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第八幅画像是王之策。
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很清楚王之策是真正的传奇他出身贫寒全无修行资质却能成功地进入天道院学习在太祖年间一直在朝中担任普通书吏直至四十余岁忽然一夜悟道星光投影落在整座长安城上直接由洗髓而通幽继而成为一代强者。
更令人赞叹的是王之策学贯南北犹擅军事筹谋布阵之学跟随太宗陛下数次北征最终成为联军的副统帅率领大军连破魔族主力甚至带着一只精骑突破雪原杀到了距离雪老城不足八百里的贺兰山下!
如果只计算军功或者只考虑对当年那场战争的重要性王之策是那些璀璨群星里最耀眼的一颗唯一能够与太宗皇帝陛下并列的那人。以他的赫赫功勋当然有资格排在凌烟阁功臣画像第八甚至按照民间的看法他应该排的更前至少也要进入前三才是。
他在凌烟阁里排在第八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战功和在民间的地位太高甚至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更关键的是在太祖陛下晚年的那场百草园之变里他并没有像赵国公、陈恭、秦重、雨宫等这些人一样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定地站到太宗陛下一方就因为如此他哪怕立下再多的功勋依然无法得到太宗陛下的绝对信任他的忠诚始终被有所猜疑为此大战结束之后他便告老归府从此不问政事。
站在画像前看着那个手执玉尺、神情宁静的中年男子陈长生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继续向下面的画像看去。
接下来他看到了秦重和雨宫的画像这两位当年太宗陛下身旁随侍的神将拥有不世之威现如今也拥有不世之名因为现在无论宫中还是民间的大门上都会贴着他们的画像那画像与凌烟阁里的画像一模一样。
这两位神将就像凌烟阁里这些前贤一般依然是人已经成神。
……
……
陈长生的脚步缓缓移动视线缓缓移动玉般的火把在手中紧紧握着灰色的墙壁上光暗微变画像里的人们仿佛多了很多情绪。
这些画像里的人就像王之策一样都是当年的传奇各有各的传奇——凌烟阁里的气氛很肃穆庄严画像里的人们却并不如此各自不同有的人显得很轻佻比如神将程明节有的人异常严肃冷峻比如郑国公。
没有用多长时间陈长生便把东面墙上的二十四幅画像看完了这些便是当年太宗皇帝立凌烟阁时最先受此嘉赏的功臣们。随后还有数十幅画像那些分别是先帝与圣后娘娘执政期间陆续进入凌烟阁的功臣。
陈长生越来越沉默。从太祖逆前朝到太宗定江山再到圣后娘娘登基漫漫千年的历史里发生了很多大事凌烟阁里的这些人都是当事者他们是真正的存在于历史里的大人物换句话来说他们就是历史。
行走在凌烟阁中就是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些画像有历史的沧桑更有历史的沉重无数秘密随着逝者无踪沉默无言但那些秘密就在其间承载着无数惊天动地的过往。如果画像里的那些前贤能够活过来或者说留下了什么信息被后人读懂研究历史的学者们想必再无遗憾。
把凌烟阁里的所有画像看完大约用了半个时辰陈长生走回楼中那个蒲团前站在原地开始思考一些事情。
片刻后有钟声响起那钟声来自地面有些遥远所以显得格外清幽却只让他从沉思中醒来无法静心。
随着这道钟声他一直握在手里的火把瞬间熄灭凌烟阁里顿时变得漆黑一片那些门窗的缝隙里没有一丝光线渗进来。
陈长生望向黑暗的四周明白了些什么。大朝试首榜首名在凌烟阁里静思一夜首先要做到的是静字。凌烟阁里无外物扰怀钟声清幽此时更是难以视物除了静坐蒲团思悟再没有别的事情好做。
大周朝希望凌烟阁里的这些画像与最开始那道气息能够与入阁静坐的人气息亲近直至同调坚定为朝廷皇族、为圣后娘娘效命的精神理念。
前几年的大朝试首榜首名不是离山剑宗的弟子也是南人对大周朝本就没有太多归属感而且入得阁来对那道强大的气息自生抵触自然很难如最早设计这个规矩的那人所想固化自己的精神。
陈长生是周人倒真有可能完成大朝试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只是他入得凌烟阁来根本无法静心他的想法无法落在国族的前途、人类世界的统一上而只能落在更细微或者说更私人的地方。
时间缓慢地流逝悄然无声依然没有一丝光线出现。
陈长生没有像以往的那些首榜首名一样坐到蒲团上静静度过这一夜他从腰畔解下短剑左手握着剑鞘伸到面前的空中。漆黑如夜的凌烟阁里伸手不见五指短剑也看不见但自离开西宁镇后这柄短剑很少离开他的身边他非常熟悉抬起右手准确地握住了剑柄。
两只手缓缓分离短剑却没有与剑鞘分离他抽出来的不是剑而是一团光明就如朝阳初升一般凌烟阁里被瞬间照亮。
一颗浑圆的夜明珠出现在他的右手掌心里。
柔和的光线照亮灰色的墙也透过指缝照亮了地板在他的身后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随着夜明珠变亮影子渐渐谈去。
他确认凌烟阁的门窗缝不会透出光线所以并不担心。
他举着夜明珠向那些画像走去。
行走在寂静无声的凌烟阁里夜色被他掌心的那抹光亮驱散渐要露出真相。他看着画像上的那些人又觉得画像里的人们在看着自己。
他压制住这种怪异的感觉再次来到王之策的画像前。
他握着短剑把锋利的剑尖刺进画像旁的青砖缝里缓慢而小心地向前递进握着剑柄的双手微微颤抖指间发白。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