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金主整个中国最有钱的人一个人的财阀杨元钊都这么说了成功的几率还这么高怎么可能不进行不过一款雷达的原型机造价真的是昂贵只是一款核心机的生产就高达500万加上附属设备最少是700万这还没有计算人工成本按照目前最少500人服务空基雷达项目教授以上37人普通讲师105人还有400人左右的硕士生博士生这些人的人工也是一个比较可怕的数字。
第一款雷达果然是失败了不是整机的失败而只是一些系统和单元的失败在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找出了问题的所在之后在杨元钊的支持之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试制类似的失败经过了7轮可是最终没有彻底推翻整体的构架在完善了众多的细节和子单元之后整个项目进行的相当的顺利最终一款跟目前中国主流雷达完全不同轻型了很多的雷达实物出现了。
哪怕中间有一定的波折可最终这个原型机还是出现了看起来外形并不美观甚至连外壳都没有的东西却让整个空基实验室都兴奋的高呼了起来不知道历经了多少的辛苦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不眠之夜可是最终的东西做出来了当开机运行在雷达的显示屏上面显示了雷达特有的曲线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这个被临时命名为多普勒一型的雷达不同于以往的雷达整体使用了大量新材料比重上面比之前的雷达要轻在经过了多普勒和单脉冲的设计不必需要海基雷达那样用高高的桅杆作为天线只要进行了合理的布置在飞机机身之上埋设天线接受和发射能力相对于海基的要弱很多可是重量下降了不少体积也下降了节约了最少三分之二的区域带来了体积和重量的大规模减少比之前的空基雷达大大的前进了一步。
考虑到了空中的因素不必如同地面那样防止漏掉和死角那样建立巨大的天线一定程度整个飞机的机身就是一款天线通过接受放大最终传输到雷达之上进行处理。这个设计非常天才在降低了一定精度方面甚至连雷达的测量范围都降低了从海基的最多400公里降低到了85公里最终实物做出来的时候比之前减少了很多总重量17吨体积30立方左右。
这个体积还没有达到最终的使用体积却比之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从某种意义上面这是一款可以上飞机的雷达把重型轰炸机进行彻底的改装让他的全部体积都用来储存雷达的话是可以把这个雷达装入其中的用来做实验是够了。
这一款原型机的出现代表着雷达的研制进入到了一个正确的渠道相比于之前上百吨甚至是数百吨的重量20吨的重量减重可能性顿时大了很多最关键的是当原型机出现而且是可以装在飞机上面之前很多空中理论都是推测最多就弄个几十米高高度进行实验雷达太大了不好往几百米高的山上或者是高塔之上弄。
那么机载雷达研制最关键的问题空中性能就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可拦在大家面前就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架战略轰炸机必须要进行改装之后才能够装下这么一个雷达那么必须要付出一架重型轰炸机即便雷达测试成功未来这一架飞机不经过大规模的改装也等于是废了。
一架重型战略轰炸机他的成本在80万比雷达便宜可是类似的实验不是一次就完毕了说不得要多上几架钱不是问题雷达实验室有足够钱可他暂时影响不到空军战略轰炸机在出现的第一天就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这个作为空军最终极也是最极端的打击力量一直都被控制在空军总司令部的其他人根本没办法动用这个。
最终还是杨元钊来解决问题大手一挥10架还没有下生产线战略轰炸机就被送入到了雷达研究所确切的说是在飞机生产线上雷达研究所的研究员会把雷达的数据和注意事项告知的飞机生产厂家然后轰轰烈烈的改装就开始了。
中国的飞机大部分都是有订单也就是杨元钊的权势才能够直接把10架的订单挪用过来当然了目前雷达只有一款原型机还需要根据这个进行一定的生产然后才能够装在在飞机上面然后就是飞机飞上天空的实验和地面的理论性实验同时这也是这段时间雷达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
杨元钊虽然对雷达的项目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只是明白的理论甚至说他只是听过几个名词很多更深入的东西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深入的来了解来使用这就需要实验浪费10架战略轰炸机而已这样的飞机中国有几千架相对于雷达的好处这点付出算的了什么只要这个机载雷达的项目最终的完成雷达将会为中国的航母作战群支起一片天空的。
雷达装上飞机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就算是资深的研究员也不敢保证能够判定出飞机上面雷达的一切指标而且这一款雷达还是原型本身就拥有一系列的毛病。
这一款只装备了雷达其他什么都没有装备就算是自卫火力都拆掉大半的飞机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预警飞机可单纯的雷达预警机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没多少作用这个时代的飞机战斗是格斗双方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进行游斗雷达探测的更远的范围最多只是防备突然的偷袭总不能为了探查偷袭整天把他们飞到天空吧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第一次飞上天空雷达就出问题了飞机上弄了一些蓄电池却不够全功率开启全面开机之后雷达直接黑屏关掉了最少7个附属设备了之后并且把雷达的功率调整到最低这才勉强开机第一次的实验只是在空中飞行了30分钟就匆匆降落下来最多是带着雷达上天空兜一圈而已。
不过这一次的上天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各种数据传导回来对于雷达研究的推进是相当大的想当然的雷达上天跟真正的上天这是两回事天空中有上行和下行两个不同侧重了一个方面就必然会减弱另外一个方面之前全面加强是错误在经过了稍稍的改变之后雷达去除了最少2个不重要的单元减重5%。
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20吨的5%大概有一吨了可以说比之前最大幅度的减重都要多从这一点开始仿佛开了窍一样所有人都在疯狂的想着如何在雷达上面扒拉下一块来减重一方面是功能性的更重要的是使用更新的材料更加的独特的设计已达到用更轻重量保证雷达质量的结果。
中国在新材料上面的效果惊人再加上雷达的测量范围可以不用的太远普通的雷达测量范围可能是在300公里以上空中雷达可以不用那么多300公里对于他而言是浪费甚至从实验数据上面显示同样性能的雷达在高空和地面的测量范围是不一样的越高的高度测量的范围就越多500米的高空比地面上最少要提升相当的程度这之前也是雷达站多建设在山上并且拥有一个巨大的天线的根本原因。
山峰再高也高不过飞机飞机永远比山峰飞的高按照现在中国的飞机在8000-1万米的升限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的山也不过是8400多米飞机可以轻松的飞过他并且目前中国飞机的极限可以达到15万米以上这个高度就是山峰无法达到。
再说了超过4000米的山峰雷达也不好弄上去几十吨几十立方米的大家伙不是那么容易弄的在第一次发现了雷达的测距距离之后之后又专门的对雷达的测距规律进行了设计当这个高度达到了4000-1万米的时候这个提升幅度相当的出色这也成为了未来雷达高度的基本判定。
正因为高度上面对雷达的探测范围有了增幅在加上从实战的角度上面说雷达也不需要太大的探查范围100公里以内就可以了这几乎相当于地面几十公里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雷达的小型化从小到大不容易可是从大到小只要不是进入到微观世界在原型机已经出现的前提下就容易了许多。
从250公里左右缩小到几十公里快5倍的缩小雷达的重量当然不可能缩小5倍可是雷达整体的减少却相当明显减少了差不多4成的重量相对于之前雷达的重量终于降低到了11吨以内算是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可以装在战略轰炸机上面。(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