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离开图书馆的时候还依依不舍,不由对张永感叹说:“修建图书馆实乃造福天下学子、教化万民的好事。若以后能推广到全国,更是功在千秋之举啊。”
张永笑了笑说:“皇上是有这个意思,初步计划两年之内每省都能建一个图书馆。”
王守仁想起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欣慰的点了点头。
“卖报卖报,今日份的京城日报,两个铜板一份咯!”
王守仁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是在山区里是呆了三十年而不是三年,他拦住卖报的孩童买了一份所谓的“京城日报”。
“这十五条律令将在明年初正式实行,你知道了吗?”
“皇庄新发明——减震车升级版,昨日正式投入市场使用,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晕车了。”
“京宣公路正式竣工,预计未来京城宣府两地来回一趟的时间将缩短一半......”
“剧中人新戏《奇女子列传——梁红玉》广受好评,剧中反派上街买菜遭卖菜大娘拒绝!”
“天香居被爆贡品女儿红造假?刑部表示将彻查到底......”
“大量学子联名上书帝后,请求图书馆十二时辰开放......”
“京城商学院选址确定,预计今年年底动工。”
......
王守仁一看就有些停不下来,等他又看见背面那熟悉的“照苒书局”顿了顿,抬头对张永说:“这倒是比官府出的驿报有趣得多。”
张永解释道:“我也这么觉得,那官府驿报文绉绉的读起来那么累,哪像这京城日报有趣还易懂。这报纸在其他地方也很受欢迎呢,就盼着未来全国都有报纸看。”
王守仁有些担忧的说:“若是人人效仿办报,无知士人妄议朝政,借此煽动人心,引起民乱可怎么办?”
张永笑了笑:“王先生您可放心,这办报的资格自然不是轻易能获得的,层层审核严格得很,不然全国早就大报小报满天飞了,私下发行报纸可是大罪。”
朱厚照在豹房亲自接见了王守仁,听他向自己介绍他那门学问。
他听完王守仁对“心学”诸多理论的详细阐述,立刻就意识到,从此以后,程朱理学在大明将不会再一枝独秀。
饭后朱厚照带着王守仁参观豹房里的校场,还意外发现了王守仁的身手相当不错,军事才能更是卓越,一时间如获至宝,简直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才好了。
次日,王守仁醒来一出门,刚打算去新部门报道,一个报童走过:“卖报卖报,今日头条《知名大家王先生自山区悟道归来,皇上亲自接见并授其三品官职》”
王守仁:???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此人恐怖如斯,一回来就上头条!
朱厚照对王阳明的心血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京城日报上各种发表他的文章就不说了,还将他的心学内容掺进了现在的各级学校教材里,最重要的时候,以后科考中“心学”方面的内容将占百分之二十的内容。朱厚照的本意是百分之四十的,但朝中一堆推崇程朱理学的大臣,只能先慢慢温水煮青蛙,从培养下一届考生开始了,这都是未来朝廷的中流砥柱啊。
朱厚照时不时“一拍脑袋”一个政令就颁布,皇上皇后隔三差五一起出个幺蛾子,在士人心中占据位置越来越高的阳明先生不仅不规劝还积极提出建议。就这样,时间在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中来到了正德八年。
此时的王守仁在朱厚照的大力支持下、加上众读书人的心悦诚服,成功入主内阁,成了三位内阁大臣中最年轻的一个同时还兼任太子朱载堃的老师。李东阳早在正德五年除掉刘瑾之后就告老还乡,杨廷和接替了他的位置。还有一位,正是当年和张永一起除掉刘瑾的杨一清。
而大明百姓们的生活,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偶尔再回首想以前,都不敢相信仅仅只过去了这么几年。
也是在这一年,大明迎来了一位从海上远道而来的异国客人——葡萄牙使者皮莱资。
皮莱资等人抵达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的时候,一上岸差点以为到了这个国家的都城。因为这个叫广州的城市,实在是太繁华了。穿着漂亮精致的行人、热闹宽阔而又整齐的街道、高大古典的建筑、新奇有趣的杂耍......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刺激着这群来自异国的使者。
皮莱资一行人受到了官员们的热情接待,双方通过手脚比划大概交流了一番,得知这样的城市在这个名为“大明”的国家还有三四十个那么多,他心中不禁生出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震撼。
在广州呆了快三个月,他渐渐会说大明的“官话”,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在广州见识了“图书馆”“公交马车”“报纸”“新戏剧”“大学”......等一系列新鲜事物的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看看这个国家的首都会是怎样一番气派。
广州最大的那个官告诉他,皇上已经知道了他的到来,决定亲自接见他。皮莱资得知后十分亢奋,“抛弃”了自己的小伙伴,在广州地方安排下,独自先走海路从广州到了天津。
去天津接他的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礼部官员——李韶。
双面见面之后,皮莱资按照大明传统跟李韶寒暄了一下。李韶有些惊讶这个葡萄牙使者的官话说的还不错,心下松了一口气。
北京城的繁华远超皮莱资的想象,他下了减震马车,远远望见北京城雄伟的轮廓,当下就是一个葡萄牙语的“难以想象”。
好在北京城中那些新奇事物,他在广州也体验了几个月,倒不至于太过于惊慌。街上,他和李韶闲聊着。
“李先生,请问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你们的国王陛下?”
