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朱升丝毫不掩饰对贾鲁的羡慕张希孟建议老朱将当年贾鲁所修河道命名为贾鲁河。自此之后中原大地就多了一条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河流。

    河水不竭史册不绝。

    则贾鲁之名永世长存。

    一个武将拼出一个国公爵位世袭罔替那也是与国同休。

    朝代亡了也就到头了甚至还要一起陪葬。

    可是如贾鲁这般当真是千古不朽百世长存。

    比起什么来得都重。

    千古功业随风而去唯有河水滔滔片刻不绝……

    老人听到这里竟也一时失神雪白的胡须微微颤抖。

    愕然了半晌贾鲁突然扭头看向身后的杜广安低声道:“小子你可听到了。”

    杜广安也是心头大震难以平静。

    “伯父能得到如此评价实至名归理所当然。自此之后天下修河工匠也可以略感慰藉了。”

    杜广安说话朱升就在打量他。

    “老兄这就是你说的那位奇才吧?看着倒也倒也不同常人啊!”

    贾鲁笑了“你啊莫不是觉得他不像个治水的?我告诉你啊人不可貌相。此子不但聪慧灵透而且身体很好翻山越岭早出晚归……铁打的筋骨不是寻常人能比的。我可是精挑细选才让他继承我的衣钵的。”

    杜广安干脆把脑袋扭到一边懒得听了……原来是找了个苦力你早点说啊我去码头给你挑十个八个的还不好吗!

    虽然杜广安的形象有点超出朱升的预料但是他还是相信贾鲁的眼光。

    两个人一起进开封在路上朱升又跟贾鲁说了许多事情……这下子贾鲁才明白过来敢情张希孟不只是关心了治水的事情而且还以百工发明破题提出了复兴中原的计划。

    贾鲁听完之后忍不住大笑赞叹道:“不愧是张相这眼光当真是天下少有老夫五体投地。”

    朱升笑道:“我怎么听说当初张相跟着老兄读书你也算是他半个师父……张相讲这些我还略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兄能不能解惑?”

    贾鲁笑道:“你可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技艺发明?又该怎么分润?”’

    朱升颔首“我确实是不太明白张相只是拿那个弩箭解说了一下如果以后造同样的弩箭每一支都要给他分利……但是像别的东西又该怎么处理我就不明白了。”

    贾鲁道:“张相心思细腻他必定是有妥当的办法。但要我说这小子怕是就能分到一笔。”

    朱升一怔下意识看了看杜广安。

    “他?”

    “嗯!这小子前些时候曾经造了一个水车能够抽取池塘的水功效很是不错。”贾鲁笑道:“小子回头见了张相我给你请功。”

    杜广安脸瞬间红了他忙道:“那那就是从鱼塘抽水为了方便抓鱼的。算什么功劳?我可害怕丢人。”

    听到抽水两个字朱升瞬间来了想起了什么“贾老兄张相确实说过……他说中原大地洪水泛滥低洼之处积水很多。造成土地盐碱难以耕种。他似乎是提到了要向外排水平整土地重新复耕……贤侄要是有这个本事那那确实可以请功受赏啊!”

    朱升看向杜广安眼神之中居然多了几分赏识。有真才实学的总是招人稀罕。

    “好小子中原百废待兴确实需要你们的聪明才智现在看来张相确实有过人之处我是五体投地啊!”

    两个老头有说有笑杜广安确实是有些诧异他从小随着父亲读书练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就学会做些木工手艺竹蜻蜓纸风筝他做得都比买的还好。

    他还会竹编稍微大一点做些家具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但是很可惜这些东西在父亲的眼里都是旁门左道不务正业。有一次他爹把杜广安做得所有东西足有几十件都给一把火烧了。

    告诫他若是再敢如此玩物丧志便不是杜家子弟。

    算起来也有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杜广安已经长壮不怕他爹。但是曾经的烙印太深了他还是觉得百工是贱业修河更是拿不上台面比不得从军报国出人头地。

    任凭贾鲁怎么劝说心里的刺儿依旧存在。

    而有些东西的确也不是劝说就能解决的还要实际行动才行。

    贾鲁到了开封之后首先就见到了张希孟。

    “本该出城迎接的我手边的事情太多也太过繁忙还请见谅。”张希孟愧疚地跟贾鲁说道。

    老头半点不在意他很清楚张希孟有多忙“我这把老骨头想要做点什么身子骨也不允许了。倒是张相大明的担子都落在你的身上可要留心在意才是。”

    张希孟笑道:“我也谈不上扛起多大的担子只是有些事情需要我来处理才能够方便一些。”

    “怎么讲?”

