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佐未得军令率军往‘濮阳’而去着实……”智跞召集了头头脑脑讲出了赵鞅的所作所为没有发飙脸色则是很阴沉。
魏侈就事论事地说道:“此举跋扈亦非‘卿’所应为也!”
真的不是老魏家跟老智家结盟才让魏侈有那种想法纯粹是赵鞅这一次干得太过份了。
如果人人如赵鞅这般不听命令再以下级的身份来指挥上级一切都要乱套啦!
最过份的是什么?是赵鞅强制带走了智氏以及其他家族的军队要去干一件一旦智跞不屈服就可能全军覆没的事情。
来自中等贵族的各个家主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表态是跟魏侈那样评价赵鞅还是帮赵鞅讲好话。
明明就是赵鞅不对谁傻了才现在去帮赵鞅讲好话要遭到智跞怒火倾泻的。
至于说跟着一块批判赵鞅?他们很清楚身份地位和家族实力方便的差距只能是选择闭嘴又低头什么态度都不展露出来。
当然了中等贵族这么干肯定是得罪了智氏只不过得罪的程度不那么狠罢了。
因为之前智跞派人去通知赵鞅率军前来会合的关系他们这一支大军还是停留在“祭”地暂时没有动弹。
现在智跞需要做出抉择依照赵鞅说的那样行动还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是性子烈又缺乏理智的人想都不用想了一定是立刻追究赵鞅的抗命;性子烈但是有理智不去立刻追究赵鞅抗命的罪责但也绝对不会如赵鞅所说的那么办。
智跞的性格是隐忍型要说理智肯定不缺。
他将事情给讲明白不改阴沉的表情说道:“下军将。”
魏侈转向智跞面对面做了一个听候指示的姿态。
“下军将率三‘师’击宋胜负如何皆是驻‘祭’。”智跞说道。
魏侈应了声:“诺!”
军帐内的众人心里诧异有那样的命令代表智跞还是听从了赵鞅的意见啊。
三百乘战车和两万左右步兵的晋军打三百乘战车和两万五千左右的宋军按照以往的例子不可能战败吧?
那么就是魏侈跟宋军打完接下来就是拦住要东向增援的郑军使得联军缺了宋国和郑国前往会合。
一旦郑军和宋军无法前往救援“濮阳”的话晋军就能对诸侯联军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晋军想要达成的目标不是击败诸侯联军那么简单横扫卫国的城邑不出意外就能够进行了。
这个也是智跞心里很气却愿意执行赵鞅所提方案的原因心中再怎么生气不要跟实际利益过不去嘛。
大军做好一应准备拔营的命令被下达。
智瑶等小辈没有参加会议事后才知道都发生了一些什么。
好些小伙伴看赵伯鲁的目光就有点不对有那样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人呢?
一些早熟的小伙伴他们甚至都在思考赵鞅为“元戎”之后会是嚣张跋扈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是下一个栾书或是下一个三郤结合体。
像栾书或三郤集合体都不算什么别是下一个韩起就行。
话说韩起怎么了?他在赵武面前伪装得太好了使得赵武以为会是一个公事为重的人哪能想到上位之后各种极尽的瞎胡搞。
有了韩起做榜样范鞅有样学样乃至于干得更过份没有魏舒后面补窟窿晋国早就该玩儿蛋啦。
赵伯鲁又不是瞎子也不是没有脑子自然发现众人看待自己眼神上的怪异多少有些羞耻感地想道:“我能怎么样?管不到父亲啊。”
这一次好多二代跟随出征其中并不见赵毋恤的影子。一来是赵毋恤的身份不够最大的可能性是伤势还没有痊愈。
他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单独一乘战车跟随在大部队的中间位置正在朝卫国的方向进发。
哪怕有魏侈带着三个“师”没有离开正在行军的晋军看上去还是显得浩浩荡荡。
事实上也是那样数千人看着就挺多何况是五多万战兵和接近四万辅兵相加起来的近十万人一条长龙从天际的这头一直延伸到前方视野无法看到的尽头。
