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乐呆了六七天才离开,他呆着的时候经常带着子疏出去逛逛,左邻右舍竟都混得比我还熟,还替子疏拉到了几个玩伴。在这一点上我确实比不上年轻孩子。
朱五娘也挺喜欢七乐,七乐走后,常拉着我念叨,根老哥你那个侄儿啥时候再来,看你侄儿穿着打扮像富贵家孩子,怎么不到他家去享福。你侄儿多大了成亲了没有,街上高大户家有个闺女很不错的……
我只好说,这是我的远房侄子不是亲侄儿,他家做生意的到处跑我腿脚不好跑不动,家里好像帮他定过亲云云,好容易打发过去。
房子已经差不多整顿好了,我跟邻里套了套关系,同巷子几家的孩子也常常跑来找子疏玩,子疏一开始不怎么合群,但他们来找子疏玩,我总拿糖跟零嘴儿给他们吃,有时候中午晚上到了饭点,还留他们吃顿饭。那些孩子就总愿意来,他们家大人不好意思,我说小孩子能吃多少东西,他们做了东西,也时常给我们送点,邻里关系就这么越处越亲密了。
小孩子来找子疏玩得多了,子疏也渐渐愿意玩了,爬树、打弹弓什么的他不擅长,但猜子儿捉迷藏之类动脑的游戏很擅长。孩子们爱和他玩还因为他不强出头,不争着做老大,扮家家酒时,不抢做主角,还帮着大家做道具,但渐渐的,小孩子们发现他的意见往往都是对的,都愿意听他的,竟然在孩子群里有了份量。
我闪在一旁远远瞧着,心道,子疏毕竟是天生的上仙,即便生做凡童,也是不同的。
七乐在的那几天,我为了谢他帮忙,变着花样炖鸡给他吃,子疏见七乐吃得香,居然也开始吃我做的荤食了,我内心的激荡,又非见他吃朱五娘的东西可比——上辈子的子疏都不怎么吃!
虽然只吃一点点,我,我也老泪纵横!
子疏现在还小,进不了学堂,我专门请了附近有名的一个老学究蒋先生,身体不太好,教不了学堂的,到家里来教他。
另一间厢房,就收拾出来做书堂。
他其实已经认得不少字,会读写,蒋先生很讲究,说以前学得散,再相当于新开蒙一样重头教起。
我喂了一头驴,上午或下午牵着驴将蒋先生请到小院来,午饭后或傍晚再送回去。
不觉春过夏至,天热了,骑驴越来越晒,我怕老爷子中暑,只得牵着驴把子疏送到蒋先生家去,学好了再接回来。
子疏那么小一个孩子,酷暑中跑来跑去,他不爱骑驴,我又不能背着抱着,我心疼得慌。
蒋先生家,毕竟不如我们那小院布置得舒服,惯用的水杯垫子什么的,蒋先生不准带过去,点心也不让带,我煮个乌梅汤,湃凉了拿个罐儿提过去,等到了地方都变成热的了。
我想给子疏摇个扇子,拿个手巾帮他擦汗,蒋先生抡拐杖把我撵了出去:“愚忠!这般惯着孩子,只能养得懒散不能吃苦,日后如何成器!”
以后子疏再去听课,我只能在蒋先生家廊下或门口蹲着。
到了上下学,我帮子疏撑伞,他便一本正经道:“根叔,我自己打。”
我道:“老奴本就该为少爷做这个。”
他再一本正经用小手拨开我的手:“根叔,不必,先生说,这样不能成器。”
噎得我无话可说。
于是我天天和小子疏跑来跑去,那驴在院子里乘凉吃草享福,我本来打算干脆买个车,让驴拉着车,这样就可以还是驮着蒋先生到我们那边去。
在我家院子里,蒋先生多少能通融些,他吃我沏的茶,就不好意思不让子疏吃块点心,我煮得酸梅汤或者凉茶,他也不好意思自己喝,不让孩子喝一口。
但是,朱五娘的话提醒了我,那天我送完子疏,去街上买新米送回家,在朱五娘的摊子上吃了碗面,朱五娘道:“根老哥,你就没想着找点事情做?就你一个人侍候着你家小少爷,当年家里带出来多少钱,也不够坐吃山空的。还招人闲话。”
我陡然醒悟。是,我一直给子疏吃的用的,都尽可能买好的,包括他用的笔墨纸砚,还有专门请先生,这在附近,已经够扎眼了。幸亏小城民风淳朴,左邻右舍人都不错,没往歪里琢磨我,要不然可能早把我当成什么潜逃的江洋大盗之类的报官了。
我道:“可不是么,其实是坐吃山空,手里钱确实不多了,但我想等少爷大点,我再找个正经活计做。要是五娘你知道哪里有什么打短工的,帮我介绍介绍。”
朱五娘应了声好,我再和邻里叙话时,也漏了这个口风,最后还是朱五娘帮我介绍了个小活计,帮粮店扛扛粮包,打扫打扫店面。
子疏呆在蒋先生那里听书时,我就去干活,那粮店主人不错,见我年老腿瘸,一般只让我扛小包,搬搬摊上的东西,扫扫地啥的,一次赚几个子儿,真是谁都养不活,也就能帮子疏多买点零嘴儿。
