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事关太后娘娘,我和珠儿怎么可能会记岔了呢?!”听平嬷嬷这样问,瑶儿本来还布满惶恐的小脸儿,立马皱了起来,一脸委屈地反驳道:“高嬷嬷说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认真真记下了。怕会有疏漏,还特意去灶房请教了几位从宫里来的御厨呢。”
旁边的珠儿也跟着点了点头,“嗯……而且太后娘娘一开始见到那两盘儿点心的时候,眼神明显是期待的。就算是做得不合口味了,以前也没听说过她有去寻那几个灶上御厨的麻烦呀。”
珠儿一面说着,一面故作委屈地钻进平嬷嬷的怀中,掩在衣襟下的双眸微微暗了暗。
其实在说这句话时,珠儿的心——一直都是虚的。
她与瑶儿虽是严格按照高嬷嬷所给的方子,进行选料、备料,可在做点心时,却几次有意避开了瑶儿,自己暗中做了些小调整。
还记得上一世,她因身怀有孕而胃口不佳,不经意间,便想到了被石文婧当成宝贝一般的两道点心方子。反正她自养胎起就整日窝在小院儿里,甚是烦闷,闲着也是闲着,就凭借记忆照着那方子,依着自己的口味和喜好不断的调整,最终改良出了她在孕期最是爱吃的零嘴儿、点心。
而珠儿这回用的——便是她在上辈子,苦(挑)心(食)研究出的“珠氏秘方”。
她的方法,虽与慈恩寺几位御厨说的法子,有着八、九成的相似,即使瑶儿在一旁看着,也不会发现什么。可这炒馅、和料,却藏着只有珠儿自己才知道的小心机,决定着最后成品独特的味道。
珠儿之所以会动这个心思,目的倒也简单——就是为了借着这次的献礼,讨好朱太后。
毕竟,依照石文婧的调查来看,这位一直于慈恩寺清修、祈福,十分神秘的诚显太后,虽曾宠冠后宫,又凑齐了两子两女——两个“好”字,身份尊贵,但幼时的日子却过得很是清苦,父母早亡,与养父母的关系也不甚亲近。
对儿时的记忆唯一还念着的,便是由其养母所制,小时候难得才能尝上一回的家乡小点。哪怕是到了梁宫,整日享用山珍海味,朱太后也始终对那点心念念不忘。特意命宫中膳房的师傅,依照她的描述,经过了数十次的实验,这才做出了与她童年记忆八分像的味道来。
如此大张旗鼓、费心费力,只为了一口吃食,可见这两道看似寻常的点心,在太后娘娘心中——其实很不寻常。
石文婧上一世,一接到完整的点心方子,就将它藏得严严实实,一次都没再拿出来过。
珠儿之所以会知道方子的内容——也不过是因着她曾帮忙记录、整理过,那些被派到御膳房探听消息的侍女们,所传回来的零碎信息。
珠儿少时就跟着路老识字,断断续续地念了几年的书。待后来成了石文婧的贴身侍女,更是随主子到石家的族学,旁听了不少日子。虽比不得主子们钟灵毓秀、文采斐然,但在奴婢中,也算是识文断字的人物了,这需要用笔的活儿——自然就少不了她。
方子的事,是石文婧自入宫以后,特意交代给珠儿的第一件任务。
一向视主子为天的珠儿,也因此而慎重、认真了不少,对这两道方子即便是没有刻意去记,整日的接触下,也终是映像深刻了。
等到几年后珠儿承宠、有孕,无意间忆起此事,尽管已不能再分毫不差地将其背下来,却能仅凭记忆,便将那方子默出个七七八八。
想到当时,梁帝无意间尝了她所做点心后的反应——惊诧过后,眼神中明显是藏着欣喜的。
再加上那人后来对她说的话,珠儿心中笃定——自己所做的点心,不但甚合这位当朝天子的口味,因缘巧合下,竟还与淮安侯夫人的手艺很是相似。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她在已经知道了宫里御膳房秘传法子的情况下,却还是在这次的中秋备礼上,用自己改良后的方法来做。
毕竟淮安侯夫人是朱太后养母的亲生女儿,即使没有将自家母亲的手艺,完完全全继承下来,从小的耳濡目染之下,哪怕学不到七、八分,至少也该有个五、六成的相像吧。
这次献礼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讨好太后娘娘,而石文婧那儿的原方,又无法确定究竟与朱氏的口味符合多少。与其拿着这份不确定去冒险,倒不如用已有的五成相像,去博一个好印象!
