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四章

小说:(亮瑜)共生 作者:一根竹子
    是夜,坐在船中等了一下午也没见人来的诸葛亮终于坐不住了。

    “你们不必陪我,可自去寻东西果腹。”诸葛亮向守船的两位军士吩咐道,广袖轻裳在夜风里上下翻飞,眉眼笑意盎然得耐人寻味,神采奕奕的一点也看不出来是饿了一天的样子。

    军士俱惊,遂问道:“先生呢?可要吾等悄悄取回给先生?”

    诸葛亮摇摇头,笑而不答,大步往岸上去了。

    天上星芒落在他的身上,鹤氅潇洒,青巾轩昂,衣带当风飘摇间,飘飘然有神仙之态。

    大帐之中,光线昏暗,只烛台上点了一支蜡烛,明明灭灭的在那里。美人安静地侧卧在床榻间,容颜如玉琢就,薄薄的被褥半搭在身上,半滑落在床榻上,而那满头柔顺光滑的青丝,也随着被褥散落下些许,在摇曳的烛光下散发着柔和绮丽的光晕。

    诸葛亮不知去哪里填饱了肚子,向人问了周瑜住处,糊弄过看守军士,揭开帘子,见到的便是此景。

    眼睛微眯,唇角笑意冷淡下来。

    不疾不缓地走近床榻。

    周瑜一向睡得浅,此时正是半梦半醒间,忽觉有脚步声靠近,心里一惊,睁开眼睛,翻身起来,来不及思虑便欲拔出帐上宝剑。

    不料迎头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兵刃,而是扑面而来的被褥,一下促不及防,人已被蒙在里面。

    “什么人—呜——”被子覆盖住头,捂住了所有的话,只留下含糊不清的吱呜声。

    诸葛亮立在一旁,不知是嘲讽抑或其它地轻笑了一声,连外衣都未除去就径直朝床榻上躺下。

    周瑜将被子拨来,早已发丝凌乱,面色潮红,略有些喘气地瞪着诸葛亮。

    一个只着亵衣凌乱不堪,一个却衣冠楚楚面含微笑。

    周瑜的头突然涌上一股强烈的耻辱感。

    “诸葛孔明!你这是所为何事!”周瑜被他弄得恼火,喝道。

    “慷慨如公瑾,岂忍心令在下于小舟中饥寒苦挨?亮自思,此必是公瑾令孔明夜访之示,亮虽驽,岂能拂君雅意?”

    “孔明却是深解吾意。”周瑜怒极反笑。

    “承让承让。”诸葛亮坦然自若地一笑,躺在床上伸展了一下腰身,赞道:“公瑾这里可比吾那里舒适多了。”

    周瑜气得发抖,手里紧紧握着宝剑,凤目中烈焰灼烧。

    喘息良久,也不知是闷的还是气的。

    正在怒极间,似乎突然想到什么,眼中寒光一闪。

    “我自知公瑾心中所想。”诸葛亮突然来了一句,周瑜心弦一紧。

    “我来时已与军士说了督都请我夜议攻曹之计,若今夜我有何不测,必会给公瑾带来诸多不便。”诸葛亮那双睿智平静的眼眸里含满了笑意,眼神似能贯穿人心,将红尘看得洞明通透。

    周瑜直直地盯住他的眼睛,那双眼睛在他的直视下仍笑意满满,不减分毫。

    权量一番,纵使心头转过千般念头,也只好化作勉强一笑,咬牙道:“先生多想了,有吾在,岂会令先生置于险地?”

    “亮生平多作杞人之忧,还望公瑾莫笑。”诸葛亮扯过被子给自己稳稳妥妥地盖上,十分不好意思地向他一笑。

    周瑜纵然气愤,可此时竟无计可施,见他如此理所当然地躺在自己床上,没有半点起身之意,只好催促他道:“吾陋帐之中恐怕难供先生安歇。”

    “不打紧,若能与公瑾抵足共眠,成一段佳话,纵然如此又有何妨。”诸葛亮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眼睛晶晶亮亮看向周瑜道:“公瑾难道介意?”

    “瑜不—敢—介—意——”周瑜这话简直是从牙间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的。

    于是含恨躺下,暂且容许那人卧在自己身边,听着他绵长的呼吸声,任凭他放肆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强行说服自己忍下把身旁之人扔出去的冲动,强行说服自己这人迟早都得除去暂时任凭他得意。

    如此良久,方才隐忍下去,面转向帐壁不去与他相对。但胸口始终憋着一团气难平,宣泄自己隐忍的怒气一般,反手用力一拽将被子从他身上蛮横地拖过来。

    诸葛亮忙扯着被子不让他拖走,口中话语不绝。

    “哎—公瑾你留一点被子给吾嘛—”

    “公瑾你压着我了……”

    “嗯~公瑾你别把被子往吾头上扔啊——”

    “公瑾——”

    “给吾闭嘴!”这是周瑜的声音,他的声音里尽是恼怒。

    蜡烛不知何时落下了最后一滴红泪,帐篷里顿时陷入黑暗。

    床上仍在争执的两个人却谁也没有在意。

    一阵被褥翻动的翕嗦声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也许是察觉到了这等言行实在有些幼稚,二人不约而同地休战罢手,脸各撇向一边假作睡去。

