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圆场

小说:重生之明珠 作者:茉依夭喵
    自闭关后,朱太后与珠儿她们头一次相见的场景,两个丫头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太后娘娘望向她二人的目光——分明是毫不掩饰的热切。就仿佛……一个长久与家中小辈分离,对其甚是思念的长辈,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

    两人刚弯下身子,要给朱太后行礼,便被她急忙叫住了。一面嘴上说着心意到了就成,一面径直起身,走到她二人跟前,一把将两个孩子揽在了怀中。

    至于珠儿她们一直所担心的点心之事,太后娘娘则只字未提。

    在饭桌上,珠儿、瑶儿可能还记挂着先前的事,心下正忐忑着,不再像以往那般放得开。朱太后却表现得亲切又慈和,对两个丫头——也是一如既往地关怀备至。

    要么便为她们夹着各自爱吃的菜,将两人的小碗儿堆得如小山一般;要么便如寻常人家的长辈关心小辈那样,与她们随意闲聊着生活上的琐事、趣事。

    态度从容自然,就好像——中秋那晚的不愉快,从没发生过似的。

    也不知是太后娘娘已经从高嬷嬷那儿,获知了她们两人的解释,相信了中秋那晚的事,纯属“巧合”。还是……她其实根本就没把那件事,放在心上过。

    两个丫头虽也有过怀疑,觉得太后娘娘对她们所表现出的关爱,会不会是装出来。可只一瞬,这样的想法便被她们两个否定了。

    珠儿、瑶儿是什么身份,朱太后又是什么身份?

    若娘娘真对她二人不满意,直接把她们扔一边儿,不再理会就是了。甚至不用亲自动手,就有大把的人帮着太后娘娘教训她们俩。何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在她们两个毛丫头面前演戏呢?

    “嗯……你说的有道理。”瑶儿一脸赞同道,方才还紧锁的眉头,也随之慢慢地舒展开,“你我虽不能说,看人的眼光有多么毒辣,可到底也是在信国公府谨小慎微讨过生活的人。虚情亦或是假意——多少还是能分辨得出的。”

    “娘娘她这几日,待咱们……确实是发自真心的关爱。”

    若只是伪装、糊弄,问问吃穿用度也就罢了,为何还要不辞辛劳,亲自检查她们俩积了十几日的功课?

    珠儿心里的大石头,虽还堵在原处,可见好友一下子放松了下来,面上的郁色也慢慢褪去。不好再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她,忙隐去眼底的忧虑,笑着宽慰道:“娘娘毕竟是当朝太后,大梁的国母——八窗玲珑、明月入怀。”

    “连真正开罪过她的仇人之子,她都能不计前嫌,因惜才而重用于他。更何况是像咱们这样——与那位侯夫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是撞上些巧合的不相干之人。”

    这个仇人之子,指的便是淮安侯夫人的长子,在军中任职的淮安侯世子——许博海。

    其母与朱太后有旧怨,在京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事。然而太后娘娘非但没有因上一辈人的矛盾,迁怒于他,反而对他委以重任。大梁西南,匪患成灾,这位许小将军便是剿匪部队的开路元帅。

    听珠儿这么说,瑶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黑珍珠一般的眸子,向外散着别样的光芒。

    她一面将端在胸前的锦盒,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一面感激又郑重地与珠儿道:“太后娘娘的身份何其尊贵,却从没有因为出身而轻视过你我。对两个外臣家的干孙女,竟可以这般的诚心实意,咱们两个——也要用同样的真心去回报她!”

    “这次咱们所预备的寿礼,虽然看上去有些寒酸,却凝结了你我的心血。娘娘是何等睿智、通透之人,定能从中觉出咱们的一片真心!”

    干脆的声音,坚定中透着愉悦,话音一落,瑶儿便拉着珠儿,快步往朱太后的屋子走去……

    ……

    两人来到太后所住的院子,熟门熟路地便径直往内厅去。

    因着今日是太后娘娘的寿辰,晚上还有四位贵人要过来,一路上她们所遇上的侍女、内监,没有一个是闲着的,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扫、洒、擦、拭——将整座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得纤尘不染不说,连院中的花木也都被清理一新。枯枝败叶被精心修剪掉,一些花叶稀少、空枝尽显的植株,也都被尽数移走,新换上的花木叶片油绿、鲜花盛放,整个院子都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之景。

    一进内厅,珠儿和瑶儿便被屋子里焕然一新的布置所吸引。

    屋子的一角,摆了足有二十多盆品种不一、色彩各异的菊花。桌上、架上的抱月瓶等摆设,也被挑拣着撤下,换成了枝干遒劲的松树盆景。原先的夕阳晚照屏风,现已被松鹤延年所取代,屋内青色的幔帐也不见了踪影,平嬷嬷正指挥着侍女,将一副崭新的松花色纱帐往上挂。

    “呦,你们两个小东西,站在那儿傻瞧什么呢?”

