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说干就干,一吃完早饭,他立马开始着手安排暖炕种菜的事。
他跟沈歌先找到相熟的几家,打算买了点蔬菜种子,比如小葱、生菜、大蒜、白萝卜和青菜。
这些都是既抗寒又能短期收获的蔬菜,加上温度适宜的暖炕,大概三四十天就可以成熟。
到了柳树家,没想到他娘这些年也会在冬季里种菜,家里甚至还留了韭菜根。吴蔚便想跟她买点,毕竟种韭菜根比种韭菜籽能减少起码两个月的生长期。
当然了,这一圈逛下来,不免有人好奇他又要折腾什么,吴蔚也不藏私,直接将暖炕种菜的技巧都教给了他们。
他一开始就没打算种菜去卖,毕竟下雪了山路很不好走,现在教完别人后,他倒是一文钱没花白得了许多种子。
今天气温骤降,村里人都翻出大棉袄穿上了,雪虽然停了,但积雪很厚一时半会儿估计化不了。
哆哆嗦嗦的回到家里,沈歌屋子里的暖炕已经烧起来了,两人捂暖手之后,吴蔚从厨房里找出之前订做的压豆腐的木框。
自从开了作坊,这些小的只适合在家里用的工具就闲置了,想到以后估计也不会再用,他干脆废物利用拿来种菜。
“这些菜最短的生长期也得半个月,赶不上过年有点可惜。”吴蔚一边往木框里铺土一边嘀咕。
沈歌正在关注面前盆子里浸泡的菜种,吴蔚说要泡两刻钟,他在心里默默算着时间。
“什么时候吃都行。”反正他不喜欢吃蔬菜,不过沈歌也有好奇的地方,“为什么要把种子泡在水里?”
铺好土吴蔚直起腰活动了一下,衣服穿的一多感觉整个人的行为都受限了,干活比平时费力多了。
他伸手在水盆里感受了一下水温,说:“用温水浸泡种子有利于发芽和防治病虫害。”
沈歌听懂了他的话。
吴蔚常说这种很直白又很奇怪的话,他已经悟到了一套独特的翻译系统。
木框有三个,一米见方,空间挺大,吴蔚一次性把种子都种下去了。
他也是第一次搞实践,按照以前看到的理论将菜种好后,又把木框排列放在暖炕靠墙的位置,剩下的空间正好够他睡觉。
看到和被子就隔了一道木板的菜框,沈歌表示怀疑,“这样真的行吗?”
看出了他的疑虑,吴蔚立马保证,“我睡姿很好,绝对不会蹬腿压到菜。”
……
不过吴蔚的暖炕种菜没搞过三天,因为下雪之后的第二天天又放晴了。
温度回升后艳阳高照,只用了一天时间,之前一脚深的积雪居然都化了。
这天,他把木框搬到院子里晒太阳,然后跟沈歌一起去了作坊。
作坊这些天都在正常运行,就是下雪那晚院里晾的粉丝都被冰住了,所以随后雪刚化的时候,吴蔚就开始着手在作坊加盖工房。
今天是正式开工建房的日子。
到了作坊,昨天雇佣的村民早已经热火朝天的挖起了地基了,跟他们打过招呼之后吴蔚进了豆腐坊。
看到柳树他娘点出来的豆腐,他由衷的夸了一句,“柳梅婶,您这手艺真是绝了!”
柳梅婶是第一个签保密协议的村民。
她在厨艺方面非常有天赋,对少许和适量的把握比吴蔚还要精准,所以昨天学了一两次之后,就直接出师了。
至于其他签协议的人吴蔚还是物色中,他并没有把自己要教人点豆腐这个消息广而告之,打算先从作坊内部开始培养。
他们正说着话,沈歌从外面进来,端给他一碗汤。
“三婶炖的,很好喝。”
吴蔚却之不恭,冬日喝上一口汤,能一下暖到心里。
喝完汤,吴蔚交待柳梅婶,“婶子,最近几天豆腐多做点,年前我还得给镇上再送一回。”
柳梅婶应了之后,吴蔚又去粉丝坊转了一圈,雇工们对流水工作上手后的效率非常高,也不需要他一直从旁指导。
出了两间大屋走到院子里,吴蔚叫过柳林,他是这次建房的监工。
“林哥,地基不必挖太深,多打些撑柱和梁脊就行,咱这屋子不住人,就晾晾粉丝。”
柳林略一思索,心里有了成算,点头应下了。
村长这两个儿子各有各的本事,老大沉默怯懦却是个盖房子的好手,老二虽然机智冲动,但是个大局观很不错的年轻人。
自从上次村长逐了柳根出村,吴蔚便会在别的事情上多提携一下柳林,毕竟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是哪个柳家人继任村长,他总要给沈歌多攒点人脉。
日子在慢条斯理的过着,一切看上去井然有序,距离过年只剩几天时间。
腊月二十六,工房盖好了。
递给沈歌一块红布,吴蔚说:“有请咱们沈家作坊的东家沈歌,梁上挂红!”
