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二傻傻子

小说:七零妇产圣手 作者:金面佛
    因为情绪过于激动, 他还扬起了胳膊,恰好叫拍门男人手里提着的马灯照亮了书的封面。

    赤脚医生手册。

    余秋眼皮子直跳, 她看这书没感觉, 她只怕旁边知青手上抓着的银针戳到了人。

    男知青兴致勃勃,像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找什么接生婆,我们要遵循伟大领袖的六二六指示, 赤脚医生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

    余秋眼皮子跳得更厉害了, 这是她今天第二次听到赤脚医生这个名词。

    “你们站在这里干什么”

    先前带她们进屋的小姑娘手上端着一筐子煮山芋, 茫然地看着众人。

    她老太喊她过来给知青姐姐们送点儿吃的。

    提着马灯的男人一把抓住小姑娘的胳膊“秀秀,赶紧喊你老太, 我老婆生不下来。”

    “我老太不接生了,不是有宝珍姐姐在吗宝珍姐姐去县里头学过的。”小姑娘连连摇头, 放下山芋筐子就走。

    男人追着她往黑暗中去,那主动请缨却碰了一鼻子灰的“赤脚医生”也跟着上去。

    田雨与几位女知青面面相觑,既害怕又期待,生孩子啊,她们也想去看看。

    “余秋,你要不要一块儿过去”

    坐在灶膛门口的余秋摇摇头, 声音仍旧沙哑“我不去了。”

    看什么生孩子,她现在对接生毫无兴趣。有接生员有接生婆,她多管什么闲事。踢在她腰上的那一脚,到现在还隐隐作痛呢。

    她只奇怪一件事,为什么被她代替了身份的这个人也叫余秋。难道是这名字太过寻常,所以凑巧碰一块儿了

    身体还是她的身体, 幸亏她今天穿的是绿军裤配蓝棉布衬衫,脚上为了走路舒服,套了双布鞋。虽然比不上其他知青统一绿军装武装带解放鞋的打扮,也不至于太出格。

    否则搞不好要被当典型批判的。

    可惜的是,她的手机跟钥匙不知道是不是被洪水冲走了,口袋里空空如也。

    田雨没勉强她,只点点头叮嘱“那你把门窗关好,我们去去就回来。”

    余秋嘴里头嗯了一声,心道想得挺美的,生孩子又不是鸡生蛋,最短也要几个小时,说不定疼到天亮都生不下来。

    她腹中空空如也,随手拿起个煮山芋送到嘴边。

    大概是饿狠了,煮山芋吃在嘴里头居然也分外香甜。

    余秋狼吞虎咽,一连干掉三个煮山芋才感觉心里头慌得不是那么厉害。她停下手想找水瓶,山芋吃多了也口渴。

    可惜屋里有水的地方就是水缸,想喝水得自己烧,她却连灶膛都点不着。

    余秋出门的时候告诫自己,她就是去小姑娘家讨口水喝的,其他的事情都跟她没关系。

    多事都没好下场。要是自己够豁的出去,做完术前准备直接下夜班走人,那台手术,她不就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的吗

    只隔壁屋子黑的,连旁边的男知青点也黑黢黢。

    少年人热血沸腾,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帮半大小子居然也跑去看人生孩子了。

    也不怕被人打断腿。

    去年她带教的一位男研究生刚从产房出来,就被产妇家属一拳打掉了牙齿,理由是竟然敢看他老婆生孩子。

    后来那小哥哥去骨科深造了,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余秋龇牙咧嘴,转头想回知青点又没憋住,还是转了个头。

    饿可以忍,渴坚决忍不了,她还是去老乡家里头叨扰一杯水吧。

    她从包里头摸出手电筒,照着朝前走,走了两步看到岔道时才犯难,她也不知道到底往哪儿走。

    后面响起了脚踩泥水发出的声响,有人提着马灯问“你在这里做什么你是知青吧。”

