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信的内容他都记得十分清楚。

    “高明兄,今天我差点被打屁屁了,二十大板,可怕不?因为我今天烧了长安的衙门……”

    “还好,大祖父将我们生豆芽的法子上交给了朝廷,才让我们三人没有挨板子。”

    “大唐的法律真不公平,我们生豆芽的法子可是不耗费一点耕地,三天内能让一斤豆子变五斤豆芽,居然几十板子就给换去了……那县令还不许我们以后卖豆芽。”

    模棱两可的话,加上那鸡抓过一样的字,他以为只是小孩子童真未泯的逗趣话,现在看来……

    李世民脸上露出多日来未有的笑容,“崔子桐!”

    崔子桐知道赏赐的时候到了,赶紧跪了下来,一脸容光焕发。

    “崔家献策有功,赏……”

    “父皇且慢!”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温玉的声音打断。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太子,从小就表现得都十分优异,性格沉稳,几乎在所有人眼中,这就是一个太子模范。

    年纪不大,名声和治国能力就已经展现了出来,后世也有记载,太子李承乾在年岁不大时就已经开始监国,为李世民治理天下。

    用少年意气风发来形容,似乎都不恰当,因为李承乾比少年稳重太多。

    如此稳重的太子,此时居然打断了李世民?

    李承乾出列,好一个锦衣玉服的美少年,加上气质出众,不少大臣暗自点了点头。

    “父皇,儿臣有几句话想问长安县令崔之桐。”

    李世民来了兴趣,李承乾是他一手□□大的,当知道这个时候打断他有多不合礼仪,恐怕马上就会有不少谏官进谏太子失仪。

    “准!”

    李世民也十分好奇,他这个儿子冒着被进谏的可能要问什么?崔家献策有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最无语的恐怕要数崔之桐了,赏赐明明就在眼前,却就差一步落实下来。

    李承乾看向崔之桐,“崔县令,你确定生豆芽之法是出自你们崔家之手?”

    朝上的大臣不由得一愣,这事情不是已经很明显了,怎么还问这个?

    这不是耽误大家时间吗?等会非得和谏官一起说一说太子。

    崔之桐却是心中一惊,太子为什么这么问?将心中所有的可能都想了一遍,他崔家已经做到万无一失。

    崔之桐答道,“生豆芽之法正是我崔家反复研究得出。”

    说完还认真的观察着李承乾的表情。

    李承乾面色不变,而是说道,“我也不妨告诉崔大人,我有一……有一好友就是徐家村人,经常有书信来往。”

    说到好友二字,李承乾嘴角不由得向上抽了一下,脑海里出现一个走路一蹬一蹬,笑起来嘎嘎的小身板。

    上方,李世民已经有点不耐烦,这里可是金殿,商议大事的地方,太子怎么揪着莫名其妙的问题不放?

    正要说话,却见崔之桐脸都白了,冷汗直冒。

    崔之桐是真被吓到了。

    太子和徐家村的人是好友?还经常有书信往来?

    那往来的书信是不是已经提到过生豆芽的法子?

    至于太子为什么没有将生豆芽的法子拿出来?崔之桐归结为,太子恐怕是想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献策,这样最具冲击力,功劳最大,太子的地位也越稳固。

    崔家想顶替徐家领功,没想到的是,顶替的根本不是毫无势力的徐家,而是太子的功劳啊。

    这时,李承乾的声音继续传来,“你确定你不是用几十板子从别人手中换来的生豆芽之法?”

    完了,崔之桐现在只有这个想法,太子连这个都知道。

    崔子桐跟失了力气一样,跌坐在地上。

    本以为得了好大的功劳,没想到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恐怕还不只如此,还得面对天家的愤怒……

    特别是太子,这功劳原本是太子的,现在这样,太子也无法往自己身上揽功了。

    便宜了那徐家?

    周围的大臣不由得都愣住了,这是……崔家在冒名领功?

    李世民也反应过来,脸都黑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对解决饥荒之策来说是小事,但他一向做事尽善尽美,本来是一件让人歌功颂德的事情,如果因为这样的小事闹成一个笑话……

    想到这,李世民心里更不舒服了,他的位置来得有些无法言表,所以他做的任何事情都在告诉天下,他才是那个最适合的人。

    李承乾想了想那封乱七八糟的信说道,“父皇,事情是这样的,我那好友在长安城中游玩,不小心点燃了长安衙门……,最终用以功代罚的方式向朝廷进献了生豆芽之策……”

    李承乾娓娓道来,不用多仔细,殿上之人一听就明白。

    长安县令用几十板子换了生豆芽之策,并未立刻上交朝廷,而是生了为崔家牟利之心,本以为算无遗策,却没想到,太子竟然与原主相熟,还有书信往来。

    “崔之桐,你可知罪?”李世民阴沉着脸道,居然敢欺君。

    “臣知罪。”

    一切挣扎都是惘然,崔之桐不得不认罪。

    崔之桐被带了下去,听候处罚。

    大殿上又恢复了安静。

    原本准备进谏太子失仪的谏官也熄火了,太子可是在千钧一发弥补了这救民之策的瑕疵,他们还敢说什么?

