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原国的人口约在六百五十万左右其中的四百八十万是智氏的直属人口剩下的人口来自韩氏、狐氏、钟氏、张氏等等家族。
以这样的人口规模毫无疑问已经是诸夏区域的最多不过大多数人口比较集中导致大片的土地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比如说智氏直接管控的“邯郸”和“邺”范围内集中了将近七十万人口另外就是“原”地的十多万人口和“温”地的二十多万人口仅是这四个地方的人口就超过百万之众。
后世被称为河北的区域土地面积极为广袤合起来的人口却是不超过三十万又以放牧谋生的人居多。
不用仔细观察都能确认一点农业越是发达的地方人口的密度就越大相反农业发展状况越差的所在人口数量就越少。这个也符合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没有粮食产量作为支撑很难养活超过产出的人口。
先不论是来自哪个家族智瑶治下的人口已经有六百五十万左右?
以某些王朝的情况而言二十个人养一名士兵会是很健康的标准原国长时间维持动员三十二万左右的兵力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那是某些王朝春秋战国的情况则是特殊一些。
现在的生产地比较集中并且中枢对地方的控制更为严密一些动员能力超乎想象。
用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兵力动员达到全国人口的十比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乃至于动辄发生举国动员的情况全国仅有五百多万的人口都敢动员出八十万的大军其中还没算上维持后勤补给的民伕的数量。
“宋军还是挺能打的至少会比去年碰上的楚军更难对付。”
“接下来郑国面临灭国危机他们肯定要拼命不得不谨慎对待。”
“楚军需要救出困在‘新郑’的本国君臣他们的战斗意志也会得到加强。”
“总的来说今年面对的敌人数量减少未必比去年更好对付?”
去年不要光看楚军显得人多势众他们内部的矛盾远比想象中更多。
中枢的兵力少于地方封君尤其是楚国的内战是以一种中枢做出妥协的方式结束地方封君会完全服从来自中枢的命令才是有鬼。
要是往更阴暗的方向思考说不定楚国中枢就是想借原军的刀去砍那些刚刚从叛逆转身变为朝臣的地方封君。
即便是楚国内部的矛盾不尖锐大多数封君搞拉人头凑数以至于去年的楚军素质着实不怎么样。
新一年的军事行动对原国非常重要能够在诸侯的强势干预下灭掉郑国接下来的一统之路会更好走。
那一次私下会议中智瑶只是跟重臣进行了初步的商讨再对一些本就有的行动方桉进行斟酌和再确认。
在随后的数天司徒韩庚得到命令统计粮食储备以及军备自然不会落下其余民生物资的了解。
韩庚转头却是召唤田部史夫僚委派夫僚执行来自智瑶的命令。
这是韩庚还没有适应原国的制度本着原有规则在避嫌。
以很多人的认知看来家族是家族国家是国家国家的储备就是公族的储备非公族还是应该避嫌的。
韩庚认为自己还是先搞清楚韩氏的储备状况用以应对接下来的连连大战。
在得知韩庚的行为之后智瑶的心态一时间感到很复杂。
明明已经踏进新的时代当代人果然不是能够那么快适应过来到底是无意识又或是有意识反正都是一种排斥。
“这就是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以及下一位继任者将面临的难题啊!”智瑶这是坚信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一统天下了?
时代更变了然而人二代思想没变有极大的机率会造成时代倒退。
智瑶有相关的例子能够借鉴秦帝国二世而亡就是能够起到的警醒作用之一。
时代倒退?
始皇帝抛弃分封制全面采用郡县制并不是贸贸然做出决定实际上秦国执行郡县制已经长达两百年之久新占领的六国旧土却是刚刚接触到郡县制。
有权有势的遗老遗少没有死光他们怀念曾经的生杀予夺以及作威作福不敢在始皇帝健在时有所举动换上了一个一再自毁长城的秦二世可不会惯着。
项籍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反秦的人可以将他视为起到关键作用的人之一乘势而起之后灭掉秦帝国再次施行分封搞了一次时代倒退。
后面西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汉中国击败汉中国变更为汉国汉帝刘邦起先承认分封有效晚年一再征讨异姓诸侯临死之前举行了“白马之誓”约定“非刘姓而王天下共讨之”创建了半分封半郡县的制度。
汉高祖刘邦执行的政策被后来的历朝历代贯彻一直用到满清灭亡着实是被证实半分封和半郡县的有效乃至于是封建王朝一项一再经过考验的制度。
智瑶很清楚一点:“我决不能一开始就将郡县制全面铺开能够单凭智氏完成席卷天下还是要分封子嗣为王;无法单独依靠智氏一统天下刚开始为了稳定过度只能分封有实力的异姓为王了。”
某日。
智瑶将智开召唤过来吩咐道:“你往各处巡察不必大张旗鼓且看各处备战以及储备。”
行礼到一半的智开听到智瑶在吩咐只好保持行礼的姿势听完先应了声“诺”人却是没有离开。
“父上孩儿听闻宋国盟楚乃是端木赐所为?”智开问道。
这个消息是在后续才经由细作传递过来。
端木赐就是子贡他并非鲁国人而是卫国人带艺拜师之后奉行孔子的理念后来也是拿鲁国当成第二祖国看上去为鲁国出力远胜卫国。
关于子贡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智瑶得知下令将消息进行封锁不知道智开是从哪里知道消息。
封锁子贡的所作所为不是因为其它说到底子贡多少为智氏的崛起出过力搞到子贡致力于对抗原国或多或少会搞了一些人的心态。
智瑶也不问智开从哪里听来问道:“你有何看法?”
