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晋江独家

    *

    说干就干, 江晓月立马行动起来。

    她见了夏爹爹,就问:“爹爹, 部队上有没有木工房啊?”

    夏春旺笑着说:“娇娇,打听这个做什么?”

    “爹爹, 我想找一些锯末……”

    “锯末?”

    “对呀, 找到锯末就可以种蘑菇啦!”

    听到种蘑菇, 夏春旺也来了兴趣。

    “娇娇,有没有木工房爹爹也不晓得, 爹爹去后勤处问一问……”

    “爹爹, 那就等您的消息了!”

    江晓月拍着手笑道。

    夏爹爹对吃的一向重视, 总是想着法子改善生活。搬到驻地后,几乎每个星期天, 夏爹爹都带着妈妈去镇子上赶集, 买点农副产品。

    家里的鸡蛋就没断过, 营养足足的。若是买了肉,夏爹爹就做几个拿手菜, 说犒劳一下小将们。碰到卖鸡的, 一定要买两只,炒着吃或炖汤喝,小日子过得很不赖。可打去年下半年开始,农副产品锐减。镇子上买不到多少东西了,生活质量也下降了。

    这跟农村政策有关。

    人民公社成立后,农民们都入集体了,还搞起了公共食堂, 吃起了大锅饭。家家户户的土灶都拆了,铁锅都拿去炼钢铁了,自留地也上交了,家禽养殖自然少了,也没什么东西可拿出来贩卖的。入了集体之后,就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私自卖东西会受到批评,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

    市面上物资短缺,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这也是江晓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之一。

    当天下午,夏春旺就打听到了消息。

    后勤处有木工房,主要做一些木器加工和修补,提供后勤服务。

    江晓月一听就笑了,果然跟她想的一样。

    部队上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动手的就自己动手了,有什么困难就自己解决了,不用麻烦地方上了。看看后勤处,设了养殖场,瓜菜班,可谓应有尽有。

    这些后勤保障,都是这几年弄出来的。

    解放后,部队上的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军区就发了通知,要求各机关单位和基层组织搞好后勤工作,减轻地方上的负担。一时间,驻地上是开荒种地、办养猪场和养鸡场,即便是防空部队也是如此。

    要说,人民军队就是厉害,一边保卫国家,一边搞生产,两不耽误。

    以前,江晓月只顾着学习,对驻地了解不多,现在看看条件真不错嗳。她在营区周围转悠了一圈,见家属院东边有一片废地,就有了想法。

    心说,光靠瓜菜班恐怕不够,还得自己想办法。

    *

    第二天中午,夏春望带着江晓月去了木工房。

    回来的时候,夏春旺提着一只麻袋,里面装了半口袋锯末。江晓月揣着手跟在后面,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父女二人回到家,就扎进了棚子里。

    江晓月找了一个纸箱子,在箱子下面铺了一块塑料布,把锯末倒进去,淋上水,压一压瓷实,作为培养材料。

    夏春旺看着,十分好奇。

    “娇娇,这样就能长出蘑菇啊?”

    “是啊,爹爹,这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江晓月得意洋洋地说道。

    其实,书上哪里写得这么详细?她是结合以前买蘑菇的经验,自己琢磨出来的。

    有了培养基,下一步就是弄到菌种。

    这个部队上没有,得去市里找找。

    江晓月翻了翻地图,又打听了一下,说济大附近有一家生物研究所,就打算过去买一点菌种。

    江采莲听说后,就赞助了两块钱。

    她知道晓月又在琢磨大事,别的忙帮不上,就出点钱吧。

    “姐姐要种蘑菇了!”

    豆豆和毛毛兴奋起来。

    两个小将一头扎进棚子里,想下手捣捣。

    “快住手,那个东西不卫生!”

    江晓月赶紧拦住了,那培养基可不能乱摸。

    苗苗也围着纸箱子,嗷嗷叫着。

    “姐姐,我要吃蘑菇!”

    “苗苗,姐姐一定能种出蘑菇的!”

    江晓月摸了摸苗苗的脑袋,信心十足。

    豆豆见姐姐要去买菌种,就粘上了。

    “姐姐,学校放假了,我跟你一起去吧?”

    “好啊!”

    江晓月也想有人陪着,就点了头。

    不过片刻功夫,钟建军就听说了。他也来了兴趣,还托豆豆捎话说,他知道生物研究所在哪里,要不要领路?

    江晓月也不反对,就约好了出发时间。

    第二天上午,三个人出了驻地。

    一路走着,一路打听着。

    到了济大西门外,终于找到了生物研究所。

    三个人在大门外,朝里瞄了瞄。

    他们刚准备进去,就被传达室的阿伯拦住了。

    “喂,你们几个找谁呀?”

    “阿伯,我们想买一点菌种……”

    “菌种?去门市部问问……”

    三人找到门市部一问,说没有菌种,只有实验室里才有。

    于是,又折了回去。

    看门的阿伯却毫不通融,说拿了介绍信才能进去。

    三个人面面相觑。

    这是办私事,哪有介绍信啊?

    钟建军冲着二人使了个眼色,就转身走了。

    三人围着研究所转了一圈,找到了后门。

    后门也有人把守着,进不去。

    不过,这难不倒钟建军。

    他瞅了瞅院墙,找了个背静处,就两手一攀上了墙头。没等江晓月反应过来,人已经踩着树干滑了下去。

    这种本事,只有钟建军才有吧?

    江晓月的心怦怦直跳。

    过了半个钟头,钟建军大摇大摆地出来了。

    “看看,这是什么?”

