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2章:爷孙间的和谐发展

    对于现在的朱英来说他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事情。

    但是现在的朱英每日依旧是非常的忙碌。

    其实他也可以摆烂的过上一生。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前世的一些幻想于现在完全可以轻易的实现。

    像是狄玉森这般的不过是几句话就能让其从底层的官员直接变成正三品的重臣手掌大权。

    倘若在最初的时候朱英就生活在皇宫之中这当是极有可能的选择了。

    可在经历过西域的很多事情后尤其是当自己饿到跟野狗争食心性便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他是心狠的因为心若不狠便就无法存活下来。

    同时他也是心善的因为心若不善便不会有这么多人忠心的追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记忆中曾经历史上的一幕幕总是会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如若朱英不进行改变当今的盛世在大明的历史上或许就是昙花一现罢了。

    亦如张居正的万历中兴又能维持多久呢。

    尤其是来自于西方的危险。

    有生之年他可以清除女真扫平蒙古甚至是掌控南洋诸国。

    可这会让大明永远的长生久治吗。

    并不能。

    要知道在满清灭亡的时候库房里是堆积如山的火器。

    所以朱英要完成大明的改制真正的实现心中的抱负。

    在这一点上在大明立国堪堪二十六载的如今在老爷子的支持之下是最有希望的。

    高产作物确实让大明的国力不断的拔升。

    不过有些穷苦地方饿死百姓依然很多。

    南京城现在确实繁荣堪称世界第一但目前也就仅限于南京极其周边了。

    这是因为在朱英的手中人才极为的缺乏。

    而目前的情况也仅仅只能是先把南京养起来而后再带动其他地方。

    海贸就是现在最快增长财富的办法。

    看似如今的钱财很多实际上要花钱的地方更多。

    南北大道的修建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人工粮食钱财。

    即便是有了朱英的很多法子去让许多地主豪绅平摊这一笔天价的费用可对于大明来说依旧是很大的开销。

    从南京到北平共计有两千多里地修建起来当真是非常之困难。

    尤其是在修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很容易耽误工程。

    不过预计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这条南北大道也快要完工了。

    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好像前世修路都没这般快速。

    实则不然。

    南北大道目前大明几乎是以举国之力在修建单单是参与到其中的人员恐怕就有上百万之多。

    和一般的修路不同。

    朱英把南北大道分成了数百个段落。

    每一个段落都有工部的官员负责在完成的时间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当地的百姓在得到一定工钱的补助下也是被要求就必须参加。

    有工钱可拿自然百姓的积极性就要大上许多了。

    况且这条南北大道并非是重新开辟而是在原来的官道上进行一个扩建。

    这些地面九成都是已经处理好的相对来说就是直接铺设水泥。

    现在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反而不是人力而是水泥的生产有些跟不上。

    这也是在此之前朱英为什么要把水泥配方公之于众让许多商人都参与进来。

    若说让群英商会开办数百个工厂这当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不过水泥配方当然也不是白给每一个工厂群英商会这边都会因为提供水泥配方的关系从未占据一定的干股。

    而在大明。

    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开办工厂是需要得到官府的批文的。

    水泥配方你随便你可以有但官府的批文这也就代表着你必须把干股交给群英商会。

    现在的群英商会其实已经跟皇家私人商会没有了什么区别。

    或者说目前都算是规划到皇宫内帑之中了。

    从前世的话来说这边是相当于皇室的私人财产。

    而现在对于很多皇室子孙的供养正由朝廷户部开始逐渐的向着内帑来转移。

    像是正阳大道的两侧的商铺就属于皇室的私人财产了。

    每年收取的租金都是归纳到内帑中去。

    这也省去了皇帝跟户部去争银子的情况。

    而户部现在的钱粮完全可以全部用作大明之内而不是皇帝本人挪用。

    相当于是公款。

    对于款项的公私分明朱英深知这其中的利害性虽然他现在不好跟老爷子挑明但已经开始逐渐的去改变老爷子动用户部钱财的习惯。

    对于这一点其实朱元章也很是配合。

    现在内帑里的钱财多到朱元章都有一种花不完的感觉了。

    不仅仅是宝钞资产更是数以剧增。

    要知道所有群英商会相关的产业目前所有的地契文书都已经开始转移到宫中。

    为此还专门腾出了一个地方用来放置这些属于皇室的地契库房。

    穷了差不多一辈子的朱元章每天处理政务之余便就是到这库房来散散步。

    每当进去逛了一圈后朱元章出来的时候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先前说是坐享天下可当家就知柴米油盐。

    大明一直都是靠着印刷宝钞进行过渡收入跟支出完全不是正比。

    否则也就不会传出凤阳花鼓那等话了。

    连自家家乡都富裕不起来这也是朱元章一直以来的心病。

    这天晚间就膳的时候朱元章说道:“大孙呐咱是凤阳人自小就是在凤阳出身如今咱是手里头有钱了可那些凤阳的乡亲们还在穷苦度日。”

    “你可是看看有什么法子让咱老家也跟着好过活一点不说人人富裕至少能吃口饱饭。”

    朱元章对于老家凤阳还是很有感情的。

    当初他手里没兵便只能回老家招兵最早的五百人包括大明开国的二十四名将便都是出身凤阳。

    从这方面来说好像凤阳出了许多的人才。

    然而实际上才能和机会比起来什么也算不上。

    这天下比凤阳有才能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是机会到了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将名臣。

