回兆廷已离乡多时,去向不知的消息!看着父亲焦头烂额的样子,我心不忍,于是从衙后走到台前,脱红妆,着男胞,暂代师爷一职,这一代,竟然代了整三年!李兆廷,你这一走三年,可知那时,父亲是多么需要你这位贤婿吗?女扮男装,抛头露面,混迹府衙,一旦传扬出去,我闺誉无存,父亲亦前程尽毁,时至今日,无论我能否能与兆廷终成眷属,冯师爷这个人,都必须消失了。

    三年前,不太平的,又何止于妙州一地,回首看去,当年整个朝庭,都隐隐然有一股暗流在涌动,三年的师爷生涯,让我看清了一些以前看不清的东西,但却带来了更多的迷惑……罢了,明天之后,我就退守后院,相夫教子,那些事,自有夫君替父亲分忧!女子终是女子,纵然扮成男装,也不会真的就变成男子!这个世道,朝庭、政务,终是男儿的天下,并未给女子留下回旋的余地。要成事,女儿身,太难太难!

    也曾看过史书,也曾读过故事,也曾知道那个“称量天下士”的上官婉儿,也曾知道那个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不是不知道自己有个“天下第一才女”的名号,不是不曾遐想过有朝一日高居庙堂,青史留名。纵是通晓三从四德,女则、女诫,也曾心有不甘,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我就不可以!

    是的,三年前的自己,虽然不愿意入宫为妃,但也曾想过位列朝班,参与政事!或许,这就是读书人的通病吧!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许是每一个读过书的人都摆脱不掉的心魔,哪怕是女儿身,也是心向往焉!或许,三年前,放兆廷离开,扮男装为父分忧,不只是因为孝。或许,三年前的自己,在步入前衙时,对自己,对未来,是有过的期许的。但是,三年的时光,让我认清了现实,磨平了陵角,磨灭了幻想,现在的我,只愿无案牍之劳形,甘愿遵从世俗,相夫教子,再无不甘。

    没多久,桥上渐渐平静了下来,我正在犹豫是否离开的时候,有一人从桥上急速坠下,似乎是受到外力飞离桥面,唉!万幸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于是跃身救下那人,可真巧,竟是那冤家——李兆廷!

    才托着兆廷在岸边立稳,梅竹也赶到了。梅竹还扔了一个挂了小布条的竹竿子给他,说要李兆廷给我算一卦,我才发现,原来李兆廷手上一直拿着的那个幡子上,竟然写着“十卦九不准”,李兆廷,三年不见,你一个读书人,竟然当起了算命先生!昨夜月色朦胧,看不真切,今天才发现,当年那个翩翩少年郎,已是满脸风霜了!这三年,他只怕过得也是不易!这三年,你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不曾到妙州?不曾来一封书信?这些疑问,终究没有问出口,甚至没有取下面纱,与他相认。

    兆廷正在向我道谢时,梅竹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不用道谢,我们救你可是有条件的,要你给我们小姐算命。我们家小姐是去妙州相亲去的,你给算算结果会怎么样?”

    我正打算阻止梅竹胡闹,李兆廷这边就已经掐算出结果了:“今日出行不利,恶煞挡道,更不宜嫁娶,大凶大凶,乘早回头还来得及”。他话音刚落,旁边树枝上有一只乌鸦叫唤了两声后振翅离去——真是应景呀!更出人意料的是,李兆廷竟然说那只乌鸦是他的朋友。本不想开口的我,忍不住问道:“你总是替别人算命,你有没有替自己算过,你和你的有情人是终成眷属还是劳燕分飞呢?”

    他说他不敢算,然后念叨着“三载相思为故人,只待芳枝归洞房”便转身离开了。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三载相思为故人,只待芳枝归洞房。”这首词,据说是我写的,在一些茶楼的说书人口中,甚至说这是“天下第一才女”的幼年习作。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这首诗是三年前李兆廷给我的赠别词,我只是将它谱上了曲,时时弹唱而已。而且弹唱之时,不喜弹奏最后那句,也就是李兆廷刚念叨的“三载相思为故人,只待芳枝归洞房”,可偏偏只有这句才是李兆廷写的,前面那些,是前人之作。唉!心里一直觉得,这句有“狗尾续貂”之嫌。如此评价未婚夫婿的诗文,有违为妻之道,以后还是少弹为妙,以免让兆廷知道。

    目送兆廷离开后,桥上的人也散去了,今天这出戏,总算是落幕了,没死没伤,我也该回府去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