    他拿着一个小布包,冲着豆豆和江晓月嘿嘿一笑。

    江晓月接过来,瞅了瞅。

    那布包里果然是蘑菇菌种,上面还带着食用类标签呢。菌种有了,不晓得是什么品种?只有种下去了才知道。

    豆豆也好奇地捏了捏。

    “钟哥哥,这是你偷来的?”

    “去,你钟哥哥什么时候偷过东西啊?这是我跟实验员要来的,说做试验用的……”

    钟建军得意洋洋的。

    他刚才好一顿忽悠,才把那个姐姐忽悠住了。

    豆豆很佩服,不晓得钟哥哥使了什么招术?

    江晓月抿着嘴笑了笑。

    除了跟她没话之外,钟建军的嘴巴可能说了。

    *

    回到驻地,三个人就扎进了棚子。

    江晓月戴上胶皮手套,亲自操作。她把种子埋在培养基里,喷上水保持湿润。那培养基已经用石灰水杀过菌了,省得感染了。

    钟建军在一旁看着,钦佩不已。

    豆豆也一脸好奇,不停地问着问题。

    “姐姐,这样就能长出蘑菇来了?”

    “对啊,每天都要浇水,还要通风,蘑菇就发出来了……”

    毛毛也跑进来围观,苗苗也跟了过来。

    两个小将搓着小手,眼睛放光,就等着吃蘑菇呢。

    三天过后,蘑菇发出来了。

    小小的,细细的,跟头发丝一样。

    江晓月开心不已。

    一家人都跑到棚子里看热闹,苗苗上手就抓,被豆豆一把拦住了。

    “苗苗,不准下手!”

    苗苗四岁多了,正是贪吃好玩的年龄,他瞪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大家参观了一圈,心里都痒痒的。

    “娇娇,这个要多长时间才能采摘?”

    “估计要二十多天吧……”

    江晓月算了一下,等蘑菇长出来时,年都过完了。

    趁着这个空档,江晓月又盯上了那块废地。

    “夏爹爹,那块地刨一刨,是不是能种点青菜啊?”

    “种菜?”

    夏春望摇了摇头。

    家庭种菜恐怕不妥,除非交到后勤上。

    江晓月不想放弃,就换了个法子。

    她找了几个土筐子,让豆豆和毛毛拿着铁锨去挖土。挖回来的好土,就堆在棚子后面,掺一些树叶什么的,沤肥料。

    她打算搞盆栽,种点韭菜、青椒什么的,这样就有新鲜蔬菜吃了。

    *

    三周后,蘑菇终于长成了。

    一簇一簇的,白白胖胖的,可喜人了。

    江晓月的试验成功了。

    这天中午,她拿着剪刀把蘑菇剪下来一簇,搁在篮子里。

    夏春望亲自动手,做了一个蘑菇鸡蛋汤。

    香气扑鼻,新鲜可口。

    一家人泡了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

    “豆豆,给钟建军家送一份!”

    豆豆就提着小篮子,乐颠颠去了钟家。

    孙桂花吃了蘑菇,也跑来要了菌种,跟江晓月学了种植方法。她是个大喇叭,回去一宣传,消息就传开了。

    家属们纷纷跑来学习经验。

    江晓月手把着手教着,一点都不保守。

    后勤处也听到了消息,就把江晓月请过去,开起了蘑菇培训班。江晓月大大方方地传授了经验,还趁机要了几包蔬菜种子,打算种菜。

    这么一来,部队上也开始种蘑菇了。

    后勤处还专门搭了一个木棚子,准备大面积培植。要说,蘑菇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产量大,营养价值高,能大大地解决吃菜问题。

    *

    好东西自然要分享,外公外婆那边也少不了。

    江晓月送了蘑菇和菌种回去,外婆家也种起了蘑菇。外公还把天井里的花草都移植出去,撒了种子,种了几垄小青菜。

    江晓月跟奕宣哥哥也说了。

    沈奕宣就传授给了陈红霞。陈红霞是做过农活的,就举一反三,不但养起了蘑菇,还种起了小青菜。

    公寓的阳台上,摆满了盆盆罐罐。

    宋慧如虽然不懂这个,可看到绿油油的小苗苗,就觉得开心。她脑子一转,就想到了公馆里的那片空地。

    趁着星期天,宋慧如带着奕宣和红霞回到公馆。

    他们在楼前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小块,种上了青菜。李阿娣也跟着学,让她丈夫也刨了一块地,还问宋慧如要了一包蔬菜种子。

    宋慧如知道防不住她,就大大方方地给了。

    李阿娣一家也跟着沾了光,种起了蔬菜。

    看到这个,文献研究室的同志们很惊讶。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对种菜不懂,可看到家属们这么勤快,也跟着学了起来。

    这么一来,昔日的花圃变成了菜园子。

    不过几天,就发出了小芽芽。

    文献室的李主任背着手,绕着花圃转了一圈。心说,报纸上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不拿出去贩卖就行。

    *

    寒假里,江晓月忙得不亦乐乎。

    心说,这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表现吧?

    这天,她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一条消息。

    为了发展工业生产,我国与北方邻国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计划在九年时间里合作建设78个大型工业企业和电站项目,由北方邻国提供技术、设备和专家,我国将提供商品作为补偿。

    这本是一桩好事儿,对工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惜不过一年,两国关系就恶化了,项目半途而废,赶在困难时期更是雪上加霜。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略修~

    ----

    家里有点事,更晚了

    抱歉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