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马焕巧一听到期满可以选择不合作,眼睛异常亮了亮, 她飞快的给丈夫使了个眼色, 谁知道赵子涛不但不点头,还狠狠瞪了她一眼。

    的确, 现在他们两口子一个月挣的钱比以前一年挣得都多, 但人心本来就是贪的,每天经手那么多钱,足有半匣子毛票了,一想到辛辛苦苦忙到晚,自己分到的不过是小半, 徐桂芳那才是大头,她心里就有点不得劲儿。

    不管是葱油饼,烧饼,还是炸油条, 他们两口子都做得十分熟练了, 就连磨豆子做豆浆豆腐脑,马焕巧也偷偷买了一台小石磨试过了,失败了几次, 现在也能做成功了,当然,味道还是不如张明泉做的好。

    但这细微的差别一般顾客吃不出来的, 再不然还可以一碗便宜一分钱。

    马焕巧自觉都打算好了,但赵子涛就是不同意,说人可不是牲口, 要知道感恩呢,当初他们一没钱二没技术,还欠了徐家不少钱,是徐桂芳给他们机会,才能挣到现在这些钱呢,不能因为现在技术学到手了,就撂挑子不干了

    赵子涛不但没劝下妻子,反而让马焕巧更生气了,这话里连牲口都说上了,这不骂人了吗再输了,说起欠徐家的五百块钱,马焕巧就要吐血,这钱是给赵青青治病用的,按说起来不该她还,应该公公婆婆还才对

    但公公是个无赖,婆婆更是没用的很,这钱当初是赵子涛出面借的,如今手头也正好有钱,而且徐忠民每次来店里,都是一副债主赶紧还账的样子,他们咬牙还了也就算了,凭啥得一直给徐家出苦力啊

    要是自己出去找个店面,自己来做那一天至少不得赚五六十块

    马焕巧算盘打得啪啪响,但不知为啥,当着徐桂芳的面,还是不敢说出来要出去单干,她一愣神的功夫,赵子涛已经开口了,说道,“桂芳妹子,我们不出去单干咱们的合作协议要不再签三年”

    徐桂芳点点头,赵子涛既然有这样的态度,那这个店暂时不用动了。

    她十分干脆的说道,“也好不过红徳恐怕不能在这边帮你们了我打算再开一个新店,已经选好了地方,他到时要去新店。这边店里忙不开,还是要雇一个人帮忙,若是有相熟的亲戚你们自己找一个也行,工资二十块,要是干的好,两个月后还可以再加钱”

    说实话这工资开得不算少了,二十块,纺织厂的临时工一个月才挣十五块呢,而且卖吃食还有个好处,自己吃饭是不用花钱的,而且吃得还好。

    马焕巧本来心里挺难受,一听说这话,又高兴起来了,她娘家弟媳眼馋早点铺的生意,早就说过想来帮忙呢,这下正好趁了她的愿。

    新店的位置实在是好,不但在最繁华的海正街上,还处在两条街的拐角,南来北往的都能一眼看到,再往前不远就是国营商店。

    所以她一丝没犹豫,现去银行取了钱一口气交了一年的房租,她本来想续上三年赁房合同,但这房子是单位的,属于公房,只能按要求一年一签。

    铺面是上下两层,每层都有四十多平,这么大的店面,她打算除了卖早点,另外还兼卖炸鸡。

    前世徐桂芳做餐饮多年的心得,她觉得很多食物都是有魔力的,比如甜品,比如火锅,比如炸鸡,简直是男女老少通杀,就没有不喜欢的。

    结合镇上的实际情况,做炸鸡是最实惠的了。

    这边铺子徐红徳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她打算让大姐徐桂红管这个店,五金厂那边有徐红利,还有刘银环,让徐桂红过来应该不会受太大影响。

    若是徐桂红和徐红徳还忙不过来,那就再雇一个人好了。

    开新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主要她这人有点职业病,前世开店开上瘾了,看到一个好铺子就想拿到手做生意。