    不然纵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埋没在每日温饱田间劳作之中。

    连下一顿饭食都不知在哪里的人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这天下大势。

    朱元章对于老家凤阳是有些愧疚的。

    虽说凤阳花鼓的事情让朱元章有些伤心但说起来自己也确实没让凤阳好起来。

    本想着迁都过去现在却也只能是作罢。

    如今日子红火起来了朱元章便生出了许多想法不过在此之前自当是找大孙取经。

    听到这话朱英点点头回道:“爷爷放心孙儿自当是晓得凤阳的地方不错不说有很大的发展但推动一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便就交由孙儿去办吧。”

    听闻此言朱元章高兴点头。

    发展一个地方对于朱英来说当然不算什么难题。

    最为简单的方式便就是招商引资了。

    只需要让群英商会把开设工厂的选址定在凤阳然后便是实行一定的鼓励政策吸引其他商人前来大量百姓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事情就算是给办妥了。

    “咱听说军事学院那边第一批的弟子快要结业了。”

    待晚膳过后歇息之余朱元章随口问道。

    对于大明军事学院朱元章一直比较关心或者说涉及到兵权的一些变化朱元章就从来没说不上心的时候。

    朱英回道:“再过几天就是十月初一便也是这些学员结业的日子。”

    朱元章想了想问道:“大孙是准备将这些学子都安排到卫所之中吗。”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朱英开始安插自己的门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因为按照先前朱英说过的准备就是要打造职业军的存在。

    职业军是脱产将士除了操练之外不需要承担其他任何的农作在战斗力方面自然会极高不过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目前大明百万军的负担还在于卫所并没有落到朝廷的头上这里面可是节约了不知多少的钱粮。

    一旦改变卫所制度对于朝廷来说负担就极高了。

    由不得朱元章不重视。

    朱英摇头道;“这第一批的学子孙儿暂且不想让其先行进入军中而是导员的身份继续在学院任职。”

    “他们是接受了最新关于军事学问的学子在许多方面难能可贵是以再行培养新的学子可有很大的助力。”

    大明军事学院的老师太少了而综合性才能的老师更少。

    目前是教书的教书操练的操练。

    并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性培养而这第一批的学子其实真算起来也堪堪才学了大半年的时间。

    若说精通也便只是这般了当然这其实已经比很多将领要强了。

    他们离开学院的话就很难说达到滚雪球的发展。

    朱元章提醒道:“真正的将领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而不是靠着读书学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大孙当要心中清楚。”

    朱英点头回道:“爷爷教导的是孙儿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设立学员的基层工作阅历。”

    “便是在等到明年的新生学员结业后便就调到大明各个卫所去进行一个实习这并不授予正式的官职而是以代百户的身份实习三年。”

    “三年之后再根据其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所在卫所的整体变化表现。再来确定每一名学员的职位。”

    这些制度上的尤其是涉及到兵权上的变化朱英都是要得到老爷子的认可才可以实行。

    或许对于历来朝代很多的储君来说这样的感觉好像是自己的权力被限制了。

    根本无法展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太子跟皇帝面和心不和的缘故。

    不管储君的行为如何一旦皇帝觉得不行就可以全面推翻。

    自古逼宫就位多是如此。

    不过这一点在朱英这里并不存在因为他相信老爷子的智慧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定然可以查漏补缺。

    若是可行的自当会推行。

    在权力的分配上朱元章给了朱英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而相应的朱英每一次改动都会率先征求朱元章的认可后才实行。

    这也让爷孙俩的关系越发默契即便有所争执也很是平和。

    听到这番话的朱元章深思了一番后说道:“大孙的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也当要根据一些特殊的情况去考虑。”

    “百户在大孙这边看来或许算不得什么可是在卫所里每一名百户都是为大明立下过功勋的。”

    “卫所军户多是家乡人如果贸然插入一名外来者在京师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当在其他地方便极为容易引发冲突的产生。”

    说到这里朱元章也忍不住叹息一声:“卫所中的一些情况其实咱也是知晓的想要彻底的改变何其困难。有些事不必招之过急当等时机成熟方可。”

    武官贪财的事情其实朱元章心中门清但他不去管束自然是有其社会原因在内的。

    自古以来当兵可不是什么好生计。

    哪怕是朱英在极力的推高军士于百姓心中的地位但就目前来说涉及到大明全国何处疆域效果并不算是多强。

    有些方案需要因地制宜京师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听到这里朱英心中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思考。

    想象和现实中的差距很大有些看似荒唐的政策无法落地其实在设想中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不会说完全跟着想法了背道而驰更是常见。

    这样的情况哪怕是在后世都是无法避免更别说如今了。

    “爷爷教导的是孙儿在这方面于有些考虑不周全。”

    听到大孙的回道朱元章笑呵呵的说道:“大孙也不必妄自菲薄这方面的安排咱看来也是不错不过须一步步来才是。”

    “卫所的情况到了如今也当是要做一些调整了。”

    谁都想有更加强力的军队朱元章自是不例外。

    卫所制度的出现对于朱元章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在的大明富了自当卫所制度便就有些跟不上发展。

    只是这里面牵扯的太广一下子变动容易产生动荡。

    尤其在改变之后影响到了世袭的传承这一点就必须要慎重考虑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