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鳌占鳌头

小说:七零妇产圣手 作者:金面佛
    宝珍茫然“我们把衣服放在船上, 划船来回洗衣服”

    那洗一趟衣服要多久功夫还不如手洗来得快省事呢。

    胡杨一愣, 被问得说不出话来。他挠挠头,觉得自己的想法的确有点儿蠢, 他们又不是船上人家。

    “其实利用水这个想法没错。”余秋倒是肯定了胡杨的思考方向,“行船有水流, 那我们就寻找河流湍急的地方安置洗衣机好了,反正利用的是水流动力。”

    她转头看宝珍, “杨树湾有没有水流急的河段最好有上下水位的高度差。”

    宝珍赶紧倒掉盆里头的井水,端着盆带余秋跟胡杨往河沟方向去做实验。

    他们来回耽误了不少功夫,走到村里的大路上,日头已经偏西。

    太阳沉淀下来,白花花的光泛上了橘黄, 人眼睛对上去不觉得痛只觉着馋, 因为像极了喷香流油的咸蛋黄。

    乡村也叫这咸蛋黄的香油染上了香喷喷的味道, 晒了一天的草木散发出暖融融的香气。水鸟立在田头, 施施然舒展着翅膀,整理羽毛。田埂上, 没上工的老牛甩着尾巴,姿态惬意地吃着草。

    各家各户散养的鸡鸭悠闲地踱着方步,自己在草丛间寻找食物, 还有只老黄狗趴在自家院子前发呆, 也不对着人叫。

    大抵是现在乡民淳朴,没有哪家发生偷鸡摸狗的事情,所以这些禽畜很有自己才是这片土地主人的自觉, 根本不怕迎面走来的人。

    水田与居民区连接处散落着小片零星旱地,是杨树湾村民自己开垦出来的自留地,上头种着各色蔬菜。

    红的辣椒西红柿、绿的黄瓜空心菜、黄的南瓜、紫的茄子,一株株蔬菜被农人们打理的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煞是好看。

    这个点儿,各个生产队挣工分的农民都还没下工,地里头只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跟还没上学的孩子拎着桶浇菜。

    四周静悄悄的,河水通过桥洞发出的哗哗声分外响亮。

    宝珍将他们带到了大沟边上。这一处小路其实应当算个平桥,只它直接连着两头的路,并没有拔高,边上又没有栏杆,所以瞧着不明显。

    因为两边水位的落差,这儿形成了一个约莫三四十厘米高的小瀑布。水流声哗哗作响,流淌出白色的细小水泡。

    如果在这儿安装洗衣桶的话,倒是可以利用水流天然的冲刷力。

    、

    “太辛苦了,应该挖水渠过来。”胡杨突兀地开了口,他的眼睛还留在不远处拎水浇菜的老人孩子身上,“省得他们一趟趟拎水过来。”

    余秋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也悬起了心。这老的老小的小,万一滑倒了跌进河里头,保不齐性命都危险。

    就算摔倒在地上,那也叫人头大。

    小孩子还好些,老年人的骨头多脆啊,骨折难养好,说不定就瘫痪了。到时候自己跟家里人都遭罪。

    “一桩桩来吧。”余秋叹了口气,“我们先把水力洗衣机做出来。”

    现在生产力低下,农民从早到晚忙不停歇,的确辛苦。

    她踩着河堤往下看究竟“要是咱们用着好的话,就在这边多做几个,到时候大家都过来洗衣服,当成公用洗衣机好了。多少也能减轻些负担。”

    胡杨跟着下河堤,仍旧没放弃在自留地边上挖水渠的想法“等礼拜天放假,我们合作社就过来挖水渠吧。”

    他两条胳膊张开,跟鸟一样,“到时候咱们再砍几根毛竹,从水渠直接将水引到地里头。”

    余秋看这孩子眼睛亮得跟洋油灯似的,本能地脑壳痛。

    她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个月我跟宝珍要尽快将杨树湾男女老少的健康档案做起来,争取到秋收前,给大家完成一次基本体检。”

    秋冬是慢性病的高发季节,她心里头有本帐,到时候也好提前从公社领对症的备用药。

    不想胡杨半点都没受到打击,两只眼睛反而亮得愈发厉害“太好了,就说你是当大夫的料,有成算。你去体检,水渠当然我们来挖。”

    就看看余秋这小身板,细条条的跟杨柳枝似的,让她抓铁锹挖土还不得把自己带到沟里头去。

    河水哗啦啦流淌,从桥洞冲击在布巾上,很快流水就带上了血丝,布巾上的污渍颜色浅了不少。

    宝珍喜上眉梢“真行哎。用篮子装,篮子会漏水。”

