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区政府出来, 夏春望和江采莲一脸喜气。

    二人沿着林荫道,并肩走着。

    一个是俊眉朗目的青年军人, 一个是风姿绰约的秀雅女子,过往的行人纷纷扭过脸来看着,有羡慕的, 有不屑一顾的, 也有窃窃私语的。

    江采莲有点不自在,夏春望也有点拘谨。他知道是穿着军装的缘故, 可今天是个重要日子, 一定要穿上军服以示纪念。

    到了街口, 夏春望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

    “采莲, 咱们去买喜糖吧?”

    “好啊……”

    江采莲抿着嘴笑着。

    这是娇娇特意叮嘱的,说结婚了要撒点喜糖和瓜子, 让大家都沾点喜气。

    夏春望和江采莲进了一家商店。

    二人朝货架上瞅了瞅, 有奶糖, 有水果糖,还有混在一起的杂糖, 花花绿绿的,很是诱人。

    江采莲瞄了瞄价格说:“春望,要杂糖吧?口味多,价钱也公道……”

    夏春望就跟店员说:“师傅,称两斤杂糖, 分成两包……”

    店员麻利地抓了糖果,上称称重, 铺上草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

    “先生,一共是两千块(旧币)……”

    夏春望从挎包里掏出了两张纸币,江采莲赶紧拦着。

    “春望,我来付吧……”

    夏春望却不由分说,把纸币递给了店员。

    江采莲也不便争让,就由着他。

    二人提着两包糖果出了商店。

    夏春望见四下里无人,就笑着说:“采莲,我领的津贴一直攒着呢,够用……”

    江采莲抿着嘴笑了笑。

    春望哪有什么钱啊?部队上是供给制,春望一个月领两万块津贴(旧币),这些日子花费不少,恐怕都见底了。当然,她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月八万块(旧币)只够日常开销的,其它花费就要动用那笔积蓄了。

    这会儿,正赶上中午吃饭。

    二人进了一家面馆,找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

    “伙计,来两碗阳春面……”夏春望招呼了一声。

    不过片刻,面就端上来了。

    满满的两大碗,上面撒了葱花和海米,香气四溢,很是诱人。

    “春望,多吃点……”

    江采莲拨了一半给夏春望,夏春望大口大口地吃着。她见春望吃得额头冒汗,就想拿帕子给他擦一擦,可到底没好意思。

    吃了饭,夏春望从挎包里掏出了一卷纸币。

    “采莲,津贴都交给你了,需要买什么东西,你就看着办吧……”

    “好……”

    江采莲也不客气,一副管家婆的架势。

    二人从面馆里出来,在弄堂口买了两包瓜子和五香豆。

    “采莲,这些零食你带着,让娇娇和豆豆吃……”

    夏春望把糖果、瓜子和五香豆分出来一半,递给了江采莲。

    江采莲搁进了手袋里,笑着说:“春望,我上班去了……”

    “好,我送送你……”

    夏春望把江采莲送上了电车。

    他和采莲只请了半天假,还要赶回去。

    今天是领证,等办了婚礼才算成亲。他跟采莲商量好了,打算下个星期天就举办婚礼,部队上没那么多讲究,把新房收拾一下就成了。

    *

    夏叔叔和妈妈领结婚证了。

    一放学,江晓月牵着外公的手,一路小跑。

    “娇娇,慢一点,慢一点……”

    江瑞丰见晓月急火火的,忍不住笑了。

    “外公,咱们赶紧回家吃喜糖啊……”

    江晓月抑制不住地兴奋。

    她想看看妈妈的结婚证长啥样子?这是解放后的第一批结婚证,放在后世可以当纪念品收藏的。

    到了公寓,江采莲还未到家。

    江晓月就趴在窗前,眼巴巴地等着。

    见妈妈一进门,就扑了上去。

    “姆妈,快把结婚证拿出来,让我看看……”

    江采莲红着脸,从手袋里掏出了一卷红纸,上面还扎着一根红丝带。

    江晓月打开来看了看,江瑞丰也瞅了瞅。

    “外公,舅舅什么时候去领证啊?”

    “快了,快了……”

    江瑞丰乐呵呵的。

    采文赶在月底结婚,家里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接新娘子呢。

    说话间,江采莲从手袋里掏出了一包糖果和瓜子,还有一包五香豆。

    “娇娇,吃糖喽……”

    江晓月捏了两块牛轧奶糖,一块递给了外公,一块剥开来,塞进了自己嘴里,甜甜的。

    江采莲把糖果和瓜子分了分。

    “爹,这些您带回去,请外公外婆,还有舅舅、舅妈们吃喜糖……”

    江瑞丰提着公文包,乐呵呵地回家了。

    一连两桩喜事,真是双喜临门啊。

    *

    第二天,江晓月带着两块水果糖去了学校。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见了秦小苗,就塞给她一块。

    “小苗,吃糖……”

    两个小姑娘看着黑板,脸上鼓鼓的。林老师发现了,就让江晓月站起来领读,江晓月含糊不清地念了一遍,临到最后才把糖咽了下去。

    林老师只好让她坐下。

    结果,全班同学都知道江晓月吃糖了,几个馋猫猫还偷偷地咽了咽口水,其中就包括钟建军。

    中午放学了,江晓月去了外婆家。

    豆豆一见到姐姐,就举着小手说:“姐姐,吃糖了……”

