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节 友邦惊诧

小说:我要做皇帝 作者:要离刺荆轲
    “主父偃干的还不赖嘛……”刘彻微微一笑对着汲黯道:“这下军臣的底线朕已经知道了……”

    匈奴人在高阙和阴山被汉室都拿下来的情况下第一反应是什么?

    可以参考历史上的尹稚斜执政下的匈奴。

    当时尹稚斜不顾内外的反对强行命令其右贤王率领幕南全部主力猛扑高阙。

    汉匈爆发了高阙之战大将军卫青率部坚守高阙抵挡住了匈奴人的这波的狂猛的进攻。

    但即使如此尹稚斜也依然不服输。

    这从史记的记载就能看出来:其夏匈奴数万骑入杀代郡太守恭友略千余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其明年匈奴又复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

    在漠北决战之前匈奴在数年之内仅仅是大规模的侵袭事件就发生了数十次之多。

    两国交兵大小合战十余次。

    仅仅是明载于史册之上汉军的斩首俘虏数字就已经达到了十万。

    甚至俘获了匈奴右贤王的全家老小还打掉了匈奴的三架马车的核心——折兰骑兵。

    但尹稚斜也没有认输而是硬着头皮继续不断的进攻。

    终于导致了漠北决战。

    匈奴主力一战而没单于仅以身免。

    在现在汉家强势夺取高阙收复阴山重建长城防线后。

    其实刘彻最担心的就是军臣在暴怒之下对汉境发动全面侵袭。

    很显然一旦那样万里长城很可能处处烽火。

    而这是刘彻和汉室目前所无法承受的。

    毕竟现在汉军骑兵的数量还有限而且真正可以出塞的部队也很少。

    经过高阙一战汉军虽然大胜但郅都所部彻底残废。

    战死者数千还有三千余人负伤致残将不得不退役。

    汉军不是宋明的军队。

    随便从农村拉个壮丁发把武器就是军人了。

    汉军之中哪怕是地方郡兵也是精挑细选的好丈夫!

    几乎人人在入伍前都接受过三年以上军事训练入伍后又接受了各种相关的技能训练通过两年以上的训练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光荣的正卒。

    这就叫做士非教不得征。

    郡兵如此野战部队那就更不得了!

    仅以灞上军为例。

    此番出塞的士卒人人都是良家子。

    每一个灞上军的士卒在入伍之前都是已经在先在家里由父兄和乡中亭里的教官训练了三年以上掌握了军旅的基本知识然后才得以入伍的。

    他们一进灞上军立刻就开始接受最正规的骑兵训练。

    在经过两年以上的骑兵训练和教导后他们才得以获准从军出征。

    这种精兵政策使得汉室现在只靠总数不过十万的野战部队就可以拳打匈奴脚踢三越镇压世界。

    然而一旦损失想要补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旁的不说一个身高七尺三寸体重超过两百七十汉斤能熟练掌握各种武器熟悉各种战场环境同时作战勇敢的士兵至少需要二十三年以上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确保他获取足够的营养同时在成长中接受各种阵战的知识熏陶。

    只有这样的军人才能打出马邑、河阴、高阙这样的战役。

    而河阴之战的损失直接让灞上军和棘门军这两支野战主力宣告失去作战能力。

    现在汉室手里可以抽调用于野战的军力实际上也就是羽林卫、虎贲卫、飞狐军、句注军、细柳营以及安东的护濊军归义的楼烦胡骑以及忠勇军。

    总数大约十万上下。

    即使算上长城驻防的郡兵可能也不过十五万。

    这十五万军队之中骑兵大约有个七八万。

    但实际上可以调动和机动的部队也就五万到八万。

    其中骑兵大约四万。

    这样的兵力与匈奴主力决战没有问题。

    但是想要防止匈奴人从长城的各个方向猛扑过来却是捉襟见肘。

    况且河阴-高阙战役其实消耗掉了大量的资源。

    其中就包括了数不清的粮食以及大量的战马和牲畜。

    假如匈奴人真要发疯了不惜一切代价突袭长城跟尹稚斜时代一样与汉军在整条长城上开战烽火遍世界。

    不仅仅汉地百姓的生命财产会受到严重威胁。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大战还会让整个北方的民生经济陷入崩溃。