    回到家,徐桂芳趁着刘凤仙去村书记家串门了,和父亲说起了新店的事情,听她说已经租好了房子,徐忠民心里大吃一惊,觉得这二闺女也太有主意了,不过,他面上还是保持着淡定,但再听说新店的分成给他的是两成后,他不淡定了,猛吸了一口烟,激动的说道,“桂芳,你说怎么办咱们就咱们办,尽快让铺子开张想要卖炸鸡也不难,鸡肉的事儿有眉目了”

    本来现在家家户户都养鸡,收几只鸡没什么难的,但徐桂芳是有要求的,首先只要小公鸡,再就是不能超过半年,养太久肉质就老了,而且还要求每天供应至少二十只鸡,徐忠民四里八乡都跑遍了,也没找到一个能供应那么多鸡的养殖户。

    不过,他后来寻思,养鸡不像养猪,至少要养上半年,其实若用麦麸和小米喂鸡,两三个月左右就能出栏的,这样样的小公鸡肉质还特别鲜嫩。

    离凤仪村二十里地的地方有个赵家村,这个村子有三个生产队,其中一个生产队以前专门负责搞饲养的,养猪养鸡养羊,规模搞得很大,不过后来政策紧了,养殖场撤掉后现在也没恢复起来。

    徐忠民已经跟几户人家说好了,他们每户人家养一百只鸡,等鸡长大后他来收购,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

    在这些鸡没养起来之前,他只能选择散收了,赵家村虽然没有了养殖场,但家家户户都是饲养小能手,一户人家养十来只鸡是最少的了,多得能有三四十只,他这么散收也能撑上一阵子。

    只是,收上来的是毛鸡,需要专人宰杀,还得分割好洗干净才能用,徐桂红和徐红徳都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儿,这个活儿必须徐忠民来做了。

    收了第一批毛鸡,徐忠民当天就赶着架子车和徐桂芳一起来到了镇上,徐桂红和徐红徳已经把海正街的店面里外都打扫干净了,而且还给墙面新刷了白色墙漆,四面雪白。

    这铺子的格局楼下就是个大通间,楼上有隔开的厨房和卫生间,徐桂芳觉得楼上的厨房太小了不适用,打算把楼下隔出一个十五平方的大厨房来。

    商量好哪里起灶,哪里起油锅,哪里放吊炉,还有哪里放鏊子等物,第二天就开始动工了,徐忠民去买了青砖和沙子,请了两个小工,半天时间两个双头的炉灶就建好了,徐桂红则带着徐红徳去回收站转了转,一口气买了三个盛东西的旧木柜子,和大冰柜摆成一排,这样不管多少物什都能放得下,收拾起来也整齐好看。

    按照徐忠民的想法,隔墙就用砖砌成薄薄一层就行了,但徐桂芳觉的不够通透,现在的工艺做不了铝合金推拉门,那墙中间必须镶嵌两块玻璃,这样顾客从外头能清楚看到厨房的状态,会让人感觉更放心。

