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次梁老三的事, 宋菽开始注意起安保问题。
像他那样被辞退后闹着不肯走虽是小事,但处理起来也颇有点麻烦。另外, 他这几个作坊都挺打眼的, 若是有人动起歪脑筋来,也不得不防上一手。
宋菽考虑了一下,保安他也不打算另外再再找, 只是跟宋阿南商量着,找了几个在豆油坊和啤酒坊工作的青壮年, 分别谈了谈话,最终敲定了一个六人的保安小组。
这些人都正值壮年,常年干活让身上肌肉分明,再加上学了宋阿南的那套拳法,对付普通的鸡鸣狗盗之徒不在话下。现在相河村这儿贸易逐渐发达起来, 大伙儿有了生活来源,其实都不太有心思搞这种坏名声的事,治安不乱, 六人轮班倒也足够。
宋菽选了其中一个姓龚的男人做小队长,把他们两两分为三组, 在工作之余轮流值班。另外也关照李账房, 给他们每个人多开了一份补贴。
几个被选中加入保安队的汉子们都在宋家作坊里工作了有段日子, 其中两人包括那个小队长,还是郭老大那伙儿受过宋菽恩惠的。宋菽厚道,他们知道只要认真干好活,宋家的生意好, 便有他们一口饭吃,如今能多出一份力,守护好这份给他们饭吃的产业,他们当然愿意。更别说,还有那份丰厚的补贴了。
“……我会跟你们的管事说好,把你们的班都排开方便巡逻,白天还好,晚上一定要两人一起行动,免得发生意外。另外如果作坊里有人工作受伤,你们也要负责给他找大夫来看……”宋菽又絮絮叨叨叮嘱了一堆,第二天便让这保安队走马上任。
除了保安队这事,宋菽还想着是不是弄个人事来,管管招工辞工的事。
不过最后也没有合适的。他只好让各作坊的管事先暂且顶着,如果人手不够,他们可先招短工,跟宋家的人报备得到同意后,便能转为正式的工人。
辞工这块宋菽也定了章程,犯了小错的给警告、扣工钱,若是像梁老三这样屡教不改的,或者犯了让作坊损失的大错便可直接辞退。
宋菽这几日跟李账房也沟通颇多。
一开始李账房开始给他的账本都是这里惯用的格式,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是竖排繁体的,看得宋菽脑壳痛。后来他教了阿拉伯数字,李账房学得挺快,他便又抽空教了他现代的记账方法。
刚开始教起来有些费劲,什么时候用借什么时候用贷,日记账明细账财务凭证,还有那一堆一二三级会计科目都需要花大量的事件弄清楚定义、用途和使用方法,毕竟这时代全靠手工和人脑,可没有相应的电脑程序可供使用。
这期间五娘也帮了许多忙。她对数字十分敏感,李账房又有多年的账房经验,而宋菽做过农家乐老板,对现代的财会知识有一定了解,再不济他空间里还有以前学习留下的电子书,时时都能调出来查看。
他们三人一起,把宋菽说的那一套做了简化和优化,使它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刚开始上手还觉得有些繁琐,但时间长了之后,这套记账方式颇为实用,即使有几间作坊,上千万条支出收入,也能做到繁而不乱。
只是五娘走后,李账房免不了要找几个帮手。
宋菽和他一起考核了几个有意愿的,留下两个伶俐的给李账房打打下手,这财会方面的工作也就没问题了。
代耕架完成后,木匠坊也一直没有散。
但与其他天天重复劳动的作坊不同,木匠坊除了制造代耕架、冰鉴等,也做些研发方面的事。
代耕架完成后,一些工匠回去了自己村子,但还有一些留了下来。宋菽给过他们几个他空间里的图纸或者文字资料,都是这个时代可能用上的器械,但因为这些资料不太齐全,还要他们自己做些研究,要真正生产投入使用,还需要点日子。
研发之余,木匠坊的人也做能拿来卖的代耕架、冰鉴,另外也接村里的订单。他们吃住都在宋菽这,当然是要做一些能拿来卖钱的东西才行,宋菽给他们工钱也分为底薪和抽成,底薪不多,但每一件参与作出的成品都有抽成,若研发有进展,也会有额外的奖励。
有些工匠更喜欢多做成品赚钱,也有一些更爱潜心研究,这里聚集了附近数个手艺好经验足的匠人,互相取取经、做做东西,比以前单打独斗要开心许多。
学堂那里,宋菽又找到另外两位愿意教书的士子,课也就没有拉下。
村中各作坊的事处理了大概后,宋菽又去了趟大涂县。
他走后,火锅店也需要新的人料理上下,之前已经提了一位姓方的伙计来做掌柜。
方掌柜原本是望海楼的伙计,望海楼里许多伙计都是干了十多年的,他一个毛头小子再是卖力也难得重视,后来宋记火锅店开张,他便跳了过来。他来了后很快适应了宋记的服务模式,平时干活卖力,对客人热情周到,遇到一些难搞的也不会发生冲突,处理得很是妥当。
宋菽很早就主意到了他,如今需要找掌柜,便优先把他提拔上来,回村一段时间再过来,火锅店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
