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一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方文山有点不高兴的从正房走出来, 嘴里嘟囔着什么。

    西厢房走出来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 她穿了一身儿红衣红袄, 脑后梳着两只小辫子, 显得特别喜庆。

    她眨巴着圆溜溜的眼睛说道,“哥, 爸爸又打你了”  话听着似乎很关心哥哥, 但从语调里还是能听出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方文生瞬间黑了脸, 说道,“马上开学了, 你寒假作业做完了吗”

    小姑娘转身要溜,方文生又加了一句, “卿卿,哥忘了问了, 你上学期期末考试都考了多少分啊”

    方文卿以更快的速度往后跑。

    方文山回到自己住的东厢房, 掏出一沓子数学卷子准备做,但不知为何, 只做了几道题目就做不下去了。

    他索性放下笔,将卷子收了起来。

    去年没能参加高考是因为当时姥爷病了, 他和母亲回湖南老家探亲,那时候距离高考已经不到一个月了,按照原计划,在老家呆上四五天就应该往回返了。

    谁也没想到姥爷的病一天比一天危重,省里的专家也没能阻止他迎接死神的速度, 在他回家十三天的时候去世了。

    方文生从小由姥爷姥姥养大,那一份孺子之情是别人理解不了的,他坚持办完了老人的后事才回来的。

    乡下丧葬仪式特别隆重,等他回到盛京,高考已经结束了。

    虽然很可惜,不过因为方文生向来学习成绩很好,其实也就是晚一年上大学,家里人谁也没忍心指责他一句。

    方文生自己更是毫不在意。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父母不知为啥突然改了主意,以前从没提过要让他出国留学,现在非要他放弃学业立马出国。

    说是所有的手续都正在办理中了。

    和时下的年轻人一样,方文生对国外充满了好奇,要是能过去旅游几天,哪怕一个月他也愿意的,但现在,突然跟个打包好的行李袋似的,一下子被丢去那里,说不定一年都回不来,那他肯定是不愿意的

    先不说他舍不得盛京的这一帮朋友,就单纯他父亲这种行事方式他就不喜欢简直太没人权了,太不把他看在眼里了

    还有七个月他就年满十八岁了,四舍五入现在也是成年人了,怎么能不给他商量一下就决定了呢

    所以,刚才方文山梗着脖子跟父亲控诉了一番,最后表示了自己的立场,除非把他押过去,否则决不去留学。

    方文山坐立不安,在屋子里转了能有几百圈之后,终于疲惫不堪的躺倒在床上。

    第二天早上他十点多才肯起来,草草洗了把脸,习惯性的去了厨房,掀开罩子发现了妈妈给他留的豆浆油条。

    拿起来往嘴巴里塞得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好没骨气,他家里和别人家不一样,无论大事小事儿,最后拍板的都是妈妈,也就是说,没有他妈的同意,他爸爸是不可能给他留学手续的。

    方文山将手里的油条摔回去,怒气冲冲的出了门。

    已经过了元宵节,大街上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淡了,虽然路两旁不时还有挂着的大红灯笼,广场上硕大的喜迎新春的大字在风中飒飒作响,但大多数厂矿机关都上班了,就是学生也马上开学了,街面上闲逛的人并不多。

    方文山漫无目的的往前走,不知怎么就走到了徐氏炸鸡门口。

    反正肚子也饿了,正好进去吃顿饭

    因为时间还早,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只有一个大姐在认真的擦窗擦桌子,见他进来赶紧上前招呼。

    方文山点了两份炸鸡套餐,大姐先给他倒了杯水,有些抱歉的说可能要多等一会儿,他摇摇头浑不在意,左看右看没看到徐桂芳,就问到,”你们老板呢“

    这位新来的大姐是店长魏大姐招来的,今天是第一天上班,连炸鸡店的老板都没见过呢,她还是有些歉意的说道,”这个不知道“

    方文山很失望。

    也没等多长时间两份炸鸡就端上来了,方文山大口吃完,又喝了一杯水,人就没看到徐桂芳的影子。

    他站起身正准备走,徐桂芳和李娜从外头进来了。

    李娜这是才从家里返校,两个人一前一后,手里都拖着行李,李娜不知道说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徐桂芳忍不住笑出了声儿。

    第一次见徐桂芳,方文山不知为何就觉看她很顺眼,好像哪里见过一样,让他没想到的是,徐桂芳一见到他,好像是发了花痴,一眼不错的盯着他看,站起来又坐下,坐下了又站起来,最后还被桌子绊到差点摔了。

    这简直可以承包他一年的笑点了。

    后来他推断出她就是李佳明说的在校就开了饭店的盛京大学女学生,除了眼熟之外,心里更多了几分钦佩。

    要知道方文山向来自负,让他佩服的女孩徐桂芳还是第一个呢。

    徐桂芳这次倒是一下子就看到了他,张口就说道,“哎,方文生,你怎么又来了”

    方文山早准备好了反驳的话,说道,“对啊,我天天来店里吃炸鸡,算是你们的大客户了吧是不是要优待一点儿啊”

    徐桂芳抿嘴乐了,说道,“行吧,以后你来吃都打九九折”

    方文生气结,九九折,也就是一份才便宜几毛钱了,真能说得出口

    李娜很感兴趣的看看方文生,又看看徐桂芳,突然插嘴道,“桂芳,这是谁啊你们学校的同学吗”  徐桂芳摇摇头,恰好两人已经走到楼梯口,就没再说话,而是一人提着一只旅行袋,吃力的往楼上爬。

