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恩在张敏面前透了口风说要来看汪直,次日汪直还是先从张敏口中听到了消息,又过了三天,他才见到了怀恩师父的真容,没想到师父所谓的“看”竟然远比想象的要隆重——怀恩要趁着沐休带他出宫去玩一天。
话一出口,跟前陪着的刘合孙绍就都露出又惊讶又艳羡的神气,连张敏都推了汪直一把,酸溜溜地说他真是好福气。
汪直已经听刘合他们说过了,宫里的宦官们只有那些有实权、很得脸的大太监才可以时常出宫,其余的即使有了沐休假期也不能随便迈出宫门一步,比如张敏要想出宫,就要么去找个替侍长出宫办事的正经由头,要么央师父等贵珰带着出去,他自己是别想随便溜达的。像那些直殿监做苦役的宦官,自从进来了,一辈子都没再出去过的也不稀奇。
汪直早就做好了很多年都出不去宫门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师父说了,趁着他还小,没得差事,正好带出去逛逛,等过几年又是进内书堂读书又是领差事的,就没空了。言下之意好像是说,这样带他出宫的机会这几年还会经常有的。
师父真太好了!汪直觉得自己又被幸运大馅饼砸了头,这次投胎一定是幸运属性满点的。
到了第二天,怀恩一早就亲自过来领他,离了下处一路步行往南。西边这排廊下家从北头往南是一连三十一座小院落,三十一个门,然后不知为何隔断了大约一间屋的距离,下面又是同样格局的一截,只有三个院子三扇门,就是汪直他们刚进宫那时住的地方。
三十一门的那截被叫做“长连”,三门的这段叫做“短连”,短连再往南是御酒坊。
汪直看见墙上御酒坊的牌子,问怀恩:“师父,御酒坊是为皇爷爷做酒的,还是为您和覃公公这样的公公们做酒的?”
怀恩微笑道:“自然是为皇爷做酒的,宫里哪能专门开个衙门为我们做酒?”
汪直也明白这个逻辑,只是仍有个疑问:“皇爷爷喝的酒难道不是外头进贡来的?”皇帝的吃穿用度不是都由全国各地挑最好的送来吗?他不明白为什么宫里还要弄个地方专门酿酒。
“外面贡的是有,但御酒坊为皇爷做的,也都是好的。”怀恩挺耐心地解释,“再说酒这种东西,有时也要饮新鲜的才好。”
汪直不甚理解:“不是都说酒的陈的香么?”
怀恩道:“有的酒是陈的香,可有的酒放不住,搁上几个月就酸了,不能喝了,还是新造出来的好喝。”
原来还有这道理,没等他再说什么,怀恩回头看了眼御酒坊的牌子,问:“你认得那牌子上的字?”
汪直心头打了个突,忙道:“不认得,是师兄他们告诉我说,这里是御酒坊。”
怀恩点点头:“师父太忙了,回头叫师兄教你认字,过几年等你大些了,再去内书堂读书。”
祸从口出,汪直决定闭嘴。
御酒坊再往南是尚膳监,从这两处衙门的西墙外穿过去,再往南走就到了西华门,怀恩就带着汪直从西华门出了宫城。
今天怀恩换了身便服,靛青色的直身配灰布方巾,比大红蟒袍低调了很多,看着像个教书先生,就是少了一把胡子。他穿了这样一身,出西华门之前遇见的宦官还都恭恭敬敬和他打个招呼,等到了皇城区域,就很少有人认得他、再招呼他的了。
怀恩一看就是个话不多的人,这两天也就是问问汪直吃住的如何,有没有什么不惯,其它汪直问他什么他都回答,汪直不说话,他也就没话说。这会儿一路穿过皇城走出到京城大街上,怀恩也没再来说什么与他闲聊。
话是没说,但走到皇城外没多会儿,汪直隐隐听见,怀恩竟然在低低地哼着曲子,像是什么戏曲。竖起耳朵仔细听听,依稀还能听出唱词,什么“自那日宴席散,难再团圆……”再看师父的步子,也变得跟哼的拍子一致了,头也跟着微微晃着。
汪直颇觉意趣盎然,若非带着他,师父说不定已经大声唱出来了。果然连师父出了宫门,心情也是大好的。
这时的北京城整体格局跟现代的二环内大致相同,细处却有很多差异。现在的□□还叫承天门,他们走的是西长安街,比现代长安街至少窄了一半,最令汪直觉得稀奇的是,街道两侧竟然有着排水沟。
大约一米多宽、一米多深的水沟敞着口,他们沿着路边步行,一不留神都可能滑进去。等到转了个弯去到一条更窄的街道上,怀恩就拉起汪直的手,以防他真滑进水沟里去。
这条街窄了,车马行人反而多了,要说让汪直走在他外侧,怀恩又怕他被车刮到,相比被车撞被马踩,自然还是掉沟里好一点。
怀恩发觉汪直很安静,猜着小孩家家都点怕他,便尽力温和道:“你有什么话想问师父的就尽管说,不用怕,师父其实愿意跟你说话,就是一时想不到说什么。”他几乎生平都没用这般语调讲话,自己听着都觉得生硬古怪。
汪直问:“师父,是不是城里每条街边上都有这种沟啊?”
“是啊,好歹是京师重地,哪儿能连阳沟都没呢?”