    一家人都吃了喜糖,甜蜜蜜的。

    太公太婆坐在屋檐下,笑呵呵地说:“这领了婚书,娇娇就有新爹爹了……”

    江太太也开了箱子,找出一块绸子被面,说要套一床新被子给采莲当嫁妆。许秀芝(娇娇的大外婆)也过来说话儿。

    “弟妹啊,采莲回来了赶紧量量尺寸,我给采莲做身新衣裳备着……”

    谢秋芳(娇娇的小外婆)也跑过来打听。

    “二嫂啊,采莲的事赶紧通知亲戚啊,回礼就用自家铺子的点心好了……”

    因为是革命婚礼,江瑞丰和江太太不想大操大办,除了自家人之外,亲戚门上就不通知了。谢秋芳有点失望,本想着采莲找了个当官的,好好办一场呢。

    一家人都喜气洋洋的。

    江晓月跟豆豆说:“豆豆,以后见了夏叔叔就喊爹爹哦……”

    她自己喊不出来,就先教会了豆豆。

    她还让外婆做两串香包,说天热了,给夏叔叔熏蚊子。

    *

    就在这天下午,驻地召开了紧急会议。

    这是一个动员会,由周政委亲自主持。

    “同志们,刚刚接到上级指示,部队整编工作开始了,师团一级都在整编之列,在座的都是营级以上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周政委传达了通知精神。

    这是全国性整编,各大军区都申报了精简员额,籍此减少军费开销,减轻财政负担。师部这边是成建制的复员转业,以营为单位分批进行,在一个半月内完成。

    “政委,咱们团集体转业?”夏春望吃了一惊。

    “是啊,和平年代了,同志们也要换个战场,去支援地方建设……”

    话是这么说,真要离开部队了,谁能好受?包括吕团长在内,半天说不出话来。几位营长更是沉着脸,红了眼眶。

    “同志们,这是上级组织的安排,作为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

    周政委做着思想工作。

    其实,他心里也不好受,在部队生活了那么多年,早就把这里当成家了。可该做的工作必须得做,只有干部们的思想通了,才能做好基层的安抚工作。

    从会议室出来,夏春望就下了连队。

    整编很突然,动员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是和平年代的首要任务。

    这么一来,夏春望跟采莲的婚事又推后了。他想跟采莲打个电话,可整编之事属于机密,不能对外透露,就打算过两天再说。

    这一忙,就是一个星期。

    团里的动员工作展开了,与市里的接收部门也联络上了。

    按照政策,全团就地复员转业,由市里统一接收。对转业军人的安置,市里也做出了安排,公安、交通、高校、厂矿等部门正需要革命同志加入,尤其是公安机关计划接收大批人员,扩充地方上的安保力量。

    周政委很乐观,鼓着劲儿说:“同志们,不要愁眉苦脸的,过去咱们在一个战壕里扛枪打仗,转业了不还在一起为革命工作?”

    夏春望的去向,周政委跟他谈过了。

    “春望,你年轻又有文化,业务过硬,好些单位都抢着要,公安那块儿早早地就圈上号了……”

    夏春望心里稍安。

    做公安没有完全脱离本行,也是他喜欢的。

    到了星期六,夏春望跟江采莲通了电话。

    “采莲,部队上最近很忙,婚礼恐怕要延后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春望,没关系,我等着你……”

    江采莲不便追问,可心里着实挂念。

    回到家,她忍不住跟晓月说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姆妈,部队上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江晓月有所猜测,却未想到是成建制的转业。本来,她都准备好了,星期天见到夏叔叔,就让豆豆喊爹爹,还要把香包送给夏叔叔,可夏叔叔过不来,计划也就落了空。

    豆豆对新爹爹更是渴望。

    他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

    还仰着小脸问:“姐姐,夏爹爹啥时候来啊?”

    “快了……”

    江晓月盼着夏叔叔赶快忙完。

    喜糖都吃过了,婚礼不能再延后了。

    *

    一直忙到了月底。

    夏春望和同志们送走了一营二营,接下来还有三营和四营,最后是团部。因为事务繁忙,夏春望顾不上去参加采文的婚礼,江采莲就全权代表了。

    婚礼定在了农历四月十二,正好是星期天。

    江采莲带着晓月和豆豆吃了喜酒。

    喜宴结束后,江太太拉着采莲说话儿。

    “采莲,你和春望的日子定了没有啊?”

    江采莲也不晓得春望那边什么时候才能忙完,就笑着说:“姆妈,着什么急啊?部队上能跟咱老百姓一样?”

    “采莲,没办婚礼就不算完婚啊……”

    江太太忍不住叨叨了几句。

    看看采文和书遥不但领了结婚证,还按照旧礼准备了婚书。这是公爹和婆婆坚持的,说要按照老规矩来办,那些新玩意只是个点缀,做不得数的。不然,亲朋好友哪里晓得你们结婚了?

    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

    婚礼一个是喜庆,一个是告知,就像一种仪式宣告着一个小家庭的诞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