不过……以目前朱太后的异常反应来看,事情的发展,并未按照她所设想的来。
珠儿自以为能令她占得先机的多一世的记忆,非但没有使她在此事上占到太多便宜,反而将珠儿推到了一个充满未知,又危机四伏的被动局面!
一旁的瑶儿正与平嬷嬷说着什么,听着好友那明显带着颤的声音,感受着平嬷嬷那若有似无的焦躁情绪,珠儿心中又悔又愧。实在是不该仗着她比旁人多一世的经历,便自以为是、得意忘形起来,未经深思熟虑,就做出此等鲁莽之事。
害了自己不说,还连累关心她的好友和亲长,陪着她在这儿担惊受怕。
“平嬷嬷、瑶儿,这次的事情都怪我。若不是我太过贪心,光顾着讨好太后娘娘,利欲熏心、疏忽大意,没把里面的根根结结再多打听打听,也不会让咱们落得现在这个局面。”虽不能将实际情况和盘托出,但珠儿对这两人的愧疚,却是发自真心。
见好友眼眶湿红,一抹晶莹含在眼中,将落未落,瑶儿忙伸手将那泪滴接住,“哎呀,珠儿,这事不能怪你!”
“是你提出的——‘给太后娘娘准备礼物’不假,可我当时不也表示赞同,还跟着一块儿出谋划策了吗?找高嬷嬷打探消息,也是我出的注意呀。”她一面往珠儿那边凑了凑,一把握住了好友的手,一面焦急又语带关切地安慰道。
语毕,瑶儿垂下头,眉心紧拧,随即又很快抬眼望着珠儿,眸子中满含着愧疚和感激。
“珠儿,其实我明白的,你急着想在太后娘娘面前表现,很大一方面——还是为了我……”
因着曾经的名字冲撞了大梁公主,改名后的瑶儿心里总有些别扭,原本开朗、果断的小姑娘,也逐渐变得谨小慎微、怯懦自卑起来。身边的珠儿及两位师长,虽从未当着她的面,直言劝说过,却总是通过迂回的方式,从侧面去宽慰、开解她。
这其中的关心和善意,本就通透、伶俐的瑶儿,又怎会一点都感受不到?
即使是珠儿为了讨得太后娘娘的欢心,才想出了送礼的法子,可她却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备礼之时,无论做什么,珠儿都与她有商有量的来。两样礼物也是在她二人的共同协作下,方才完成的。
“送礼的主意本就是你拿的,我虽说也一道参与了,可不过就是帮着搭把手。在太后娘娘和圣上面前,你哪怕闭口不提我,也是说得通的。”
可珠儿非但没有这般做,反而不时地在两位贵人面前提起瑶儿,甚至还想着法儿的创造机会,推她在二位主子面前,也跟着贵人们说说话,混个眼熟。
这其中的用心良苦,瑶儿又怎么可能会一点不知,“立下功劳了,不与我争抢不说,中间还费心帮了我那么多。我瑶儿就是再被吓破了胆子,也不可能眼看着你把这开罪主子的责任,往自己一个人身上揽!”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瑶儿不自觉地放大了声音,铿锵有力,双眸也仿若藏着一团火焰,坚定而诚挚。
珠儿闻言,心中却更是惭愧不已。
她哪有瑶儿说得那般好呀。即便是献礼时,她毫不居功,也不过是担心自己风头太盛,怕招了其他奴婢的嫉恨,也怕在梁帝面前留下个行事张扬的坏印象。
至于后面,珠儿不动声色地帮着好友解围,也只是因为她们俩既是好友,又一同养在朱太后身边,同气连枝,姐妹一体。若瑶儿初次面圣时,因太过紧张、怯懦而失了礼数,惹恼了太后娘娘和圣上不说,就连珠儿自己的面上,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更不用说她还瞒了好友那么多事,甚至利用瑶儿的信任,在做点心的过程中,趁她不注意,动了不少的手脚。
瑶儿不明所以,只当朱太后生气是吃不惯她二人所做的点心。可珠儿自己心里却明的跟镜子似的,现下的乱子——都是因为她自作聪明,显露出那与淮安侯夫人及其相似的手艺才惹出来的。
“瑶儿,这本来就是我的错,是我固执己见,考虑不周才惹出的这些麻烦。”珠儿红着脸,很是歉疚地与好友说道。
“给太后娘娘送礼,讨她欢心,也是为了我自己露脸,我……”
“好啦!”两个小姐妹正说着,却突然被身后的平嬷嬷给打断了,“你们两个小丫头,都歇一歇吧!”