后厨那儿由褚宁管着,宋菽叫他又招了学徒和帮手,之后恒州城若开酒楼,肯定需要褚宁过去,要先找好接班人才好。幸好火锅店对厨师的厨艺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像望海楼那样,一直需要一位大师傅坐镇。
*
“阿兄,我东西都收拾好了!”宋菽刚从县里回来,门口就见六娘,她拍着胸脯骄傲地说。
“六娘!过来把你的衣服叠一下,这么胡乱塞起来你当是腌咸菜啊!”可惜她话音刚落,屋里就传来三娘的喊声。
六娘吐吐舌头:“我明明都收拾好了。”
这次为了搬家,宋菽让木匠坊做了好几个大木箱子,把衣物细软往里面一放便能带走,至于家具什么的都留在这里,以后还是有可能回来小住的。
宋菽在恒州城买的那处宅子前后三进,占地不如他开火锅店的褚宅大,但也足够他们一家居住。
宋菽他们坐的马车,因为跑快了会颠,所以走了大半日才到恒州城的宋宅。宅子所在的那条路名为十里坊,路面由石砖铺成,宽阔可通车马,宋家的宅子在十里坊三号。宅子的门是如意门,这是普通人家最常用的大门规格,
“好气派的大门!”六娘下车,抬头看那如意门上的匾额,“宋宅。”
三娘他们也陆续下来,但谁也没去推那扇红漆大门。一年多前,他们还住在那几间什么都没有夯土房里,家徒四壁,甚至常常吃不饱。那时,三娘想象过吃饱喝足的生活,但也仅仅是农作物的丰收,却从未想过自己还能住进城中的宅子里。
五娘靠着她,躲在她身后,似乎也不敢擅自靠近那扇红漆大门。
可门却自己开了。
“都来了,进来啊,愣着干嘛。”宋河听见动静从里面出来。
“这宅子太好了,一时有些发愣。”程二娘说,先走了过去。其他人也陆续进去,进门是一面影壁,右手是一间小小的车轿房,左手则是一排倒座房。倒座房那儿收拾出了一间厅,用于接待客人使用。
买下宅子时,宋菽已经参观过这里,所以这会儿落在后面。宋阿南也没急着进去看,就在宋菽旁边。
“这里头正屋两间,东西厢各有三间,过会儿挑一间你自己喜欢的,也不用老跟我挤在一处了。”宋菽说。宋阿南也大了,理应有自己的房间,他家现在也不缺这点,再挤在一起未免让他觉得不自由。
穿过垂花门,便是主院。主院里最大最气派的便是坐北朝南的正房,正房分东西两间,偏东面的那间连着正中的起居厅,一般是给一家之主居住的。通常来说,一家之主便是父亲或者爷爷,宋家没有这样的角色,那便应该是长兄,可实际上宋家的当家人却是排行老四的宋菽。
宋河来的早,他住了正房偏西的那间,很明显是要把大的让给宋菽了。
正房外还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大小都差不多,东厢的地位略高于西厢,屋顶更高些。不过宋家不讲究这些,基本是谁挑中哪间就住哪间了。六娘挑了东厢中间那间,七郎住了她的隔壁,三娘和五娘则挑了西厢的两间房住下。另外,东厢还留了一间给严卓。
宋菽走进正房偏东的这间,房间东面还连着一间耳房,可以作为小书房。
他已经在里面放了桌椅,以后六娘他们可以用来读书写字,他也能在里面看账本。
宋菽才在事先铺好了的棕绑床上坐下,宋阿南也走了进来。
“你挑好房间了?”宋菽问。
“嗯。”宋阿南点头。
“看上哪间了?”
宋阿南不说话,手指地板。
宋菽:“……”
“……你长大了,应该学会一个人睡觉,晚上怕黑也没关系,点一盏灯就好了。放心这世界上没有鬼的,如果有坏人来了他也打不过你。你看东西厢各还有一间,要是不喜欢,后院的一排后罩房或者前头的倒座房随便你挑。”宋菽苦口婆心说了一堆,他都嫌自己啰嗦,“或者我这房间让给你,我再去挑一间。”
然而宋阿南拉住他,指指双层床的上铺:“两张床。”
宋菽:“……”
这到底是谁弄的上下铺!
*
宋家入住新宅的同时,他们进城的消息也已经传开了。
城外,宋菽用来建作坊的那片荒地附近有三个村子,这次兴建作坊,除了从相河村带来的人外,也从这几个村子招了一些。
干了几天活,当地村民发现,这不是开垦土地,而是建作坊呀!
这作坊究竟干什么的不重要,倒是如果有机会某个差事,也是稳定的生活来源。这些人便开始打听这片作坊的主人。
一问之下,才知这片地的东家正是宋菽。
“大涂县宋四郎?我知道,那可是个好人,咱们村春耕用的代耕架就是他送的!”
“我听我做挑夫的堂弟说,你们相河村那儿也建了好几个作坊,工钱啥的都比旁的作坊要好。”
“要真好你堂弟怎不去某个差事?”
“那又不是想进就能进的,他知道时都晚了,那几间作坊不招人了。”
“若真好,这新作坊招人,咱得早些过来。”
“不说这工钱如何,就看宋四郎肯送我们这些人代耕架,他就是个厚道的,给他做工定亏不了。”
“是啊是啊。”
宋宅离城南这片地不远,里头住进人的消息,这些村民们也很快知道了,盼星盼月亮的,他们终于盼到了作坊招工的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