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小说:我在汉代养猫 作者:浮云素
    郭思最近成为了河东安邑的红人,他开的食肆生意更是十分红火,穿戴绫罗绸缎的娘子郎君甚至愿纡尊降贵,亲自到食肆口排队,当地豪强家更是遣家仆至此,门口车水马龙,往来客人络绎不绝。

    食肆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侧是铺面,三两伙计照看新竹编织而成的蒸笼。他们家做包子很讲究,竹笼子是每天现编织的,日日都换,去贵人家置办宴席时,都是带着新蒸笼上门的。

    郭思是个讲究人,骨子里又长了根懒筋,若不是家庭形式严峻,他恨不得跟蠕虫似地攀附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任由头顶的绿叶枝桠遮风挡雨,替他化解一切苦难。

    眼下店铺日进斗金,他的懒病又开始犯了,时近八月,天气炎热,知了的鸣叫声在耳边回荡,人在躁郁的天中甚至穿不住宽袍,从领口袖口吹进来的风都是湿漉漉的暖风。

    他干脆找人在房间里支了新床榻,木头不是什么好木头,但胜在宽阔“地广人稀”,竹条编织而成的席子铺在床榻上,带来了丝丝凉意。

    丘三郎来时郭思正四仰八叉躺在席子上,翘着二郎腿,很不成体统,身边还放了一盘馒头。

    无论是包子馒头店里都统一称作蒸饼,区别就是有馅没馅,上门做的时候还有矫情的主家点香榭藕叶、冬梅秋菊以做馅料,郭思嘱咐面点师傅,只要主家准备了原材料就行,其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他熟悉大家的做派,即使菊花丝苦得令人吐舌,那都是文雅的,外苦内甜,馥郁芬芳。

    “哎哎哎,起来起来。”丘三郎毫不客气地抓了只馒头,“还看不看田了。”

    郭思看他手上抓的白面馒头心说又是来蹭吃蹭喝的:“你悠着点,蒸饼可不便宜。”他顿了一下说,“田在哪里?”

    “安邑东北郊外,那田不很多,三百亩有余,位置却很好,旁边有条溪流,溪水潺潺流淌,田埂外有座小山丘,牧草据说极好,便是想要养些畜生都不成问题。”

    他们两家是当地豪强,有大把大把的田地,汉代田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豪强兼并土地的现象,地主阶级的地位上升。

    给自己家买田置地尚且没有如此尽心,但帮江观潮寻地却不能不精挑细选,郭思不仅是自己找,还发动朋友们寻找,报酬不必太多,请他们吃喝就好,蒸饼的造价很高,又美味得超出寻常饮食。听闻有人曾想把蒸饼带入长安,献给贵人,不过饼只要错过了出锅的时间就不怎么好吃,放两三日更是会变得硬邦邦的,而郭思的家仆都忠心于他,主人家不松口,万万不可独去长安。

    又少有人知饼作法是江观潮传给郭思,他一众朋友还很讲义气,目前店在河东还是一家独大。

    “我下午去看看,要是这地比先头看的地方都好,就挑这块给江郎。”郭思从床上下来。

    “但你说江郎要田干甚?”

    “怕是要移往河东。”丘三郎知道的多一点,“江郎应该早就有离开马邑的志向,先头我到那时,他让我在河东置宅,现在又让你制田,不就是定居?”

    “恰逢马邑最近也不是很太平,陛下一系列举动意图如昭昭明日,若边关真开战,还是内迁来得好。”

    郭思听了不大高兴,按照丘三郎的说法,江观潮不就成了逃兵?他觉得对方就算不是出身边关,也是不惧怕匈奴人的。

    反驳的话还没有脱口而出,前头卖蒸饼的家仆就来了:“七郎,有马邑的口信。”

    郭七郎趿起鞋子就往外跑,传信的是脚夫:“江郎说,他一旬后到河东来看田。”

    “好说好说,我已经具办妥了。”

    等人走后郭七郎也不躺了,催促丘三郎说:“走走走,看田去看田去。”

    丘三郎十分无语,刚才要多躺一会儿的是你,现在催着我走的还是你,要不要这么多变啊!

    ……

    江观潮一个人来河东的,骑着他嘀嘀嗒嗒向前迈步走的小马,不紧不慢地向前走。

    他是个很守时的人,到的一天不迟一天不早。城门是石块和黄土堆成的,不是很高,进门就看见郭七郎抄着大袖子摇啊摇的,招呼他。

    江观潮也不多寒暄,直奔目的地,一路上郭思逼逼叨叨逼逼叨叨,把选的田地夸得天花乱坠,后者也不说话,只是笑,江观潮心想田肥沃不肥沃他一看就知道。

    安邑很大,走了小半个钟头才从门口到田间。郭思非常贴心,就担心江观潮看不出田是好是坏,还专门找了家里擅长种田的耕农来跟他讲解。哪里知道经验流的耕农根本是毫无用武之地,还没等他说话,就看见风姿卓绝的江郎趴在地上,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袖子被土蹭脏。

    郭思:“……”

    江郎真不走寻常路!