    手电筒在杨树湾可是稀罕东西。

    余秋赶紧回过头“刚才有人找胡奶奶接生,我朋同伴们都过去了。”

    那人身上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大步往前走“你要找他们跟我走吧。”

    天上的雨又大了些,余秋出门时没拿伞,屋里头的伞已经被同伴们都撑走了。

    她缩下脑袋的时候,头上一沉,那挑着马灯走的人,将自己戴着的斗笠搁在了她头上。

    “干净的,还有一段路。”

    余秋赶紧扶住斗笠道谢,挪了挪手电筒的方向,替那身材高大的男子照亮脚下的路。

    那人似乎笑了“你顾好你自己就行。”

    他块头大,步子大,饶是余秋素来步伐快,也不得不一路小跑才能追上对方。

    雨天乡路泥泞,她走得艰难。

    那人大概意识到了小知青的不容易,拉开几步之后又会略略停下,等到她追上时再迈开步伐。

    如此走走停停,足足过了二十多分钟,他才在处农家小院停下。

    院子门开着,这人老实不客气,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屋子去。

    余秋的手电筒照亮了屋子的墙壁,微微皱眉。

    这材料连泥砖都不如,完全是泥巴垒出的屋子。

    她真怀疑,这场暴雨会直接泡烂了房子。

    等走进屋里头,她几乎要验证自己的猜测了,因为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到处都是接水的盆盆罐罐,原本就狭窄的屋子简直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余秋看着恨不得把自己变成相片的知青们,下意识地挑眉“怎么样”

    一道布帘子将泥巴屋一分为二,里头传来妇女的惨叫“胡奶奶,救我啊。”

    跟着响起个苍老的女声“大宝妈,不是好生啊,这是饿老生。”

    帘子外头站着两个小萝卜头,一个三四岁;另一个不过刚会走路的样子,抱着大的哭着喊妈妈。

    那大点儿的也抹眼泪,却不敢哭出声,只拍着弟弟的背哄人。

    余秋头痛,有两个孩子干嘛非得还要生第三个呢。真是嫌自己受的罪不够大。

    先前跃跃欲试的两位男知青按耐不住,毛遂自荐“让我们试试啊,我们是赤脚医生。”

    余秋看着手持电筒翻赤脚医生手册的男知青就头痛,头回见上手术台前温习功课的医生。

    胡杨拽了把自己的同伴,示意帘子外头站着的小接生员“行了,人家好歹还接生过娃娃呢。”

    自己这两位新朋友,看着真不像多有谱。

    男知青不服气,将赤脚医生手册翻得哗哗响“我看过书的。我还在我自己身上下过针呢。”

    小接生员满脸期待“你是大夫吗你会开刀娃娃歪着,下来的不是头。”

    那男知青赶紧又翻书,企图书中自有黄金屋。

    领着余秋进屋的青年农民皱起眉毛“怎么不送卫生院”

    “桥垮了。”接生员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说话带着哭腔,“送不了。”

    小姑娘满怀希冀地看着毛遂自荐的赤脚医生,“你们有办法吗”

    那男知青没从书上找到答案,终于歇火,悻悻地摸着鼻子退到了一边。

    门帘子里头又传来惨叫,大肚子似乎疼紧了,声音凄厉。

    苍老的女声安慰她“桂枝啊,孕妇不能拿盐出门的,不然娃娃生下来就会伸手问人讨盐,先下手。”

    余秋没心思听什么讨盐之类的胡话,她后背直冒凉气,胎儿先下手意味着要么就是头合并手的复合先露,要么就是横位。

    哪个搞不好都会出事。

    接生婆的语气也沉重“赶紧拿盐过来擦手,看娃娃会不会自己缩回去吧。”

    余秋额头上青筋直跳,忍无可忍,什么鬼话,还伸手讨盐呢。

    她下意识地掀了角帘子冲进去,皱起眉毛“要是给了娃娃盐巴,他还是不缩手呢”