    见她二人站在门口,正朝着屋内好奇地张望着,还在招呼侍女收拾屋子的高嬷嬷,一错眼看见了,忙向她俩招了招手,“来了就先自己找地方坐,点心、果子都在老地方放着。”

    “娘娘下了早课,先与苦了大师一道去看望太上皇了,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刚好我们这儿也还没收拾利索呢,今儿的早膳——恐怕要往后推一炷香的时间了。你们若是饿了,就先吃些点心垫垫。”

    两个丫头进屋与高、平二位嬷嬷问了好,也不见外,直接便来到房间西侧的一个檀木的五斗橱前,打开抽屉,在里面翻找了起来。

    两人随意挑了盘山药枣泥糕和芝麻酥饼,一手拿着锦盒,一手端着盛着点心的小盘,在内厅自己找了个清静的角落,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换了暖色调的垂幔,整个屋子竟比往日显得要亮堂一些。

    珠儿、瑶儿一面晃着脚,津津有味地吃着点心,一面欣赏着房间一角那一盆盆色彩鲜明、生机勃勃,正在盛放中的菊花,心情甚是舒畅,胃口也不禁大了几分。不一会儿功夫,小几上的两个盘子便快要见底了。

    平澜嬷嬷忙完了自己手上的活儿,便想着过来看看两个丫头,刚绕开屏风,往内厅走了两步,便被眼前的场景给惊着了,“你们两个不省心的,太后娘娘可从没短过你们吃食,怎么贪嘴成这个样子?!”

    “娘娘过会儿便要回来了,你们两个一下子吃了这么多点心,到时候传了膳,肚子还能不能再装下别的了?”

    她一面没好气地说着,一面将两个明显轻了不少的盘子,连着点心一块儿给收走了。

    高嬷嬷听到了动静,将最后剩下的一点活儿,交代给了侍女们,赶忙顺着声也走了过来。半道上,看见平澜正板着个脸,一手端着一只只盛了三、五块点心的青瓷小碟,心下了然。

    走到正垂头耷脑,看上去有些丧气的珠儿和瑶儿面前,高嬷嬷往身后瞅了一眼,见平澜正背着身,“叮铃哐啷”地归置东西,隐隐的怒意离这么远都能感觉得到。

    她眉头微敛,朝两个丫头无奈地摇了摇头,在二人额上各戳了一下,“你们呀——”

    随后,便帮着珠儿、瑶儿与平澜说起了情来:“平澜——今儿个可是太后娘娘的寿辰,大家都要喜气洋洋才是。不过是孩子们肚子饿了,多吃了两口糕饼,至于气成这样吗?”

    “丹娘,你可别惯着她们,这是几口点心的事儿吗?”平澜将盘子放回原处,又四处查看了一番,朝着已经将活做完的侍女们摆了摆手,转身与高嬷嬷道:“就是因着今日是太后娘娘的寿辰,她们才不该赶在早膳前,一口气吃这么多零嘴的。”

    自打将珠儿和瑶儿养在身边,朱太后慢慢地便习惯了,每餐饭都有两个丫头在一旁作陪。

    她二人本就是正长身体的年纪,胃口自然是极好。再加上这两个丫头又一向机灵、活泼,做事张弛有度,分寸感极佳。一顿饭下来,与她们一道说说笑笑,太后娘娘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多添了一碗饭。

    “现在她们便把肚子塞了个八成饱,等到一会儿陪太后娘娘用膳了,还能再吃下去多少东西?”朱太后只怕也会随着这两个孩子,用上几口,便兴味索然地让人把早膳早早撤下。

    高嬷嬷自然明白,平澜未曾明说的后半句——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虽也担心两个丫头吃的有些多,过会儿在饭桌上的表现,可能会败了娘娘的胃口。但思及前几日,朱太后出关前,特意与她所说的话,到底还是帮着两个丫头打起了圆场。

    “若是一会儿因着提前垫了些点心,吃的饭食少了,那就让她俩多给娘娘逗逗乐,也能哄着主子多用些饭。”

    “况且她们刚刚吃的山药枣泥糕和芝麻酥饼,都是宫里送来的点心,做的也就拇指大小,一口一个。再加上那盛点心的盘子,本就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看着这盘子是见底儿了,其实吃到肚子里的分量,也没多少。”高嬷嬷说着,走到了平澜面前,在她肩上安慰地拍了拍。

    随后,便朝着正悄悄向这边探头探脑的珠儿和瑶儿,使了使眼色。

    两个丫头见状,忙足下生风一般跑了过来,一左一右拉着平澜嬷嬷的手,一面摇晃着,一面嘴里撒娇讨饶道:“好嬷嬷,您就别生气了,我们两个知道错了。以后绝不再这样贪嘴了。”

    “我和珠儿昨夜为了给娘娘的寿礼,做最后的收尾,熬得有些晚了。精力又消耗得大,早上一起来,便感觉特别的饿。”瑶儿低垂着眼眸,脸颊透着抹嫣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道。

    珠儿则在一旁忙不迭地点头应和,“就是就是.而且……这宫里送来的点心,做得实在是太小巧玲珑了,别看盛了一盘,其实分量根本没多少,我都觉得自己没怎么吃呢,这盘子——就马上要见底了。”

    平澜素日,虽不如高嬷嬷在太后房中呆的时间长,可那放着各色点心、果子的五斗橱,她也是常过去收拾的。盛放点心的盘子,做的是不怎么大,可也绝不向高嬷嬷说的那么夸张。

    什么比巴掌大不了多少,明明足有两个手掌并排那么大嘛!

    不过,丹娘今日的表现……倒是有些反常,对两个孩子突然间的回护,实在是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