    这样就不担心布巾被流水冲走了。

    她朝地里头喊了一声,立刻有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拎着篮子过来给他们用。

    人凑近了,余秋才认出来是大宝。

    现在他家只有爸爸一个人能干活挣工分,大宝就跟着奶奶一块儿侍弄自留地,顺带着照顾弟弟小宝。

    小家伙手里头抓着把小豆荚,胳膊觉得高高的,往余秋手上送“你吃,乔格豆,甜的。”

    余秋当着他的面剥开野豆荚,在他亮晶晶的目光期待下,尝了里头芝麻粒大小的青豆子。

    当然不甜,豆荚带着股青涩味儿。

    不过余秋还是赶紧摸出宝珍母亲塞给她的枣子,笑着揉揉小家伙的脑袋“你请我吃豆角,我也请你吃枣子。”

    大宝侧着脑袋,似乎在思考什么旷世难题。

    隔了好几秒钟,他才郑重其事地接了五颗枣子,认真强调“妹妹不能吃,妹妹吃奶。”

    几人都笑了起来,目送小豆丁连奔带跑地回自留地。

    大宝一只胳膊伸得高高的,给奶奶吃枣,然后又跑到自留地边上,满脸认真地咬下枣子肉喂弟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胡杨语气颇为感慨。

    余秋看着少年尚未褪去婴儿肥的脸,咽下了嘴里头的话。

    得了吧,瞧这老气横秋的样子,自己就还是个孩子呢。

    篮子果然要比木盆好用多了,很快从篮子里头流淌出来的水变得清澈起来。

    几人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赶紧将系在篮子上的绳子收回头,再翻看布巾,结果又发现了新问题。

    洗不干净,血迹污渍咬在布巾上,单依靠水流的力量没办法让二者分离。

    余秋皱眉“还是得放在桶里加洗洁剂。”

    胡杨也一本正经地点头“得依靠羟基跟有机物互溶,再让羧基把它们从布里头拽出来。”

    宝珍满脸茫然,洗洁剂她大概明白,没有肥皂也可以用草木灰。事实上,杨树湾洗衣服洗头基本上都是用草木灰泡出来的水。

    但是啥叫枪鸡缩鸡啊

    “这是中学化学教的东西。”胡杨笑出了一口白牙,“回头我翻翻,我应该把书带过来了,回去给你讲。”

    宝珍不好意思地拽着衣角,有点儿害臊“我没考上初中。我不会。”

    “那有什么。”胡杨大大咧咧,“学了不就会了。你看现在村里头不是有小学了,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可以读小学。以后初中也一样,等咱们国家有能力了,肯定会让所有人都起码上完初中。”

    宝珍惊讶地瞪大眼睛“真的”

    她能上到高小毕业,都已经算村里头的女秀才了。

    胡杨不假思索“那当然了。主席的七二一指示说的很清楚,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学习后再回到生产一线。咱们国家以后都是劳动人民,总有一天,大家都会读大学的。”

    余秋挑挑眉毛,对这小知青倒有些刮目相看了。

    虽然历史的发展不是这么回事,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在今后几十年里头倒是事实。

    余秋眼睛盯着竹篮,摇摇头“衣服放进桶里的话,依靠水流作用在桶身上的力度实在太有限了,我估计衣服还是洗不干净。”

    怎么让水流的力道更大呢余秋的目光落在河面上。

    远远的,下了工的农民脱掉身上沾满泥巴的上衣,只穿汗衫蹲在码头踏板上漂洗。大概是为了省事,他直接抓着衣服朝踏板上掼。

    宝珍看着直摇头,嘀咕了一句“顺宝哥哥可真懒,好歹拿个棒槌啊。”

    余秋灵机一动“对了,让衣服上下甩动”

    好像滚筒洗衣机利用的就是棒槌击打衣服去污的原理,反而比波轮洗衣机省水省洗衣液也洗得更干净。

    胡杨也反应过来,却犯起了难“用水往上头冲衣服这儿没喷泉啊。”

    再说衣服喷上了天,到底要什么时候落下来呢。

    宝珍满脸茫然,她连喷泉都不知道是什么。

    “咱们最好有个工具,把衣服放进去之后,水推着它做圆周运动,里头的衣服跟着不断上下甩动。”

    胡杨兴致勃勃“要不我们弄个大游泳圈,把衣服放在橡胶圈里头,人在中间踩着,让它不停转动。”

    “那游泳圈可得固定好了,不然一脚踩空了可够呛。”

    何东胜扛着铁锹从田头过来,笑着问宝珍,“干啥呢这多早晚的天,还不回家烧饭去,当心你妈给你吃毛栗子。”

