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小说:约重来 作者:尔瞻
    元符三年十月,汴京郊外的农田中一片繁忙景象。

    人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而赵偲也在这个秋天收获了一纸婚书。

    “我专门嘱咐人推算了一番,说是来年二月有几天甚宜嫁娶,虽然现在赐婚有些早,但想来你也还须些时日做准备,你觉得如何?”

    赵佶将草拟好的赐婚诏书递与赵偲观看一番,顺便还念叨着婚前应该做的各类事项。

    赵偲看到诏书上“咨尔李氏之长女,特以指婚越王。”的字眼时本是心中欢喜。

    可待赵偲听完赵佶说的那一串繁文缛节后,赵偲又觉得头痛不已。

    首先赵偲婚前要先行加冠礼,清照则要行及笄礼。

    再来因为这是皇室婚礼,级别较高,故需要置备的聘礼、车马极多。

    虽然赵佶说了各项事务他会指派专人去做,至于婚服之类的也有后苑作负责,赵偲只需等着来年成亲即可。

    但赵偲一想这是她与清照的婚礼,便无法在府中干坐着,恨不得所有环节都亲力亲为,尽善尽美。

    而李宅这边接到赵佶的赐婚诏书后,倒是下人比主子开心。

    因为赵偲上次的来访,李格非心知赐婚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只是和皇室结成姻亲究竟是福是祸,李格非心中仍是忐忑。

    不过婚姻嫁娶总归是喜事一件,且赵偲在京中的名声也是极好的。

    故李格非虽未大喜过望,却仍是含笑与王氏盘算着要与女儿置办哪些嫁妆。

    之后越王府送来了聘礼,有红罗一百匹、银器一百对、衣料一百身、聘礼银子一万两,此外还有好几箱的文房四宝与字帖一类。

    李府则是在收到聘礼的当天便遣人送来了回礼,有各色的绣品、茶叶、面食、水果、美酒和羊肉。

    聘礼与回礼互换之后,清照与赵偲就算是正式订婚了,后苑作也派了专人来与清照、赵偲裁量身形,准备制作婚衣。

    十月末赵偲来到宗庙前行加冠礼,因行礼过程太过繁琐复杂故不多加赘述,只说赵偲清晨乘车至宗庙,待加冠礼毕已是将近日落。

    等到赵偲乘车回王府时,直累瘫在车中,觉得脖子都不是自己的了。

    说来赵偲行加冠礼,清照自然看不见。

    不过清照行及笄礼,赵偲却是早预谋了要去偷看一番。

    古时女子多是十五岁及笄许婚。

    清照今年十七,虽一直未许人家,但王氏早已备好了行及笄礼时所要用到的服饰器物。

    古时的及笄礼多由母辈主持,再请一个有才德的女性长辈为正宾负责插簪带钗。

    因着李格非与晁补之交情甚好,故王氏早将晁补之的妻子杨氏定下,让她与清照及笄。

    这日风暖莺声巧啭,珠帘曙影斜穿,正是好天良日。

    清晨王氏吩咐着小厮们洒扫了庭院,又嘱咐着丫鬟们将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礼服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庭院东侧。

    然后又唤着盈盈赶紧去伺候清照梳妆更衣,务必将采衣、采履穿好了再到东房内等候。

    待清照入了东房之后,王氏又急忙唤人奏乐。

    礼乐、礼乐。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自然不可分家。

    之后王氏与李格非一同立于东面台阶等候宾客。

    李格非生来低调,也不喜吵闹,故只邀了晁补之一家前来观礼。

    要说这及笄礼比冠礼自然要简单些,却也要换上三次衣服。

    初时先着采衣,采衣是女子幼时所着的服饰,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着采衣时应穿布鞋,梳双鬟髻。

    盈盈此时已将双手盥洗完毕,站在西阶静候。

    清照则从东房中走出,至庭中与观礼宾客行礼,然后面向西正坐于笄者席上。

    而后盈盈上前为清照将头发梳成双鬟髻,又将梳子放到席子的南边。

    却说赵偲早便得知清照今日要行及笄礼,故一早便来到李宅附近候着,直到晁补之一家入了李宅后,赵偲方才现身。

    只是赵偲并不在今日宾客名单之中,故李宅的小厮们虽认得赵偲的面容,仍是犹豫要不要放赵偲进去。

    赵偲于是一顿好话恳求,李宅的小厮们心想这位是亲王,又是未来的姑爷,也不好得罪的,最后仍是放赵偲进去了。

    赵偲本只想躲在柱子后面偷看一回也就罢了,但是当她看到清照身穿着淡粉色采衣,梳着双鬟髻端坐在席上之时,霎的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明水,清照仍在那个书摊之前,浅笑盈盈,灵动可人。

    是真的过了好久了啊......

