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除了看打人,没再出其他什么事,中午晚上的伙食都不错,虽然只是学校大食堂的水平,好歹是见着正经的肉菜了。
分菜师傅舀给汪直的菜里足有两大块肉,他这一世还是头次吃到肉,知足得不得了,嚼在嘴里简直舍不得下咽。看着同伴们很多都因为受惊过度饭量大减,他一边捧着碗大嚼,一边暗自检讨自己的没心没肺。
夜里又在炕上叠了一宿的罗汉,次日进来几辆马车,又送进一百好几十个小孩子来。汪直很惊诧那些人打算今晚要让他们叠几层罗汉,后来才知道,把他们临时安置在这里就是为了等这些后送来的孩子,人都送到了,他们就被分开送到了几个不同的院子里去住,还是差不多的屋子和大炕,总算不用再叠罗汉了,而且幸运的是,他和李质被分到了同一个院子。
听成年宦官说话透出来的信息,汪直很确定他们所在的确实是在紫禁城里,只是仍然不能确定是哪个方位。当年参观故宫只着重看了三大殿、珍宝馆和慈禧住过的储秀宫什么的,还真没注意哪些房子是给宦官住的,何况他们还只是预备役小宦官,想必住的距离那些中枢建筑还远呢。
分开院子后,有人来操持他们洗澡剃头换衣服。这些蛮族孩子一开始的发型都是乱七八糟,进宫时勉强被梳一梳,扎一扎,这次却统一都给剃成了光头。
按汪直的想象,古代小孩的发型应该是大多剃光,留少部分头发扎个小辫儿神马的,就像年画上的胖娃娃那样,没想到人家嫌麻烦,全都给剃了。一时间小太监都变成了小和尚。
原来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七拼八凑的,汪直个子最小,找不到合身的衣服穿,那时李唐就把不知哪里找来的成人衣服袖子和裤腿撕掉一截子,给他凑合着穿。为避免衣服太大影响行动,就拿布带子在腰腹上多绑几圈,那阵子他总觉得自己就像个粽子。
这回发的衣服是每人一套中衣中裤和青贴里,大约是专给粗使小宦官预备的,都是小孩的尺寸,但其中最小的尺码汪直穿了仍是大,只能卷了袖口裤脚,再把袍子下摆掖在腰带上。虽说依然是怪模怪样,倒比粽子还好些。
让他有些不自在的是,没有内衣内裤也就罢了,这些中裤竟然还都是开裆的,穿上之后最该遮住的都遮不住,只能靠外面的贴里下摆遮着,而且不管多大的孩子都领的是这种裤子,并不是看他小才刻意给他。
这令汪直很疑惑:古人要穿开裆裤穿到多大?
穿着这样的裤子他觉得很没安全感,别的孩子好像都没这感觉,该干啥干啥,也没特意遮着盖着。其实那种贴里的下摆不分叉,像个大裙子,有这东西围着,但凡不拿大顶,就没什么机会走光。
后来他听说,外面好多大人也都是这么穿的,男的女的还都有,为的是如厕方便。汪直颇觉涨姿势:难道古代人都是穿开裆裤的?
他本以为洗了澡剃了头换了衣服,就该有人来为他们“分配工作”了,至少也该给他们“上课”,教他们宫里的规矩和工作技巧,没想到一连好几天,都没人来搭理他们。他们就住在这里,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什么都没干。
有了那天的下马威,没人再敢惹事打架,说话都没人高声,也没什么东西可玩,这群孩子只能成天凑在一处聊天说话打发功夫,当然,都是小声地聊。谁都没了脾气,还有了同病相怜的气氛,大家就很容易相处融洽了,汪直不但不再受欺负,还因为汉话说得最利落,懂得事最多,引来了不少孩子的尊敬,有听见宦官们说了什么话不大明白意思的,就来请教他,汪直但凡懂的都好好为他们解释,于是几天下来,他又交了李质之外的不少朋友,在这座小院子里倒像个孩子王。
自从进宫后的第七天开始,这些朋友就渐渐散了。
先是来了四个生面孔的宦官,两个中年的带着两个少年的,都穿着贴里,与汪直他们的袍子形状相同,但汪直看见那两个中年宦官穿的是红贴里,衣料也明显比他们的青贴里细腻高档,就知道那两个应该是高品秩的宦官。明朝服色以红色为尊,他是有印象的。
他们都被叫出来,到院里站成一排,那四个宦官来来回回看了他们几遍,从他们当中点了四个人出去,叫跟着他们走了。原来是来挑人的。
开了这个头之后,陆陆续续总有人来挑人,有时一天就来好几波,最多的一波来了十多个宦官,挑走十多个孩子。这样挑来挑去,最后竟然单单剩下了汪直和李质两个人没人要。
这其实也不稀奇,汪直是个瘦小豆丁,看着就像得场感冒就要嗝屁的样儿,别人都怕要了他去干不成活儿还得照看他,李质稍好一点,但人太腼腆又胆小,被人问句话都几乎要吓哭,俩人都不受人待见。
虽说汪直有着比别人会说话这个长处,但人家来挑人的时候都是看中了哪个孩子才问话,不会给他们机会毛遂自荐,汪直的长处没机会发挥。
其实有回一个宦官想要李质来着,李质壮着胆子问人家能不能一块儿把汪直捎着,结果人家嫌他多嘴,索性连他也不要了。