    六队属于收工比较早的生产队,夕阳还赖在山头没舍得掉下去,他们就结束了今天挖水渠的任务,三三两两往家走。

    家里头自留地的蔬菜跟养的鸡鸭鹅猪,都得靠着天黑前的这段光景侍弄呢。

    宝珍指着竹篮道“我没偷玩,余老师跟胡杨哥哥说要做洗衣机呢。机器一转,里头的衣服就自己洗好了。”

    她连比带划给何东胜看,跟着犯愁,“就是不知道这个大圈子要怎么自己转起来。”

    “什么东西自己在水里头转动”年轻的生产队长看了眼哗哗作响的河水,笑了,“水车啊,水车就能被推着动。”

    堂屋前后门都开着,窜起的过堂风带走了室内的闷热。

    郑大爹、郑大妈、秀华母亲还有婶娘跟老太以及产妇的丈夫卫红都围桌而坐。

    饭桌不大,一条桌脚坏了之后绑上木头整修过,四菜一汤摆在上头倒是稳稳当当。

    居中的大海碗里头装着河蚌汤,汤色雪白。旁边围着的蔬菜分别是蒸茄子、烫空心菜、炖马齿苋干。

    因为曾经前两年严格地割过一次资本主义的尾巴,县里头要求每家每户最多留一分自留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所以杨树湾农民饮食当中,野菜也要占一席之地。

    跟这些菜蔬比起来,炒泥鳅就像是贵族一样。大约是为了下饭,泥鳅里头还加了不少辣椒一块儿炒,看上去红彤彤的分外诱人。

    乡间饭食荤腥少见,郑卫红心疼挺着大肚子的妻子没营养,每日摸黑去田头沟河钓黄鳝,摸河蚌。

    在农村,河鱼也是集体财产,需要生产队定期张网捕捞,除了廉价甚至免费上交国家之外,剩下的部分由生产队按照各家各户的人头进行分配。

    不过虾蟹、泥鳅、黄鳝以及河蚌还有螺蛳这些,似乎不在水产品的征收范围内,农民可以自己去捕捞。

    这些东西里头,肉多的泥鳅跟黄鳝是抢手货。毕竟在每人一年只能分到二斤油的当下,小虾螺蛳也吃不出什么滋味来。

    今天的泥鳅一半烧汤给产妇吃,另一半就加了大粒盐跟炒了一大盘给大家打牙祭。

    郑大妈端了泥鳅汤给儿媳妇,转身又进厨房端出两碗汤面条,西红柿鸡蛋打卤,上面还点缀着青蒜叶。

    明显锅底是抹过猪板油的,面汤上的油花老远就泛出清香。

    老太将面条碗推给余秋跟宝珍“吃吃,你们吃。”

    作者有话要说  鳌鱼似鱼非鱼,似龟非龟,头生得和龙头相似,但没有须,身披一重厚甲,也有四只脚。平时藏身水底,觅食时浮出水面,大如船只,行动极快。它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上岸爬行,凭着锋利的牙齿和坚厚的甲壳,敢于肆无忌惮地横行于世。它不仅要吃牛羊猪狗,而且特别喜欢吃人。沿海居民要打打不死它,要避避不开它,实在拿它没办法。观音菩萨得知此事,便找了十万八千根蚕丝结成一个羂索,又取宝瓶中的杨柳削成九个倒剌钩儿,贯在羂索的一端,再取海滨的沙土捏成一个人形,九个倒剌钩儿藏在泥人腹内。看到此鳌出现,便将泥人迎头摔去。那鳌鱼一见有人吃,便张开血盆大口,囫囵吞下。那泥人一入鳌腹,立刻融化开来,羂索上的九个倒剌钩儿扎在它心脏四周,痛得它在沙滩上直打滚。观音菩萨道“孽畜在人间已久,不知残害了多少生灵,理当诛灭。我本慈悲之旨度你到南海去修行,忏除夙孽,你愿也不愿”说着放松了手中羂索。那鳌鱼毕竟有点灵通,连连点头。于是观音菩萨便踏上鳌背,航海而去。

    观音菩萨脚下的鳌鱼,也是诗人常见的题材。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猛虎行中吟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唐代著名诗人间禹锡,也喜引鳌入诗,他在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因而戏酬一诗中有这样两句“鳌惊震海风雷起,蜃门嘘天楼阁成。”

    鳌鱼竟然能踩在观音脚下,当然是不同凡响了,它被看作是力量的象征。唐、宋时,皇帝殿前陛阶上镌有巨鳌,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的正中,所以称人翰林院为“上鳌头”。科举时代,进士第一名――状元受到皇帝的召见,所以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