    张希孟道:“均田令是我撰写的主公意思是继续坚持不允许更改。我以为当下中原凋敝田多人少且土地贫瘠。又缺少劳力如果还是一家一户的均分土地实在是不利于恢复民生。因此我想根据情况调整分田的方式。”

    涉及到了土地张希孟几乎是大明唯一的权威。

    确实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做这事。

    贾鲁沉吟道:“淮西均田是给了免赋的口粮田和桑麻田到了江南桑麻田就要加倍纳税。西南的分田又保留了姑娘田……由此可见虽然是均田但天下之大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分得妥帖公道能让人心服口服就好。”

    贾鲁的话很对张希孟的口味他笑着拿出了自己撰写的中原分田方略。

    很有趣的一点张希孟开宗明义就解释了中原不能按照东南均田的道理所在。

    由于连年战乱青壮大量流失百姓十不存一。

    不少地方只剩下老弱妇孺一个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甚至还有不少残疾人。

    没有牲畜没有农具没有种子……百姓处于绝对的一穷二白的情况。

    就算把土地分了又能怎么样呢?

    单纯的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又要多少年?

    张希孟认为均田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即人口相对稠密土地分配不公且以农户为主基本上掌握耕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均田。

    但是很显然历经十年战乱之苦的中原之地连这些基本条件都没有。

    这时候就必须调整策略……借助之前的民兵弓箭社……要把每个村子的百姓全都组织起来。

    不分男女老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这一次的授田依旧按照人头算但是可以放宽上限个别地方每个人可以拿到一百亩甚至二百亩。

    但是这些土地暂时不分给百姓个人而是以村社为单位进行耕种。

    所获收获七成平均分给每一个人另外三成拿出来给贡献最大的壮劳力。暂定五年期限给中原百姓恢复民生待到大部分村社百姓可以凭着家庭完成耕种再进行分田。

    贾鲁看了片刻忍不住笑道:“张相思虑周全当真是让人钦佩。只是这样的村社怕不只是耕田吧?”

    张希孟笑道:“确实百姓凑在一起便有了承担风险的能力我打算向百姓借贷让他们购买农具种子耕牛之类的。”

    贾鲁微微迟疑就道:“张相为何不直接给百姓?”

    张希孟道:“当下朝廷也没有那么厚实的家底儿。能给但只能给一点点……这个借贷却是可以向一些富商募资借助商人的力量支持百姓耕种土地。我盘算着朝廷只要补贴一些利息就好这不就是用小钱成大事了吗!”

    贾鲁眼前一亮赞道:“张相啊你这可真是玲珑心肠这等妙法也想得出来!”

    张希孟摆手“这可谈不上什么妙法……王安石的青苗贷可是坑了不少人。我的意思是贷给村社不是贷给百姓个人这样一来就算有人胡来村社也有些法子应付。其次要派人下去尤其是一些老兵鼓励他们解甲归田派出几千人下去负责村社事务。有谁敢盘剥百姓一定要严惩不贷。”

    张希孟谈了许多贾鲁默默听着心中感叹万千咱不能说不出弊病……但是以张希孟设想之周全确实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国家能得到好处百姓也能有实惠。

    “张相老夫当年要是有你今天的见识仔细思量权衡。怕是治河就会顺利许多也不至于天下大乱啊!”

    贾鲁又想起当初治理黄河的事情不免伤感朱升笑道:“老兄啊要是按你这么说只怕就没有大明了!”

    张希孟也笑道:“我倒是不这么看元廷烂到了根子上哪里是先生一人之错?不过近几日倒是有一件事刘福通自刎之后需要下葬。位置已经选好了就在中牟就在贾鲁河畔。除了安葬刘福通还要给贾鲁河正式树碑命名老先生可不能缺席!”

    贾鲁微微愕然昔日的死敌竟然又这么奇妙地纠缠在一起还真是敢想啊!

    “好!我当然要去!”贾鲁欣然笑道。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