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后,村里过完了年。
去年为了跟着上头的产量口号,村里就上缴了大半的粮食,如今各家各户的存粮不多,以至于家家都快吃不上饭了,临近开春,生产队长已经开始估算着土地分配的事情,因着第二次土地改革制度的变更,如今村民虽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除了自家的一块自留地,都要将土地交给生产队统一使用。
为了村民的口粮着想,生产队长去年去别的村淘换猪肉的时候,就跟人打听了上头的风向,因为别的村有亩产几千斤的例子,如今就有些积极分子喊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势要奋力赶超,以此得到上面的青睐。
这样一来,土地无法增产的情况下,上缴的粮食还要增加,留到下半年的口粮就越来越少……
生产队长已经能预见下半年必然出现的饥荒了,甚至饥荒程度比去年更加严重。
许家村有多少劳动力,生产队长清清楚楚,村子靠山临海,并非一望无际的平原,看着似乎面积很大,可实际上能够开垦的土地却并没有多少,因为靠海,土地的盐分含量很高,这样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自带苦味,品质不好,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土地,并不适合大规模大面积的种植农作物。
去年许家村没跟着上面的口号走,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项,一个是挖山,一个是赶海。
但因为近年来上缴的粮食越来越多,村民们都吃不饱,只能更加频繁的去挖山,以此来填补口粮,这样一来,周围的几座山能吃的东西都被挖的差不多了,生产队长眼看着情况危急,便限制了村民的行动,唯恐他们将野菜根茎都挖走,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许家村,往年饥荒时也会去山里寻找吃食,可到底要给山林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不能一下子坐吃山空。
至于能看见的野味,也基本上都灭绝了,这也是为什么前阵子听说有野猪,全村子的人都兴冲冲地一起抓捕的原因。
眼下山上除了树皮,就连最常见的野菜都没有了,地里的根茎也被人偷偷刨干净了,一时半会想再长出来也很难。
说到赶海,由于村里人文化程度不高,直接将排污口捅进了海里,导致滩涂边的水质越来越差,即便村里有捕鱼队,能够捕捞的鱼也愈发少了。
其实村里原先也并非不种田,只是种田在村里占比非常少,因为土地的原因,村里周围适合种植的田地并没有多少,这里不是最北方,地也不是能够攥出油的肥沃土地,土地没有营养,想要种地就只能自己施肥,原先地里的肥料就是一家家垒起来的粪坑,但是后来为了赶产量,这种原始的施肥方法显然不够。
为此,生产队长特意去镇子上弄来了好些化工肥料,化工肥料无色无味,掺在水里直接撒出去就行,刚开始时,肥料有很大的效果,不仅增产,还比原始肥料好用。
然而到了后来,原始肥料因为是自然肥,即使农作物吸收不掉也不会给土地带来污染和负担,可化工肥料就不一样了,用的时间一久,土地就越来越碱化,加上临海,土地的碱份消散不掉,越囤越多,这一来,土地质量也连年下降,种出来的粮食也一年不如一年。
其实,村里的老农民都知道,这时候就该停止种植,烧一把稻草梗,将焦灰埋入土地,一年不种粮食,如此来年再种农作物就会恢复一些,村里的老人管这种方法叫‘养土’。
但是因为上面的口号摆在那里,每年产量只能越报越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哪能允许一个村子停产一年?
即使产量降低,该报还得报,甚至要放卫星似的虚报!