    方文山跑过去,先抢下徐桂芳手里的行李,又对李娜说道,“这位同学,我帮你拿吧”

    李娜从善如流的将大包递给他。

    方文山属于那种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身材,他爱好跑步和打篮球,身上的肌肉紧实有力,区区一百斤的行李,根本不算什么。

    本来徐桂芳和李娜很久没见面了,彼此都有很多话要说,但毕竟方文山才帮了忙,虽然是个小忙,也不好意思关起门来说私房话,放下东西就跟着下了楼。

    李娜在火车上没吃早饭,喝了杯水就去厨房点餐了。

    徐桂芳瞟了一眼方文山,他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很正常,但右手握着空水杯左右小幅度摇晃。

    一般人紧张了才会这样,但方文山不是,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这样。

    徐桂芳冲他笑笑,说道,“哟,高材生有什么烦恼啊”  方文山的家庭,是徐桂芳最最羡慕的那一种,他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但为人很亲和,完全一点架子也没有。

    方文山离婚后很长时间单身,一般人家的父母早就催婚了,但方文山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而且,对她也很不错。

    即便是知道她不肯和方文生结婚,也没有多加干涉。

    方文山的妹妹方文卿也是个很有趣的人,后来还和她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总之,这一家夫妻恩爱,兄妹和睦,很完美很幸福。

    徐桂芳猜不到方文生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

    方文山没想到被她看穿了心事,索性也就全说出来了。

    听完后徐桂芳倒是有点意外,前世方文山并没出国留学,不过,这一世很多都很以前不一样了。

    这种大事儿外人是没法拿主意的。

    徐桂芳沉吟了片刻,说道,“可能出国留学也没你想的那么糟糕,很多人想去还去不了呢,再说了,出去见见世面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她随即话锋一转,说道,“当然了,若是不想去,咱们国家现在的大学也都很不错,就比如盛京大学,还有清华大学,完全不输国外的大学啊,我个人感觉,若是上完大学再选择出国深造可能比较好“

    因为高中毕业一般才十七八岁,有些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还没完善,但大学毕业后就不一样了,各方面心智都已经成熟了。

    当然,这只是她个人的看法。

    方文山点点头,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的确,他现在出国感觉是两眼一抹黑,但若是大学毕业了,没准儿就好很多了吧。

    有了徐桂芳的开解,方文山觉得去不去留学,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了,反正,他父母再厉害,也不能硬押着他去,所以说,其实选择权还在他自己手里。

    但其实,去不去留学,他并没有真正好好思考过。

    李娜吃完了一大盘辣椒炒鸡肉,一碗米饭,还喝了一大碗鸡蛋汤,终于满足的打了个饱嗝,爬上楼去补觉去了。

    方文山觉得就这么走了有点遗憾,他想来想去,没想起来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去看场电影最近好像没啥好电影。

    要不去溜冰算了,他其实溜冰水平一般,要是在徐桂芳面前除了丑,还得不偿失了。

    最后方文山觉得去爬山是个不错的主意,从市里做三路公交能直达,爬到半山腰还有一个香火很旺的寺庙,估计这会儿在正月里,应该很热闹,可以过去看看。

    虽然听起来也不算多有趣,但应该还算可以吧,方文卿从年初五就盼着去赶初十才开始的庙会呢。

    方文山打了个响指,笑着指着窗外,对徐桂芳说道,“往西走三十里有个清凉山,想不想去逛逛”

    徐桂芳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店里因为点着两只很大的炭火炉子,日常烧得特别旺,感觉不出冷来,但外面温度其实特别低,徐桂芳套上长度及膝的羽绒服,戴上了手套,帽子,连口罩都戴了。

    方文山觉得她浑身上下只露出两只眼睛来,有些可笑,又莫名有点可爱。

    两人坐公交车来到山脚下,发现前来游玩的人竟然还不少,看起来很多是外地的游客,几十个人排成队,前面有人举着旗子领队。

    这些游客规矩的很,走路时连步伐都完全一致。

    徐桂芳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悔没带相机。

    方文山有点搞不懂她,徐桂芳是盛京大学的学生,还是两家饭店的老板,怎么看起来和个小孩儿似的

    看到什么都稀奇得不行。

    不过,有一点挺好的,爬山的路途中,有一段路特别崎岖难走,连他都得很小心脚下,人家徐桂芳完全和走平地一样,速度比他还快呢。

    甚至还扶了他一把。

    虽然当时感觉一阵酥麻,大脑如同放空了一般,但事后感觉着实很好

    先不说别人,就说那黏人的崔雪,每次见到他都和狗皮膏药似的恨不得贴在他身上,而且比方文卿还娇气,还有大小姐派头。

    碍于面子,他有时候不得不体贴一下对方,但真的很烦很烦

    相比较而言,和徐桂芳相处就自然舒服多了。

    俩人爬到寺庙的时候差不多中午一点钟了。

    寺庙地处半山腰,在一处特别平坦的山体上,因为据说这里很灵验,人格外的多,自然也飞非常热闹。

    寺庙前面的空地上有人卖各种各样的吃食。

    徐桂芳买了两串冰糖葫芦,一人一串站着吃完,寻了一个小摊子吃饭,要了几个夹肉烧饼,两碗滚烫的八宝粥。

    吃完喝完继续往上爬。

    越往上走,人就越少。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