    因为这个,一堵墙砌了两天才完工,完工后又摆上桌椅,店内的所有设施都收拾好,招牌也挂上了,一天也没耽误的就直接开业了。

    为了博个头彩,开业当天所有吃食一律买五赠一,烧饼,油条,葱油饼,肉烧饼还有豆浆豆腐脑全部都是。

    好多人为了能多赠一个,特意多买了带回家吃或者和同事朋友一起拼单。

    当天上午九点所有准备的吃食全都卖光了。

    徐忠民扒拉扒拉算盘,烧饼肉烧饼一共卖了三百多个,油条四百多根,葱油饼一百多张,包子卖了一百多,豆浆豆腐脑五百多碗,喝这厉害的,一早上卖了一百多块

    老头儿精神抖擞的很,抽了一支烟卷美滋滋的吸了起来。

    因为第一天准备没来得及,炸鸡没能在早上供应,徐桂红将剩下的烧饼热了热,又烧了一大锅鸡蛋汤做早饭,大家吃过饭后,徐红徳收拾卫生,徐桂红和徐桂芳烧热油锅,准备炸鸡。

    其实这炸鸡也没太大技术含量,鸡肉是徐忠民一早宰杀的,她腌制好了放在冰柜里了,现在拿出来正好也入味了。

    徐桂芳做了两种口味的炸鸡,一种是干炸,一种是挂了鸡蛋面糊再炸的。大家试吃了之后,都表示更爱吃椒盐干炸的。

    其实徐桂芳自己也喜欢干炸的,她还喜欢炸好后再撒上点辣椒粉,哎呦,一咬又香又辣刺激得整个口腔麻麻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尽管其他人都表示吃不惯辣椒,但徐桂芳还是很顽强的备了两碗辣椒粉。

    中午供应的吃食很简单,就是炸鸡配白馍馍,还有一大盘拌青菜。说实话炸鸡配米饭更好,但现在大米不太好买,若是量少还行,多了连黑市上也没有,价格也太高了。

    再说镇上的人吃惯了馍馍,尤其是刚蒸出来的白馍馍,有的人干吃就能吃俩,而且徐桂红蒸的馍馍很好吃,有浓郁麦香味,又大又白又喧腾,嚼起来还很有筋道。

    徐忠民收上来的毛鸡是五毛五一斤,收拾成白条鸡一斤成本差不多要七毛钱了,若是只卖炸鸡,一份恐怕没有多少,价格还贵,徐桂芳想到一个办法,她用五香粉腌了不少土豆,一份炸鸡里有三两肉三两土豆,卖八毛钱一份,一个白馍馍和一勺拌青菜都是免费送的。

    八毛钱吃一顿午饭,有肉有菜有馍,还不要肉票,其实算起来很实惠的,下午不到两点准备的一百份炸鸡全卖完了。

    傍晚,附近的机关单位都下班了,路过海正街铺子的时候,那诱人的炸鸡香味飘出来,蹿腾的人心里痒痒的,有那嘴馋的直接就走进去了,直接花八毛钱买一份套餐,有肉有馍有菜,回家当晚饭正好

    让人没想到的是,晚上比中午卖的还快,一百份炸鸡套餐一个钟头不到就卖完了。

    晚上七点多钟,徐红利,张明泉和刘银环也都过来了,徐桂红将剩下的馍馍热了热,对半切开塞了卤肉,又做了一大锅鸡蛋汤,大家吃过晚饭,徐桂芳给大家开了一个小会。

    主要是关于新店利润的分成问题。

    这新店虽然所有的投资都是她出的,但她本人只要四成的利润,徐忠民两成,徐桂红三成,徐红徳是一成。

    徐桂红有些不好意思,新店才开业生意就这么好,三成也太多了。徐红徳更是如此,他以前都是拿固定工资三十块,这一成算下来一天都有十块钱了,一个月都三百了,好吓人哦。

    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不要那么多。

    一旁的徐忠民默默端着茶杯喝茶,不发一言。其实他这会儿美着呢,今天店里一共卖了两百四十块,所有的东西都是他采购的,成本即便是加上房租等等,也就是百分之六十,毛利能有差不多一百块了,那他这就是一天差不多挣了十几块

    海正街那边一天也能分到六七块,加起来就是二十块了,哎呦,这可是他的私房钱做梦都要笑醒了

    老头儿心里喝了蜜一样的甜,面上却什么也不显,他又摸出一根烟卷,自然,现在早不吸旱烟叶了,都是买一块五一盒的大前门。

    徐桂芳很讨厌烟味,她挥了挥手,说道,“爸爸你别在屋子里抽烟好不好”

    徐忠民好脾气的将刚点上的烟卷熄灭了,还冲二闺女笑了笑,说道,“桂红,红徳,桂芳还小,而且再过几天就要去盛京上大学了,店里主要靠你俩呢,要我说,这分成很公平,有钱大家赚嘛”

