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桶金

    三年后, 北海边境。

    “这里交给你了。”宋阿南一身戎装,已过了变声期的嗓音低沉。

    “将军放心, 属下定不负将军所托, 誓死守住北海边境。”宋阿南的副将道。

    宋阿南颔首,拍了拍他的肩膀,翻身上马。

    一行十多骑跟着宋阿南出营, 没有去西边的恒州,而是往南面一路行去。

    三年前朝廷与三节度使同时来犯, 宋阿南带大军迎击仲华三军。此三人的领地都不大,兵力更无法与义成相媲美,只是三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来,就是阿南也有些分身乏术。

    幸好,最终凭借地势抵挡住了, 尹恆又趁机使计,扰乱其内部。

    破了他们的联合后,宋阿南一路向东, 一直打到北海,沿途吞并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节度使领地, 将义成的面积扩大四五倍不止。

    如今, 局势渐趋稳定。

    恒州以西, 原本属于朝廷的大批土地被尹戎拿下,如今的朝廷仅剩弹丸之地,依靠天险才得以守住。而义成吞并了所有节度使,进一步壮大。

    江淮地区未受战乱波及, 名义上仍属朝廷,每年上贡纳税,支撑朝廷财政。

    一年多前,宋阿南收到宋菽的信,说他去了江淮。

    后来又陆续来过几封信,最后一封信里发了好一通脾气,之后将近四个月没有音信了。

    宋阿南抽出怀中的信纸。

    那是宋菽四个月前来的最后一封信,笔迹急促,洋洋洒洒三页纸,全是抱怨他的。

    宋菽一贯温和,除了那次他偷溜出门没有报备,再没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今次这遭,也实在又是自己惹出来的。

    事情很简单。

    宋菽到了临州后大展拳脚,生意蒸蒸日上。他心里高兴,时常跟阿南分享,每每收到捷报,也要祝贺一番。每封信都能写上两三页。

    可宋阿南却是个不爱多言的性子。

    宋菽写来两三页,他却只回上寥寥几字。

    次次如此,也难怪宋菽爆发。

    那之后宋阿南又寄去两封信,都石沉大海。

    万幸的是战事终于结束,尹戎要他班师回去恒州。他把北营的亲兵打发了回去,带上亲笔手书一封,自己则只带了几人,往临州城赶去。

    都生了四个月气了,要是自己再拖,没准宋菽会真的再不肯理他。

    临州城郊,宋记棉花坊。

    车间内,二十多台轧花机整齐排列,每台机器前坐了一名工人,正在加工刚刚新收上来的棉花。

    当初在相河村研制出的第一批轧花机需要三人配合,而如今的新式轧花机,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工作效率足足高了三倍有余。

    工人们一手摇动曲柄,一手喂棉,同时踏动脚下踏杆,那机子上的铁轴与木轴便能相向转动,将棉花带出,棉籽则落于桶中,很是便利。

    坊中另外几个车间则用来弹棉花和纺线织布,也有缝制棉花毯,做毛巾等物的。

    当初的宋记纸坊,已经是恒州城数一数二的大作坊,而今天的棉花坊,却比那时还要大出三倍有余。每天的产能,就是一年多前的宋菽,也难以想象。

    三年前宋阿南出征后,恒州也动荡了几日,后来百姓们发现生活上并未有大的不妥,便渐渐安下心来。

    当年七月棉花成熟后,宋菽的棉花作坊开张。

    那棉布裁的衣服柔软亲肤,透气性好,价钱也不贵,很受城中百姓的欢迎。

    后来宋菽又接连推出棉布的被套、枕套、床单,还做了毛巾、棉花毯等物,销量也都非常好。只是棉花的产量有限,他便与又来卖木棉的白一城商量,让他带了许多种子,回更适合种植棉花的南方去了。

    后来,宋菽也干脆来了江淮。

    临州离白一城的老家不远,那一带如今有许多人种上了棉花,成了宋记棉花坊重要的原料来源。

    除了恒州和临州两地,这作坊也在其他几个较为富庶的州县落户,无不受到喜爱。

    扩建棉花坊的过程中,宋菽如法炮制,又发行了不少股票。这一次不仅仅是恒州,还有临州和相邻地区的富户、大家族赶来投钱。

    宋菽手上的资金甚是充裕,除了棉花坊,也把火锅店开到了江淮各地。

    去年严卓迎娶三娘,宋菽还给了一些股份作为嫁妆。同时也给宋河夫妇俩分了一些。

    如今三娘跟严卓回了沧州,主管那一带宋记的业务。宋河和程二娘的大女儿已经满周岁,听说近日又怀上了,这段时间宋河便一直留守恒州,管着那里的业务。

    六娘和五娘长大不少,宋菽也分了些坊店给他们管理,又派了得力的助手。

    七郎八岁了,被不爱读书的六娘强行送进学堂,每天被阿姐盯着念书,没少给宋菽写信哭诉。

    连七郎都能好好写出正儿八经的信了,宋阿南是什么毛病,十个字就把他打发了?