    接生婆头发雪白,连背都佝偻起来了。陪在她身边的小姑娘像是被余秋吓了一跳,本能地往后面缩。

    屋子里头黑黢黢的,煤油灯只照亮床上女人惨白的脸。她头发湿透了,紧紧贴着额头跟脖颈,要不是胸口还微微起伏,看上去跟死人并无二致。

    余秋沉着脸,将手电筒的光柱对准女人的下身,旋即她忍不住摇头“奶奶,先下来的这个是脚。”

    帘子外头的田雨发出一声笑“哈,我真是头回听说有人伸脚讨盐巴。”

    这接生婆听着就是封建残留,应当破四旧。

    余秋没心思嘲笑年老眼花的接生婆,她伸手摸了下女人的肚子,心里头草泥马咆哮奔腾。

    没错,又是一个臀位足先露。

    老天爷故意的呢,让她穿成个名叫余秋的女知青不算,还叫她一穿过来又碰上臀位足先露的大肚子。

    生个屁啊,准备手术开刀吧。即使穿到1972年,她的观点仍旧不变。

    接生婆胡奶奶被她一顿抢白,居然脸色不变“是脚啊,那就只能先动针了。”

    余秋立刻移开放在孕妇肚子上的听诊头,刚才她看到旁边的红十字箱子上放着听诊器,下意识就拿过来听胎心了。

    反正总不能指望这儿还有多普勒监护仪。

    她抱着胳膊让到一边,冷眼旁观神奇的传统医学。她也好奇见多识广的接生婆到底要怎样通过针灸让胎儿顺利分娩。

    然而让余秋目瞪口呆的是,老太太拒绝了男知青主动贡献出来的银针,而是要了根缝衣针。

    针头在火苗上灼烧着,胡奶奶交代大肚子“桂枝啊,我要拿针戳娃娃脚了,让他缩回去,你才好生。”

    余秋太阳穴都鼓鼓直跳,她忍无可忍“要是娃娃不肯缩脚呢”

    用针戳,亏她想的起来。

    针一戳,包在孩子身上的胎膜岂不是破了。脐带一旦掉下来被压迫,脐带血流阻断七八分钟,孩子就能死在妈妈肚子里。

    胡奶奶愁眉不展,看上去极为难的模样“那就没法子咯,只能拿刀砍掉脚。”

    余秋已经一句话都不想说。

    砍脚,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办法。

    就算砍了脚真能生下来,这孩子也完蛋了。且不说他长大如何生存,就眼下这环境,孩子下来能活着才怪

    这个礼拜,郝建国跟着公社刘主任下各个大队采访水灾后恢复工作,充当了喇叭的角色。

    所有知青都晓得胡杨正在造洗衣机的事,男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可以偷懒不洗衣服的借口。

    要不是大家下乡带的衣裳都不多,而且天热必须得每天洗澡换衣裤,估计他们整个礼拜都能不洗衣服。

    男孩子们拿出衣服的时候,围在边上的女知青齐齐脑袋往后面倾,饶是这样,还照样差点儿被熏倒在地。

    陈媛捏着鼻子跺脚“你们可真行也不怕招蚊子。”

    余秋摇头“我觉得蚊子都会被熏晕。”

    郝建国笑嘻嘻的“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走,兄弟姐妹们,跟我一块儿挖水渠去。”

    这些天连着下过好几场雨,虽然都是夜里下白天出太阳,但土壤还是松软的,挖起水渠来倒不是特别吃力。

    可惜他们挖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迫收工,因为突然间又打雷下雨了。

    农民没有礼拜天的概念,即使星期天他们也照样出工。天公不作美,只能跟着收拾干活的家伙。

    看到这群跑着躲雨的小知青,年纪大的村民都笑“你们这是在挖排水沟那挺好的啊,是要排水,不然菜都泡烂了。”

    胡杨狼狈不堪地躲在屋檐下,梗着脖子喊“等雨停了,我们接着挖。”