这是村里盖房的一个习俗,给屋顶最高的一根中梁绑上红布,寓意新屋顺意吉祥。
沈歌从善如流,接过红布绑到了主梁上,建房的雇工齐声高喝着将主梁上了上去。
为了庆贺新屋落成,下午作坊停工半天,吴蔚吩咐柳梅婶做了一顿热乎的猪肉粉丝汤分给众人,也算让大家沾一沾新屋的喜气。
怎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众人欢欢喜喜喝汤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北风。
风越刮越狠,温度随之降低,不到半个时辰,院子里空地上已经冷的待不住人了,吴蔚将人聚拢进作坊里。
“大家先进来避避,等这阵风过去。”
作坊里灶火常烧,房子里温度不低,缓过神的村民开始议论起天气。
“最近这天真是一阵一阵的怪!”
“我家年货还没办齐,这要是再下雪可就糟了。”
……
听着众人议论纷纷,吴蔚心里的不安愈发凝重。
从那次无意在大皇子记忆里翻出,凉州以南各郡县遭灾的消息后,他心里就一直犯着怵。之前办年货时疯狂的买买买,也是为了给沈歌囤积物资。
他问:“往年冬季也这样吗?”
“那倒没有,就今年有点奇怪。”
有个上了年纪的大叔也是一脸愁容,“今年的两场雪都没盖住麦苗,来年怕是要遭灾。”
“呸!呸!呸!”柳梅婶伸手打了那人胳膊一下,“乌鸦嘴别瞎说,今年这年景咱可遭不起灾!”
北方种小麦,两年三季,一般冬小麦要是被雪压上一个冬天,来年肯定丰收。相反,如果一个冬天都没能在麦苗上积住雪,等来年春天麦苗必定干旱成活率大大降低。
跟那位大叔一样,吴蔚也听过这个道理。可惜沈歌家没种地,这两个多月以来他还真没接触过庄稼,这个隐患他警醒的有些迟了。
“这种天气的确很反常,大家趁着办年货多囤点粮食吧!”
吴蔚没有把话说死,灾荒这个词太过耸人听闻,他怕引起村民恐慌。
村民们向来信他的话,一听吴蔚都这么说了,心里突突两下后也对此事上了心。
半个时辰后风停了,众人各自回家。
第二天吴蔚要去虎丘县给刘记食肆送豆腐,一大早柳树就上门了。
“师傅,我能搭你的车去趟县里吗?”
“当然可以,要去买粮食?”
柳根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憨笑道:“冬集那会儿你就让我多囤点粮,那会儿没听你的话,昨晚可让我娘狠狠训了一顿。”
吴蔚笑着拍他的肩,“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囤粮不会亏的。”
“以后我都听师傅的。”
中午的时候他们三人到了虎丘县,今天意外的没看到小桑,吴蔚去租寄坊存了牛车,柳树也租了一辆推车,他们便分道扬镳,约定了一个时辰后在租寄坊碰面。
刘掌柜对吴蔚送来的二百斤豆腐很满意,摸着八字胡笑成了弥勒佛,“这些豆腐足够我用到年后了。”
拿出六贯钱递给吴蔚,他神神秘秘的拉着两人进了包厢。
“吴兄弟,你年前赶紧多买些粮食存着,这世道恐有变!”
“灾?”吴蔚一个字点明了刘掌柜隐而不说的话。
刘掌柜点了点头,“我东家说是钦天监传出来的消息,开春后十有八/九要遭灾,这县里得了消息的人都在买粮,再过一两天估计粮价要涨。”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