现在的年月武装力量不是国家的军队甚至家族也管不到“士”或“徒”想要带上多少名辅兵等于说携带多少辅兵是战兵自己决定。
以前晋军出征参战人员还是能够很阔绰一名战兵带上至少两个随扈主要是保管粮食以及其它物资。原因嘛?纳赋除了要自行武装之外还要自带粮食。
作为“主人”的一方能决定的就是自家要出动多少辅兵带上应急用的粮草以及军械等等。家族的规模越大携带的军需物资就会越多反之亦然。
好多小伙伴根本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保持着很高的兴奋点大喊大叫的事情却是不敢做的。
有一些‘司马’乘车在大军之中来回巡视一旦发现谁搞东搞西轻的就是口头警告重的除了拉出去砍脑袋又能是什么。
他们每天的行军里程大约是二十五里到四十五里是快或是慢纯粹看路况。
路途上智瑶注意到一个叫“燕”的诸侯国听到的时候有些发愣纳闷燕国不是在辽东那边么怎么跑到中原腹地来了。
后来智瑶才知道这个“燕”是南燕一个异姓诸侯国也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型诸侯国。
“燕国好像跟中原诸侯失联数十年了啊?”智瑶知道老智家的封地有跟燕国接壤只是双方没有过联系真真也是一件怪事了。
他们行军到“曲濮”地界时前方传回来消息讲的是赵鞅所部已经跟齐军和卫军已经发生交战战事爆发的地点在“漕”那边。
一天夜里扎营智瑶得到智跞的召唤。
“我予你二‘旅’。赵氏子、魏氏子、韩氏子皆有一‘旅’合为一‘师’。”智跞看上去笑眯眯给予智瑶兵权具体任务却是没有。
所以这是要让小家伙们自己发挥发挥?
智瑶还知道一点同时也是智跞创造机会让自己去收服几个小弟能让多少人心悦诚服看能力!
二代都是从孩童时代就开始竞争过程中未必会有多么血腥可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挚友也有可能产生几个一生之敌。
这个“一生之敌”在以往并不是什么死敌之类顶多就算互相不服气的竞争对手。
然而到了智瑶这一代人之后很多事情正在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原因当然是赵氏对范氏、中行氏下了死手互相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互相打压俨然已经到了非生即死的地步。
智瑶获得三个“旅”指挥权的同时第一时间对部队的各层军官进行调整调走一些根本不熟知的人换上了带来的小伙伴。
同时智瑶让子贡和子路好好地调查部队的构成无法将四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纳赋者剔除能做到的就是将他们调离原有建制编成了一支由老弱组成的团队。
没办法的事情纳赋就是那么一回事基本是父辈死了儿子顶上导致现在列国不缺少年兵;有许多老年人则是后辈没有成长起来他们只能拖着老迈的身躯继续为家族履行纳赋的义务。
“公孙四十岁者不过三百之数十八岁以下者六百余。”子贡其实不理解智瑶为什么要那么做执行命令也就是了。
所以智瑶麾下三个“旅”四千五百士兵里面就有九百左右老弱?
子路一开始也不是那么明白后来发现剔除老幼简直是一种明智的安排暂时还没有爆发交战能体现出优势的地方在于行军方面。
简单的来说人的一生都有身体素质的巅峰时刻一般是在二十岁到三十五的时候该阶段不止体力方面足够力气和意志也是最强的阶段。
十八岁以下的士兵他们不但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经验方面也是绝对的缺失。
四十岁以上的士兵他们的经验是足够了可是身体素质已经下降一些人甚至因为经验累积过了头会变成兵油子。
子路觉得自己又获得了军事知识上的一个窍门仅仅是明白士兵的构造对军队的重要性不啻于是发现了一座宝藏!