    赵偲想。

    那时只知名姓,便不忍你与他孽缘,只配的桑榆惨景,飞鸟各投林。

    岂料你我姻缘早定,又何须顾忌旁人,枉费了青春光景。

    赵偲柱后暗思量,那身为正宾的杨氏则行至清照面前,高诵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而后跪坐下来为清照梳头绾发。

    待发髻绾罢,杨氏起身回到原位,由盈盈再上前为清照正一正发髻,然后扶清照起身接受宾客的作揖祝贺。

    礼毕,清照回了东房,脱下采衣,换上第二套衣服——素衣襦裙。

    素衣襦裙色浅而素雅,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

    清照着好素色襦裙后,缓步出东房,先行至晁补之一家面前行礼,而后面向李格非与王氏深深一拜,此拜意在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礼毕后,清照再次坐于笄者席上,杨氏再盥手上前,盈盈则在旁奉上发钗。

    赵偲远远看着盈盈手中木案上放着的,正是清照从她这里要回去的梅花钗。

    那日赵偲拿着这钗与清照求婚,结果把自己赔了不说,连梅花钗都被清照没收了。

    后面赵偲央着要与清照戴钗,清照却说这戴钗非是儿戏之事,既还未成亲,这便宜可不能让赵偲随便占去。然后就以要行笄礼为由,将梅花钗带走了。

    赵偲对这戴钗之事却是有莫名的执着,想是她那会儿刚捡到这钗时,想是清照之物,便暗戳戳的收了起来,想是日后能做个念想。谁知这梅花钗倒是见证了她两这段不与人说的奇缘,且不知从何时开始,赵偲便在暗想,想着若有一日这梅花钗能戴在清照的头上,也须是自己为她亲手戴上才好。

    于是在杨氏执着梅花簪,口里念道:“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然后欲要与清照簪上发钗时,只见赵偲从柱后走出来道:“可否由我为她戴钗。”

    赵偲一语毕了,中庭里登时鸦雀无声。

    王氏与李格非面面相觑,暗怪赵偲今日怎得在此。

    晁补之捋了捋胡子,面上带笑,却不发声。

    再看清照,早是羞得不敢抬起头来,只坐在笄者席上垂眸不语。

    正在这戴钗礼行到一半的尴尬之时,只听杨氏笑道:“一个是不怕生的玉树东床,一个是羞抬头的庄重新娘。怕的是流水无情,不恋花香。若要成就这多情的娇婿,还须得个不拘俗的岳丈。”

    杨氏说罢也不等李格非发声,只是笑眯眯的唤一旁的小厮奉上清水来与赵偲盥手。

    赵偲认认真真的将手盥洗干净,静候杨氏的指示。

    杨氏便将那梅花钗递与赵偲,又使了个眼色。

    赵偲会意地将梅花钗小心的接过来,而后仔细地为清照戴上。

    清照现下对赵偲甚是恼的,倒不是她烦赵偲了,只是这爹娘和晁公都在,赵偲这般做,让她以后还怎么见人哦?

    这时盈盈上前来与清照象征性的正了正发钗,清照见得盈盈一脸的戏谑,索性破罐子破摔,权当无事发生,起身受礼。

    随后清照又回去东房,换上第三套衣服——曲裾深衣。

    端庄的深衣,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

    清照着好深衣后出来向晁公展示,然后面向杨氏,行正规拜礼,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礼毕后清照又坐于笄者席上,杨氏再盥手上前,盈盈则将钗冠奉上,杨氏接过,走到清照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杨氏说罢,盈盈正跪下来替清照拿下梅花钗,随后杨氏正跪下来为清照加钗冠。

    赵偲在一旁看着杨氏与清照戴钗冠,心中暗道:原来戴上的钗还要拔下来的?那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啊?难怪李格非与王氏一脸无奈,也难怪晁补之与杨氏偷笑了。

    赵偲欲哭无泪,又偷偷看了一眼清照,不想清照也正抬眸看着她。

    当然,用的是仿佛在看傻子一般的眼神。

    之后清照受礼回东房,换上了最后一套衣服——大袖长裙礼服。

    隆重的大袖礼衣,彰显的是女子的雍容大气、典雅端丽,也揭示了少女即将脱胎换骨,为人妻子。

    赵偲第一次见清照穿这么正式的衣服,这一身大袖礼服再加上那钗冠,真是将清照俏皮之气遮掩得一点也无。

    她的小女孩,好似真的长大了啊......

    是啊,她马上就要成为自己的妻子了,好想早一点看到她穿上嫁衣,宜家宜室。

    在赵偲恍惚思索之间,清照已将拜礼悉数作罢,正跪在李格非与王氏面前聆听教诲。

    李格非与王氏也不过是让清照凡事谨言慎行、三四而后行。

    清照则恭敬颔首拜道:“儿虽不敏,敢不祗承!”

    然后向在场的所有人作揖以示感谢,唯独到赵偲面前时,只听得清照低低的“哼”了一声。

    随后李格非与王氏招呼着晁补之和杨氏用饭,一行人笑呵呵的便往饭堂去了。

    赵偲则是站在原地对着手指头,不知道自己是离开好,还是不离开好。

    正在赵偲抬腿准备离开之时,只听得身后传来一声娇嗔:“干站在那里作甚,还不过来一起用饭。”

    赵偲于是乐颠颠的走向清照,却不知在饭堂的晁补之与杨氏已是将自己定为“奇人”,直打趣李格非招了个佳婿。

    真是:楸叶满地秋意浓,会看佳婿近乘龙。有缘千年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