    于是世界终于清净了。

    夜色愈深,愈深,再不闻话语,只剩下彼此均匀的呼吸声。

    次日天明。

    一宿好梦。

    诸葛亮翻身起来时,身旁之人已然不在,手试了试,被褥也是冷冰冰的。

    “这岂是待客之道?公瑾缪矣。”诸葛亮边笑边轻轻摇了摇头。

    坦然自若地取了帐中漱洗之物,仿佛是自己所有一般理所当然地到外面唤军士打了水来自清理完,问了大帐所在之处便飘飘然地去了。

    还未及近军帐便已闻人声嘈杂,掀开帘子,众人已毕至,见他来了,纷纷噤声不再言,一时间偌大帐中竟只余呼吸之声。

    周瑜端坐在上,白甲束身,显得既庄重又英气,不禁让诸葛亮回想起他昨晚那副衣裳不整的样子。

    微微一笑,行至正中向他行过礼。

    周瑜见他面上气色滋润得很,不由得想起昨晚的窘迫难堪,强迫自己忍住怒火,朝他露出一个友好的微笑,话语却暗含讽意地道:“先生可晚至了。”

    诸葛亮笑得更加愉悦,道:“这还须怨督都纵容亮贪睡,不忍唤醒亮了。”

    此话一落,帐中众人尽皆面面相觑,看着周瑜和诸葛亮二人目光甚为怪异。

    只见一人银甲飒爽,风流秀丽,一人青巾鹤氅,清俊出尘。

    不得不说,还真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

    众人表情已似了然了。

    这二人分明早就结盟了嘛,感情好得都睡一起去了,都督先前还净糊弄我们。

    周瑜脸上尽力维持着笑容,将森冷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目光中迫人的威严令一众人打了个寒噤,生生地把打量的目光收了回去。

    勉强叙礼毕。

    看着面前笑得高深莫测的那人,他心里暗暗咬牙,一时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又想到此人之前

    还拒不投吴,留着必定是一大祸患。

    于私已恼此人屡次冒犯,于公更是不容,必籍一时机将其除去。

    不过一介诡辩之士,虽有谋略,却不识时务,更兼无礼至极,杀之又何惜哉?

    即便不能杀之,若能令其颜面大失,无处立足,也可略消心头之恨。

    此意既起,周瑜心中渐渐浮现出一条计策来,于是向诸葛亮道:“昔年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其反能胜袁绍,盖因纳用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也。如今曹操兵有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我已探知曹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将军等人,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彼此各为主人之事,还请先生幸勿推调。”

    周瑜自知诸葛亮诡计多端,这番话并不能对其如何,若其从此令,曹贼奸诈,粮道必切重防,兵少力薄乃不能成功,反招刘备损兵折将,元气殆尽,若不从此令,必能令他颜面大刹,如此一权衡利弊,他若是舍前取后,则必然锐气尽挫,看你诸葛亮那张笑脸还是否保得住。

    诸葛亮没有忽视周瑜那张秀丽无俦的脸上闪过的一丝寒芒,既听此言,面上仍淡然微笑,心里却暗思:“此因昨夜之事,设计害我。我若推调,必为所笑。不如应之,别有计议。”

    心中打算已定,又忍不住暗笑,人道江东周郎大度,这几日看来不过乃是表象,可笑世人皆被其骗矣。

    只是诸葛亮却不知,也只有在面对他的时候,周瑜才会不由自主地露出这样不优雅的敌意。

    于是欣然领诺道:“亮谨令,此去必不负督都重望。”

    周瑜不料他竟会应下,讶然看向他,见他笑容依旧,并不似诓骗之态。

    周瑜心头怀疑,但想到刘备的兵马又安下心来。

    又不禁暗暗冷笑,诸葛孔明你此时夸下海口又如何,我便看你是如何取下曹贼粮道。

    假作大喜之状嘉勉了他几句,又与众部商议部署之事,诸葛亮立于一旁微笑,并不说话。

    周瑜虽与旁人计谋攻曹之事,但余光一直暗中注视着诸葛亮,见他如此,心里愈发纳闷。

    及至商议已定,众人散去,诸葛亮方缓步行至周瑜面前。

    “先生莫非后悔了?”周瑜挑眉看他,笑道。

    “非也,非也。”诸葛亮摇着他那把鹅毛扇子,轻笑道:“亮乃是劝督都莫行无用之事。”

    “先生怕此行兵败?若是此虑,还请放心,即便兵败,瑜也不敢责备先生,更何况先生神机妙算,此行定然功成。”周瑜不依不饶地道,定要看他颜面大失。

    “夏虫岂能语冰,再说无益,孔明还请先辞去,即日便起兵。”诸葛亮叹息。

    我乃好意,卿却不解,奈何奈何。

    “瑜预祝先生功成归来。”周瑜只把他的话当做心怯之语,并不理会。

    诸葛亮含笑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转身出去了。

    周瑜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等看不见了,方唤过帐外一名军士,吩咐道:“你即日且随诸葛亮前去,若他半路潜逃,务必归来报我。”

    军士谨诺出去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