“旁的人……都是看见了功劳就抢,惹出乱子就推的。你们可倒好,责任成了香饽饽,抢来抢去,反而这功劳——却成了烫手的山芋,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意独占了。”平嬷嬷好笑又无奈道。
两人瞧见她眼角的疲态,遂相视一望,听话地安静了下来。
平澜长叹了一口气,揽住两个丫头的手臂跟着紧了紧,“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任谁见了都会喜欢的。太后娘娘那儿……你们且安心,高嬷嬷不是已经回去了吗,主子真要是生你们的气了,这会儿也该有个处置下来了。”
“哎——我离宫了二十多年,之前又一直在旁人身边办差,对咱们这位朱娘娘,实在是了解甚少。不然现在连蒙带猜,也该猜出个一、二来,而不是像这样一头雾水,干着急。”
平嬷嬷一面说着,一面徐徐起身,伸手在珠儿和瑶儿的脑袋上又揉了揉,“好啦,今年的中秋也算过去了,你们两个小丫头别多想,早早收拾一下,准备就寝吧。真要有什么事了,也得等到明……等到天亮了再说。”
“至于旁的——我会寻着合适的时机,到主子和丹娘那儿稍稍问问看的……”
……
八月十六日。
天刚蒙蒙亮,两个一晚上都没睡踏实的小姑娘,便早早地起床。动作麻利地梳洗完毕,两人互相理了理衣冠,又往对方眼下的青黑处扑了些妆粉,端端正正地坐在房间里,等着太后娘娘的召见。
从卯时一直等到了快巳时,珠儿和瑶儿房间外的回廊上,这才传来了匆匆忙忙的脚步声。
她们二人本就没有休息好,起床后又粒米未食,只灌了几杯凉茶垫肚子,现下早已是饥肠辘辘。再加上昨晚的事,一直让她们心里面七上八下、惶惶不安,听到了门外的响动时,两个小姑娘面色灰白,满脸的疲态,身子都似有些支不住。
“珠儿、瑶儿!你们两个都起来了吗?”高嬷嬷扣门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听见门外之人是朱太后身边的高嬷嬷,两个丫头仿佛一下子换了个人一般,面上的疲色瞬间消散不见,立马挺直了脊背,朝着门外回应道:“都起来啦!嬷嬷快进来吧!”
中气十足又带着甜意的清脆声音,好像刚刚还表现得又饿又困的人,根本不是她们似的。
高嬷嬷一推门,便看见两个早已装扮好的小姑娘,正快步朝门口迎了过来。屋外的阳光透进了大厅,刚好照在那两张笑脸上,眼下特意上过的妆粉,也一下子便显了出来。
“想着昨儿个过节,闹得有些晚了,你们两个丫头年纪又小,正是贪觉的时候,今日娘娘便特意嘱咐我,迟些时候再来叫你们。”高嬷嬷的目光,轻轻略过珠儿和瑶儿隐隐透着灰白的面庞,一左一右牵过她们。
一面说着,一面带着两个丫头往屋外走,“这一觉可睡饱了吧?赶紧随我去灶房用膳,娘娘特意给你们两个留着饭呢。”
高嬷嬷陪着泰康帝后宫最后的胜利者,风风雨雨二十多年,早就修炼成人精了,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珠儿和瑶儿精神不好,平素熠熠生辉的眸子也突然暗淡了许多。
可她只当是没瞧见一般,聊着天,不急不缓地带着两个丫头往灶房方向走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