    宋菽把揉皱又展平的信再一次揉皱了,扔到房间角落。

    四个月了。

    四个月前,三间新的火锅店在三地同时开张,宋菽忙得脚不沾地,火气正大呢,宋阿南的十字天书又送来了,宋菽忍无可忍,在信里跟他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后来宋阿南又来两封信。

    十个字变成了三十个字,也不知道那小子憋了多久憋出来的,连墨迹都深浅不一。

    宋菽把信放好,决定再晾叱咤风云的小将军两个月。

    “东家。”宋宅的管家跑进来,“州牧大人来了。”

    宋菽捡起被扔到房间角落的纸团,塞进抽屉:“知道了,请他到前厅坐,我很快就来。”

    他对着镜子理一理领口。

    镜中的他已长大不少,以往坊内的工人都比他高,如今却不是了,也不知道宋阿南现在多高。

    前厅里,临州州牧林远在管家的指引中坐下。

    宋宅他来过几次,这宅子前后三进,也不算特别大,但布置得很别致。主院里有一间房,那里面放了个叫做沙发的东西,很是柔软,他试过一次后就念念不忘。

    可惜宋四郎说还有待改进,他问了许多次也不肯卖。

    这宋四郎原是恒州人氏,出生农户,听说还是被人收养的孤儿。

    他初到临州那时正是冬天,那一年不知为何格外冷,许多贫户生不起炭火,每天都有冻死的。

    宋四郎虽是商贾,却有慈心。

    每日在城外施热粥热水,发放炭火和棉衣。要不是有他在,这临州内外不知还会冻死多少人。

    那事之后,林州牧便注意上了他。

    后来他发行股票,拉了许多临州的大小商户、富户入伙,林远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本想这要干涉,可又觉得这样一个会在冬日施粥的人,不会做那伤天害理之事,就随他去了。

    股票发行后,宋记便开始大肆扩张,宋记火锅店、纸坊和棉花坊逐步在江淮一带打出名声。林州牧仔细思量一番,便肯定是那股票的功劳。

    这股票,还真是个筹钱的好方法。

    “州牧大人,怎么有空来在下这里拜访?”宋菽大步进门,自然地一拱手,便在主位上坐下。

    “今日我娘子生辰,去你宋记火锅店搓了一顿,我便想起与你许久未见,就来拜访了。”林州牧道。

    “劳州牧大人挂怀了。”宋菽道。与州牧一言一语拉起家常。

    这位林州牧四十上下,也出身于一方豪族,却没有豪门世家的倨傲,平日相处起来还算舒服,宋菽便与他交往颇多。

    毕竟是一州之首,能得他的青睐,平日里行事也能方便许多。

    “对了,听说你近日又在发行宋记的股票?”林州牧问。

    “确实。”宋菽派出去考察的人回来了,又找到几个适合开火锅店的地方,便打算再发一些股票,好开店,“州牧大人也有兴趣?”

    “不不不。”林州牧连忙摇手,他虽敬佩宋菽人品,但到底世族出身,免不了对商贾有些偏见。平日里有些交往尚可,要他真的去做商贾那等牟利的事,他还是拉不下脸来。

    “那又如何提起?”宋菽道。

    “是这样,临州城外的山上本有一间藏书阁,里面珍藏了诸多孤本,来来往往的读书人都爱上去一观,也是风雅之事。可是去年大雨被毁,书是救出来一些,楼却没了。本官多次想要修建,却实在拿不出钱来,就想着你这股票之法是否可拿来筹钱?”林州牧道。

    就凭这话,宋菽便知林州牧对生意一窍不通,这理解力还不及他家六娘呢。

    宋记的股票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能带来红利,藏书阁这种不赚钱的玩意儿,谁会肯买它的股票啊,还不给当韭菜割了。

    宋菽当然不能让林州牧这么搞,不过要筹钱修藏书阁也不难。

    “您在藏书阁前立一块碑,凡事出过钱的,都能在上面刻上名字供后世瞻仰。既然是风雅之事,想必不少人都会慷慨解囊。”宋菽道。

    林州牧听了,细细思量片刻,眼睛一亮。

    “宋四郎果然才思敏捷!”

    “过奖过奖。”宋菽端起果汁,喝了一口。

    “那本官就这么办,宋四郎身为临州第一大商户,自然是要名列其中的。”林州牧道。

    宋菽呛了一口,这林州牧平日看着挺老实,怎么突然开窍了?什么狗屁倒灶的风雅事,若真按自己的性子来,宋菽才不想掺合。

    然而林州牧笑得太诚恳,宋菽被他看得实在不好意思,只好捐了十贯钱。

    林州牧抱着前开开心心地走了。

    临走前还特意说,一定把宋菽的名字放在正中间最好认的位置,供后世学子瞻仰。

    宋菽尴尬地笑笑,比起什么被后世瞻仰,他还是比较喜欢那一万枚铜钱。

    送走林远,宋菽伸了个懒腰。

    傍晚了,该吃饭了。

    然而他还没坐下,管家又心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怎么了?”宋菽起筷吃饭。

    “东家,刚才吴什长派人来报,他们已经找到了东家要的石灰石,但途径当地部落时,被强行扣压,只有一人拼死逃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宋菽:信都不会写,要你何用!

    谢谢支持,么么哒~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