    万一老天爷不给面子稍微来点灾害很可能就会导致一场遍及北方郡国的饥荒。

    战争从来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所以老祖宗们早就知道:国之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一直打打打即使取胜也是得不偿失的。

    汉家需要时间需要一个短暂的和平时间来抚平高阙之战带来的创伤和北方的经济民生社会的平复。

    更需要时间来扩军备战。

    而匈奴人居然愿意给汉军时间。

    这真是让刘彻有些意想不到呢!

    原本刘彻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放弃某些长城的突出地带撤退当地百姓的准备。

    “陛下臣听说有匈奴副使悄悄的通过中间人向主父偃提出了私下会面的意思……”颜异在一旁笑着道:“看来匈奴人内部不是一条心啊!”

    刘彻笑了一声。

    匈奴人什么时候团结过?

    五单于并立之时打出狗脑子也就算了。

    哪怕是在其鼎盛时期所谓的雄主老上单于统治之时以刘彻所知匈奴内部就爆发过不下五次的内讧。

    老上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叔叔和儿子。

    囚禁了自己的舅舅跟幼子。

    至于如今的军臣?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善于团结和拉拢他人的君王。

    恰恰相反他总会自以为是的做出很多破坏匈奴团结引发不满的决策。

    更要命的时候很多时候他还自我感觉良好。

    无论是尹稚斜的事情还是东胡王卢它之的处理上都暴露出了这个匈奴之主实际上就是一个经验不足做事情犹豫不决的主。

    “好在尹稚斜死了!”想到这里刘彻就不得不庆幸。

    尹稚斜若是活着恐怕此刻他已经可以纠集起那些对军臣不满的人借口军臣丢失高阙和阴山从而正大光明的推翻军臣的统治了。

    正如他在历史上做的那样。

    “那个匈奴副使跟主父偃谈了些什么?”刘彻好奇的问道。

    “回禀陛下……”颜异答道:“现在还不清楚……”

    “哦……”刘彻点点头:“有结果就通知朕!”

    “另外再将归义单于给朕召来……”刘彻接着吩咐。

    在这一两年内汉军主力都不大可能出塞。

    但没有关系。

    夏义是拿来干什么的?

    就是养着来去跟匈奴人干的!

    挑起匈奴的内战对于现在的刘彻来说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匈奴人打匈奴人汉室就可以隔岸观火选择最恰当的机会加入战争给与军臣致命一击!