智开似乎早有想法说道:“端木赐先于鲁国出仕后投效智氏卫国亡时并未离去鲁国遭袭挂印而去。先抵鲁国后辗转越国再投效宋国。观此人极爱鲁国?此番所为当是为救鲁国。”
那么看子贡的履历还真的是有点复杂?
其实子贡的履历在这个历史版本都算简单原版历史上的履历更加复杂一边经商的同时先后出任鲁国和卫国的执政并且依靠财力在各国的权贵之间长袖善舞下半生专门致力于跟晋国过不去。
智开观察智瑶的表情问道:“父上并未生气?”
“为父为何动怒?”智瑶当然恼怒只是比谁都清楚战国时代的情况对于有人先后效力几个国家接受度上面还挺高的。
君主的恼怒需要分时候不合适的情况下再气也要忍着等到时机合适再发泄怒气。
智开呐呐地说道:“端木赐劝说宋国与我为敌?”
智瑶笑着说鬼话道:“子贡尚未透露我家之事。再则言国与国相争非一人可主导无子贡宋国亦为我敌。”
接下来又是教育专场了。
不管子贡是什么选择他的确没有透露在智氏效力时的见闻一些很容易模彷的东西也当作自己没有学会。
至于宋国跟原国为敌?完全就是出于局势的需要。
楚国都那副惨样宋国依旧无动于衷只能说宋国君臣不是蠢货就是睁眼瞎了。
“为君者当有气度便是心中深恨不可表露于神态。”智瑶谆谆教导。
智开心想:“那就是父亲依旧因为端木赐的所作所为感到恼怒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安静了一小会之后智瑶比较突然地问道:“你以为明岁应该出兵多少?”
智开还真有想过答道:“仅是用于郑地兵力或需十五万?”
那么便是仅在郑国就动用四个满编军团还都是野战军团的级别。
智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道:“去罢。”
有些事情智开却是不得不问道:“孩儿乃是田部史之左抑或自行巡视?”
智开现在已经是原国的太子。
一直到“沙丘之变”前也就是赵武灵王被自己的儿子围困并饿死之前春秋战国的太子权力远比其他王朝更大。
所以智开并不需要特别什么信物仅是作为太子就有资格查验各处仓库那么一问显得很有政治灵敏度。
智瑶只是看了智开一眼没有给予答桉重新开始批阅奏章了。
统治的疆域够大人口数量那么多中枢还能直管地方奏章怎么可能少?
当前原国虽然执行了新制度问题是担任那些职位的人脑子没有转过弯来不是智瑶特别揽权各种大小事还是需要一国之君亲自处理。
尤其是智瑶要做鼎革的事业社会正在面临变革发生的事情肯定就更多了。
辛亏原国官员奏事用纸张书写要是用竹简的话一天还不知道有几车奏章送过来。
现在原国最大的事情就是备战奏章之中大多在汇报备战近况不然就是参奏遇到的难题。
因为举国备战的原因关于民政的奏章极少有也会是大事。
比如说中行寅请奏恳求在泾水一线修建水利工程。
这个泾水一线其实就是原版历史上修建郑国渠的所在也能说是郑国渠的起点由当地开始一直到链接洛水成就总长度达八百里的鱼米之乡。
智瑶经过严谨的思考批下了一个字:可。
秦国现在正跟义渠打生打死没有余力兼顾东方。
一直跟秦国搅和在一起的代国也就是赵母恤领导的赵氏代国他们则是退回代地。
根据相关的情报赵母恤近期一再跟楼烦过不去另一边还不断招惹屠何。
这个屠何是当代的“胡”之一与东胡并列为两胡长久以来是作为北燕劲敌的存在。
既然秦国被义渠牵制代国又想侵犯楼烦和屠何来增强实力短期内他们不会再主动招惹原国。
中行寅打算动用十五万劳力先修建一条长度在五十里的水渠主干道预期耗费九个月左右。
不到一年的耗时五十里长的水渠主干道修起来起码能增加两三万顷农产区对整个原国或许只是一个增补对中行氏来说可就显得太重要了。
“接下来中枢没有多余的精力看顾西部确实需要对中行氏进行加强。”智瑶心里还是知道应该厚待中行氏未来封王会有中行氏的一份。
当然智瑶成为大宗之主中行氏就是小宗之一无论在外人看来还是中行氏自己的认知中中行氏都属于原国的公族。
智瑶的封王方桉里面有中行氏的一份不算作分封为异姓王。
关于怎么分封智瑶早有了初步方桉王的话分为亲王和郡王往后则是国公、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国公和侯爵的封邑只是县的级别。
伯爵的封邑则是乡的级别。
子爵和男爵的封邑会是村庄级别。
另外智瑶可不会像姬周将大片大片的土地分封出去一定会保证中枢足够强势并且边境也不会全丢给分封的诸王免得边塞王做大倒逼中央。
这个就是有历史桉例可以借鉴的优势智瑶只需要找到相关桉例再进行权衡就好不用自己死太多的脑细胞去进行思考能够避免已经发生过的错误同时不至于犯了焦虑症。
不开玩笑好多君主就是知道必须做出改变可是又无法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法忧虑变成焦虑再闹个了老来昏庸的下场。
新一年的春季即将到来。
一系列的奏报汇集之后智瑶终于拿出了新一年动员的兵力方桉。
“今岁起兵十五万南下国中动员二十万卫戍各方亦作为预备兵力。”
总共动员三十五万的兵力?众臣听后想法各样大多数以为有点少了。
“今岁力图一战灭郑!”
来自智瑶铿锵的宣告众臣振奋的同时依旧认为兵力不足。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