整个院子住了四十二个人,竟然就剩下他们两个了,其他院子也不知道怎样,他们不能打听,也不可能隔墙吼着问,不过料想也差不多,人家挑人没道理专拣一个院儿挑。说不定所有从广西过来的好几百人里,就剩他俩没人要了。
李质当晚发愁得睡不着觉。汪直对未来的命运好坏心里也没底,但他就没发愁。愁什么呀?他俩又消耗不了多点粮食,难道人家还会为了省口闲饭,就把他们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儿宰了?总会有人给他们这俩萝卜找个坑儿的。
他劝了李质半宿,总算把李质给劝睡了。
汪直觉得李质这样心思重也有心思重的好处,虽说对身心健康不好,但身在宫廷这种地方,心思重总比大大咧咧脑袋里不装事儿的安全,也更容易混得好。被挑走的那些孩子基本都是脑袋不装事儿的,以后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干粗活。像他和李质这样有心思的,才可能混出头。
这想法儿好像有点自恋意味,不过汪直还是很有信心。
总管看守这几院子小孩的就是那个高个宦官,名叫孙籍,每天带着手下几个宦官早上开门,晚上锁门,来人挑人的时候他管接待,如今人挑得差不多了,这几个宦官都落得清闲,早上把院门开了,让送饭送水的人可以自由出入,他们就到附近闲溜达去了。反正料着剩下那俩小孩也没胆跑出来惹事。
四月中旬的太阳暖暖照着,孙籍背靠着夹道边的墙垛,捏着个耳挖子剔指甲,对面前一个少年宦官说:“挑来挑去倒剩下那个小汪直了,足见这些人都是棒槌,活该做一辈子粗活出不了头。”
少年宦官说:“您说的是,他们尽想着挑能干活儿的,就不想拉个机灵通透的门下,将来送进内书堂认字读书,出来到司礼监耍笔杆子,才真正是他们的依靠呢。”
孙籍道:“倒也怪不得他们,谁指望这批猺獞崽子里还能出个机灵通透的呢?你没见这回来挑人的一个司礼监的大太监都没,人家都猜着这批孩子都是野崽子,教化不来,只能干粗活,压根儿就一个都没打算收。”
“那您怎么也没跟人说说汪直那孩子的事儿?”
孙籍嗤笑:“我吃饱了撑的保举他?你怎知道他将来必定混得好?有哪个得脸的大太监是蛮族野崽子出身的?”
近年来因宦官权势渐长,自宫来投效的和父母主动把儿子阉了送进宫来的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宦官还是罪臣之后或是战俘,但同是战俘也有区别,少年宦官把知道的大太监在脑袋里一个个过了一遍,确实想不出哪个是蛮族出身的。
“我记着司礼监覃公公就是广西来的,不过也不是蛮族……”少年宦官正说着,一眼看见有几个人沿着夹道走了过来,赶忙闭了嘴,打着手势示意孙籍去看。
宫里这种长夹道很多,有人走过来,老远就能看得见,只是一时看不清面目,认不出是谁。
“娘唉!”孙籍一眼看见来人红袍子上金光闪闪的刺绣,就惊得一吐舌头。
宦官以穿红为尊,穿红贴里的都是缀本等补子,像这种精致刺绣的,即使还看不清楚,孙籍也知道那只能是蟒袍,非御前行走的大太监不可得。别看他在汪直他们一众小孩子面前威风八面,官职才只是个长随,平日连远远望一眼皇上的福分都极少,跟人家御前大太监可差得远着呢。
他们先是规矩站着,等人家越走越近,显见就是奔这边来的,孙籍才领着少年宦官迎上去,并了两手一躬到地,道:“三位爷爷,可是来挑人的?”
来的是三个人,穿的都是大红蟒袍,走在前面的两个中年宦官没有应声,跟在后头的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宦官绕到前面来,笑呵呵道:“你就是孙籍吧?我师父和覃公公有意拉个门下,想看看你这儿有合适的孩子没。”
三个人当中,孙籍只认得出这个年轻的名叫张敏,品秩是奉御,官职不算高,但因是御前侍奉的,平素为人又比较张扬,认得他的人也就多些。听张敏称“我师父”,孙籍就知道那两个年长的里面有一个是司礼监掌印怀恩,另一个“覃公公”自然就是秉笔覃昌了。
两位大太监同时现身眼前,孙籍后脊梁直冒冷汗,小心翼翼地说:“爷爷们来得不巧,前些天这儿的孩子们都被挑得差不多了,如今只剩下两个了。”
张敏道:“不妨事,我师父说了,拉名下也要看缘分,没遇见的就是缘分未到,你这就领我们去看看剩下那两个孩子,成不成的都另说。”
孙籍连声答应着头前带路,还说:“不瞒爷爷们说,里面那两个小孩被人挑剩下,倒不是孩子不机灵,只不过人太小,别人都怕干不成重活,其实依小的看,最小的那孩子倒是最机灵的一个,要能经您几位爷爷的手一调.教,想必前途不可限量。”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