    从而快速的结束军臣的统治在草原上建立起中国的秩序。

    ………………………………

    此刻在长安城外的那个亭里附近的一个密室之中。

    主父偃正与那位匈奴副使谈的非常融洽。

    可以说的上主宾俱欢。

    这位副使是出生于挛鞮氏的王族成员。

    当然他是别部的挛鞮氏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别部。

    按照匈奴的传统除了拥有继承单于权力的左右贤王以及辅佐单于统治草原的左右谷蠡王可以准许依然冠以挛鞮氏的姓氏外。

    其他诸子一旦单于驾崩都要自立门户。

    这就是别部的由来。

    匈奴的大部分别部都会选择随母姓或者以山川、部族或者其职务为姓。

    这位使者就是来自名为瓯脱氏族的成员。

    瓯脱在匈奴语言之中是居室、土穴的意思。

    也可以用在某些边境地区的缓冲地带用于形容当地的情况意思是需要警戒和警惕的地方。

    而瓯脱氏族就以此为名。

    顺便说一句假如将瓯脱这个词语翻译成汉语。

    那么最准确的翻译是守望者。

    瓯脱氏族就是世世代代为单于守望和警惕某些重要地区的氏族。

    其实就是匈奴的斥候部队。

    瓯脱氏族是匈奴最古老的别部之一他们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头曼单于之前的时代。

    而当代瓯脱王跟尹稚斜有姻亲关系。

    尹稚斜死了瓯脱王感觉还没什么。

    但乌维的死却深深震撼了这个匈奴的实权贵族。

    而且由于汉匈数十年的交往瓯脱氏族一直肩负着对汉地警戒、监视以及渗透同时负责护送汉室使团前往匈奴单于庭的使命。

    甚至早在战国时瓯脱氏族就肩负起了与中原列国往来的使命。

    所以瓯脱就是匈奴内部为数不多的汉室通。

    很多人都能讲一口地道的中国雅语甚至还能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

    现在这位副使其实已经被主父偃所忽悠了。

    他深深的觉得主父偃说得对。

    匈奴不能再跟过去一样父子兄弟妻女同居穹庐血缘关系混乱无比而且上下秩序极为混乱。

    有时候一个部族的首领也敢跟单于拍桌子。

    这样的情况在过去匈奴强盛时期自然没有人敢质疑。

    但是在如今经历了马邑和高阙两败后。

    不止瓯脱氏族无数的匈奴贵族都已经在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过错和得失。

    不止一个人喊出了‘向汉朝学习’的口号。

    就连单于军臣也开始调整了策略开始重视工匠。

    不久前一个匈奴从大夏劫掠来的大匠因为技术精湛能够打造出宝剑和青铜马蹄所以被单于封为了‘径路王’。

    意即宝刀的打造者!

    连单于都如此就更别提下面的人了。

    许多人甚至都已经产生了‘汉朝制度就是好匈奴之所以败给汉朝就是制度上的失败’这样的想法。

    这位副使就是这样的思潮的支持者。

    尤其是在来到了汉朝进入了中国的核心关中后所见所闻让他在内心震撼之余已然对匈奴的现有制度和传统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在他眼里匈奴必须学习汉朝。

    而且必须照抄汉朝的整个体系匈奴才有救!

    尤其是匈奴必须摒弃过去的那些腐朽落后的传统拥抱文明!

    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一见面这位匈奴副使就用最正规的汉朝士大夫之礼对主父偃恭身一拜说道:“汉使我听了您今天的话深感赞同今日匈奴之种种概因为匈奴习俗落后惹怒上天是以天神降下种种灾祸……”

    游牧民的生活环境十倍恶劣于农耕民族。

    而且他们的生命比农耕民族要脆弱百倍。

    中国灾荒之时一般只要不发生战乱同时政府给力一点最多也就影响一两年。

    但在草原上一旦发生大规模灾害常常死者不计其数。

    很多部族甚至会一次性死光所有的老弱妇孺哪怕是青壮也会折损无数。

    甚至整个部族彻底灭亡!

    在以前匈奴人将之推到了神明身上认为是某某惹恼了神明所以降下灾难。

    各种各样的说法也层出不穷。

    为了祈求神明息怒所以匈奴人用人畜血祭。

    但这并没有卵用。

    现在这位副使总算找到了原因他自然是激动无比。

    “而单于无道不提倡德政反用暴政行种种荒淫之事以至于友邦惊诧两国交兵生灵涂炭这是我国的罪过请汉使转告贵国皇帝我与我国之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决定推翻军臣暴政建立德政然后再与贵国修好……”这使者恭身道:“届时若是事成还请贵国皇帝派遣大臣和贵族前来指导我国建立同文同种之匈奴国……”

    这也算是现在匈奴内部一个派系自己感觉到的问题。

    他们觉得现在的汉匈交兵之事是因为汉匈两国用的两个体系。

    而且匈奴常常威胁到汉朝的边境所以汉朝人反击。

    想要两国恢复和平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必须向汉朝学习还得复制汉朝的礼仪道德。

    这样匈奴与汉就是同文同种的国家了。

    汉朝也就没有了借口继续攻击匈奴。

    而匈奴虽然失去了南侵的动力但却可以不断西征。

    而他们所要付出的不过是推翻一个单于而已。(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