    徐桂红和徐红徳这才笑了笑,算是接受了这个方案。

    徐红利和张明泉没觉得如何,一旁的刘银环羡慕的不得了,徐红徳比她来的还晚呢,她这里还拿三十块一个月,人家都分成了呢。

    大概是受了徐桂芳的影响,徐忠民忽然觉得,他也应该开个小会了,老头儿心里算计了一会儿,说道,“我也给大家开个会吧”

    徐桂红调到这边来后,五金厂那边徐红利负责炸油条,张明泉负责打烧饼,熬豆浆豆腐脑,刘银环主要负责做包子卖包子。

    刘银环目光炯炯看着姑父,直到徐忠民说出新的分成方案,她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

    徐忠民是这么想的,徐红利是他自己的儿子,还没成家呢,当然没有分成,张明泉豆浆豆腐脑的分成提到五成,打烧饼也有两成,但包子的分成就没有了,包的的两成利润分给刘银环。

    这样就比较公平了。

    刘银环手足舞蹈了一阵,笑嘻嘻的给徐忠民倒了一碗蜂蜜水。

    徐忠民改变了分成,落到他口袋的钱要少一些了,虽然有些心疼,但钱挣多少才算够呢现在的日子他是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

    人得知足呢。

    刘凤仙思来想去,觉得孩子上大学到底是一件儿大事儿,虽然徐桂芳手里有钱,她还是忍痛从钱匣子里取出一百块,打算给她置办些东西,乡下的集市虽然恢复了,但只怕集上的衣物徐桂芳看不上,就趁着周末,带着徐红强和徐桂香来镇上了。

    海正街新店的铺面气派,位置又很显眼,把这三个人惊到了,尤其中午吃的炸鸡饭,徐红强连连惊叫好吃,一口气吃了两大盘。

    其实镇上的衣物,徐桂芳也有点看不上眼,不过,刘凤仙难得舍得出血,第二天一大早母女俩就去了市场。

    徐桂芳挑了一只水杯,牙刷牙膏,一盒百雀羚,几双袜子,市场上也有卖衣服的,做工质量大都不如百货商店,当然偶尔也会有好料子的,那要靠运气了。

    今天就不太巧,只有两个摊位卖衣服,都是那种花色老气还异常肥大的人造棉衫和裤子,这种衣服夏天穿着是挺舒服的,但样式可就太丑了。

    刘凤仙倒是很感兴趣,别看她手里那么多钱,自己穿的还是破衣烂衫,她在摊子上扒拉了半天,花十块钱买了一套。

    徐桂芳手快的又拿起两套,自己掏出钱付了,说道,“妈你留着换着穿”

    刘凤仙有点心疼钱,但毕竟不是自己的钱,笑了笑说道,“好啊,这夏天可不用买衣服了,能穿好几年了”

    徐桂芳心里掠过一阵心酸,想要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下了。

    其实早市上最大的优势还是肉类蔬菜,现在是夏天,蔬菜的种类很多,卖鸡鸭猪肉的也不少,徐桂芳买了半袋子土豆,一兜子西红柿,一兜子青葱,一大块儿五花肉,还有五十个鸡蛋,两个人大包小包的回去了。

    徐家的日子红红火火,张翠翠的最近有点不太好过。一个多月前,韩镇长特意把她叫去,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了,没想到的是还有外人在。

    韩镇长说,这是县上的大干部,有事儿要她帮忙。

    孙卫华比韩青章年轻得多,穿着一身板正的料子,鼻梁上压着金丝眼镜,一看就是斯文知识分子的样子,张翠翠一见之下觉得印象很好,但也有些奇怪,她这样的人,能为大干部做什么事儿呢

    韩青章为了避嫌出去了。

    张翠翠有些紧张,但没想到的是,孙卫华没提什么非分要求,他竟然知道徐红利,还要求她一定要缠住这个人,必要的话,可以生米做成熟饭,从而达到嫁给徐红利的目的。

    当然,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她嫁到徐家不能开口要彩礼,但必须提出换亲,既让徐家的二闺女徐桂芳嫁给张翠翠的大哥张大山。