    奈何老天爷不配合他的豪情壮志,从上午十一点钟开始,雨就哗啦啦地下个不停。

    等吃过中午饭,雨更是下得瓢泼桶倒,像洞天水帘似的,人对着脸都看不真切。关起门来更糟糕,屋子跟黑夜基本上没区别。

    田雨原本打算趁着下雨天,把七个没办法下田挣工分的学生招过来上课,看看这天色,也只能作罢了。

    女知青们帮着胡奶奶搓了一下午的草绳,这是用在装堆砌圩埂土石草包上的。

    男知青们没耐心,围着胡杨讨论了半天如何自制插秧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还是先搞清楚大型插秧机的结构再说。

    他们围过来帮忙搓了没会儿草绳,又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弄个专门搓草绳的机器。

    余秋倒是知道有这种自动草绳机。

    因为她生活的时代不允许农民焚烧秸秆,一旦被发现就罚款。她穿过来之前,就刚发生农民因为焚烧秸秆被罚两千块喝百草枯自杀的事情。

    当时他们科里头闲时讨论,就有助产士提起过草绳机。她老家盛产林木苗,秸秆根本没人舍得烧,都是用草绳机打成草绳卖了捆林木苗。

    余秋不知道草绳机的具体工作原理,但估计不太复杂。因为一台全自动的草绳机也就九百来块钱,要是手摇的,应该更便宜。

    但是,现在是不是应该先把插秧机做好还有洗衣机到底运转的怎么样了

    男知青们这才想起自己的衣服还在水车洗衣机里头放着,立刻一窝蜂地撑着伞去水沟边抢救自己的衣服。

    那水车还在孜孜不倦地转动,被风吹得跟哪咤脚下踩着的风火轮一样。

    谢天谢地,为了制造湍急的水流,他们事先在河边垫了大石头,刚好死死卡住了水车,倒是没让水车被风雨吹垮。

    可惜悲伤的是因为中途没人放水加水,所以衣服也没有完成漂洗跟甩干的工序。

    男生们乐呵呵地顶着脏衣服回来,表示直接靠雨水冲冲就好。

    他们大力表扬了胡杨的发明创造。不错蛮好,最起码的,衣服上的酸臭味已经一扫而空,洗涤效果值得肯定。

    雨一直下到傍晚六点钟还不见停。整个天就跟破了大窟窿似的,哗啦啦往外头倒水,世界都变成了汪洋大海。杨树湾则是波涛汹涌中的一叶扁舟。

    胡奶奶招呼大家吃晚饭“莫管了,先吃饱肚子再说。这天可不好走,船都要翻了的。实在不行,今晚先在这儿对付一晚上吧。”

    郝建国立刻积极响应“下雨天留客天,不留也得留。等明儿一早雨停了,我们再动身吧。”

    吃完了胡奶奶做的夹棉花头跟煮山芋,外面的暴雨仍旧没有歇歇脚的意思,一刻不停地往下冲。

    “你们说,圩埂会不会塌掉啊”田雨有些发慌,上个礼拜在白子乡碰上洪水的事情,她还记忆犹新。

    听说当时那段圩埂都塌了,到现在也没修好。杨树湾不也有六十来亩水田被淹了嘛。

    正先聊着自己到新工作岗位上感受的知青们齐齐噤了声,全都不由自主地抬头看窗外。

    外面黑黢黢的,如果不是风吹雨打窗户发出的砰砰声,他们甚至连雨水都看不到。

    陈媛迟疑地开口“我们要不要出去看看”

    要是圩埂危险的话,得赶紧通知大家抢修圩埂啊。否则一旦洪水冲垮了圩埂,整个杨树湾的农田恐怕都得泡汤。

    胡杨拽住郝建国想祸害自己刚冒出芽的大蒜的手,立刻翻出了手电筒。郝红梅帮忙从供销社带了电池回来,手电筒又能派上用场了。

    “你们留在这边殿后,我们先过去看看。”年纪最大的男知青韩晓生站起来发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落落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收红包的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雾霾里的鱼 20瓶;收红包的 10瓶;赫连檠城 6瓶;落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