原来有沟还是个优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地下的叫“阴沟”,露在地面上的叫“阳沟”,嗯,挺科学。
汪直又问:“那夏天下完大雨,这些沟是不是都要灌满水啊?”依照现代北京城的内涝情况,他觉得这些阳沟都不够装的。
怀恩叹了口气:“是啊,每年都有小孩子淹死呢。”
竟然还会有小孩淹死在里面!“那为什么户部不能拨点银子,把这些沟上面都盖上石板呢?”
还知道是户部管拨银子,看来张敏教的还挺多的,怀恩笑道:“全城都盖石板,太多了,银子花不起啊。”
汪直点头理解,这时候没有水泥啊。车水马龙的街道,道边上敞着阳沟,看着真新鲜。
走了一会儿他又问:“师父咱们去哪儿啊?”
怀恩道:“先跟师父去看一位老前辈,中午师父带你去吃点好的。”
汪直猜得到,所谓的老前辈,一定是位老宦官。
他已经从张敏他们那儿听说了,这时大太监在宫外多有私邸,但除了当年的王振、曹吉祥那种张扬过头的之外,太监的私邸一般都不公开示人,大多建成寺庙的样子掩人耳目,表面看上去,就是太监们一出宫都住进寺庙里,跟和尚作伴去了。
除了掩人耳目二外,其实宦官们也确有很多都信了佛,因为宦官死后不能归葬祖坟,皈依佛门的话,死后就可以归葬佛寺,算是有个正经归宿,总比那些低等宦官死了就拉到煤山去烧了的好。相比现代人,这时的人都把身后事看得很重,很多宦官就是为此信了佛。
怀恩带他去到的就是城西南一座名为“隆德寺”的小寺庙。名为寺庙,其实供应香火的只有最外面的一进院子,从仪门进去二道院,就看得出是座宅邸了。他们进来时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厮接应,汪直一路跟着他们穿过一道穿堂,进到一间正房屋里,扑鼻就是一股中药味。
里屋摆了一张黑漆螺钿床,他们进去时,床上躺着的一个老人正被小厮扶着坐起来。说是老人,其实也就五十岁上下,在头顶绾成发髻的头发还大半黑着,只因精神萎靡,才显得苍老。和怀恩他们一样,他下颌光光,没有一根胡子茬。
看见怀恩,老人笑呵呵道:“来了?”
怀恩只是“嗯”了一声,转头叫汪直:“这是师伯,快来见礼。”
原来是怀恩的师兄,汪直跪下磕头道:“汪直见过师伯。”
怀恩所谓的见礼大概作揖也可以,但汪直这些天看出来了,古代很讲究礼多人不怪,小宦官见了老宦官能磕头的时候就尽量磕头,他就有样学样。反正大家都这么做,也没什么可不平衡的。现在他磕头已经能磕得很像样了。
果然老宦官很高兴,连声叫小厮把汪直搀起来,对怀恩说:“这就是你新收那小徒弟啊?果然一看就透着机灵。”说着又叫小厮拿果子给汪直吃,还亲手塞了个小荷包到他手里。
汪直捏着荷包里好像是些小块的银子,就询问地看向怀恩。怀恩说:“师伯给你的,拿着吧。”
汪直就道了谢,学着别人那样把荷包揣进怀里。他人小衣服也小,揣点硬硬的东西在胸口真不好受,也不知道古人怎么习惯的。
小厮搬来坐墩放在床边,怀恩落座后,问起老宦官最近病况有何变化,老宦官笑叹着说:“还是老样子,昨儿个梁太医才来过,说的还是从前那套话。好在现今离入冬还远,大约再撑半年还成。”
怀恩叹息了一声,又问:“可缺点什么?跟前服侍的人可还周到?”
老宦官摇头道:“什么都挺好的。”
“但有什么不好的,你可别瞒着我。”
“都好,你就放心吧。”老宦官又笑了,“有司礼监掌印关照着,没人敢拿我不当回事。永诚他们都好?”
“嗯,挺好的。”怀恩顿了一下,“最近改十二团营,他们都忙,没空常来看你,你别多心。”
老宦官笑着摆了摆手:“有什么可多心的?换做我是他们,也不情愿来。”
怀恩还想劝说一句,张了一下口又忍下了。转而见到床头上正放着一本翻开的旧书,旁边的小高几上也放着一摞书,便道:“你少看些书,伤神。”
老宦官叹道:“如今地都下不来,书你再不让我看,叫我干什么去?不等病死,怕是倒要闷死了。”
怀恩又是张了一下口,没说出什么。
汪直陪小厮站在一旁,觉得听他们两人对话特别压抑。他并不理解,看上去那老宦官并没到了病体沉重、行将就木的地步,而且所住环境很好,一点也不寒酸,但听他和怀恩说起话来,却都像是他已经到了多么凄惨悲凉的境地。怎至于的呢?
那边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宫里的事,老宦官道:“叫你小徒弟跟着小厮出去前院玩会吧,在这儿听咱们两个老家伙说话,怕是一会儿就睡着了。”
汪直忙道:“不必了师伯,多听听您和师父说话,也好叫我长长见识。”
老宦官笑道:“才这么小就如此会说话,长大了必是人精。”
怀恩对汪直说:“跟他们出去玩会吧,师父还要坐好一阵呢。”
汪直猜着他们或许就是想单独说话,便答应着跟小厮出去了。
待他们走了,屋里的两个人相对沉默了片刻,老宦官缓缓道:“别的也都罢了,眼看就快端午了,桂香那里……”
怀恩点头:“放心,我记着呢,今天下午就过去上香。”
老宦官也点了点头,长长叹了口气:“展眼都六年了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