    江观潮看见田地还蛮高兴的,他之前是做马具做馒头,但这些都不是他的对口专业啊,搞发明创造都靠的是兴趣爱好和工作经验,用他自己的话说,糊弄一下外行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是可以的,往深里探究,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

    看田地就不一样了,这是他的大学本科专业,他可是跟田地相处了四年!

    有的专业,学四年和没怎么学是一样的,不到毕业,期末考试之后什么都还给老师了,但他们专业比较特殊,是实践类的,不仅要上课,每年有大半个学期都要学校实验田两边跑,实验报告田野调查一样都少不了。

    古代没有现代精密的实验仪器,但靠经验已经能看出不少了。

    他直接伸手把杂草拽了,看泥土。土地的颜色比较深,用铁柱子戳戳,土层也很厚,粗略估计一下肯定在六十厘米以上。

    又绕地走一圈辨别了地里的杂草,多是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很少见……江观潮点点头,老师曾经跟他们讲解过,土地上杂草的品种也很能说明泥土的肥力。

    耕农看江观潮一系列极度接地气的实验,惊得不行。别看这郎君穿着和他们相似,都是粗布短褐,脸却是一等一的白皙细嫩,看着和安邑县的公子哥没差,而且郭七郎找他来时耳提面命,让他对来的人恭敬,在他心中,江观潮就是大人物啊。

    小老头心想,甭看郎君都学富五车,认识不知多少个字,土里的功夫却是一窍不通的,能不能分辨出麦子和稻都是未知数。

    一开始他倒是有点看江观潮瞎忙乎的隐秘心思在,不过看着看着,倒是发现了一点门道,这郎君,怕还真有点懂种田。

    郭思在旁边看的一头雾水一问三不知,他问耕农:“诶你看江郎,是真会看田还是假会看。”

    “回郎君,这名郎君应是行家。”

    江观潮正好考察一圈来说:“这块地很好,郭七郎有心了,我就要这块地。”

    郭思连连摆手:“当不得有心,地也是别人帮找的。”他忍不住问,“江郎你很擅长做些有利民生的器具,又会种田,莫不是百年前墨家的传人。”

    他的推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秦末汉初,争纷不断,战火连连,曾经风光一时的诸子百家早就断了传承,墨家在汉初就不见踪影。

    不过这年头贤人也很会包装自己,往往要给自己师从的流派追根溯源,郭思想想,又会种田,又搞些民生之用品,还特别关爱贫苦的百姓,不是很墨家吗?

    要是知道他还鼓捣出了神臂弩马鞍,推测就更板上钉钉了。

    江观潮却否认了,如果是在以前他可能会满嘴跑火车给自己操个酷炫的人设,或者给他的技术找正当来源途径,编造理由,现在却不同了,他想稍微诚实一点,活得坦诚一点:“不,你想多了,我跟墨家没关系。”

    郭思说:“那您师从……”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流派。”

    话题中断,郭思猜江观潮不想说,而后者和老农凑在一起,谈论这块地的施肥情况。

    汉代已经有了朴素的施肥方法,虽然农民还不清楚粪肥的发酵时间,日积月累的经验却告诉他们腐烂的肥料地力更足。

    他先头在安邑还看过猪圈,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方便积肥。

    “田里可施粪?”汉代还有没肥料这个词,人们普遍把肥料称作粪,有土粪,皮毛粪、草粪等。

    “施过草粪。”

    春耕过后,杂草丛生,用农具翻土皮,把草盖回土里,等到草腐烂后再复耕,土地的肥力会比原来高出一大截。

    江观潮盘算了一下,地很好,大部分农作物都能种,山坡与溪流的位置也不错,到时候可以做水车试试。

    山上修七八间茅草屋,再养点鸡鸭禽类,猪也可以养了试试,不过这年头猪实在是太野性了,他怕自己给拱飞。

    已经在畅想未来河东的美好种田生活了!

    ……

    江观潮的美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回到马邑后,愁眉苦脸的郁夫找到他。

    他和郁夫的交情不错,也意识到了对方的纠结与迟疑。上回他如此反应也是在江观潮从河东回来,他不得不反思了一下,河东究竟是有什么?

    郁夫把人请到寺门,给他倒了一碗豆浆,坐了半天心理建设后跟江观潮说:“江郎,有一件事我隐瞒了你许久。”

    “什么?”

    “陛下早已知晓尔的存在。”他小心翼翼观察江观潮的表情,发现后者没有多惊讶。

    江观潮想:当然咯,如果我是当权者,知道有人做出了马鞍与神臂弩,我也会关注他。

    事实上没有三番五次被催促着入京,已经挺不可思议了。

    “陛下知江郎乃是高人,喜藏于民间,虽惋惜却也不强求江郎出山。”郁夫先花式吹捧了刘猪一番,随后说出了猪卑微的愿望。

    “陛下想知江郎可否有甚赚钱的方子门法,愿出千金买方。”

    江观潮:啊?

    ————

    橘猪日记:为了钱低下了高贵的猪头。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