生产队长做不出这种坑人的事情,强咬着牙看着附近村子上的生产队虚报粮食产量,而他抵住了上面给与的压力,这也造成了他不受公社待见的情况。
即便明知土地一年不如一年,也没法养土,即便知道化工肥料对土地有所损伤,却仍然乐此不疲的使用。
不仅如此,为了增产,甚至还不断加大了化工肥料的用量,导致土地负担不断加大。
土地越来越贫瘠后,只能变本加厉的使用肥料,如此就是恶性循环,导致土地已经不堪重负。
开春后的第一天,生产队长就带着队员们下了地,可一锄头下去,大家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原本过年那场雪连着下了四五天,大雪覆盖,来年再刨开土地,土地应该是略带湿润,黏糊糊的,好似一团浆糊才对。这样,土地里夹杂着各种腐烂的植物、虫子,泥沙等,最终都会变成土地的养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此时的土地,干巴巴没有丝毫水分,表面看着灰蒙蒙,给人一种沙沙的感觉,一看就是没了养分的沙化土地。再一刨,别说表面了,就连下面都是干巴巴。
土地干成块状,稍微一捏就碎裂了,地里除了沙土,根本没见任何腐烂的根茎和虫子。
长期种田的村民都知道,土地刨开,如果瞧着越是恶心,那今年种出来的农作物反倒越是好。所谓的恶心,其实就是富含水分和营养的土地,瞧着湿漉漉黏糊糊,腐烂的根茎会散发出天然的腐臭,但当这些根茎尽数腐烂,就会是纯天然的肥料。
“队长,这是咋回事?”有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生产队长为难的叹了口气,别人不知道,他知道,这是化工肥料撒多了,将土地下面的微生物和蚯蚓都烧死的缘故。
村民们虽然不知道科学原理,可经验丰富,一看这土地就知道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了。
看着愈来愈沮丧的村民,生产队长安慰道:“没事,到时候刨开土地,将粪坑里的自然肥料倒进来,再攉弄攉弄没准就肥沃了,到时候种植作物时,多加点水,多撒点肥料,一样可以种出东西来。”
因为前些年家里没有成年的男丁,许老太家并没有资格分地种田,如今许安国回来了,他们家也要参与分配土地和种植了。
然而许老太一看这地,就皱起了眉,不由得砸吧着嘴。
她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满是忧愁,照这样下去,别说增产,能赶上去年的产量就谢天谢地了。
等生产队长带着村里的老人去谈分配土地的事情后,许老太拉住了许安国,低声道;“这地种不出个鬼东西的,你找个理由,把事儿推了吧。”
许安国相信许老太的话,就说他今年刚刚转业回家,好些年没种地了,早已忘记了怎么种地,所以他决定听从部队的分配,去城里的行车公司做技术员。
因着当兵的履历,以及部队的分配,生产队长并没有为难许安国。
许老太心里清楚,就种地,别说分配了,到时候种完出来什么都没有,各家各户完不成上缴数量还得自己倒贴,辛辛苦苦一年还有可能把自己饿死,不行,这绝对不行!
回家后,许老太拉着许安国,将这件事掰碎了讲给他听。
许安国好歹见过世面,也同意许老太的做法,他拿出了年前回来就攒下来的转业补贴,尽数给了许老太,“娘,既然不种地,那我还是去镇子上,好歹能拿到属于我的那份口粮,再加上当初战友的关系,那些人多少要给我一些面子。”
许老太点了点头,没说这地一年不如一年,八成今年的产量也得完蛋,到时候交不上粮食,再把自家的存货搭进去。
“我们得另谋出路。”
许老太想着年前他们家还打饥荒呢,虽然过年这段时间借着朝暮的特殊能力富裕了些,可存粮却远远不够,她觉得照着这情况还是得早早的屯粮,于是吩咐道:“安国啊,你去镇子上站稳了脚跟,记得带点米粮回来,一次不用太多,免得惹人怀疑。”
“娘,您这是……?”
“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得囤粮,趁着现在春种,咱家不需要去地里,你把院子里的地窖收拾好,这事低调,不能让人知道。”
许老太领教过饥荒的可怕,深知村里人没有完全接受如今的法律,能够约束村民的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村规。这样的规矩并不像法律那般严谨,在如今确实近乎人情,很多时候村规比起法律更容易让村民接受。然而就是这样的村规也有弊端,那就是很多时候,人一多,群众起哄时,村规说改就改,少数服从多数也是最根本的原则。
这样一来,如果村民挨饿,知道她家有存粮,那么一定会来哄抢,即使这样是错的,但对方人多势众,她家到时候也没地方说理。
村里人什么德行许老太一清二楚,她在这件事上留了个心眼并没有错。
许安国皱了皱眉,“那我们家不种地,怎么稳定收入来源?”
他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虽然许安国如今转业了,也拿了转业补贴,甚至部队还给他安排了新的工作,可这点收入要养活一家人远远不够,坐吃山空,迟早要完!
“这件事我会好好考虑的。”许老太话音落下,下意识瞥了瞥堂屋炕上翻滚的朝暮。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