    “陛下,太子有明辩之功,当赏。”这时,国舅长孙无忌出列道。

    他是李承乾的舅舅,当然为太子着想,太子现在的地位虽然稳固,但功多不压身。

    为了不厚此薄彼,长孙无忌又道,“陛下,虽说徐家用生豆芽之策免去了几十板子的刑法,但相对于徐家献出的救民之策的功劳,赏罚明显不公平,希望陛下进行嘉奖。”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李世民点点头,有了解决饥荒的办法,他心里也轻松了很多,说道,“当赏。”

    说完又看向李承乾,“对了,是哪个徐家?”

    李承乾说道,“大儒徐文远所在的徐家。”

    徐文远……

    不少大臣偷偷看向李世民的脸色。

    当今圣上可是被徐文远写文怼过,徐文远离开长安的原因不正是因为不受圣上待见。

    李世民一笑,他还没小气到记恨一位弘学大儒这么久。

    后世说李世民是一位开明的皇帝,其实一点不假,无论他以前做过什么,但他为了大唐真的是尽心竭力,励志竭精了,哪怕天天被魏征怼,他也乐呵呵的。

    这是一个开明的时代。

    李世民说道,“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又听到关于弘儒徐文远的消息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晓,他那孙女在冬季诗会上一举夺魁,压过了在场所有仕子,他教出了一个了不得的才女啊。”

    众人面面相觑,看来圣上是真的放下与徐文远的恩怨了。

    下首,不少曾经跟随李二参加过玄武门之变的官员露出笑容,他们曾经的选择一点没错啊,这样的圣上才称得上圣明。

    李二的人格魅力是无需质疑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着他。

    “你们觉得如何赏赐徐家合适?”李世民满意地看着朝臣的表情,如今是贞观三年,他已经获得了大多数朝臣的认同,不像一开始,一大群不情不愿的官员,真是操碎了心。

    说到赏赐,一群人又沉默了下来。

    因为……现在的国库要啥没啥,穷得叮当响。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这恶人就由他来当吧,陛下询问大家赏赐的问题,不就是因为赏赐得太少陛下不好意思开口,毕竟这可是救民之策,功劳不算小。

    房玄龄说道,“陛下,听说徐文远离开长安后,带领着徐家一脉从农了,如今又在长安城内卖起了豆芽……,不如……就免了徐家村所有的农税和商税吧,时间就以徐文远逝去为期。”

    意思就是说,只要徐文远在世一天,徐家村就不用交农税和商税。

    大殿上,几乎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心,房玄龄这老小子还真说得出口,一个破山村的农税和商税才多少?

    李世民听着也脸红,但大唐穷啊,为了这次的饥荒,国库真的是啥都没有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一向以计谋闻名的房相没多久肚子都悔青了,从此以后一旦和人有政见不同的时候,就有人拿这事出来怼,怼得他哑口无言。

    而圣明的李二陛下,天天像个怨妇一样看着房玄龄,他午夜梦回的时候都在想,是不是不要脸地派人去将徐文远解决了,这样他就有大量的税收了,因为他亲自承诺了啊,徐文远在世一天,他就不收徐家村的税。

    当然,现在的满朝文武都有点羞愧,因为这赏赐实在有点拿不出手。

    但有什么办法?大唐穷啊!

    “准!”李二陛下说了一句,然后赶紧岔开话题,脸都是红的,还好他脸黑,一般人发现不了。

    “高明,你说你和徐家村的一人是好友,朕倒是好奇了,难道徐文远教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后辈不成?连你都与之结交。”

    大臣们也赶紧跟着转移话题,“是啊是啊。”

    他们这么热心的讨论一个徐家后辈,其实算是在做补偿。

    在唐朝为官,除了科举,还得名声好。

    他们在金殿上如此讨论,只要太子说出的这人能过了科举这一关,哪怕位居末位,以后封官加爵也是注定的了。

    至于这人能不能在科举上挂个名?

    这不是废话吗?能被太子称为友人,肯定有真才实学,何止在科举上挂个名,殿前见君长安唱名的可能性更大。

    只是,李承乾整个人都僵硬了,张了张嘴,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这“好友”才四五岁啊!!!

    众人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沉着脸,怎么画风突转,都讨论起他这“好友”了?

    李世民也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面无表情,见躲不过,只得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然后交给李世民,“父皇,这就是我那好友写给我的信。”

    “嗯。”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打开信,他看看是何等麒麟之才……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