所以了子路对于提出保证士兵素质尽量一致的要求心中认为智瑶就是一个善于军政的人物想着什么时候智瑶有空两人好好交流一下用兵的心得。
事实是什么?智瑶未必有多么会用兵一些军事常识还是懂得的。简单说就是身体力行未必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则是蛮高的。
智跞统率的大军分成了四个部分一部分就是魏侈的三个“师”留在“祭”地另一部分是智瑶为主的一个“师”程朔带着两个“师”游荡在智瑶所部附近作为保驾护航的存在他亲自率领主力前去救援赵鞅所部。
联军方面宋军被魏侈所部拦住双方在济水边上一个叫“平丘”的周边交战;郑军则是还在集结阶段后面看是直接去卫国参战还是魏侈击败宋军之后再次拦截住郑军。
第二次统兵作战的智瑶无比淡定身边有子路外围还有程朔再慌算怎么回事。
另外敌军大部分在“漕”围攻赵鞅所部外围也就一些小股部队智瑶没有兴趣去逮着这些小股部队带上部队在干从“邦”级别据点开始扫荡的活。
事实上换作赵鞅那边没有智申的话智跞才不会火急火燎赶过去。
所以不管赵鞅以下级指挥上级还是带上部队去当诱饵压根就是特么的有恃无恐啊!
致力于扫荡卫国据点的智瑶有在关注“漕”的战事传过来的消息比较诡异比如会师之后赵鞅跟智跞吵了一架为什么吵则是传得众说纷纭。
晋军与敌军在“漕”只是打了一波联军在诸侯的率领下退向“濮阳”眼见着又是一场“濮阳”保卫战将要开打。
“当是敌军折损轻微?”魏驹觉得一定是那样。
也是。
赵鞅以身犯险将敌军引诱到“漕”周边想的就是智跞到来后能尽可能多的消灭敌军然后智跞却是大张旗鼓又是浩浩荡荡过去敌军事先察觉到晋国的援军到来肯定会撤退的呀。
韩庚说道:“若是能绕到合围……”
是呀是呀一旦智跞冒险一些绕到截住敌军的后路哪怕无法做到全歼敌军怎么也能打出更多的战果。
问题是智跞本身对赵鞅越权超级不爽最为不爽的是拿智氏的世子智申和两个“师”犯险肯定会选择以最轻微的代价进行解围。
在那一件事情上作为“元戎”的智跞不够大气瞎胡搞的赵鞅则是超级阴损。要说谁对谁错的话从因果推理便可一目了然。
智瑶等人现在在哪?他们在“南燕”境内不是来各种扫荡纯粹是将得到的收获先行护送渡过大河回到晋国境内。
南燕这边有一个叫“棘津”的跨河大桥到底是由谁去建的智瑶并不清楚知道能用也就行了。
他们扫荡的区域比较广一度还误入曹国攻击错了目标只是曹国君臣没有抗议晋军取得的收获肯定也不会还回去;进入南燕之后就比较讲规矩原因是惹毛了南燕会让征战卫国的晋军有后顾之忧。
“我等何时往‘濮阳’?”韩庚最想知道的是这个。
其余人一时间全部看向正在观察跨河大桥的智瑶。
已经看了有一会的智瑶发现一点选择“棘津”建桥简直是太有道理了原因在于这里的河床较浅水流速度方面也比较平缓。
“往‘濮阳’何用?”智瑶一脸奇怪地反问道。
韩庚说道:“我处有三‘师’之兵。”
对没错他们这里一个“师”再加上程朔作为“保姆”角色的两个“师”加起来一共三个“师”。
这三个“师”里面有两个“师”又两个“旅”属于智氏不投入“濮阳”战场肯定是智跞有什么用意岂是韩庚这个小辈能胡乱猜度的?
在他们看来一定是以为智氏不肯吃亏有类似于这种想法简直太肤浅了。
位于“棘津”的三个“师”明显就是智跞交到智瑶手里让发挥的兵力智瑶选择去根本不缺兵力的“濮阳”才是傻呢!
既然已经有人问了智瑶需要讲一讲加下来他们要干什么。
“我军可过大河绕路往‘马陵’而去袭卫国东境抑或进军齐国。”
那个“马陵”在卫国东北部。
智瑶本身比较倾向于入侵齐国。
毕竟晋国在“濮阳”真的不缺参战部队了。
一众小伙伴听了脸色各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