    当然了,如果婚后张翠翠不想跟徐红利过日子了,他可以做主让他们离婚,离婚后还可以帮她在县上安排一份清闲的工作。

    张翠翠瞪大了眼,不敢相信还会有这么好的事儿轮到自己,所有的话她都仿佛没有听见,就那一句给她安排县上的工作听到了心坎上。

    孙卫华似乎怕她不同意,当场就做了口头保证,并且还给了她一百块钱。

    但是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她和徐红利之间非但没有进展,反而越发陌生了。

    张翠翠不止跟韩青章上过床,还和哥哥的几个哥们,包括马国明,王占友都上床耍过,这种事儿不能开头,一旦开了头无论男女都会上瘾。

    她就是对这事儿特别上瘾,隔一段时间不做心里就发慌。

    那天夜里在小旅馆,虽然徐红利喝醉了睡得像只死猪,并没能把她怎么样,但早上醒来的时候,她可是特意把自己脱得光溜溜的了,她皮肤好身材也好,这两年发育的更好,胸是胸腰是腰的,是个男人看见了恐怕都要惦记上,尤其,她还特意钻到他怀里蹭了两个来回。

    然而很神奇的是,徐红利就是个例外,此后再也没来找她不说,她去找过几次徐红利都假装看不见她。

    而且徐红利中午也不出来闲逛了,成天躲在铺子里,她都没处下手。

    要不是县上的大干部答应了给她找体面的工作,张翠翠在男人方面向来顺风顺水,往往一个媚眼抛过去就上钩了,还从没碰到过徐红利这么难搞的人,按照她的本意,一个瘸子,虽然卖早点挣点钱,但终归十个瘸子,论外貌比不上她哥哥张大山不说,连马国明王战友都不如呢她早想撂挑子不干了,但一想到县上的工作,张翠翠又实在不甘心。

    那大干部给她设置了具体的日期,让她八月二十五日之前最好嫁到徐家,眼看没几天了,事情却毫无进展,张翠翠心里慌得很,思来想去没有好办法,只好从柜子里找出一件不穿的旧衣服,用剪子裁成小布块儿,然后缝成一个长方形的垫子。

    她起床吃过舅妈做的面条,碗筷一推进了自己的屋子,将垫子系在腰间径直就去了五金厂门口。

    张翠翠有点怵徐桂红,不敢贸然过去,她在马路对面观察了一会儿,惊讶的发现徐桂红竟然不在,因为她不在,徐红利格外的忙碌,除了炸油条,因为张明泉打烧饼不熟练,他还要帮着打烧饼。

    张翠翠整理了一下头发,昂首挺胸的走过去了。

    “明泉哥忙着呢,银环妹妹真是越来越漂亮了红利哥我还没吃早饭,给我拿一根油条再配一碗豆腐脑呗“张翠翠熟练的跟每个人都打了招呼,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了。

    徐红利这些天一直憋着一股气,尽量不去想张翠翠,即便远远看到了也不会搭理她,但今天似乎有些不同,第一徐桂红不在,第二张翠翠是来吃早饭,他总不能不卖给她吧

    徐红利虽然板着脸,但已经将刚出锅酥脆的油条装到盘子里了,正准备再去装豆腐脑,姐夫张明泉说道,“红利油锅还烧着呢,小心油条炸糊了这些你都别管,我来招呼她”

    张明泉装了一碗豆腐脑,和油条一起端给张翠翠。

    张翠翠冲他笑了笑,说道,“多谢张大哥不过,我找红利有事儿,你还是让他来一下吧”

    张明泉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说道,“你找他什么事儿跟我说也是一样的”

    张翠翠抬眉笑了笑,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说道,“是吗我这里有了徐家的孩子,你也管吗”

    她的声音不大不小,不光是张明泉听到了,旁边桌子上的几个食客也听到了,都支着耳朵往下听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