李韶解释道:“皇上刚从宣府镇国公府回来,军中还有事要忙,可能得过两天。”
皮莱资这段时间对这位在官员们心里褒贬不一的皇帝心里十分好奇,忙问道:“皇上居然亲自去打仗吗?”
李韶是一个典型的朝中“新派官员”,忙骄傲的说:“皇上多次领兵击退关外鞑靼,守护边关百姓不受异族骚扰,实乃我们大明武将之楷模。”
听起来这位皇帝的风格有点硬啊,皮莱资有些忧心的问:“那皇上脾气怎么样,万一我失礼了,他会不会惩罚我?”
李韶宽慰说:“皇上是个宽厚仁慈的人,脾气也是极好的,那些个老臣天天唧唧歪歪的,我听着都烦了,也不见皇上对拿他们怎么样。那些个繁文缛节什么的,皇上也不是大看重的。只一点,你不能看他年纪轻,就觉得他好糊弄。”
皮莱资点了点头忙说:“那肯定的,我是带着十二万分的敬意来的。”
保证完他又好奇的问:“那皇上去打仗的时候,谁管内政呢?是那位很厉害的王守仁王阁老吗?但是我听说王先生不是去江西剿匪了吗?这么长时间没人管事真的可以吗?”
李韶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表情说:“太子监国,皇后垂帘听政。”
皮莱资惊讶道:“太子不是才四岁吗?”
李韶给了他一个自己体会的眼神说:“这不是还有皇后娘娘在。”
皮莱资竖起一个大拇指说:“我这段时间听了很多皇后娘娘的事情,她真的好厉害啊,既然皇上喜欢打仗,为什么她不能做国王?”
李韶忙压低了声音说:“你可快闭嘴吧,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先前皇上偷跑出居庸关到了宣府去,大臣们天天担心皇后效仿武后临朝,依我看,帝后伉俪情深,他们根本就是瞎操心。”
皮莱资半懂不懂的,心说看来自己还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这大明的社会风俗。
逛完几大市集,李韶的钱包因为给皮莱资买东西瘪了,还好可以找礼部报销,他心里这样想着。
皮莱资领略了一番京城街头的繁华,想去看看这里的大学和广州的大学有什么不一样。于是,李韶就带着他坐公车去了如今的“大明国子监”。
李韶跟他解释说,大明国子监的前身就是“国子监,后来还融合了京城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等,现在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大明境内最大的最好的大学。
皮莱资好奇的问李韶:“那李先生,你也是国子监毕业的吗?”
李韶理了理袖子,很是谦虚的说:“不才去年刚从国子监毕业。”
皮莱资哇了一声说:“李先生很厉害啊,我听说考试可是很难的。”
“我不知道啊”,李韶咧嘴一笑,“我是推优进去的。”
没有察觉到李韶在装13的皮莱资好奇的继续问:“其实我也非常想进大学去学习,可惜广州的考试实在太难了?国子监恐怕更难吧。”
李韶给他出主意说:“你可以以留学生的名义留下来。国子监有很多从高句丽、日本来的夷生,那个考试简单很多,你可以试试?”
皮莱资惊呼:“太好了,我在广州的时候都不知道。”
李韶解释:“这个夷生制度,要到了明年才全国实行。现在国子监只是试行,试行。”
皮莱资感叹道:“如果有可能的话,我都不想回葡萄牙了。大明简直是天堂一般的国度。”
李韶笑道:“回去好好看看大明律,要拿大明户口,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朱厚照见过皮莱资之后,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和经商,东西方的正式接触由此开始。
这些年,因为科举的变化、报纸的宣传等等,朝中新生赞同改革的力量越来越大。自和西方交流加强开始,那些神秘的未知的西方国家向国内民众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朱厚照喜欢领兵打仗的爱好一直没改,内政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交给林苒和王守仁,大臣们从一开始的提心吊胆到后来已经免疫了,你作罢,反正你也有儿子了,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就成。
正德十二年他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取得了应州大捷,还生擒了鞑靼的小王子,取得了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对外战争的最大一次胜利,可以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之后又是几次战争下来,周边小国纷纷臣服,不敢来犯,边境安宁。
朱厚照自掌权来,几年间,亲自发动大大小小战争数十场,从来没有为军费、粮草等事烦恼过,林苒就是他在外肆无忌惮东征西讨的最大后盾。
等到了正德十五年,蒙古极其周边一些小国家已经成为了大明各级学校的历史教科书里的文字了。
大明这头雄狮已经向世界亮出了自己的尖利的獠牙。
正德这个传奇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丰富的精神物质文化遗产。这时期出现了太多人,也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一朝的每一条政令拓展开来,都可以拯救一个写论文薅头发薅到头秃的毕业生;出现的大量名人,单个拎出来都可以拍一部几十集剧情荡气回肠的电视剧......
朱厚照和林苒的种种轶事,直到百年之后,仍广为流传,尤其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为无数后世人所称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