夏天天热,我干完活接子疏回家,身上已臭不堪言,那驴都不愿意靠近我,我就先冲个凉,去去味儿,再做饭,每天这么忙着,倒觉得也挺踏实的。
夏去秋来,转眼冬将至,我铺在地上的铺盖卷,越来越厚。
过年的时候,只有我和子疏,我炖了个小炖锅,看他守着炉子吃得小脸红红彤彤,他抬眼和我说:“根叔,你也吃。”外面烟花炸开在天上,爆竹声一片,我突然觉得,就这么活在凡尘俗世中,也挺好的。
我立刻把这个蠢蠢欲动的小念头压了下去,拿勺子把子疏的小碗再装满:“老奴不能跟少爷同食的,这是规矩。等少爷吃完了,老奴再吃。”
子疏垂下眼,嗯了一声。
凡间的日子原来也是过得飞快,春天很快又来了,太虞告诉过我,子疏是五月初十的生日,过了端午,他也快满五岁了。
蒋先生和我说,过了五岁,还是把子疏送到学堂里,不懂的地方,可以继续来找他。我也正有此打算,进学堂不单是为了念书,也为了开始学习为人处世。
子疏将来会成仙,可不管他是十几岁进修真门派,还是重新回到天庭,都需要些世故。
我定下五月初六带子疏向蒋先生行谢师礼,待田假放完,学堂再开时,就把子疏送到学堂去。
我向子疏说了这个打算,问他同不同意,他一本正经点头:“根叔做得对。”
我失笑,不禁逾越地抬手摸摸他的头:“只要清少爷开心就行。”
端午晚上,我刚要躺下,突然,嘎吱一声,子疏卧房的门开了,子疏站在门边,向坐着地铺上的我道:“根叔,你别睡这里了。我晚上能一个人睡。”
我自从变成了这个老壳子,竟也像进入了老年,常常感怀,比如此时,我又感慨了,孩子长得真快,子疏这是真的渐渐长大了。
我哑声道:“清少爷,老奴知道了。”
待子疏睡下,我抱着铺盖卷,瘸着到了柴房旁的小屋。早上起床,我做了早饭,服侍子疏起床洗漱,去厨房看锅时,回来却发现子疏不在堂屋和卧房,在书堂那间厢房里站着。
我向他道:“清少爷,虽然先生不是天天教你了,你日后仍可以时常向他讨教,他一生都是你的先生。”
他用清亮亮的双眼望着我,嗯了一声。
吃完了饭,我服侍子疏换上新浆好的衣服,自己也回屋换了套干净点的衣服。谢师礼不可怠慢,都要体面些。
我换了衣服,拉开门,发现子疏居然站在门外,我赶紧道:“少爷,这是下人的住处,你不用来的。”他向房内望了一眼,垂眼嗯了一声。
我俯身想牵他去堂屋,他后退一步,转身先走,我牵了个空,一时有点失落,孩子果然是长大了。
我让驴驮着谢师的礼包,和子疏一道去了蒋先生家,子疏向蒋先生行了叩首谢师礼,敬了茶水。
蒋先生连连咳嗽,我闻着屋里的药味儿,总觉得有药材不对。
但我这副老壳子,鼻子不好,不便胡乱判断,等谢师礼结束,蒋先生家仆人收礼包时,我趁空道:“先生这是伤风罢,我其实懂些医术,不知先生可方便让我号号脉。”
蒋先生看着我,一脸不信,摆摆手道:“呔,痼疾难除。”
我道:“我当年曾得一道人指点,学了些微末医术,先生可让我看看脉。”
蒋先生道:“偏方不足为信。”但还是伸出手腕,让我摸了摸。
我一摸他脉,就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年轻时气盛,郁结了,心火旺,又吃了酒,再冷水汲过,肺和肝胆都有些损伤,肺上的严重些,可给他治病的那大夫按寒症治,却不知虽然表面寒,其实是有火的。以至于成了个缠绵多年的痼疾,竟一多半是治得,吃错药吃出来了。
我知道我如果驳斥他大夫的说法,他也不信,就讨纸笔写了个方子。
蒋先生一脸对我刮目相看的表情:“你竟识字。”
我赶紧把字往歪里写:“年轻时帮人家记账,识字。”
蒋先生收下了方子,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按照我的方子吃药,他教了子疏一场,我送他此方,是答谢,但收不收,看他自己。
离开蒋先生家,驴闲着,子疏仍不愿骑,于是我们两人一驴,一起在街上散步。
驴在院子里养出一身闲膘,走动时,肥膘轻颤,惹得路边的饭馆垂涎,以为我是牵它出来卖的,探身问价,我一路回着不卖。
走到家具铺时,子疏停下脚步,拉拉我的袖子。
我弯腰问:“少爷,怎了?”
他向铺子里看了看,小脸肃然再看看我:“你不买张床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